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卷(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卷(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價
:NT$ 324 元
優惠價
8728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古典美學史》首次出版于1998年,曾在國內外受到歡迎。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高級研究中心曾邀作者前往華盛頓就此書內容做專題講演。此次增訂再版,增加了三十余萬字。就體系完整、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三者兼顧來說,在目前國內出版的同類著作中,此書堪稱翹楚。從時間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各個階段重要的美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書都做了翔實介紹,并且特別注意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先秦儒道陰陽諸家、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對美學的影響。從范圍來看,詩歌、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小說、建筑、園林等諸種藝術美學,本書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歷史階段代表性藝術如先秦的《詩經》《楚辭》、漢代的賦、唐代的詩、宋代的詞、明清的小說戲曲,本書有重點評論。對于中國古典美學中的重要范疇如“美”“妙”“味”“興” “游”“神”“氣”“韻”“逸”等及重要學說如“言志說”“緣情說”“ 興寄說”“美刺說”“妙悟說”“神韻說”“境界說”“詩史說”等,本書都做了源流上的梳理并概括其要義。最為重要的是,本書獨創性地概括出一個完整的中國古典美學體系,即:以“意象”為基本范疇的審美本體論系統,以“味”為核心范疇的審美體驗論系統,以“妙”為主要范疇的審美品評論系統,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創作理論系統。本書還獨創性地總結出中國古典美學五大傳統,即:樂天憂世、崇陽戀陰、尚貴羨仙、自然至美、中和為美。本書行文精當至妙,深入淺出,不僅于美學、哲學、文學、藝術專業工作者是一部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著作,而且于一般的讀者,也是一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著作。

作者簡介

陳望衡,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景觀文化研究規劃中心主任,國際應用美學研究學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出版個人學術專著近20部,代表作為《當代美學原理》和《中國古典美學史》等,其美學思想被學術界評論芫“境界本體論美學”。被譯成英遷在匡外出版的著作多部,重要的有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2005年,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剛高級研究中心講授《中國美學與中國美學史》。美國《世界日報》稱譽陳望衡為“中國美學界翹楚”。

目次

代序 華夏審美意識的基因
第一節 美真同體
第二節 美善同義
第三節 和合為美
第四節 禮樂相親
緒論 中國古典美學體系簡論
第一節 以“意象”為基本范疇的審美本體論系統
第二節 以“味”為核心范疇的審美體驗論系統
第三節 以“妙”為主要范疇的審美品評論系統
第四節 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創作理論系統
第一編 中國古典美學奠基期
第一章 老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美的哲學
第二節 審美理想
第三節 審美心境
第四節 審美范疇
第二章 孔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仁學與美學
第二節 善與美
第三節 文質彬彬
第四節 中和之美
第五節 游和樂
第六節 興觀群怨
第七節 禮樂傳統
第三章 莊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美論(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二節 美論(二):厲與西施道通為一
第三節 美論(三):“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第四節 美感論(一):“逍遙游”
第五節 美感論(二):“心齋”
第六節 美感論(三):“坐忘”
第七節 美感論(四):“物化”
第八節 藝術論(一):“言”與“意”
第九節 藝術論(二):“道”與“技”
第十節 藝術論(三):功利與非功利
第四章 孟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美的本質(一):“牛山之木嘗美矣”
第二節 美的本質(二):“充實之謂美”
第三節 人格美:“浩然之氣”
第四節 共同美感:“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第五節 《詩經》論:“以意逆志”
第五章 荀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第二節 “由禮則雅”
第三節 “相形不如論心”
第四節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
第五節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第六節 “虛壹而靜”
第七節 “樂合同,禮別異”
第六章 先秦其他諸家美學思想
第一節 墨子的美學思想
第二節 韓非子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 公孫尼子的《樂記》
第四節 陰陽五行家的“五行”說
第五節 《管子》四篇中的美學思想
第六節 《考工記》中的美學思想
第七章 《周易》與中國美學
第一節 “陰”與“陽”
第二節 “剛”與“柔”
第三節 “大”與“美”
第四節 “變”與“通”
第五節 “神”與“幾”
第六節 “中”與“和”
第七節 “象”與“意”
第八節 “文”與“化”
第八章 《詩經》美學
第一節 比興與意象
第二節 史詩與詩史
第三節 言志與抒情
第四節 溫柔敦厚品格
第九章 屈騷美學
第一節 君子人格
第二節 悲劇命運
第三節 發憤抒情
第四節 浪漫詩風
第二編 中國古典美學突破期
第十章 漢代美學(一):《淮南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一”論
第二節 美論
第三節 形、氣、神論
第四節 《淮南子》的美學意義
第十一章 漢代美學(二):儒家美學的新發展
第一節 董仲舒:天人感應
第二節 劉向:禮樂相成
第三節 揚雄:華實副禮
第四節 王充:疾虛妄
第十二章 漢代美學(三):《詩經》詮釋與儒家美學
第一節 今文經學說詩
第二節 古文經學說詩:《毛詩序》
第三節 古文經學說詩:《詩譜序》
第十三章 漢代美學(四):屈騷美學的新發展
第一節 司馬遷:“發憤著書”說
第二節 王逸:“引類譬諭”說
第三節 漢賦美學
附錄:劉勰論屈騷
第十四章 漢代美學(五):藝術美學興起
第一節 書法藝術的興起
第二節 音樂美走向自覺
第三節 園林美學的興起
第十五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一):玄學與美學
第一節 以無為本
第二節 玄冥之境
第三節 得意忘象
第四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
第五節 大美配天而華不作
第六節 聲無哀樂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二):人物品藻與山水賞會
第一節 人物品藻——人美的重視
第二節 山水賞會——自然美的發現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三):畫論、書論
第一節 顧愷之:傳神寫照
第二節 宗炳:澄懷味象
第三節 王微:明神降之
第四節 謝赫:氣韻生動
第五節 書論概述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四):文論(上)
第一節 曹丕:《典論·論文》
第二節 陸機:《文賦》
第三節 鐘嶸:《詩品》
第十九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五):文論(下)
第一節 藝術本體:文論
第二節 藝術特質:情采
第三節 藝術理想:風骨
第四節 藝術想象:神思
第五節 藝術結構:隱秀
第六節 藝術風格:才性
第七節 小結
插圖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