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滿額折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蘇德戰爭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69.8 元
定  價:NT$ 1019 元
優惠價:87887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普利茲克“軍事創作終身成就”獎得主格蘭茨代表作,翻譯自2015年全新修訂擴充版,2012年中文版原班人馬再度聯手打造
◆廣泛參考、精心提煉來自多國官方與民間的檔案材料,較1995年版新增9幅戰場形勢圖、13個附錄表格,頁碼增加約50%
◆以戰前、戰爭不同階段、戰後初期作為敘述節點,從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多個方面加以分析,通過具體戰役展現戰爭進程,用事實說明紅軍如何戰勝希特勒
◆被《軍事歷史》期刊、《美國歷史評論》等多家國際媒體譽為有關東線戰場的“必讀之作”“戰役層面傑出著作”

指文圖書出品:
一部能解答東線所有疑問的戰史巨著,2012年中文版原班人馬聯手打造。

本書以公正的視角、嚴謹的態度、流暢的文筆敘述了整部蘇德戰爭史。書中主要描寫了這場戰爭的始末,包括戰前蘇德雙方軍事實力對比,戰爭爆發的時代背景、具體過程、戰鬥結果,這場戰爭對戰後世界格局造成的影響,並對戰爭中的一些經典戰役或是階段性事件進行了介紹,例如“巴巴羅薩”行動、哈爾科夫戰役、庫爾斯克會戰。除此之外,作者以蘇德戰爭作為敘述主線,同時還介紹了諸如作戰雙方的盟國軍隊實力、軸心與同盟兩大陣營對於這場戰爭施加的影響;這些內容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敘述主線、把握戰爭進程,也有利於他們對這場戰爭形成更為直觀、立體、公正的印象。

作者簡介

【作者:大衛·M. 格蘭茲】

蘇德戰爭史學巨擘,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曾任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蘇聯陸軍作戰研究處主任、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誌》主編。獨立撰寫或合著了20餘部商業出版著作、60餘本自費出版的書籍和地圖冊,發表100多篇文章,其研究涵蓋蘇聯紅軍的軍事戰略、戰役法、戰術、情報和欺騙等眾多領域。主要代表作有《泥足巨人》《巨人重生》《巴巴羅薩脫軌》《庫爾斯克會戰》《列寧格勒會戰》和《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等。

 

【作者:喬納森·M. 豪斯】

著有《20世紀的諸兵種合成作戰:冷戰軍事史,1944—1962》和《控制巴黎:武裝力量和反革命,1789—1848》。與大衛·M. 格蘭茲合著了《庫爾斯克會戰》等作品。

 

【譯者:趙瑋】

專業譯者,對二戰東線戰場頗有研究,文筆流暢專業,曾與他人翻譯或合著多部軍事類著作,包括《鋼鐵、鮮血、神話》等。

 

【譯者:趙國星】

曾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翻譯多部軍事歷史書籍,包括《義大利空戰1943—1945》《紅星下的雄鷹《哈德·勞斯大將東線回憶錄》《裝甲作戰:赫爾曼·霍特大將戰爭回憶錄》《庫爾斯克會戰》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能幫助您了解二戰及其對之後的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是研究二戰歷史的必讀之作。

——《軍事歷史》期刊

這本書能讓讀者相當完整地了解蘇聯取得的成就。對於想要了解紅軍是如何吸取1941年慘敗的教訓並在1945年反敗為勝的人來說,它同樣值得大力推薦。

——《華盛頓郵報》副刊《圖書世界》

紅軍擊敗納粹軍隊的過程是頗富戲劇性的,也是二十世紀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大事件。這本書不僅會使軍事專家和愛好者著迷,同樣能夠吸引廣大其他讀者。

 

——《歷史:新書評論》

二戰蘇德戰場是一個跨度相當廣的課題,包含有眾多戰役。本書對這一課題進行了很好的研究。在這本書裡,戰爭的動態往往會從戰略層面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不是大幅對某一戰役進行描寫。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就只是用少量篇幅加以介紹。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用了相當的篇幅來介紹蘇聯的軍事理論在戰爭發展過程中是如何發生變化的。總的來說,本書能讓讀者對於東線戰場的戰略層面有一個大致了解。

 

——《泰晤士報》

兩位作者在1995年的本書初版得益於俄羅斯聯邦解禁的第一批少量檔案文獻。這些文獻從另一個方面增進了我們對這場戰爭的了解,讓我們可以在往昔以德國視角為主的記錄基礎上增加大量俄方角度的內容。感謝這些第一批解禁的材料,本書第一版通過考證出一些因政治原因被遺忘或掩蓋的戰鬥和對著名戰役加入更多公正的細節描寫,準確還原了蘇聯方面的一些事實。對於紅軍實際成就的更清晰了解也扭轉了冷戰時期很多戰史對德國的偏袒。然而,儘管受益良多,1995年時的歷史記錄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缺口。最令人頭疼的就是缺乏準確的數字來量化戰鬥的規模和激烈程度。但現在絕大部分缺口都已被補上,缺失的數據也漸漸變得易於得到。

隨著時間流逝,可供更準確描述戰爭的檔案材料數量,特別是蘇方材料已經增加了不下百倍。在1995年,有60%的內容尚需推測,不過到2015年這個比例已經下降至10%——迷霧逐漸散去,真相愈發清晰。

讀者有權了解新版添加和修改了哪些內容。首先,這一版利用了俄羅斯聯邦國防部1995年後解禁的大量有關這次戰爭但之前並未公開的檔案文獻。這些文獻囊括了諸多方面,內容也相當齊全——來自戰時蘇聯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紅軍和紅海軍總參謀部,國防人民委員部及其下屬機關,紅軍作戰方面軍、集團軍和部分軍、師、旅,內務人民委員部及其下屬分管邊防、作戰、內衛和基礎設施保衛各機關的訓令、命令和報告。本書第二版的正文及附錄共有26個表格,而1995年版只有5個,這也很好證明了新的數據在描述蘇聯情況時的重要性。

此外,新版還擴大了對雙方實際兵力的統計範圍,加入了以往被忽視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軸心國僕從軍和德國從蘇聯非俄羅斯民族中招募的偽軍。本書也不認同一些德軍將領鼓吹“只有希特勒一個人應當為德國所有錯誤和罪行負責”的觀點;另外,書中還加入了最新的關於德國對戰線後方佔領區進行治安戰和掠奪剝削的學術研究。

除俄羅斯官方解密的檔案材料外,美軍與俄軍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合作項目也促成了大量紅軍和紅海軍總參謀部關於戰爭經驗材料的多卷本文獻彙編——戰時材料彙編( Сборники)——的解密。這些著作是根據不同課題分門別類的,包含曾被列為機密的對戰時軍事行動(如莫斯科、白俄羅斯、柏林和第聶伯河會戰)及具體戰鬥類型(進攻、防禦、強渡江河、兩棲和空降作戰等)的詳盡而公正的研究。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伏羅希洛夫總參軍事學院畢業生的軍事論文,以及伏龍芝軍事學院關於戰時軍事行動的教材(作為本書的參考材料)。

除這些官方資料外,自1995年以來,俄羅斯還湧現出大批民間軍事歷史學家。這些學者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於戰爭整體以及諸多軍事行動往往能提供難得的客觀公正的研究成果。從我們更新的參考書目可以看出,他們的作品也為本書新版提供了不少養分。

如果說軍事行動構成了蘇德戰爭的主幹,那麼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則說明了這些行動的依據和背景狀況,同時也在影響著戰場。比如,更詳盡地了解紅軍的軍事目標就能更準確地洞察斯大林在戰時和戰後的政治目標;同樣,對人員和經濟損失情況的披露也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場戰爭在社會和經濟層面對蘇德雙方造成了多大影響,並註意到人們在破壞軍紀及由此引發的暴行方面是何等殘忍;與這些主題密切相關的還有因極端納粹種族主義等氾濫造成的悲劇和罪行(比如卡廷事件、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或是娘子谷——Бабий Яр大屠殺)。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消失也讓人們發現了很多之前認為已經在戰時被毀的德軍文件。這一寶庫為更權威的德國官方戰史和西方學者大量論及從庫爾斯克會戰坦克數量到德國戰時經濟內幕的專著提供了原始材料。本書第二版也加入了新一代西方歷史學家們一些關鍵的新發現,這使得我們可以更公平地記述這場戰爭,從而闡明對陣雙方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儘管新的檔案材料層出不窮,本書新版也仍需精挑細選,避免把書寫得太厚。我們將成百上千倍的新增信息濃縮提煉,只為本書添加了15%的內容——這樣做是希望新版及其附錄中更豐富的參考書目能成為讀者們進一步研究戰爭史的一大跳板。

戴維·M.格蘭茨

喬納森·M.豪斯

目次

修訂版序

致謝

 

序幕 1918—1941年

第一章 紅軍,1918—1939年

第二章 劍拔弩張,1939—1941年

第三章 蘇德兩軍對比,1941年

 

戰爭第一階段 1941年6月—1942年11月

第四章 德國的猛攻

第五章 蘇聯的反應

第六章 莫斯科之路

第七章 泥濘季節,1942年春

第八章 “藍色”行動:德軍1942年攻勢

 

戰爭第二階段 1942年11月—1943年12月

第九章 “天王星”戰役:第6集團軍的覆滅

第十章 泥濘季節和作戰間歇,1943年春

第十一章 從庫爾斯克到第聶伯河

 

戰爭第三階段 1944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二章 戰爭的第三個冬天

第十三章“巴格拉季翁”戰役: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

第十四章 掃蕩側翼

第十五章 冰雪中的搏殺,1944—1945年冬季戰局

第十六章 戰爭結束

第十七章 總結

 

附錄表格

注釋

關於資料的說明

譯者說明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在1941年裡,紅軍暫時簡化了部隊結構,同時也無法施行戰前的軍事理論——他們缺少主動權、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的指揮員,因而無力支撐戰前複雜的組織架構並有效踐行相關理論。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天王星”行動後,蘇聯人早已積累了足夠的此類稀缺資源,能集中力量優化兵力結構、升級自己的理論構想。經過1942—1943年間的測試,以及在1944—1945年的完善,新的紅軍已經迅速發展到了可以實施其理想中的大縱深戰役的地步。哪怕到1945年仍會錯誤不斷,但在此時,“錯誤”也只不過是一些從戰爭本質上講就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已。

從1941年中期到1942年末,幾乎所有蘇聯步兵集團軍都下轄有6個步兵師或獨立步兵旅,外加少數幾個砲兵團,所有這些部隊均直屬於集團軍司令部。從組建於1942年的首批3個近衛集團軍算起,直到整個1943年,國防人民委員部開始在集團軍司令部下重新部署步兵軍,每軍下轄3~5個師,以及提供相應支援的專業部隊;同時不再從零做起組建新部隊,而是將步兵旅逐步改編為完整的師,一些證明了自身作戰價值的步兵師還會成為近衛部隊。只要工業產量和人力資源允許,步兵集團軍、軍和師都會逐漸配置各種專業兵種單位,比如裝甲兵、工程兵、高射砲和迫擊砲(部隊)——直到此時,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仍然將其作為預備隊,並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分析,按照需要將其分配至方面軍和集團軍。這些配屬力量會更多地出現在近衛軍以及所有那些受命對德軍防線實施精心準備進攻的步兵軍或集團軍中。一個典型的步兵集團軍不再是步兵、野戰砲兵外加少量坦克兵及反坦克砲兵的簡單集合,而是成長為一個包含各種戰鬥和勤務兵種的綜合體系,從本質上講就是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為支持各方面軍和集團軍,大本營還組建了數量驚人的支援部隊,並根據作戰需求分配給野戰部隊。這一舉動的初衷是建立一個可以為各種戰役行動(主要是突破、發展勝利和強擊野戰/城市築壘工事)提供必要支援的體系。1942—1943年間,蘇軍中出現了加農砲兵、榴彈砲兵、反坦克殲擊砲兵、高射砲兵、自行火砲及火箭砲兵營、團、旅。最終這些部隊還組成了聲勢浩大的砲兵師和砲兵軍。1個在1943年4月編成的突破砲兵軍包含1500根火砲身管或火箭炮軌道。從技術上講,這種大編制部隊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的一部分,會由大本營分配給實施主要進攻的方面軍和個別集團軍。火力的空前集中使蘇軍指揮員可以摧毀德軍最堅固的防禦體系。此外,蘇聯人在其他支援兵種的組織調整上採用了相同模式,使其工程、鐵道、運輸和後勤部隊的數量得到不斷增加。

最為深刻的結構調整出現在裝甲部隊。斯大林格勒會戰及隨後的冬季戰局期間,1942年裡的蘇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已經證明自己足以勝任向敵後的有限戰術發展勝利任務。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優先級較高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如近衛集團軍)也會掌握一兩個坦克或機械化軍,用於在戰線後方50至200公里的縱深內合圍防守的德軍。

不過紅軍依然需要裝甲軍或裝甲集團軍這種更大編制的機械化部隊,以在多達500公里的更大縱深內遂行戰役級別的擴大勝利任務——因此催生出的就是1943年型坦克集團軍。與1942年時由坦克、騎兵和步兵組成的大雜燴不同,新型坦克集團軍編成裡的部隊需要擁有同一級別的機動力和裝甲防護力。儘管在編制上各不相同,但一個典型的坦克集團軍均以一兩個坦克軍​​和一個機械化軍為核心組建,外加一個獨立坦克旅或團,並得到一些摩托車偵察、火箭炮、重型榴彈砲、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砲等專業技術兵種(團級)部隊的支援。按照蘇軍標準,這一編制會得到通信、運輸和技術保養單位的大力支持,還常常擁有專屬的航空兵部隊支援。當這些坦克集團軍於1943年初次投入實戰後,國防人民委員部還為其加強了砲兵、通信兵和後勤支援單位。戰爭期間,這些集團軍的突破縱深也在逐步增加。

瓦西里·巴達諾夫在塔欽斯卡亞突襲戰中和馬爾基安·波波夫在頓巴斯指揮的由機動軍組成的臨時集群是這種新式編制的先驅。有時損失慘重的步兵集團軍司令部也會為新的機械化部隊提供經驗豐富的參謀人員。在戰爭剩餘時間裡,5個(後增至6個)坦克集團軍成了蘇軍進行大縱深突擊的前鋒,主要實施戰役機動,並在德軍後方尋找合適的攻擊目標。從地圖上看,蘇軍的進攻計劃就像俄羅斯套娃,即以大包圍圈套上小包圍圈。獨立坦克/機械化軍(有時在復雜地形上會由騎兵-機械化集群代替)會被配屬給作為先遣部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這樣便可以在德軍主要防線之後立即合圍其一個或多個軍;與此同時,由方面軍掌握的坦克集團軍會繞過這些戰鬥,在戰役縱深內盡可能全力穿插,然後形成更大的合圍圈。

如此一來,坦克/機械化軍、坦克集團軍及騎兵-機械化集群就組成了支援集團軍和方面軍的戰役機動快速集群,這與兩次大戰期間軍事理論家們所構想的完全一致。快速集群原則上只在步兵師已經突破德軍前沿防禦,使機動軍和坦克集團軍得以通過防線上的狹窄缺口後才投入戰鬥。但實際上,蘇軍指揮員常常會誤判投入快速集群、發展勝利的時機,或在步兵面臨困難時就慎重地將其投入戰鬥,以確保達成突破。出現此類情況時,機動軍和坦克集團軍在達成初期突破後往往會有所遲滯,實力也會被削弱;一旦完成突破任務,他們便可以抽身打擊縱深目標。當快速集群的後勤補給已經耗盡、無力前進時,指揮員就會派出旅級別的先遣支隊,在下一道主要水障礙上奪取登陸場,為下一次大規模攻勢建立跳板。

對於紅軍指揮員而言,一次進攻戰鬥會涉及三個獨立問題——如何在狹窄正面集中充足兵力和火力,以打垮德軍最初的抵抗;如何擴大和發展戰術突破口,使敵無法將其封閉;何時停止機動部隊的戰役發展勝利行動,以防其延伸過度、無力抵抗敵軍的反擊。最後一個問題還涉及如何向前輸送補給和援兵,以支援快速集群。步兵集團軍(於1943年初被改編為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的任務是打開並拓寬突破口,而坦克/機械化軍及坦克集團軍必須利用突破口擴大戰果,運輸和補給單位則是持續發展勝利行動的關鍵。

無論是步兵軍的組建還是坦克集團軍在大縱深獨立任務中的應用,所有這些調整都是紅軍逐漸下放權力的一部分。持續兩年的戰爭鍛煉出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參謀軍官和指揮員,斯大林本人更是開始對下屬擁有前所未有的信任。這名領導人已經越來越多地信賴那些在莫斯科的大本營計劃人員和在現場監督戰役行動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而他們也都是極有才幹的人。

如前文第八章所述,在1942年到1943年初,交戰雙方的領導風格發生了轉換。德軍在進行“巴巴羅薩”行動時基本保持著下級享有自由、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傳統,而蘇軍對於失利的第一反應是消滅叛徒並壓制獨立的軍事思想。經過長達一年半的戰爭,希特勒苦於下屬明顯過於謹慎且不重視保密的態度,因而加強了對於戰地事務的控制;他仍會容忍,至少是那些來自里希特霍芬和曼施泰因等打過勝仗的將領的反對意見,但也在越來越多地干涉軍事決定。相比之下,斯大林變得對自己和主要下屬有了足夠的信任,不再依賴對微觀層面的集中管理,更不再一味偏信政治軍官和秘密警察的猜疑,給予了下級更多自由。德國高級軍官往往在其回憶錄中將所有倒霉事都歸罪於希特勒的干涉和嚴密掌控,這倒是可以很方便地掩飾他們自己的過失。這些德國將領對他們敵人的看法主要是在1941年的嚴酷時期中形成,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後者正在發展出相同的、曾讓德國國防軍獨步天下的指揮流程和司令部技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8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