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儒道論述(平)
滿額折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儒道論述(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40 元
優惠價
9057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3元
庫存:5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作者曾經發表的上百篇中國思想史研究論文中,精選其討論儒家、道家及傳統文化思想的論文編為一集。書中關於古代道家學派的形成與分化、《老子》言論的詮釋、黃老之學及秦漢思想的特點與作用、儒家思想的演變軌跡 與基本特徵、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的出路等,均有作者獨特的見解,能發前人所未見。尤其是關於老子「無為而無以為」與黃老「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區分、董仲舒「變政」思想的進步作用、王充「實事疾妄」思想的論析、黃宗羲 與浙東學派啟蒙精神的論述、儒學「道德人文主義」特質的概括及其發展前景的論證、「西學中用,中學新用」的文化思考等等,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與理論敏感,當能啟發讀者 作深一層次的研究與思考。

作者簡介

 吳 光

一九四四年生,浙江省淳安縣人。一九六八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一九八一年獲得該校歷史學碩士學位。現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同院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大學道家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等職。曾先後應邀或應聘至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美國、德國、前蘇聯、臺灣訪問講學、客座研究或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著有《黃老之學通論》、《古書考辨集》、《儒家哲學片論》、《黃宗羲著作彙考》等書,主編《黃宗羲論》和《黃宗羲全集》十二冊、《王陽明全集》二冊等文集和古籍。近年主要研究儒家與道家哲學,兼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課題。

 自 序

一九八八年九月,我在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時,有感於東道國多元文化結構所顯示的社會活力,遂反思中國歷史,著重以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和盛唐時期儒、佛、道文化互動及中外文化交流所導致的繁榮景象為例,為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化與生活」專欄寫了一篇題名〈漫說多元勝一元〉的短論。其後幾年,我在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研究工作中,一直在思考這個一元與多元的關係問題,認識到任何社會都不是一元化的存在,而是多元並存的,但這種並存又非齊頭並進,而是某一元占主導地位的多元互補又互斥(即所謂「互動」)的關係。如果統治階級或領導集團能夠自覺認識並正確處理社會各個領域的一元與多元關係,就有可能造就一個「一元主導,多元輔補」的良性結構,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引致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於是,我在一九九一年夏提交國際中國哲學會幕尼黑年會的論文〈論宋明理學的特質及其現代意義〉中,結合中國現代化實際,明確提出並申述了「一元主導,多元輔補」的理論觀點。然而在「理論宣傳部門某些「左」得要命的「理論家」大唱「反和平演變」高調的當時氣候下,我的一些理論見解被視為「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而受到批判,那篇論文也兩易其地而不能發表。後來終於獲得《河北學刊》一位編輯及主編的欣賞而於一九九二年夏發表,並且由《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看來,至少這個觀點是不屬「自由化」的了。
 
事實上,本人是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的到來而步入學術研究之林的。我在政治上一貫擁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政策,在理論上也渴望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作些探索。但我不願講假話而想講真話,不擅搞政治而愛做學術。在學術上,雖喜好哲學卻不具哲學家的才智,熱愛歷史而缺少史學家的博識,幸而還有點「肯坐冷板凳」的持久精神,於是在這十多年中,盡力在中國思想史領域做了些具體而微的研究工作。若有一孔之見、真心之得,便形諸文字,登諸報刊,積累起來,也超過百篇。其中半為考證,半為論說。有關古籍考證的論文,我選了約二十篇,結集為《古書考辨集》,已於一九八九年由臺灣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而討論義理的文章,大多是研究道家與儒家思想的,少數是闡發本心之「道」與「理」的。我從五十多篇論理文中挑選出自認為有保存值的篇章,分類編為一卷,題名《儒道論述》希冀名副其實吧。
 
收入本集的論文凡三十一篇,分編五個欄塊:第一欄八篇,專論道家而以黃老學為中心。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做研究生時,寫的碩士論文是〈論道家黃老之學〉,論文通過後入選《中國人民大學一九八一屆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後來經修改擴充為二十萬字的《黃老之學通論》,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於一九八五年出版。此書出版後在學界頗有一些反響:國內有十多家報刊發表了書評,香港《讀者良友》和日本《東方》雜誌作為「精選新書」向讀者介紹,臺灣則出了盜版。收入本集的八篇論文,主要是反映了我在黃老學研究方面的一點心得。
 
第二欄五篇,是討論漢代兩大思想家董仲舒和王充的哲學思想及其政治思想的。王充是一位好學深思、博學善疑、亦道亦儒、非道非儒的理論批判大師,也是我接獨中國哲學以來最早令我肅然超敬的思想家。我在中學時代,一位村秀才送給我一部三○年代出版的《論衡》,粗讀之下,便為王充那種實事求是、痛砭一切虛妄迷信的反潮流精神所感動。一九七三年,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尊法反儒高潮中,我卻利用到黨校學習馬列著作之空隙,偷偷地寫了一篇長達兩萬字,題為〈論王充的唯物主義學說〉的文章,由於文內有直接批駁當時流行的楊榮國「法家論」的內容,所以當時無法發表,卻沒想到倒成了我後來報考研究生的敲門磚和研究生期間發表的第一批學術論文的基礎。但要真正了解王充,就必須了解董仲舒和《淮南子》,必須了解先秦陰陽、儒、墨、名、法、道諸子百家,由此引發了我對整個中國思想史的研究興趣。在董仲舒研究方面,我在一九七九年寫了篇〈「天不變,道亦不變」辨──論董仲舒的政治學說及其進步歷史作用〉的翻案文章,後來由方立天先生推薦到《中國哲學》,主編通知我將發表於該刊第七期。但卻被一位副主編扣壓和剽竊,於是我一怒之下,將文章索回並改副題為正題,交給《浙江學刊》發表。但這已經過了兩年,那位剽竊者儼然是漢代思想史「專家」了。
 
第三櫚六篇,其中有關黃宗羲的四篇,有關近代思想史的二篇。黃宗羲也是我十分崇敬的人物,我在高中作文競賽的得獎論文〈談志〉中便引用過《明夷待訪錄》中批判劉邦的那句話。一九八一年研究生畢業後我回到浙江,便著手推動浙江學術界的黃宗羲研究。一九八三年,我和同行李明友、夏瑰琦諸君在著名學者沈善洪先生支持下,發起成立了「浙江省中國哲學史研究會」,大家推選沈先生任會長,我為主持實際事務的副會長。我們開展的第一項工程就是編輯點校《黃宗羲全集》,由沈先生任主編撰序,我任執行主編,負責編目、搜集遺著佚作、版本考辨、組織點校和統稿等具體工作。一九八六年我擔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時,又發起並組織舉辦了首屆「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會後主編出版了《黃宗羲論》一書。後來,我又主持了名為「王陽明、黃宗羲和浙東學派研究」的省社會科學「七五規劃」的重點研究課題,主編了《王陽明全集》,並撰寫發表了一系列探討陽明學與梨洲學的論文,本集選收了其中三篇。至於我對近代中國哲學的興趣,則應歸功於我的良師益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黃宣民教授的啟發開導。我本來想寫一組文章,著重探討近代一些一度叱吒風雲的思想家如龔自珍、魏源、康有為、嚴復、章太炙等在晚年思想傾向保守的原因,試圖總結一點歷史教訓,可惜用心不專,迄未如願,而只寫了嚴復、章太炎和有關靈學的幾篇。
 
第四欄七篇,是我近年來從宏觀角度研究儒家思想與文化的一點成果。對於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支柱的儒學,我是從青年時代虔誠而偏激的批評轉向近年的客觀性研究和同情式理解的。有人因此將我劃入「新儒家」或者「文化保守主義」之列,我卻不敢苟同。因為我在哲學上還是信奉唯物辯證法和「(社會)存在決定意識」的歷史唯物論基本觀點的。但我同那種僵化的「意識形態一元論」者確有不同,而具有「文化多元主義」的傾向。我認為,無論在當代,在未來,在中國,在世界,凡是作為人類文明之精神成果出現的哲學理論和文化類型,都有其永存的意義與價值,中國的懦、佛、道,阿拉伯的伊斯蘭教,西方的基督教,以及西方人文主義、科學主義、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等,概莫能外。如果有人試圖用一種主義去統治或消滅其他所有的主義,在歷史上已被證明是荒謬,在現實上則如拔著自己頭髮試圖離開地球一樣不可能。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體系,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和問題,儘管曾經與封建專制政體沆瀣一氣而衍生許多罪惡,但儒家文化中最本質最精采得東西並非是某些儒學批判家或淺薄「新儒家」(不是全體)所誤解的外在禮儀與人倫關係(所謂「三綱五倫」),而是由孔子首揭、孟子強調、歷代真儒所補充闡明的以「仁」為核心範疇道德人文主義價值觀。揭示儒學的精華,研究歷代真儒的道德人文主義學說及其演變軌跡,探討儒家文化在現代多元社會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我在新加坡寫作《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一書和近年發表的一系列儒學論文中的主旨。
 
最後一欄五篇,附錄兩篇,既非談道家,也非論儒學,而是本人有關中國哲學史與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方法論以及中國文化出路問題的個人見解,這也是我十多年來不時被「左家店」伙計們目之為「自由化分子」的部分「歷史證據」,是耶,非耶?讀者自有公論,我不想在此辯解。我將它們收入本書,無非錄此存照之意。其中〈談「哲學的黨性」概念〉是八○年九月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的發言摘錄,〈「哲學的黨性」一說之弊〉則是我讀研究生時的同學唐合儉君當時根據我的發言稿加以修改補充而後成文的,但當時難以發表,直到兩年以後才以二人合作的筆名「唐光」署名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未定稿》。批評《河殤》的一篇,最初以〈「河殤」的誤導〉為題摘要發表於新加坡《聯合早報》(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國內《參考消息》曾予轉載,後來則全文發表於臺灣《中國論壇》。儘管我因此而招致左、右兩邊的批評,但我迄今尚無收回成就之意,大概今後也不會的。
 
本集的編排原則,基本上不以論文發表時間為序,而是按專題分欄塊編排,本欄各篇則按思想史次序排列。各篇發表的時間刊名,已在文末注明;正文則除個別字詞外一概未改,以便存真。雖然收入本書的某些論文猶未擺脫教條束縛,亦無驚人之筆,但卻是我十多年的心血結晶,至少本人是珍視的。我也曾想到結集出版,但未遇機緣。今年五月,我所敬重的忘年老友韋政通先生來杭訪問,表示願意推薦在臺灣出版,我自樂意從命。九月,我又將應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戴璉璋先生之邀赴臺訪問講學,於是,我將有關論文彙為一軼,並請韋公撰序一篇以記友情,自序一通以明背景,倘蒙出版,則祈讀者諸君不吝賜教。
 
作者謹識 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於赴臺遊學前夕

目次

序 韋政通
自序
關於《老子》中三句話的解釋
論黃老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試論黃老之學的理論特點與歷史作用
關於黃老哲學的性質問題
 ──對《黃老帛書》和《淮南子》道、氣理論的剖析
論《呂氏春秋》為道家黃老學之著作
 ──兼駁雜家說
道家道教異同論
略評《帛書老子注譯與研究》
道家思想研究中的一流成果
 ──評崔大華著《莊學研究》
論董仲舒的政治學說及其進步歷史作用
 ──兼論其王道理論與天道觀的關係
王充學說的根本特點
 ──實事疾妄
王充「效驗論」淺析
王充是唯物主義的「元氣自然」論者
王充的無神論與五四時期的反迷信鬥爭
萬化根源在良知
 ──陽明心學論綱
論黃梨洲對陽明心學的批判繼承與理論修正
黃宗羲與清代學術
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概述
改革思想家嚴復落伍的悲劇
 ──嚴復後期思想研究
試論章太炎哲學思想的折變
試論「浙學」的基本精神
 ──兼談「浙學」與「浙東學派」的研究現狀
論宋明理學的特質及其現代意義
略論儒學的衰落與轉型
 ──從清代實學到現代新儒學
論儒學對知識分子性格的塑造及其利弊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點與發展前景
儒家文化在東方社會現代化中的作用
儒學研究的新契機
 ──新加坡國際儒學研討會述要
附嚴書翔:儒學、新儒家與中國文化和現代化的展望
 ──訪歸國學人吳光先生
對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若干問題之管見
附一:「哲學的黨性」一說之弊
附二:談「哲學的黨性」概念
唯有探索最可貴
 ──評《中國倫理學說史》上卷
東西方比較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民族傳統與文明出路的誤導性反省
 ──對《河殤》的批評性反思
反思、轉化與創新
 ──我對九十年代中國文化趨勢的展望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76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