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滿額折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定  價:NT$ 710 元
優惠價:90639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順勢而生 因時而變 世紀掠影 百年滄桑

 

l 1920年,香港車工人以「競進會」的名義成立工會。於當年,為求生存,工會不得不以文康或慈善組織的型態出現。

l 1950 年代,是一個工友備受壓迫的年代。資方的高壓手段,從中可見殖民地時代政商合流阻止工會運動的情況。

l 1960 年代,電車工人的生活仍然艱苦,雖然沒有直接衝突的事件,但從細微之處卻反映出種種不人道的規條,令人不禁歎息,這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嗎?

 

 

這是祝賀電車工會百週年的一本電車工會發展史。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其一,每部分的重大事件,都會先綜述事件來龍去脈、發展走向;其二,在每部分、每章的事件綜述之後,附「當年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分別來自當年的聲明、宣言,尤其是當年為抗爭而專門出版的「事情解說小冊子」,以及長期、定期出版的小型報刊《電車工人》快訊。因此,本書的處理方式,主力部分,是讓電車工會的歷史資料經篩選輯錄後原裝呈現,重點是重刊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叮叮叮……乘坐電車從筲箕灣顛簸至堅尼地城;追蹤電車公會從1920跋涉至2020。

作者簡介

作者

余非。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副修中國音樂(演奏:古箏),1988年於同校取得碩士學位。1992年於英國取得出版碩士學位。長期擔任編輯工作,曾主編高錕唯一一本中文自傳《潮平岸闊──高錕自述》;業餘從事文藝寫作。2003年轉為全職作家。

短篇小說集有《天不再空》(2008年,台灣版)。著作包括得獎作品《514童黨殺人事件--給閱讀報告另一種選擇》(社會事件的文化分析;在香港獲得「1999-2000年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獎)。近作有《東江水一通》(2018年)及《文學細心讀》(2018年)。

2014年前專注中學生讀物寫作,共出版中學讀物二十多種。此外,也獲邀在香港教育學院、澳門圖書館、中國大陸(江西)教育部門,以及在無數香港中學主持講座和工作坊。

由2013年起,應邀出任美國三藩市《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主播。2019年出任廣東省婦女聯合會港澳台特邀代表。

名人/編輯推薦

吳秋北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何志堅 香港電車職工會名譽會長

前言

 

這本書之出版,是電車工會誌百年史而籌劃的一個出版計劃。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

有人或會問,如此一來,角度會否單一或有所偏呢?這是個好問題,必須回答。何謂歷史?歷史的「真相」透過多方折射才得以呈現。一個社會,存在不同階層;哪怕是同一個階層(工人階級),也會因心態、利益關係、對事情了解的透徹度,甚至政治立場等等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視物角度。

因此,有立場、有角度、有定位……一點都不可怕,問題是有言在先,會清楚客觀地說明立場,表明角度和定位,以及一切內容建基於事實。如此一來,便自成一個系統,即使只是歷史的其中一個面向,也真真實實。不作假,不虛言,不煽動,不討好,這是堅守的原則。也因此,在再三思量下,本書基本上以資料輯錄的方式來編撰。

以下是本書體例。

其一,每部分的重大事件,都會先綜述事件來龍去脈、發展走向;其二,在每部分、每章的事件綜述之後,附「當年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分別來自當年的聲明、宣言,尤其是當年為抗爭而專門出版的「事情解說小冊子」,以及長期、定期出版的小型報刊《電車工人》快訊。

本書在1967 年六七事件前的章節(書內第一至第三部分),都以「綜述來龍去脈」加「原始材料」的方式呈現歷史原貌。「原始材料」又經篩選、節錄、分類後,按其性質及輕重,分為「重要記錄」、「閱讀資料」、「歲月痕跡」三類,呈現當時真正的勞工階層的生活面貌,以及面對的困境。

 

因此,本書的處理方式,主力部分,是讓電車工會的歷史資料經篩選輯錄後原裝呈現,重點是重刊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作者的事件綜述,是給被輯錄的文章一個框架,讓讀者在一定的來龍去脈下,自行閱讀當年的人真實的書寫和陳述。所輯錄的文章,只加上適量的導讀及提點;而且是另外框開來,不與被摘引的歷史原材料混處。

我當然也有意見、分析及觀點,都用「小方框」框起來,與原材料涇渭分明。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清清楚楚地反映電車工人早年生活的資料冊。如此一來,當然是工人及工會的立場。定位清楚,就成為折射歷史真相的、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束光線。

本書的處理方式,大概更尊重歷史原貌。也更方便後來者如研究香港工運史,會有更充足的原材料。這方面的材料及研究—左派工會及工運史,由研究角度到具體成果,不是已太多,是太少。

 

在體例上再補一筆。

本書於六七事件後至今(書內第四部分),即大概是百年之中的後五十年,由我和林韡耀、何志堅合寫。因為大環境已變,勞資關係及工運史的意義都有所改變,於是最後的五十年主要以綜述為主,附加的原材料數量不會太多。

六七事年後的大環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港英政府是於六七事件後才對殖民地作長期執政的部署,並為了執政的穩定性,改用懷柔手段。因此,前五十年的殖民地色彩或隱藏或淡化,即使殖民政府的管治本質不變。舉例,殖民政府會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設計上「下功夫」,淡化香港人的國家觀念—這些就是殖民政府的本質。而這些「功夫」是靜態及隱性的,因而不會構成如前期般的尖銳角力。這大環境之改變,直接導致工運、勞工的處境,以及勞資談判方式的轉變。

第二個大環境的轉變,是1974 年電車公司賣盤,由九倉接手。而九倉於1980 年後由華資擁有;於是,電車工會所面對的「資方」,已不是莊士頓及沙文式的大殖民主義者。

出於上述客觀原因,本書前三部分與最後的第四部分,在體例和編著上會略有不同。

目次

序一 vi

序二 ix

前言 x

圖輯專題:會址 xii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由1904 年開始說起…… 003

第二章 光復後1945 年至1949 年前─戰後復工 015

附 歷史檔案 024

 

第二部分 067

第一章 綜述1950 年代 069

第二章 48 天的鬥爭過程─羅素街血案 077

附 歷史檔案 086

第三章 1951 年開始的更大角力─莊士頓除人 135

附 歷史檔案 180

 

第三部分 305

第一章 1960 年代總體情況 307

第二章 1961 年開始的挑剔濫罰 311

第三章 1963 年要求加薪至每日1 元4 角 319

第四章 1964 年反對修改工人退休金辦法 327

第五章 1965 年要求加薪至每日1 元6 角─六七事件前兩年 347

附 歷史檔案 350

 

第四部分 407

第一章 1970 年代易手九倉後的情況 409

第二章 2010 年易手法國公司後的新近情況及未來展望 429

第三章 工會百年職員表及大事記 447

附 歷史檔案 472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由1904 年開始說起……

 

香港電車公司自1904 年創立, 而在香港電車公司上班的工人, 於1920-1921 年醞釀及組織成立香港電車競進工會。這跟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世界局勢有關。外部環境之外,工人要團結起來保護自身權益,是因為無論工友們怎樣忠誠服務、替公司賺了錢,香港電車公司對工友的困難痛苦缺乏足夠體恤;反之,只會不斷加深剝削。二十世紀頭20 年,物價飛漲,工人生活費在十多年間增加了幾倍,有工開也沒飽飯吃的情況十分嚴重。

清末乃至踏入現代階段的中國社會,平民階層是人求職,不是職位空着等人。人浮於事的社會,自然是個勞資關係極不對等的年代,工人沒有議價能力。資方的苛刻,反映在公司從未接納工人的加薪及福利請求,也沒有改善一些尖酸刻薄的待遇。

 

一 1904 年香港電車投入服務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香港島人口增加, 集體運輸工具需求急增。1881 年6 月,立法局動議並通過建設電車系統。翌年(1882 年)至1888 年間,對路線進行規劃。至1901 年8 月29 日,《香港電車條例》頒佈。1902 年2 月7 日,「香港電線車公司」(Hongkong Tramway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在英國倫敦成立,負責建造及營運香港島的電車系統。

1902 年底,這間公司被「香港電車局」(Electric Traction Company of Hongkong Limited)接管。1903 年,路軌鋪設工程啟動,初期由堅尼地城至銅鑼灣鋪設單軌,其後延長至筲箕灣。至1904 年,電車開始在香港市面行駛。

1910 年,「香港電車局」改名為今日沿用的名稱—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1922 年,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總部由英國遷至香港,經營權亦全歸香港,變為一間獨立控股公司,主要股權屬於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擁有。同年,電車改為以香港電燈公司的電力運作。

整理電車工會歷史,尤其是抗爭最激烈的、電車公司成立的頭50年,我們必須稍為知道經營者是誰,以及其輪廓面目。以下簡單介紹怡和洋行是怎麼一回事。

怡和洋行成立於1832 年,正值大英帝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的階段。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於1817 年之前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離職後,於1825 年與英國公司印度士堅拿(INDO-SKINER)合組渣甸士堅拿洋行(Jardine, Skinner & Co.),向中國出口印度鴉片,在暴利中累積大量財富。至1832 年,渣甸在廣州與另一合伙人創辦了渣甸洋行(JARDINE-METHESON & CO. LTD.),亦即是怡和的前身。

作為遠東最大的英資財團,渣甸洋行於清朝時跟中國的「對華貿易」,主要仍然是鴉片及茶葉買賣。林則徐1839 年實行禁煙時,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游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1841年香港開埠,渣甸即以565英鎊購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鴉片戰爭爆發後,渣甸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並把中文名稱改為怡和洋行。賣了幾十年鴉片後落戶香港並改名怡和洋行後,洋行的貿易貨品開始多元化。1872 年,怡和洋行停止了對華鴉片貿易,開始轉而涉足鐵路、銀行和機械業務。

1922 年,怡和洋行全資擁有電車公司。由該年起至1974 年易手香港九龍倉集團為止,怡和洋行共經營管理了電車公司52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3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