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勞心者必讀經典:覓策淮南子(簡體書)
滿額折

勞心者必讀經典:覓策淮南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作為“紀綱道德,經緯人事”的鴻篇世制,《淮南子》從哲學的高度系統闡釋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系,從價值理念、人生態度、形神修煉、處世原則、行為規范等方面給我們以啟迪。其中既有氣象萬千的哲理雄辯,也有令人醍醐灌頂的史事分析,包容了變化多端、豐富多彩的治理方術。 本書立足于古代經典的現代閱讀,學習淮南王的管理方略、用人之道以及做事的謀略和修身養性的哲理。

目次

代總序
管理篇——學習古人的管理智慧
 或譽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
有時候贊譽別人卻反而敗壞了他,有時候詆毀別人結果卻成全了他。
 徐而馳,遲于步也。
有時候緩慢行走反而比急馳要快些。
 今不務使患無生,患生而救之,雖有圣知,弗能為謀耳。
如果不是致力于防備禍患的發生,而是致力于當禍患發生后再相救,這樣的人即使有圣明的智慧也不能與其為謀。
 事或為之。適足以敗之;或備之,適足以致之。
有時候只盯著眼前的事情做,卻忽略了由此可能產生的不利結果;只有立足眼前,放眼長遠,才能有好的結果。
 智者離路而得道,愚者守道而失路。
智者懂得變通與選擇道路,愚者只知死守一條路走到底。
 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國亡者,不同于時也。
世上有施行仁義而身死國亡的,這是因為仁義施行得不合時宜。
 是故見小行則可以論大體矣。
看一個人細微的行為便可以知曉他為人的基本情況。
 不憂命之短,而憂百姓之窮。
(圣人)不憂慮自己壽命的長短,而憂慮百姓的窮苦。
 內順而外寧矣。
內部事務治理順暢了,外部的事情也就好處理了。
 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
只要遵循自然規律,對人的管理就可以做得很好。
 故圣人事窮而更為,法弊而改制。
圣人在事情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總要改弦易章,法規出現弊端時就要改革。
 失本則亂,得本則治。其美在調,其失在權。
做事離開本質則亂,掌握本質則順。這其中的精華在于協調好關系,權衡好利弊。
 圣王之設政施教也,必察其終始,其縣法立儀:必原其本末,不茍以一事備一物而已矣。
圣明的人在施政時,必定會究察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頒法令設立禮儀時,必定會弄清事物的本末關系,而絕不是就事論事。
 故上下異道則治,同道則亂。
上下各司其職,國家就能夠長治久安;上下職責不分,國家就會陷入混亂。
 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
愚蠢的人會被小利迷惑,忘記小利有可能會帶來大害。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
只是用某個朝代的制度來治理天下,就好像有一人乘舟,船到江中的時候丟失了他的劍,他趕緊在劍掉落下去的船舷的位置刻下記號,等到黃昏船靠岸的時候他在所刻的記號處下水尋找,他不明白,此時事物已經變化很多了。
 故仁義者。治之本也。
仁義是治理的根本。
 人無為則治,有為則傷。
人不妄為則萬事無恙,反之則有害。
 萬事由此,所先后上下,不可不審。
萬事萬物都有先后上下的次序,不能不弄清楚。
人才篇——企業最好的資產是人
 故國之所以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賢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無法也,以無賢人也。
國家之所以興旺,并不是因為有法,而是因為有賢人;國家之所以滅亡,并不是因為沒有法,而是因為沒有賢人。
 故圣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
圣明的君主善用賢者來建立功業,無能的君主則喜歡用和自己一樣的人。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得其宜。
根據英、俊、豪、杰各自的才能,把他們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善用人者,若岍之足,眾而不相害;若唇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
善于用人的人,盡管管理的人多如盔蟲的百足,但也不會相互妨礙;如同嘴唇與牙齒,堅硬和柔軟相互摩擦但是并不相互傷害。
 賢主不茍得,忠臣不茍利。
賢明的君主不會因想得到某件東西而失去原則,忠誠的臣子不會因小利而失去光明磊落。
 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
西高東低的地勢,使河水向東流人大海,但河流只有經過人的治理疏導,水才能順暢地奔流。
 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賢者之所不足,不若眾人之有余。
聰明人的不足之處,是不能夠像所謂的愚笨之人那樣刻苦修煉技藝;賢者之所以有不足之處,是因為一個人的智慧無法與眾人的智慧相比。
 然得其人則舉,失其人則廢。
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事業定會成功,用人不當則會滿盤皆輸。
 故可乎可,而不可乎不可;不可乎不可,而可乎可。
用人需要有知人善任的智慧,搞清楚他什么地方該肯定,什么地方不可以肯定。
 海不讓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讓土石以成其高。
海水只有不推辭水的積水才能成就它的博大,高山只有不推辭小的土石才能成就它的崇高。
 上有一善,下有二譽;上有三衰,下有九殺。
上級作為的優與劣,下屬都會效法并加以放大。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想要得到魚就要先疏通河里的水,想要得到鳥就要先種植樹木。
修養篇——修身才可齊家治國平天下
 故圣人行之于小,則可以覆大矣;審之于近,則可以懷遠矣。
圣人有時候一個小的舉動,卻可以產生大的影響;妥善處理身邊的小事,卻能安撫遠方的人們。
 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職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從天子到平民百姓,想不動手腳,不用思慮,就能把事情辦好,還從來沒有聽說過。
 夫學,亦人之砥錫也,而謂學無益者,所以論之過。
學習對人來說,好比磨出利刃的磨石和制造明鏡的玄錫,然而有人卻說學習無用,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名可務立,功可強成。
榮譽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得,功業可以通過奮斗來成就。
 君子修美,雖未有利,福將在后至。
君子修養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雖然一時未見什么效果,但好處必然在以后到來。
 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
善于自我修養的人可以收獲人心,放棄自我修養的人會失去人心。
 故不學之與學也,猶喑、聾之比于人也。
學習和不學習的差距,就像正常人和聾啞人比聽力一樣。
 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慮,卒然不戒而至,故圣人畜道以待時。
很多事情不是事前可以知道的,往往是突然問就來臨了,所以聰明的人都是修養自身以等待時機的到來。
 夫物常見則識之,嘗為則能之,故因其患則造其備,犯其難則得其便。
事情經常見到就會認識它,經常做就會學會它,所以在有禍患困擾時就會提前防備,遇到困難也就知道如何處理。
謀略篇——斗智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萬事萬物總有表面受損而實際得益的情況,也有表面得益而實際受損的情況。
 事或欲與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
做事情,或許施以看似有利的條件,反而是有害的;施以看似不利的條件,結果可能是有利的。
 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
有些事情表現為:想要取得時反而被別人奪走,而先給予別人反而最終取得。
 百射重戒,禍乃不滋。計福勿及,慮禍過之。
做事越多越要處處戒備,這樣可以防止不到局面的出現。對于有可能出現的好的結果不必想得太多,而是寧可把困難想得多一些。
 人能由昭昭于冥冥,則幾于道矣。
人如果能由原本的聰明進入到混沌的境界,就接近于道的境界了。
 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
人的外表時常變化是為了適應周圍環境,內心的不變則是為了堅定自身操守。
 物類相似若然,而不可從外論者,眾而難識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很多事物的外表看似相同,但不可僅從表面判斷,實際中這種現象很多,所以凡事都不能不做認真審視。
 故有符于中,則貴是而同今古;無以聽其說,則所從來者遠而貴之耳。
心中有是非的標準,就會看重實情,不對古今心存偏見;如果心中沒有是非的標準,就只會珍重來歷久遠的東西。
 圣人見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清濁之于耳聽。
圣人分辨是非,就像眼睛看到黑白之色、耳朵聽到清濁之音。
 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慧。
從大的方面入手處理問題,那是大智慧,遇事只是糾纏于細枝末節就很難稱之為有智慧了。
 故有所善,則不善矣。
事物總是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
 于利之中則爭取大焉,于害之中則爭取小焉。
在各種利益面前取大舍小,在各種危害之中擇小避大。
 因高而為臺,就下而為池,各就其勢,不敢更為。
利用高地修筑高臺,利用低地修建池塘,各自依據地勢不同,不能隨心所欲。
 所謂有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受傳籍,稱尊號也,言運天下之力,而得天下之心。
所謂擁有天下,不是說擁有天子的權勢地位,得到傳國玉璽和尊號,而是說能夠運用天下之力,得到天下民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