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滿額折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時代(全二冊,附贈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定  價:NT$ 980 元
優惠價:9088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化的開端——大航海時代
隨書附贈高級維納斯凝雪映畫紙精印亞伯拉罕‧奧特柳斯1587年繪製《世界全圖》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扭轉世界霸權?》

以地理的視角重新解讀大航海時代,100張全彩地形圖,輕鬆了解航道位置與探索路線!

‧為何歐洲要走海路代替絲路?
‧加勒比海盜擁有私掠許可證?
‧亨利王子是大航海先驅者?
‧大航海是非洲土著的悲歌?
‧哥倫布是騙人布?
‧壞血病是航海員的終結者?
‧西班牙人不小心闖入太平洋?
‧麥哲倫沒有完成環球航行?
‧海盜有自己的準則?
‧明朝為何會有海禁政策?

歐洲幅員有限,各國積極尋找黃金和開發物資時,勢必會考慮海上之路。大航海時代是世界霸權扭轉的關鍵時期,然而大多數歷史著眼點都放在航海探險家身上,以及血腥暴力的殖民過程,對當時歐洲的背景、客觀的地理條件卻未曾細究。

本書結合地理講述大航海時代的人、事、物,透過最直觀的地形與航海地圖,結合地理分析,讓讀者理解這些事件的成因,戰役發生的地點,文明和宗教如何深深地影響航海路線,以及其中的地理要素對歷史發展產生怎樣的重大影響。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重劃貿易版圖?》

以大航海的視角重新解讀世界貿易版圖變化,54張全彩地形圖,輕鬆了解世界航道與貿易路線!

‧英國大航海霸業竟由海盜開創?
‧臺灣在大航海時代處於戰略地位?
‧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失去強者光環?
‧日本武士因大航海而免於失業?
‧葡萄牙的輝煌時刻在澳門?
‧加拿大的奠基者是法國人?
‧澳洲是文明社會的最後一塊版圖?
‧英國和荷蘭為何互相傷害?
‧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何懼怕蒙古人?

東方一直是歐洲海上強權積極探索之地,特別是幅員廣闊的中國,彷彿是個未知的領域。各國積極探索世界和擴張殖民版圖時,心心念念著踏上中國的領土,開展商貿往來。大航海時代是世界貿易版圖的重劃時期,多數著眼點都放在歐洲探索的過程,對當時東方的政治因素、文化背景和客觀的地理條件卻鮮少提及。

本書透過地理講述大航海時代的東、西方國家之間連結,透過最直觀的地形與航海地圖,結合地理分析,讓讀者理解中國敗落的原因,重大戰役發生的地點,以及其中的地理要素如何對全世界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李不白

湖北黃岡人,知名作家。

畢業於武漢大學地圖學專業,從事地圖編輯工作十餘年,策劃、出版近百種地圖冊。從小喜歡文學,因文學而讀歷史,二十多年筆耕不輟。

主要作品有《用地理看歷史:得中原者,為何得天下?》、《用地理看歷史:荊州,為何兵家必爭?》,長篇小說《局》、《活見鬼》、《歸去來兮》,以及系列小說《麒麟臺》等。

其《用地理看歷史》系列作品圖文並茂,融地理、地圖、歷史、文化於一體,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名人/編輯推薦

Cheap 知名歷史YouTuber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胡川安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廖振順 典範教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部視角獨特而卓識遠見的航海史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江仲淵
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時期,歐洲人開啟「地理大發現」,首先是哥倫布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新航線,隨後達•伽馬發現進入印度洋的航線的風暴角,乃至第一次環球航行成功的麥哲倫,在受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使下,歐洲帶領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
地理大發現無疑是偉大的,人類透過自己的意志和知識,到達未曾企及的領域;於茫茫無邊的海洋中,追求著地平線以外的目的地,種種故事,構成了歷史重大的轉捩。人類還沒有實現環球航行、還沒有企圖稱霸海洋時,世界被高山與大海隔開,來往困難,只有少數陸路能夠通行,可以說那時各個國家是地域性的,而大航海後,各國間的往來阻礙已然降低。人類脫離了國家內部的交往,朝向世界性、國與國的較量邁進。
可以說,西元一五○○年前後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時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的經濟生活從此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國在文化、貿易之間的聯繫大大增加,西方文明的國土擴張及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貿易中心發生變動,主要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伊比利半島位於大西洋邊界,地理位置有利於航海業的發展,西班牙與葡萄牙率先由此成為因地理大發現崛起的帝國。歐洲各國紛紛投注心力,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同時初步形成世界市場,打破了北美、南美、澳洲的孤立狀態,世界至此由分散走向整體。
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地圓說,透過地理大發現得到證實,羅馬教會關於地球外形的說法最終被否定,促使天文學、航海學能在無後顧之憂之下進行更深層度的鑽研與突破。
誠然,這是一個毫無爭議的大時代,各項技術因其牽一髮而動全身,呈現出積極進步的態勢。
不過,不知讀者是否曾經想過,做為地理大發現的起始者,歐洲其實是最不可能達成地理大發現的構成要件的地區,比起首次進行大規模遠洋航行的中國,以及擅長運用科技資源的伊斯蘭國度,歐洲皆遠落後他人,甚至還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可為什麼亞洲與中東接連與大航海時代失之交臂,反倒是歐洲取得最後的勝利?種種疑問,其實都有背後的歷史基礎,沒有一次是意外。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複雜且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構成了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在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李不白透過大量閱讀及推理,梳理世界地理的脈絡。帶領讀者宏觀探討各地區之地理條件,強調諸如氣候、地形、水域的作用,並著重分析各個文明在不同發展歷程下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徵,最終推導出歐洲地理大發現的真正原因。
歷史和地理、政治知識,基本上人人都有,但「具有知識」不代表「懂得整合」。作者李不白著有多本地理歷史學之專門書籍,從《用地理看歷史:得中原者,為何得天下?》,到《用地理看歷史:荊州,為何兵家必爭?》,乃至今日的《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扭轉世界霸權?》。作者皆以鉅細靡遺的筆法,搭配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讀史的樂趣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閱讀每項主題時,都能有深刻了解當地情勢之感,作者透過龐大的資料統整,還原出一個地區擁有的原貌,並利用時人第一手的回憶,使人深入其境,再以宏觀的觀史方式來解釋事情的起因與來龍去脈。每一次的發現、戰爭、貿易,都能使人身臨其境,並對歷史巨輪的下一步產生好奇。
作者以地理歷史學的角度,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卓識遠見的航海史,並帶出許多歷史發展上的必然方向。在如今歷史學術觀點趨於僵化的情況下,跳脫出既有的思考模式與邏輯,給予我們不同的觀史方式,尤顯彌足珍貴。

目次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扭轉世界霸權?》

推薦序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的起源——中斷的絲綢之路
第二章 為什麼是歐洲人開啟大航海?
第三章 尋找通往東方的道路
第四章 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亨利王子
第五章 穿過維德角的世界
第六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七章 把奴隸買賣做到極致的歐洲人
第八章 四處碰壁的哥倫布
第九章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第十章 哥倫布的偉大發現——信風
第十一章 返回西班牙——發現加勒比海地區
第十二章 印度洋上的海軍上將——達•伽馬
第十三章 四大古文明之一——印度
第十四章 養育幾十億人口的青藏高原
第十五章 發現真正的印度——印度航線
第十六章 哥倫布是騙人布嗎?
第十七章 一個意外的發現——聖十字架之地「巴西」
第十八章 葡萄牙與穆斯林之爭——征服印度洋
第十九章 葡萄牙的香料貿易航線——麻六甲
第二十章 尋找亞特蘭提斯到西北航道
第二十一章 天花隨著太平洋傳播?
第二十二章 歐洲人的二十年探索——麥哲倫海峽
第二十三章 首次完成的環球航行
第二十四章 殞落的印加帝國
第二十五章 法蘭西的航海大發現——加拿大
第二十六章 大航海時代最悲壯的探險——東北航道
第二十七章 政府發放的私掠許可證——加勒比海盜
第二十八章 一勝一負的屯門海戰


《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重劃貿易版圖?》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中的日本
第二章 葡萄牙的輝煌時刻
第三章 航海家的守護者——麥卡托投影法
第四章 英格蘭海上爭奪戰的轉捩點——海盜德瑞克
第五章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殞落——英國崛起
第六章 荷蘭的航海貿易——海上馬車夫
第七章 實現從西北航道通往亞洲——亨利•哈德遜
第八章 加拿大奠基者——來自新法蘭西的「尚普蘭」
第九章 為何澳洲的文明社會發展最慢?
第十章 荷蘭用武力搶占臺灣?
第十一章 從海盜變官軍——鄭芝龍的崛起
第十二章 鄭芝龍火燒荷蘭戰船——崇禎明荷海戰
第十三章 鄭成功犯的三個致命錯誤
第十四章 鄭成功攻取臺灣
第十五章 英國三戰荷蘭
第十六章 戰鬥民族的開端——基輔羅斯
第十七章 擺脫金帳汗國的陰影——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第十八章 從沙皇俄國到俄羅斯帝國
第十九章 征服西伯利亞和國的帷幕
第二十章 中國北方的「三國殺」——通古斯人
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的探索之路——中俄戰爭的序章
第二十二章 尼布楚條約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的起源——中斷的絲綢之路】

開啟大航海時代前,我們先了解絲綢之路。可以說,正是因為絲綢之路中斷,才導致歐洲人開闢新航路。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從長安往西,沿隴山東麓而上,北出蕭關後,到達一個小盆地(今固原)。從這裡沿清水河而上,可以到達黃河,西渡黃河後就是河西走廊。從河西走廊出來後,有兩個選擇,一是出陽關走塔里木盆地南線,一是出玉門關走塔里木盆地北線。南線的途中要穿過瓦罕走廊,是一條極其艱險的道路,並不常用,這裡就不多說了,單說北線。
從北線前往中亞,也有兩個選擇。
一是沿天山南麓,翻過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到達費爾干納盆地。張騫出使大月氏和漢武帝征討大宛,走的正是這條路。但對普通商隊而言,這不是一條理想道路。帕米爾高原山體高大,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六千公尺以上,想翻過就要面臨生死考驗,而且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道路更是不通。商人固然求財,但沒必要拿命去換。所以一定還有一條更好的道路,即便不是康莊大道,但能四季通行,路上有水源,跑一趟買賣也不至於送命,那就是理想之路了。
如果我們留意西域南、北兩部分的差異就會發現,除了東部與河西走廊相連外,天山南部幾乎是個完全封閉的區域,而天山北部往西卻有很多出口通往哈薩克丘陵和巴爾喀什湖。哈薩克丘陵是一片草原,巴爾喀什湖水域面積將近二萬平方公里,二者與東部的阿爾泰山相連,有山、有水、有草場,這裡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漢人要前往中亞,如果不想翻越帕米爾高原,最好是走天山以北。
事實上漢人出玉門關後,會在天山南麓碰到兩個比較富庶的地方,一個是哈密(哈密瓜產地),一個是吐魯番(盛產葡萄)。乾旱缺水的西域,盆地能蓄積附近山頂融化的雪水,即使這些水在地表停留的時間不長,很快滲入地下,但如果善加利用,也能造福一方。
天山山脈把西域分成南、北兩個部分(今稱為南疆和北疆),但恰好在吐魯番盆地的西北處斷開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又把南、北兩部分連接起來。從吐魯番沿著這條裂谷往西北方向前進,入口處會碰到達坂城(始建於唐代,王洛賓〈達坂城的姑娘〉唱的正是這裡),出口處會碰到烏魯木齊(漢時為東且彌國)。今達坂城屬於烏魯木齊的一個區,烏魯木齊之所以能成為新疆首府,正是因為扼守南、北兩疆的地理位置。
準噶爾盆地的西部有很多出口通往中亞,例如烏倫古湖、艾比湖之處,但愈往北,意味著氣候愈嚴酷,艾比湖雖然比較靠南,但過了艾比湖後,如果往北,穿過阿拉套山和瑪依力山之間的峽谷,往阿拉湖方向,就又繞遠了。而且這個峽谷是個大風口,通行條件並不好。最好的路線是過了烏魯木齊後,先沿著依連哈比爾尕山的北麓走,這裡受惠於雪山融水的滋養,有不少綠洲城市可以提供補給,到達艾比湖後,折向西南,沿婆羅科努山的山谷到達賽里木湖。賽里木湖的西南角有一條狹小的山谷通向伊犁河谷,即是今霍爾果斯的所在地,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口岸城市。
當然,這裡說的是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不同朝代會有所不同,例如漢代一開始控制的是南疆,北疆還是小國林立,伊犁河谷和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的地區都在烏孫手下,所以那時的絲路就需要翻越帕米爾高原了。而到了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統治範圍更大,力度也加強,於是北疆的路線成為主要路線。另外,絲綢之路還有很多支線,就不一一列舉了。
進入伊犁河谷,就進入中亞了。
從政治上講,今天常說的中亞是指中亞五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從地理上講,就是西起裏海、東到中國、北至西伯利亞、南抵伊朗高原這部分。這裡身處歐亞大陸的腹地,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候乾燥,以及由此造成此處不同的歷史和人文。北部,從哈薩克丘陵到烏拉山南端是草原;中部,以荒漠為主;但在東部,靠著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包括它們的支脈)上的雪山,在山腳下滋養出一個又一個綠洲。按理說,這裡身處內陸,東有帕米爾高原,南有伊朗高原,北部和西部倒是沒有什麼高山阻擋,但北冰洋和大西洋離得實在太遠,沒有全部變成沙漠也是奇蹟。原因在於這裡正好處於西風帶(南北緯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間),而歐州的地形相對平坦,從大西洋過來的暖溼空氣可以順著西風一直吹到這裡,碰到帕米爾高原和天山時,受地形影響抬升,於是形成降雨。所以看到帕米爾高原和天山的西邊有幾個肥美的草場,如伊犁河谷和費爾干納盆地。另一方面,北冰洋的空氣又乾又冷,不能帶來降水,相反的,帶來的是低溫,所以這裡的冬天非常冷。
絲綢之路在中亞的路線比較明確了,就是沿著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的山腳走,因為這裡條件好,人煙稠密,有眾多城市,商隊到了這裡,既方便歇腳,也方便販賣貨物。
鑑於中亞的生存條件,難以耕種糧食,在古代,主要是游牧民族馳騁的天堂,而他們的重要據點,無一例外地會選擇絲路沿線的城市,例如今阿拉木圖、比斯凱克、塔什干、撒馬爾罕等,都是因絲路而興起。
過了中亞就進入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由小亞細亞和高加索開始,一直向東延伸,包括現今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海拔在九百到一千五百公尺,面積約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比青藏高原的面積還大。伊朗高原名義上是高原,實際是個山間盆地,四周由高山圍繞,中間卻相對平坦。從中亞、南亞到西亞,甚至北非和南歐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伊朗高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區域,因為四周有高山阻隔,可以有效防止外來攻擊,又因占據高原,對周邊的地區具有居高臨下的優勢。而伊朗高原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盆地,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出口,可以很方便地進出高原,對周圍的平原地區形成壓倒性優勢:東有開伯爾山口,可以直插印度河平原;北有馬什哈德,可以進入中亞的圖蘭低地;南有阿巴斯港,進入波斯灣;西有哈馬丹,可以進入兩河流域。自古以來,這裡成為帝國的搖籃,如波斯帝國。
波斯是早期希臘人對這個地方的人的稱呼,其實他們一直自稱伊朗(lran),或翻譯成雅利安。雅利安人原本是生活在烏拉山南部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後來遷到河中地區(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在這裡不斷繁衍生息。西元前十四世紀,雅利安人開始南下,其中一支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摧毀了古印度,統治那裡膚色黝黑的土著──達羅毗荼人,建立種姓制度;另一支雅利安人進入伊朗高原,建立波斯帝國,然後從高原西下,摧毀了古巴比倫王國,隨後再摧毀古埃及。人類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都亡於雅利安人手上。
伊朗高原和中亞類似,也是草原、荒漠氣候。由於這裡四周都是山,阻擋了來自各個方向的水氣,降水量很少,不適合農耕,倒是適合放牧。雅利安人能在此發展壯大,正是因為這裡和中亞的氣候區別不大(緯度雖然比中亞低,但海拔比中亞高,氣溫相差不大),而且對周邊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
來自中亞的商隊從馬什哈德山口進入伊朗高原後,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是經開伯爾山口去往印度:一是經阿巴斯港南下印度洋;還可以往西經小亞細亞前往希臘;最主要的路線當然是經哈馬丹到達西亞最富庶的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又稱兩河流域,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今伊拉克境內。是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古巴比倫之所以能成為人類最早的文明,一是因為這裡產糧,二是處於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如果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歐亞大陸和北非比做中國,兩河流域就相當於中國的中原地區,無論南來的、北往的,還往東的、往西的,都要路過這裡。因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灌溉,這裡最早發展出農業,也最早建立了國家。巴比倫時代,這個地區非常富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8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