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德國現當代史(簡體書)
滿額折

德國現當代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敘述的是20世紀德國的歷史。為使讀者對德意志歷史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也簡要概述了20世紀以前的歷史。德國在20世紀所走過的是一條冒險、失敗、崛起,再冒險、再失敗、再崛起和統一、分裂、再統一的曲折道路。本書在敘述20世紀德意志人民所走過的這條曲折道路的同時,也探討了德意志民族走上這一曲折道路的原因;同時本書也改變了過去寫歷史只注重寫政治史的偏向,比較注重從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對德意志民族進行綜合考察和研究,力求全面地反映20世紀德意志歷史的全貌。

作者簡介

吳友法,1948年11月生,湖北省武穴市人。1970年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學習,1973年底畢業留校讀任職研究生,1975年武漢大學歷史系世界現代史研究生畢業。讀研期間經學校推薦先借后調到中共中央《紅旗》專業雜志(今《求是》雜志)從事理論編輯工作多年。80年代初重返珞珈山,在歷史系師從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專家張繼平教授,從事二戰史教學科研上作,并開始走上德國史研究的治學之路。1991年至1992年在德國特里爾大學訪問研修一年。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8年被遴選批準為博士生指導教師,是國內學術界最先以“德國史”為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生的導師。曾于2000年和2001年赴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及中國香港地區從事學術考察和訪問。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期刊社副社長,武漢大學文科學報常務副主編。兼任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社會科學期刊學會副會長等職。 吳友法教授主要從事德國史、二戰史研究。先后參加和主持研究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課題4項,牛持歐盟一中國高等教育合作項目1項、省級項目1項,出版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合著)、《希特勒奪權備戰之路》、《二十世紀德國史》(臺灣版)、《德國法西斯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研究》、《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主編,“九五”國家社科重點課題)、《當代德國》(合著)、《德國——從分裂到統一》(合著)等獨著合著參著學術著作13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月刊》、《歷史教學》、《武漢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不少論文在《中國歷史學年鑒》、《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等有關刊物及書籍中,或全文轉載,或摘要轉引觀點。合著及獨著科研成果曾獲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5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目前主要從事德國與歐洲一體化問題研究。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世紀之交的德意志
 第一節 德意志的統一和工業強國地位的確立
一、1871年前德意志歷史概述
二、德意志民族的統一
三、世界 第二工業強國
 第二節 世紀之交的德國科技與文化
一、群星薈萃的科技界
二、思想、教育和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威廉二世的內外政策和極端民族主義
一、內政上的政治專制和經濟改革
二、外交上的霸權主義
三、軍國主義和極端的民族主義
第二章 威廉二世的冒險與失敗
 第一節 通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路
一、戰爭危機的加深
二、大戰爆發與“保衛祖國”
三、德軍潰敗與和談
 第二節 德國工人階級的分裂
 第三節 革命危機的成熟
一、社會危機的加劇
二、反戰罷工的高漲
第三章 逆境中的魏瑪共和國與德意志民族的崛起
 第一節 德國“十一月革命”與魏瑪共和國的成立
一、基爾起義
二、柏林起義
三、人民全權代表委員會
四、全德工人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五、德國共產黨的成立
六、柏林“一月革命”和巴伐利亞共和國
七、魏瑪共和國的成立
八、簽訂《凡爾賽和約》
 第二節 魏瑪共和國初期的國內局勢
一、政治上的動蕩
二、經濟上的困境
三、法西斯的興起
四、1923年革命運動
 第三節 魏瑪的對外關系
一、拖延賠款與魯爾的被占領
二、接受“道威斯計劃”與對外關系的改善
 第四節 德意志的復興和崛起
一、經濟繁榮和世界大國地位的恢復
二、科技、文化、教育的新發展
 第五節 反動勢力的復活和德共的斗爭
第四章 魏瑪共和國的瓦解與 第三帝國的興起
 第一節 經濟危機與議會民主制危機
 第二節 法西斯奪取政權
一、1932年選舉
二、希特勒出任總理
 第三節 法西斯獨裁專制和恐怖統治
一、國會縱火案
二、《授權法》和政治一體化
三、警察恐怖
 第四節 納粹的經濟、種族和文化、教育政策
一、總體戰爭經濟
二、淘汰“無生存價值的生命”
三、法西斯專制文化
四、教育法西斯政治化
 第五節 納粹的對外政策與擴軍備戰
一、“和平”騙局與外交冒險
二、重整軍備和軍事冒險
三、德、意、日政治同盟
 第六節 國內的反抗運動
第五章 第三帝國的冒險與失敗
 第一節 通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路
一、占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二、進攻波蘭
 第二節 冒險道路上的瘋狂
一、吞噬北歐、西歐
二、轟炸英倫三島和染指巴爾干、非洲
三、“巴巴羅薩計劃”——進犯蘇聯
四、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
五、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失敗的前奏
 第三節 納粹鐵蹄下的“歐洲新秩序”
一、野蠻殘酷的統治
二、肆無忌憚的掠奪
三、極端的民族歧視
 第四節 戰時德國及抵抗運動
一、政治控制和經濟控制的加強
二、國內各階層反抗活動的加劇
 第五節 納粹德國的覆滅
一、東、西兩線的潰敗
二、希特勒垂死掙扎、眾叛親離
三、柏林被攻克——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
第六章 盟國管制期間的德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第一節 盟國管制初期的德國
一、德國被四國分區占領
二、戰后德國的狀況
三、波茨坦會議和對戰犯的審判
四、東占區的非納粹化、民主化
五、西占區的非納粹化、民主化
 第二節 東、西占領區在德國統一問題上的分歧
一、“經濟統一”還是“政治統一”
二、倫敦六國外長會議與東、西方沖突加劇
 第三節 第一次柏林危機
一、柏林封鎖與反封鎖
二、外交談判——柏林封鎖解除
 第四節 德國的分裂
一、西德在起草《基本法》問題上的分歧
二、魯爾的國際管制
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成立
四、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
第七章 德意志民族的新崛起
 第一節 兩個德國的格局進一步形成
一、“舒曼計劃”:德、法初步和解
二、《巴黎協定》:主權地位的恢復
三、民主德國致力于爭取德國統一
四、蘇聯和民主德國關系條約
 第二節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一、以兩黨為主的三黨制政治
二、“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三、從阿登納到科爾
四、經濟成就與社會福利
五、科技和教育事業
六、對外關系
 第三節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一、一黨為主的多黨制政治
二、東柏林事件
三、烏布利希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四、昂納克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五、經濟成就與生活福利
六、科技和教育事業
七、對外關系
 第四節 第二次柏林危機到兩國關系的正常化
一、 第二次柏林危機
二、關于西柏林問題的《四方協定》
三、兩國關系的《基礎條約》
四、兩國關系在20世紀80年代的新發展
第八章 德國的重新統一
 第一節 兩德統一問題驟然提上日程
一、民主德國慶祝建國40周年
二、民主德國政局急劇變化
三、兩德統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德國統一的內部和外部問題
一、兩德統一的內部問題
二、兩德統一的外部問題
三、“二十四方案”
 第三節 通往統一的道路
一、3月18日民主德國大選
二、兩德簽訂《國家條約》
三、三次“二十四外長會議”
 第四節 德國的重新統一
一、兩德簽署《統一條約》
二、六國簽署德國《統一條約》
三、兩個德國的統一
四、統一后的德國議會選舉
第九章 統一后的德國——再度雄起的歐洲強國
 第一節 統一后的德國地位及困境
一、德國統一的影響
二、失業率急劇增加
三、新納粹沉渣泛起
 第二節 統一后的德國經濟
一、東部經濟改造計劃
二、經濟成就與困境
 第三節 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一、積極推進歐洲一體化
二、全方位自主性外交
三、軍事上走出國境
四、德國的“新亞洲政策”
 第五節 從科爾到施羅德
一、科爾再度蟬聯德國總理
二、施羅德上臺——科爾時代的終結
三、科爾競選失敗對德國統一的反思
附錄一 大事記
附錄二 中德文人名、簡歷對照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推薦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