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滿額折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政治所以為必然之惡乃因人是善心不足的社會性生命,一則現實上不為善必作惡,二則權力鬥爭使人性之惡作用擴大,以致政治成為少數善人對抗多數惡人的公共事務,其情勢不僅為惡勢力的勝利且為惡行的正當化,仁者當政只能延緩惡的發展而不可能扭轉乾坤,善政的推展須得強迫凡夫服從,這又是行善必有所犧牲的無奈,可知政治總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它應該被當作一件好事去做。儘管人的惡性可能強於善性,但人的本性畢竟是善而非惡,故「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政治事實的陳述也是政治良心的省思,如此政治之惡在事實上縱令是必要,良心卻不以為然,這證明政治只是必然之惡,因其為惡,所以不具絕對的必要性。
政治的必要性隨人的惡性而存在,人若可以上進則政治可以消除,然下達者眾故政治成為舉世最大的勢力,而一切人事的政治化便是其活動的強化與其性質的腐化,此即政治是人可以控制的天災,政治愈蓬勃表示人性愈墮落,若人本是政治的動物,則人的使命自當是提升其萬物之靈的層次而使政治進化至無為之境,易言之政治雖乏目的性,但政治的目標無疑是政治的消滅。此理顯示原罪也是罪,原罪的承擔是為去除原罪,是謂「無恥之恥無恥矣」。

作者簡介

王世宗
學歷:
英國里茲大學歷史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自序
此書是拙著《真理論述——文明歷史的哲學啟示》的補篇,它以「反面的方式」論道,亦即藉由指陳人事的錯誤暗示天理正義,此法所以可行乃因人的惡意不論如何凌虐其良心終究無法將之消滅,故反省不僅是道德的企圖更是求知的作為,於是可知良心其實與良知無異,而上帝的另行啟示——俗謂奇蹟——根本不存,因它對人而言不是沒需要而是不必要。
「必要」即是「真的」,「不必要」即是「假的」,政治與其說是「必要之惡」,不如說是「必然之惡」,因為善為真而惡為偽,惡既是假的,故為不必要的,而且人絕非有賴政治方得以生存或悟道,雖然政治在世間幾乎無所不在,但它畢竟沒有必要性。「必然」來自「必要」而有所不及,這是層次高低的問題,就道德而論此理即是「善來自於真而不如真」,然由此推論「惡來自不真而不如不真」則是荒誕已極,蓋「惡來自不真」一說一時之間尚不可謂為誤謬,但「不如不真」之說立顯矛盾錯亂,因不真即是虛假,而虛假若非不存即為大壞,「比不上不存在者」是無意義的觀點,「比不上最壞者」是反邏輯的說法,如此,由「不如不真」一說之錯誤可推斷其前提「惡來自不真」一說亦為不實;其實是「惡來自善而不如善」,易言之「惡是善的不足」,惡不是獨立存在的領域,正如「不真」不是「真」之外的境界,「不善是為惡」而「不惡不堪稱善」,若知這個高下主從的義理,便知「必要」造成「必然」而「必然」是「不夠必要」,所謂「必要之惡」是人反省其行時的自解之詞,因為惡不可能為必要,「必要之惡」的說法僅「適用」於現實人世而非物質宇宙或理想世界,故伸張此說乃是「以知恥為勇」的邪念呈現,而世人罕語及此則是根本無視道德的表現。論者可能堅稱,必要與必然固有其層次之別,但就人的立場或感受而言並無差異,此說的確不虛,然而事實不即是真相,將人的極限置為最高標準是自甘墮落的務實作法,這等於主張「做不到的」是「不必做的」,其結果不僅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俗氣,而且是最高標準的一再降低,因為凡眼終究不是見賢思齊而是見異思遷。總之,人不以天自量,則必玩物喪志,超凡入聖不是自大,以平凡自得卻是逃命。
政治發生於一切的人際事務中,從個人而言政治是處世之舉,從人類而言政治是治世之道,然政治通常予人惡感,故一般所謂的政治其活動範圍似甚為有限,其實這是因人性本善但非完善,而政治是人性之惡的表現,於是政治行為處處皆在,但人之善性不欲加以認可,以致政治被認為官場所特有,而官場中的善行又被認為非政治,如此說來仁政竟不是政治(政治學並無仁政之說)。此情正如凡夫不知或不願承認行善必有其害(代價),故以為善舉是純粹的好事而惡行是純粹的壞事,殊不知所有的道德問題皆是一種難以抉擇的困境,而所有的善惡行為皆是天人交戰的產物,善行是去惡之舉,惡行是悖德之為,二者程度的差別決定一事之善惡。政治當然是道德問題,事實上政治是世上最充滿道德問題的事情,政治雖是必然之惡,但這不等於說為政必定作惡多於行善,對政治的厭惡若是一種經驗性感受,這是人的善性表現,但對政治懷有唾棄的成見,這是人的惡性作用,這有如深感人生為苦海者必為好人,但因此而企圖自殺者是不夠好的人。
真正的人必是一個個人而非團體,個人的自我發現與自我實踐必須體現「天生我材必有用」之義,亦即由天人之際的探索達成在世使命;政治為人際活動,政權所欲塑造者乃是「國人」而非個人,可見權力所以迷惑人心是因它隔絕天與人,得意忘形的可怕主要是自愚,其次才是欺人。社會性或許是人的本質,但政治性則不可稱作人的本性,因為人格不必是沈淪的,凡夫富有政治性格其實是因其人生缺乏偉大的追求所致,此即政治使人產生有為的理由並誤會生命的意義,這個「美麗的錯誤」使人間充滿墮落的活力,於此不信真理者以消遣鬼趣為樂,而求道者則以受苦受難淑世,表面上二者俱無對外的作用,其實個人的抉擇影響及於他人,即因自私是不盡可能的事所以能為害。
正如人生是為人的條件而非本質(好人皆曾活著而活人多非好人),政治終究是一種工具而非目的、過程而非目標,視政治為人生目的者必是投機的政客,投機是耍弄手段的過程,也就是重視工具性價值的表現,可見以政治為人生目的的投機政客是迷惘的惡徒。政治既是工具性的事,政治與政策的同質性乃甚大,而人生也是工具性的存在,所以政治自然將人生萬事萬物盡皆納入而以政策處置之,於是人間可說是一個政治化的世界,有經濟則有經濟政策、有社會則有社會政策、有文化則有文化政策、有軍事則有軍事政策,政治成為世間最大的支配力不是因其合理而是因其不合理,誰教凡夫都不講理而「活在當下」。這即是說只要人不以惡為惡,惡勢力便是功業,凡人不愛政治的原因是其受制於人的痛苦,反之,君子不為政客所愛是因其不嫉妒當權者,漠視真理者不得怨天而只能尤人,然其憤世又是無理,因為所有的政治性災難都是人的自作自受。過程雖無目標的崇高地位,但卻是達成目標所不可缺,政治雖乏目的性,卻是文明進化必需的手段,人生必然為苦,政治必然為惡,人生之苦常來自政治,然政治力量也可解人生之苦,其道不外是減少世間的政治或參政的人數,否則政治受人重視,其目的性價值大增,如此是非顛倒,後果豈能美好。
一則政治是人性之惡的表現,二則政治是人間最盛的勢力,這使政治成為世上最大的「污染源」,政治化的效果是「點石成金」的反義,而因政治不是外來或超越人而存在,故政治在污染一切人事時也自我污染——所以政治又是世上最大的「污染物」——這表示當人抱怨執政者敗壞時必忽視其自身也同樣具有腐化的本性,雖然此事也意謂所有人皆有善根。政治是權力競爭的遊戲,其所以為遊戲乃因目的只是「好玩」,這使權力競爭更為惡劣而無意義,故而與政治密切相關的外交與軍事——二者俱可謂為「政治的延伸」——其鬥爭性質便特為強烈,而受政治污染的其他事務則淪入迷失的戰局中,當事者勇於進取卻不知所終,如社會的政治化是一個險惡狡詐的交際世界,經濟的政治化是一番為賺錢而生存的忙碌夢境,文化的政治化是一場士人求名忘我的無題會試,而政治本身則是一齣自娛娛人的壟斷性丑劇,因其為無聊故為有害,這個損人不利己的惡作劇不能自絕誠然是人類意外的無奈。
不論必要或必然,政治確是一個惡,一個人類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惡,為政最需良心而於此良心最受折磨,固然「從錯誤中學習」是人的原罪,但帶著此念做事卻是一種惡意,倘使「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為造就此大善而存心犯過則是惡劣至極,由此可知真正的秘密是公開之後仍秘密不減的道理,憑良心做事的人所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正因敢自命替天行道即不敢自比上帝。
「世風日下」不是歷史的常態,但二百年來它與大眾化的趨勢一齊顯現,政治之為患亦隨民主風尚惡化,這無疑是文明末世之兆,生逢此時的不幸是受氣,然其大幸是進學,這意謂悲慘的結局使人傷心卻使人徹悟,「積非成是」令有識者受害卻也助其識見更長;本來「真」必致「善」而「善」必致「美」,「有知」即「有德」而「有德」為「可喜」,但凡人皆有原罪而人間為不完美的世界,「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它反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定數,然而知命者必樂天,有智者不必幸福卻必不在乎幸福,故不能稱之以良緣好命。
作者印行此書雖有期望但無指望,世人以其希望展讀必有誤會之處,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然為求力量而讀書者不是真正的讀書人。「求道就是求知」,但「求知是為求道」而非「求知就是求道」,蓋真理在知識之上,「為人求知」固為錯誤,「為己求知」仍為不善,若真理不存則人不必求知,若真理確在則求知乃是責任,責任即是義務而義務即是天職,然若必以天職自勉才得盡責,這終竟是「以天欺人」的自我暗示。讀者,請自重!

王世宗
臺北花園新城挹塵樓

目次

第一章 政治的本質
一、政治的必然性及惡性
二、國家觀念
三、文明意義下的政治問題
第二章 權力意識
一、權利與人欲
二、權利與權威
三、權力的價值及其極限
第三章 法律制度
一、法律與政治的關係
二、法律與道德
三、法律的天職與原罪
第四章 社會與人倫
一、社會存在的意義
二、人際關係與社會現象
三、社會責任的承擔
第五章 經濟與財政
一、財產與人生
二、經濟與政治
三、文明的物質觀
第六章 文化與傳統
一、政治的文化勢力
二、文化的政治任務
三、政教衝突的意義
第七章 軍事與戰爭
一、政治與暴力
二、動武的理由
三、戰爭的啟示
第八章 外交與世局
一、外交政策的性質
二、國際霸權與國際政府
三、世界大同政局的文明意義
第九章 政治理念的取向及其實踐
一、政治思想的顧慮
二、政治意識形態的得失
三、政治生命發展的困頓
第十章 政治歷史的啟示
附錄
英國佔埃行動與「自由派帝國主義」的出現,1880-82
「自由派的帝國主義」:英國對埃政策,1893-94

書評

暮雨 (2011/08/22 09:02 發表)
人是政治性的動物,生活難以脫離政治行為。本書作者將政治視為人無法擺脫的「必然之惡」,由法律、社會、文化、經濟、外交等層面,反覆細密的交疊出世界國家政治性惡的一面,引人思考人生於世面臨的許多問題,竟是出自多數人皆然的惡性;在人→群體→國家這種逐漸擴大的規模視野下,貪念、權力欲等便構築出世界性的國家競逐,出現「強權即公理」等實際又扭曲的現象。對現今世界何以「不公」,或者對一些現象有「習以為常」的不以為然時,這本書能夠敲起人心中的警鍾,讓人自省檢討今日政治、生活中潛藏的危險,並刺激人思考世間現象最基本的成因,進而解析諸多因果交纏下的「政治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6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