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解(簡體書)
滿額折

唐詩三百首全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價
:NT$ 312 元
優惠價
8727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文字從簡的《唐詩三百首》圖文本、畫冊本爭奇斗妍的今天,我卻仍以這一無圖而又詳解的本子獻給讀者,是否有些不合時宜呢?然而正如秦韜玉筆下那位“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的貧女一樣,“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這倒不僅因為本書海外版的反饋信息給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當前的閱讀傾向,使我深感,一種認真而有新意的詳解本,實屬必須。
或許因為在唐詩學界小有創獲,常有年輕人來問學。中學生向我談起他們的困惑:雖然讀了不少選本,但中考、高考時,面對一首陌生的詩,往往仍無所措手足。青年學人以他們的詩學論文寄我提意見,可惜其常見的通病是由于誤讀文本,而使立論變成空中樓閣。這種情況在我所經目的大量來稿與碩、博論文中也屢見不鮮。對于以上種種,我開出的藥方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味:下工夫去讀通,而讀通的首務是要知道“詩是怎樣寫成的”。
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詩學的基本知識,對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詩時隨機而發作了講析。這里僅想就時下流行的說法:“讀詩只須憑感覺印象,不必詳究”,再絮叼幾句。這說法也有些來頭,即所謂“以禪喻詩”。南宗禪倡言以心印心,單刀直入,了然頓悟。這通于詩學,便是傳統的點評。應當說精到的點評是讀詩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禪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頓悟,本須有歷久的“積學”為前提。舍積學而論印心、頓悟,其不墮入“狂禪”惡道者幾希。傳統點評精到處不少,但狂禪般的癡人說夢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評者讀不懂某詩,便斥為偽作。我們那位謫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選本書的《宣州謝 樓餞別校書叔云》,就曾遭此厄運。以作詩為日課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讀者,如一味談感覺印象而無視“積學”,其效果當可想而知。這道理也簡單,老杜說“意匠慘淡經營中”,可見,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詩心,要不出錯也難。也因此,這個詳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為本是學詩初階的《唐詩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發揮入門階梯的作用。
對于大陸版,我還是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作了修訂,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語譯”。說不想做,是因為詩本不可譯,一譯便韻味頓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則是因為語譯可起到幫助初學者貫通詩脈的作用,而貫通詩脈又是讀懂的關鍵:所以也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并盡量“為”得好一些,“為”得有點兒韻味。由此建議讀者對于本書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釋、語譯、賞析,也可以先跳過注釋讀語譯;語譯有不明處,再看相應的注釋;最后再進入我“以心印心”的賞析的閱讀。這樣讀法,也許能更好地達到三方面預期的效果:注釋以實其基,廣其識;語譯以通其脈,順其氣;賞析以博其趣,擷其神。
最后要說明的是,我并無意反對文字從簡的圖文本。事實上,我也編過這類讀本;今后也許還會在詳解本的基礎上再做一種約簡本,也不排斥配圖。但目前,我更愿意將有限的篇幅,留給對讀者而言更為急需的講析。希望它能幫助讀者掌握一些“單刀直入”的刀法,并能舉一反三,較從容地自己來鑒賞一首陌生的詩篇。明此,則讀者當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韜玉的兩句詩,而責我自矜“風流高格調”了吧。

在文字從簡的《唐詩三百首》圖文本、畫冊本爭奇鬥妍的今天,我卻仍以這一無圖而又詳解的本子獻給讀者,是否有些不合時宜呢?然而正如秦韜玉筆下那位“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的貧女一樣,“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這倒不僅因為本書海外版的反饋信息給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當前的閱讀傾向,使我深感,一種認真而有新意的詳解本,實屬必須。
或許因為在唐詩學界小有創獲,常有年輕人來問學。中學生向我談起他們的困惑:雖然讀了不少選本,但中考、高考時,面對一首陌生的詩,往往仍無所措手足。青年學人以他們的詩學論文寄我提意見,可惜其常見的通病是由於誤讀文本,而使立論變成空中樓閣。這種情況在我所經目的大量來稿與碩、博論文中也屢見不鮮。對於以上種種,我開出的藥方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味:下工夫去讀通,而讀通的首務是要知道“詩是怎樣寫成的”。
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詩學的基本知識,對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並在解詩時隨機而發作了講析。這裡僅想就時下流行的說法:“讀詩只須憑感覺印象,不必詳究”,再絮叼幾句。這說法也有些來頭,即所謂“以禪喻詩”。南宗禪倡言以心印心,單刀直入,了然頓悟。這通於詩學,便是傳統的點評。應當說精到的點評是讀詩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禪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頓悟,本須有歷久的“積學”為前提。舍積學而論印心、頓悟,其不墮入“狂禪”惡道者幾希。傳統點評精到處不少,但狂禪般的癡人說夢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評者讀不懂某詩,便斥為偽作。我們那位謫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選本書的《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就曾遭此厄運。以作詩為日課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讀者,如一味談感覺印象而無視“積學”,其效果當可想而知。這道理也簡單,老杜說“意匠慘淡經營中”,可見,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詩心,要不出錯也難。也因此,這個詳解本的目的就在於,希望為本是學詩初階的《唐詩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發揮入門階梯的作用。
對於大陸版,我還是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作了修訂,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語譯”。說不想做,是因為詩本不可譯,一譯便韻味頓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則是因為語譯可起到幫助初學者貫通詩脈的作用,而貫通詩脈又是讀懂的關鍵:所以也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儘量“為”得好一些,“為”得有點兒韻味。由此建議讀者對於本書正文外的三部分:註釋、語譯、賞析,也可以先跳過註釋讀語譯;語譯有不明處,再看相應的註釋;最後再進入我“以心印心”的賞析的閱讀。這樣讀法,也許能更好地達到三方面預期的效果:註釋以實其基,廣其識;語譯以通其脈,順其氣;賞析以博其趣,擷其神。
最後要說明的是,我並無意反對文字從簡的圖文本。事實上,我也編過這類讀本;今後也許還會在詳解本的基礎上再做一種約簡本,也不排斥配圖。但目前,我更願意將有限的篇幅,留給對讀者而言更為急需的講析。希望它能幫助讀者掌握一些“單刀直入”的刀法,並能舉一反三,較從容地自己來鑑賞一首陌生的詩篇。明此,則讀者當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韜玉的兩句詩,而責我自矜“風流高格調”了吧。
趙昌平
2006.3.3 1

目次

大陸版序
海外版原序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遇二首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思
 杜甫 望岳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 二首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送別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詠
 孟浩然 秋登萬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齡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齡隱居
 岑參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元結 賊退示官吏有序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郊
送楊氏女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溪居
五古·樂府
 王昌齡 塞下曲二首
 李白 關山月
子夜吳歌
長干行
 孟郊 列女操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詩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李頎 古意
送陳章甫
琴歌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
聽安萬善吹 篥歌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夢游天姥吟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寄韓諫議注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詩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并序
 元結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韓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石鼓歌
 柳宗元 漁翁
 白居易 長恨歌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隱 韓碑
卷四 七古·樂府
 高適 燕歌行有序
 李頎 古從軍行
 王維 洛陽女兒行
老將行
桃源行
 李白 蜀道難
長相思二首
行路難
將進酒
 杜甫 兵車行
麗人行
哀江頭
哀王孫
卷五 五言律詩
 李隆基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張九齡 望月懷遠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川
 駱賓王 在獄詠蟬并序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沈佺期 雜詩
 宋之問 題大庾嶺北驛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常建 破山寺后禪院
 岑參 寄左省杜拾遺 
 李白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送友人
聽蜀僧彈琴
夜泊牛渚懷古
 杜甫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別房太尉墓
旅夜書懷
登岳陽樓
 王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歸嵩山作
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
送梓州李使君
漢江臨眺
終南別業
 孟浩然 臨洞庭上張丞相
與諸子登峴山
宴梅道士山房
歲暮歸南山
過故人莊
秦中寄遠上人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留別王維
早寒有懷
 劉長卿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餞別王十一南游
尋南溪常道人
新年作
 錢起 送僧歸日本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韓翃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劉眘虛 闕題
 戴叔倫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盧綸 送李端
 李益 喜見外弟又言別
 司空曙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喜外弟盧綸見宿
賊平后送人北歸
 劉禹錫 蜀先主廟
 張籍 沒蕃故人
 白居易 草
 杜牧 旅宿
 許渾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早秋
 李商隱 蟬
風雨
落花
涼思
北青蘿
 溫庭筠 送人東游
 馬戴 灞上秋居
楚江懷古
 張喬 書邊事
 崔涂 除夜有懷
孤雁
 杜荀鶴 春宮怨
 韋莊 章臺夜思
 僧皎然 尋陸鴻漸不遇
卷六 七言律詩
 崔顥 黃鶴樓
行經華陰
 祖詠 望薊門
 崔曙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
 李頎 送魏萬之京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高適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岑參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積雨輞川莊作
酬郭給事
 杜甫 蜀相
客至
野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樓
宿府
閣夜
詠懷古跡 五首
 劉長卿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長沙過賈誼宅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源中丞
 錢起 贈闕下裴舍人
 韋應物 寄李儋元錫
 韓翃 同題仙游觀
 皇甫冉 春思
 盧綸 晚次鄂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
 元稹 遣悲懷 三首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弟妹
 李商隱 錦瑟
無題
隋宮
無題二首
籌筆驛
無題
春雨
無題二首
 溫庭筠 利州南渡
蘇武廟
 薛逢 宮詞
 秦韜玉 貧女
七律·樂府
 沈期 獨不見
卷七 五言絕句
 王維 鹿柴
竹里館
送別
相思
雜詩
 裴迪 送崔九
祖詠
終南望余雪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春曉
 李白 夜思
怨情
 杜甫 八陣圖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劉長卿 送靈澈
彈琴
送上人
 韋應物 秋夜寄丘員外
 李端 聽箏
 王建 新嫁娘
 權德輿 玉臺體
 柳宗元 江雪
 元稹 行宮
 白居易 問劉十九
 張祜 何滿子
 李商隱 登樂游原
 賈島 尋隱者不遇
 李頻 渡漢江
 金昌緒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五絕·樂府
 崔顥 長干行二首
 李白 玉階怨
 盧綸 塞下曲四首
 李益 江南曲
卷八 七言絕句
 賀知章 回鄉偶書
 張旭 桃花溪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閨怨
春宮怨
 王翰 涼州曲
 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
下江陵
 岑參 逢入京使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張繼 楓橋夜泊
 韓翃 寒食
 劉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顧況 宮詞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劉禹錫 烏衣巷
春詞
 白居易 宮詞
 張祜 贈內人
集靈臺二首
題金陵渡
 朱慶馀 宮中詞
近試上張水部
 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揚州韓綽判官
遣懷
秋夕
贈別二首
金谷園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為有
隋宮
瑤池
嫦娥
賈生
 溫庭筠 瑤瑟怨
 鄭畋 馬嵬坡
 韓偓 已涼
 韋莊 臺城
 陳陶 隴西行
 張泌 寄人
 無名氏 雜詩
七絕·樂府
 王維 渭城曲
秋夜曲
 王昌齡 長信怨
出塞
 李白 清平調三首
 王之渙 出塞
 杜秋娘 金縷衣
作者小傳

書摘/試閱

為體現入門須正的第二方面內容一一技法之正,孫洙樹立了一個在他看來是反面的標的,即宋人謝枋得與明人王相編選的《千家詩》。在他對《千家詩》的批評中,所謂“隨手掇拾,工拙莫辨”是難以作必然論證的,但“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則就體制提出了兩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
所謂“且止五七律絕二體”,是批評《千家詩》不由古體人手,而全以律體教學子,這可從唐人殷瑤《河嶽英靈集·敘論》分別以風骨與聲律二者論古、律二體悟出。原來律體成立之初,因其調聲逐對技巧複雜,音韻婉美,主要用於宮廷貴家宴遊之時,多少有些逞才角技的意味,而與以言志抒情為職能,主於風骨的簡勁的古體不同。因此從唐世開始,就常有人主張,學詩須從古體著手,以培植底氣,確立以情志為本的主幹;而不宜從律體著手,以免捨本逐末,墮入輕情志而逐聲對的惡道。唯有古詩基礎打得好,再習近體,才能以情志馭聲律,使聲對為情志的表達服務。這也就是殷瑤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後人論律詩高下,常用“古體蟠屈入八句之中”之類話語,也正是就此而言的。而孫洙對《千家詩》的批評,正禀承了這種傳統觀念。也正是因為主張由古人律,他在詩歌內容之純正與技法之純正之間尋到了一個契合點。
對於孫洙這一觀點,似應作兩面觀。一方面,詩至中唐,律體的創作無論量與質都大大超過了古體,相對於初唐時,人們掌握律體的聲對技巧,已不再那麼費力。即使是現代中國人,如方言中具備四聲,本身又有較好的文學基礎,那麼從形式上掌握律體,中人之資,有二三個月也就可以了。因此,學習律體不必全與氣骨相對立。 《千家詩》盡選律絕,正是中唐後律體大盛的反映。孫洙的這一批評,多少有點拘執。但從另一方面看,他要求作詩首先當重視情志氣骨,還是對的。特別是初學者,更應注意這一問題,不然技巧再圓熟,也難成氣候。
對於“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的批評,人們不禁會問:為什麼童蒙讀本就不能唐宋兼取呢?原來這牽涉到自宋至清的唐宋詩之爭。
所謂唐詩,一般是由時代言,即指唐代的詩。然而在詩學上,唐詩也有就體調而言的另一重意義,即唐人體調的詩,以與宋人體調的詩相對。二者分稱唐調(詩)與宋調(詩),而分主二者的詩歌流派則稱唐詩派與宋詩派。錢鍾書先生論唐宋詩區別有云:“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談藝錄》)這是二者風格區別之大較。既以風格為區分標準,則唐調、宋調也就突破了時代的界限。凡主於豐神情韻的詩都稱唐調,而不論其作者是唐是宋,甚至為明為清;反之,唐詩中那些開宋詩風氣的作品也被稱為宋調或非典型意義的唐詩,從而被擯棄於此一意義的唐詩之外。唐宋詩之爭起於宋代,而至明清二代,愈演愈熾,於是形成相互排斥的壁壘,而其間又有種種具體主張不盡相同的支派。孫洙的時代是唐詩派的王士禎(神韻派)與沈德潛(格調派)先後主壇坫之時,風氣所趨,使唐調詩處於正統的地位。而幾乎同時,大抵屬於宋詩派的袁枚“性靈說”、翁方綱“肌理說”也已萌生,使唐宋詩之爭呈現出複雜的局面。這一時代背景,加以本人溫柔謙退的質性,使歷任學官,擔任引導學子應試以博取功名的孫洙,必然以唐詩為正宗。而偏偏《千家詩》雖唐宋兼取,卻是一部宋調色彩極其濃厚的選本,比如它所取杜甫七律,多為宋調法門的疏宕一路的作品。在孫洙看來,不僅其宗宋可厭,而且簡直魚目混珠,歪曲了唐詩的真精神,因此他詆之為“殊乖體制”,而決心選一部真正以豐神情韻見長的蒙學唐詩選本,以為初學者階梯。
我曾對《唐詩三百首》的選目進行過詳細的分析,見於與馬茂元先生合撰的《唐詩三百首新編·前言》,這裡不再贅述,僅略舉其要。
其一,《三百首》所錄三百十一首詩,有二百七十首見於王士禎(漁洋)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與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大多同見於二家),其餘四十一首則見於明高楝《唐詩品匯》、唐汝詢《唐詩解》等著名唐詩派選本中,可見它是以王、沈二家之書為主幹的唐詩派精選本。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