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簡體書)
滿額折

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清代禮學復興,對儒學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學轉型,更是禮學轉型。禮學成為十八世紀以降儒學思想的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學思想的另一種型態:經驗界的秩序。這種直指經驗世界之秩序安排的思想,因其兼具理念與形式,故在展開時,與理學產生必然之歧異。禮與理對話,成為儒學思想的另類交鋒。此一儒學型態的開拓,不僅能解答學界極為關切的「禮教議題」,更能呈現禮經、禮制和禮俗三度空間在歷史時間脈絡裏交互影響的複雜互動,從而為儒學思想史展開人倫日用經驗面向的另一章。


作者簡介

張壽安,河南省嵩縣人。1951年生於臺灣省。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中文研究所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1986)。曾任香港浸會大學講師、美國Seton Hall大學助教授,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學術思想史、禮學思想史。著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龔定庵學術思想研究》,及《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從戴震、程瑤田到凌廷堪》、《十七世紀中國儒學思想與大眾文化間的衝突:以喪葬禮俗為例的探討》、《禮教與情欲:近代早期中國社會文化的內在衝突》及《清代揚州學派研究之前瞻》等論文二十餘篇。1996年並以《以禮代理》一書榮獲第一屆「中研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

作者簡介

張壽安,河南省嵩縣人。1951年生于臺灣省。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中文研究所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1986)。曾任香港浸會大學講師、美國Seton Hall大學助教授,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學術思想史、禮學思想史。著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龔定庵學術思想研究》,及《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從戴震、程瑤田到凌廷堪》、《十七世紀中國儒學思想與大眾文化間的沖突:以喪葬禮俗為例的探討》、《禮教與情欲:近代早期中國社會文化的內在沖突》及《清代揚州學派研究之前瞻》等論文二十余篇。1996年并以《以禮代理》一書榮獲第一屆“中研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

目次

北大版序言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明清禮學轉型與清代禮學之特色
 第一節 明清禮學轉型
 第二節 從私家儀注的“家禮學”到以經典為法式的“儀禮學”
 第三節 儀禮學的興起與特色
 第四節 清儒禮學的兩種性格:考禮、議禮
 小結
第二章 “親親尊尊”二系并列的情理結構
 第一節 “親尊并列”的情理結構
 第二節 親尊沖突與宋明君權獨尊
 第三節 清儒的“尊尊”與“尊君”之辯
 第四節 親尊持衡與失衡之后
 小結
第三章 “為人后”:清儒論“君統”之獨立
 第一節 “繼嗣”觀念下的明代大禮儀
 第二節 德奇齡論“傳位法”
 第三節 乾嘉學者論“為人后”的特殊身份與意義
 第四節 晚清學者論“統嗣二分”與“君臣倫非父子倫”
 第五節 光緒宣統入繼與“君統獨立”之爭
 小結
第四章 “嫂叔無服?嫂叔有服?”——“男女有別”觀念的松動
 第一節 文獻資料與歷代律令
 第二節 萬斯同與“有服”“無服”爭議之起
 第三節 從考證古制到辨析禮意
 第四節 達情遂欲與服制改革
 小結
第五章 “成婦?成妻?”:清儒論婚姻之成立
第一節 婚禮議題之起
第二節 毛奇齡論“成婦重于成妻”
第三節 乾嘉學者論“成妻重于成婦”
 第四節 “貞”觀念與成妻意重之結合
 小結
結論
征引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