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拿著行動電話的猴子-學習與教育027
滿額折

拿著行動電話的猴子-學習與教育027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9021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是孩子長不大,還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國中的兒子和我沒話聊;國中的女兒喜歡和同學鬼混,不喜歡回家。

高中的兒子成天沉迷電玩,害怕和外界接觸;高中的女兒愛化「熊貓妝」、買名牌、刷卡刷到爆。

大學畢業的兒子不找工作、遲遲無法獨立。

這時,你要問:「你在教育孩子?還是養猴子?」

-----------------------------------------------------------

現代小孩正在集體猴子化

每天上班搭電車,即使內心百般不願,總是很難避免和十幾歲青少年同車。這時,往往會撞見令人超乎想像的光景。當然青少年叼煙、染髮、穿耳洞、邊走邊吃,還不至於令我大驚小怪。只不過,見到身穿水手制服的高中女生一屁股坐在月台的水泥地上,甚至盤著腿,裙底風光一覽無遺。或是在電車內旁若無人地癱坐在地上,就算下雨也無所謂。真是不可思議,難道她們不覺得不舒服,或是骯髒嗎?不只如此,在酷熱的夏天穿上鬆垮襪難道不熱嗎?拖著鞋跟走路,腳難道不痛嗎?下雨天襪子不會濕答答嗎?在車內化妝是因為出門前沒時間裝扮嗎?在車上的化妝技術也能像坐在自家前的鏡子一樣順手嗎?在電車上用手機聊天,被周圍的人聽到,難道不覺得難為情嗎?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事,非得在車上說或傳簡訊不可?

相信任何時代的人都會感嘆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屠格涅夫的《父與子》便是描寫世代隔閡。然而,近年來出現在青少年文化中一些光怪陸離的現象,早已遠超過屠格涅夫所能想像,不只局限於兒子反抗父親。加上近年來出現的「語言亂象」,頻頻成為大眾討論的話題,這也是「手機世代」的表徵之一。將這些特徵列舉出來之後,甚為生物學家的我得到全新的啟示 — 這恐怕是異人種的習慣和行為,與其說是異人種,更像是發現稀有猴子……。

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而言,不應該只是一味感嘆「現代的年輕人如何如何」而已。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變得如此令人搖頭嘆息,問題決非只出在他們身上,而是上一代的人「如此」教養他們,導致他們「如此」。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可以追溯到上一代。根據我的研究,手機世代集體猴子化的現象,是這一百年來社會變化的總結。

-----------精采書摘---------------

●「繭居族」的本質
這十年來「繭居族」的現象,似乎已經在日本的社會中定型了。根據統計這樣的人全國大約有超過一百萬以上,據說有百分之二的中學生沒有上學。在過去只能用「對社會無能為力的狀態感到失望」這樣的話來表現,這種情況不但絲毫沒有減緩,反而有擴大的趨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自己鎖在房間內,拒絕和外界一切的接觸。就連吃飯也是請人送到房間內,自己一個人吃。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白天睡覺,晚上起來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

不過,也不能因為這些人是「繭居族」,就把他們全都視為將來可能危害社會的人。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繭居族」的人數增加,和犯罪率的增加之間有一定的關連。就整體而言,日本青少年的犯罪率,仍然遠低於歐美各國。

但也不能因為如此,便把這種「繭居族」的現象,看成是青春期所常見的一時「心緒不寧」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發生在全體年輕人的身上,絕對不會只佔百分之二的比例而已。相反的,在我眼中看來,那些穿著鬆垮襪、拖著鞋跟走路、隨意坐在地面上、或邊走邊吃的人,跟那些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的人,其實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兩者之間的共通點,就在於拒絕從「家裡」也就是私人的領域,走到公共的場所。或許可以用「居家主義」的生活型態來表示。但其中的差別是,每個年輕人如何自我界定「家裡」的範圍,一旦界定好自己的活動範圍有多大之後,便很難走出該圈圈之外。就這一點而言,兩者得到一致完美的結果。

被稱為「繭居族」的人(我們姑且把他們稱為「繭居族型」),也有不少人甚至把自己的家裡視為「家庭以外」的空間。其中最極端的情況就是,認為只有自己的房間才是「家裡」,因此拒絕走出房間。甚至連父母也被視為外國人,被排除在私領域之外。

另一方面,代表穿著鬆垮襪的「一般」年輕人(我們姑且稱之為「鬆垮襪型」),他們的情況則正好完全相反。他們往往把一般所有的空間(對大人而言,除了有限的私人空間之外,其餘則是廣大的公共空間。),都當成是待在自家的感覺。換句話說,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能感到輕鬆無比。

即使在速食店內也只跟自己的同伴大聲喧鬧。至於同桌的客人就像是外國人。只不過,和繭居族的人比較不同的是,在他們的眼中,其他的客人就像是店裡的桌椅一樣,並沒有被當成人看待。因為在他們眼中所認定的人,就只有他們的同伴而已。

倘若硬要舉出這兩種人之間的差異的話,或許就在於對外國人所居住的外面世界(對正常的大人而言,就是所謂的社會)的反應,不是感到害怕就是完全無動於衷。結果前者就變成只能單獨一個人吃飯,後者則變成即使在電車上化妝、用手機聊天也毫不在意。為何這兩種人,一方是感到害怕,另一方則是毫無感覺呢?

無論隸屬於何種類型的人,的確大約必須等到青春期左右,情況才可能出現轉機。以這段時期為分界線,兩者都會出現分屬於自己團體的行為特徵。所謂青春期,也就是自我觀念開始萌芽的時期。

提到何謂自我觀念的形成,指的是希望藉由某種形式達成實現自我的慾望。因此,為了滿足實現自我的願望,非得要走出「家庭以外」不可。不過,在外面卻可能面臨一些在家中所沒有的衝突事件。

遇到衝突會使人心生挫折。讓人了解到在家中稱心如意的舉動,在外面可能是行不通的。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做出自我的調適,或許正好形成了一個分歧點。

倘若一旦遇到挫折、無法實現自我,因而無法原諒自己,對人生採取否定態度的話,則可能轉為繭居族型的機率很高。相反的,如果無法達成所願,但卻認為其實錯不在我的人,則很有可能採取一如往常的態度,索性把「家裡以外」的環境也當成是在「家裡」,如此一來,則或許成了鬆垮襪型的人。

●「乖寶寶」的警訊
當然這兩種類型的人並非完全獨立,其中也存在著無數的中間類型。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恐怕莫過於單身寄生族(Parasite single)了。通常這一類型的人,即使在成年之後還是無法離開父母的身邊,日常生活都必須仰賴父母的幫助。因此,也包括繭居族在內。只不過,單身寄生族並不一定會把自己關在家裡,拒絕與外界的人往來。

甚至有不少人擁有固定的工作。換句話說,關鍵在於自己本身有沒有想要獨立的意願。主要是因為本質上缺乏一種自我獨立、「成家立業」的態度。儘管現實中的生活方式極為多樣化,然而他們偏偏卻只能選擇那樣的生活方式,或許繭居族是經過認真的自我審視後、依然無法原諒自我,因而對人生採取自我否定的態度。單就認清自我這點而言,說他們的態度是非常認真、誠實的,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他們之所以無法獨立、離不開父母親的身邊,其實原因不光是出在他們身上,相信他們的父母也必須要負部分的責任才行。無論是繭居族也好,或是單身寄生族也好,全世界似乎只有日本這個國家才會出現這種社會現象。譬如說,在美國恐怕難以想像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因為通常美國的小孩只要過了青春期,就必須靠自己出外打工賺取自己的零用錢。更何況一旦上了大學之後,更必須自己設法籌措學費。父母和小孩分別住在不同的地方是理所當然的事,倘若就業後還跟父母同住的話,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日本父母或許會抱怨自己小孩的種種不是,但卻縱容他們依賴自己,不但如此,甚至還希望他們能夠依賴自己。用比較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孩子向自己撒嬌─結果卻造就了無法獨立的小孩不斷地增加。使得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適應不良,逐漸成為當今日本的社會問題。一言以蔽之,這跟整個社會戀母情結的程度日趨嚴重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通常在受到餵食的日本猴群之中,子猴和高順位的猴子之間是過著不即不離的生活,並且是在母猴的影響下掌握猴群的支配權,兩者之間有著強烈的重疊關係。或許一提到戀母情結,一般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強勢的母親不顧兒子的感受,硬要兒子遵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其實並非完全如此。反到是「關愛太多」的母親對自己的小孩呵護備至,最後導致小孩長大後無法獨立。這種情況反而比較多。

(以上摘自本書第一章 戀母情結進化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