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法華經畫卷
滿額折

法華經畫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350 元
優惠價
902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3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3 點
定價
:NT$ 56680 元
優惠價
90510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611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53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法華經畫卷》附涅槃、維摩詰經,《法華經》是圖像最美生活的大型經變,並有觀世音救苦化現的故事;《涅槃經變》說明涅槃不是死亡,舖展為長篇故事;《維摩詰變》是維摩示疾、文殊問疾引

法華信仰及其早期造像的概述 《法華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全名是《妙法蓮華經》,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比喻此經的聖潔美麗。其形成時代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前後。時值新興的大乘佛教與舊有的小乘佛教之間展開激烈爭論的時期。《法華經》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場上,通過調和大、小乘之間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於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學認為一切佛法都是“般若”所出,但般若玄妙,難以理解,而法華經就因妙法難解,借比喻而彰明。 法華信仰和法華經的流行 《法華經》共分二十八品,亦即二十八章,其內容見後附表。 相傳早在三國時期,江南已有此經選譯本。現存譯本最為人崇尚的,首推姚秦(公元384-417年)時一代大師鳩摩羅什根據龜茲文本所作的譯本。敦煌藏經洞的大量《法華經》寫本,也以羅什譯本最多,大約有二千六百餘件。敦煌壁畫中的法華經變,亦多依據羅什譯本繪製。 《法華經》是最受信徒歡迎的漢譯大乘佛典之一。《高僧傳》正傳與旁出附見的四百九十六名僧人中,譯寫、誦念、弘傳《法華經》的高僧佔十分之一以上。南北朝時期,許多高僧以精通《法華經》著稱。隋代智顗創立天台宗,更是以《法華經》為理論基礎。隋唐時期,隨著天台宗發展和大量法華經疏流行,法華信仰達到了高峰。 敦煌地處佛教東漸的要道上,法華信仰出現也很早。東晉時已有人在敦煌抄寫《法華經》。北朝時期,《法華經》寫本持續流行,現存的敦煌寫經中,以《法華經》比重最大。 《法華經》能在中國廣泛流行,與其核心義理有很大關係。《法華經》屬大乘佛典,強調一佛乘思想,因為小乘只管自我解脫,唯有大乘才主張普渡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法華經》的〈方便品〉提出的“開、示、悟、入”,指出諸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是令眾生開顯佛知見——佛的智慧(開),將佛知見顯示給眾生(示),使眾生悟得本有的佛知見(悟),使眾生入佛知見之道(入)。也就是使眾生覺悟自身本有的佛性,從而得救。可是,眾生的領悟力不同,釋迦為了讓他們領會成佛的唯一教法──“一佛乘”,便在《法華經》提出許多“方便法門”,引導眾生成佛。但《法華經》一再強調,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佛乘。釋迦佛講二乘、三乘,只是為了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方法。 由於〈方便品〉在法華義理中有這樣特別的地位,所以,〈方便品〉在早期的敦煌法華經變便已出現。中唐以後,更繪於經變中心下部,不但位置顯要,更對佈列在經變兩旁的法華七喻故事,起提綱挈領的作用。 《法華經》信仰深入民間,幾乎家喻戶曉的另一原因,是塑造了一個萬能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千萬菩薩中,恐怕沒有一個菩薩的知名度能夠超過觀世音菩薩。而法華經變亦不斷渲染觀世音救難的事。

目次

前言 弘揚大乘佛性的三大經變

第一章 法華經變
序論 法華信仰及其早期造像的概述
第一節 不拘一格銳意創新
 隋代(公元581-618年)
第二節 各騁奇思風規燦然
 初唐(公元618-704年)
第三節 向心式大型法華經變
 盛唐(公元705-781年)
第四節 義理圓融一仍唐風
 中唐(公元781-848年)
第五節 力雖不勝尚思奮飛
 歸義軍時期(公元848-1036年)

第二章 涅槃經變
序論 涅槃信仰與早期涅槃造像概述
第一節 遠鑒西域近法中原
 隋代(公元581-618年)
第二節 氣韻象形 全然唐風
 初唐(公元618-704年)
第三節 磅礡巨構盛唐風範
 盛唐(公元705-781年)
第四節 繪塑合璧渾然天成
 中唐(公元781-848年)

第三章 維摩詰經變
序論 維摩信仰及其早期造像概述
第一節 玄風晚抵玉門關
 隋代(公元581-618年)
第二節 大唐東土維摩詰
 唐代前期(公元618-781年)
第三節 吐蕃贊普領風騷
 中唐(公元781-848年)
第四節 心有餘而力不足
 歸義軍時期(公元848-1036年)

附錄一 敦煌石窟法華經變各品統計表
附錄二 敦煌石窟維摩詰經變各品統計表
圖版索引
敦煌石窟分佈圖
敦煌歷史年表

書摘/試閱

弘揚大乘佛性的三大經變

何謂佛教經變?初唐淨土大師善導云:“依經畫變”,就是經變,言簡意賅。就廣義而言,敦煌藝術或其他佛教藝術中,凡帶故事性的圖畫,均可謂之經變。但就狹義而言,則專指隋唐以降,依據某一部佛經,或者揉合同類數經繪製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或者義理性的圖畫。本卷所言法華、涅槃、維摩詰經變,是就狹義者而言。

佛教東傳以來,諭揚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逐漸在中土衍為主流,佛教藝術亦多取材於大乘經典,本卷所輯三經變亦然。將《法華》、《涅槃》、《維摩詰》三經編於一冊,主要考慮到這三部佛經在佛性問題上思想一致。《法華經.方便品》云:“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即諸佛欲使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那麼一切眾生能否成佛呢?《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中作了肯定的回答:“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亦即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專講成佛之道,不過是從相反的方面,要求菩薩處污泥而不染,由非道至佛道。實際上還是講眾生成佛問題,“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亦可引伸為佛就在眾生心裡。

關於這三部佛經中佛性思想的闡揚,中土高僧代有所出,如晉宋之際倡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涅槃聖”竺道生,對上述三經都有深湛研究;隋初奉敕到敦煌建舍利塔的智嶷,兼通《法華經》、《涅槃經》;出生於敦煌的高僧慧遠和天台宗的創始人智顗都是精研《法華》、《維摩詰》二經的一代大師。精研三經的大師輩出,說明這三部大乘佛教重要經典在中土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三經的經變在敦煌藝術中亦佔有相當的比重。現存敦煌的法華、涅槃和維摩詰經變共一百六十九鋪,法華佔六十七鋪、涅槃佔二十一鋪、維摩佔八十一鋪。莫高窟第420窟並將三個經變繪於一窟。

國際敦煌學界首先研究敦煌經變畫的日本學者松本榮一,1937年出版《敦煌畫研究》,著重於畫面與經文的對比考釋,具有開山之功。不足之處在於未將這些經變畫放在中國歷史、佛教、美術發展史的長河中,作系統的宏觀考察,因而未揭示法華、涅槃和維摩詰三個經變發生、發展和式微的規律。而且所用圖片也極其有限,不足以反映上述三個經變的全貌。

二戰以後,國內外敦煌學界對上述三個經變研究日深,拓展了研究視野,從歷史、佛教、美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深見解,從而豐富了中國佛教史、美術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例如通過比較西域與中原的涅槃圖像,發現敦煌隋代的涅槃經變是東西兩種不同佛教藝術風格在敦煌撞擊、交融之後,所產生的一朵奇葩,而敦煌唐代的涅槃經變又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完全民族化了新型涅槃經變。這有助我們進一步認識中世紀的中國美術史。又如有學者通過研究敦煌的隋代法華經變,發現其所反映的佛教義理與中原天台宗創始者智顗的思想有關,證明天台宗的教義也傳播到敦煌地區,因而豐富了中國佛教史研究。又如有的學者發現敦煌隋代第419、420窟的法華經變畫的藝術風格屬於“密體”畫,與中原著名畫家展子虔、鄭法士的風格相似,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珍罕的實證。然而上述成果均缺少系統的圖片資料來佐證。本卷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系統論述法華、涅槃和維摩詰三個經變,力圖說明此三經變如何從隋代產生,初、盛唐蓬勃發展,中唐開始格式化,歸義軍時期日趨式微,並以大量系統的圖片佐證論點。

《法華經.藥草喻品》云:“一雨所潤,其澤普洽。”筆者相信,不同層次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批珍貴的圖片資料中,汲取到有益的精神營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