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週末讀完英國史(簡體書)
滿額折

週末讀完英國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713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套書包括:《周末讀完印度史》《周末讀完美國史》《周末讀完法國史》《周末讀完英國史》《周末讀完意大利史》等五冊。
《周末讀史叢書》簡介

《周末讀完英國史》
英格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它如何成為日不落帝國,又是如何衰落的?在這本書里,作者帶領大家穿越歷史的叢林,探求英格蘭無盡的奧秘,細致入微地展現了英國從石器時代到當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大多數人感興趣的歷史,常常是軼聞趣事。他們希望了解亨利的財政狀況、愛德華有什么樣的綽號、伊麗莎白的感情生活如何;他們希望在踏入一家酒館時能夠知道,這里是亨利來過的,這里是愛德華來過的,這里是伊麗莎白來過的——或者這里是亨利、愛德華和伊麗莎白都未曾來過的。

《周末讀完法國史》
極少有哪個國家像法國這樣對現代世界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也極少有哪本書像這本書用輕松的方式描繪法國的歷史。法國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高盧代表的是悠久的歷史,從克洛維到第五共和國,從“十字軍”遠征到法國大革命,在這片風光旖旎的土地上,演繹著一波波的風云變幻。 “百合花”與“獅子”上演幾個世紀的惡鄰故事;貞德、黎賽留、太陽王、拿破侖等等在舞臺上擔任著主角。不止是逸聞趣事,也不僅僅是文字解說,拿起這本書,你會讀出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人文地理發展脈絡,以及不管國際關系如何變化,法國人骨子里永遠都不會褪去的驕傲。甚至,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讀懂法國的誘惑和魅力。

《周末讀完意大利史》
要想深刻地認知歐洲,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先認知意大利,這不僅由于古羅馬帝國曾經差不多統治歐洲,使得商旅通暢,驛站棋布,形成“條條大道通羅馬”的壯觀景象;更因當今歐洲的文學藝術、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和人生理念無不染有文藝復興的烙印。本書以適中的篇幅,詳略得當、錯落有致地將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和國家展現在讀者面前,它以時間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將埃特魯里亞、古羅馬帝國、平民公社、中世紀、文藝復興直到本世紀初的各個時期一一娓娓述說。既描寫她的輝煌,也描寫她經歷的奴役和屈辱;既描寫她的民主曙光,也描寫她的黑暗。這本書將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真實而五光十色的意大利。

《周末讀完美國史》
美國,一個“美麗”的國家?美國,這個20世紀的頭號霸主,而且,很可能仍將是未來世界舞臺的領導者。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它究竟如何從十三塊殖民地一步步走向如今的輝煌?翻開本書,美國歷史的風云變幻、美國人創造的奇跡將在您的面前跌宕起伏。美國人自由和獨立精神的追求要追溯到哪里?美國人如何不懈追求他們的夢想并讓全世界人感受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國夢”?您通過閱讀本書,能夠清晰地觸摸到美國歷史發展的脈搏,獲得對美國歷史全景式的體味,從而能更好地認識美國這個多元色彩而魅力十足的國家,描繪一番自己朦朧的“美國夢”。

《周末讀完印度史》
印度,這個孔雀之國,總是給我們神秘的感覺。印度這個既傳統而又文明的國家,其輝煌的文明總是讓人如知如醉。無論在世界的東方還是西方,關于印度的傳說實在太豐富又神奇。用一本書講述這些傳奇,這本身就是一段傳奇。本書講述了印度從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到當代印度風貌的恢弘歷史。歷朝大事大戰都不惜濃墨重彩,歷代英雄美人則多用工筆,有文獻可征引處旁征博引,政治經濟勾勒清楚,文化思想建筑也點染得恰到好處。用一個周末,讀完這本書,你會長吁一聲:印度原來就是這樣!

名人/編輯推薦

《週末讀完英國史》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國別史叢書之一。英格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這個民族到底是怎樣獲得了地區和世界的霸權?在《週末讀完英國史》裡,作者克里斯托弗·丹尼爾帶領大家穿越歷史的叢林,探求英格蘭無盡的奧秘,細緻入微地展現了英國從石器時代到當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讓大多數人感興趣的歷史,常常是軼聞趣事。他們希望了解亨利的財政狀況、愛德華有什麼樣的綽號、伊麗莎白的感情生活如何;他們希望在踏入一家酒館時能夠知道,這裡是亨利來過的,這裡是愛德華來過的,這裡是伊麗莎自來過的——或者這裡是亨利、愛德華和伊麗莎白都未曾來過的。

“英格蘭”(England)所包含的意義遠遠不止是一個地理概念。對於世界上大多數人來說,“英格蘭”仍然是指“不列顛”(Britain),或至少是指“聯合王國”。事實上,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都不是英格蘭,但不列顛群島上的凱爾特人在國外還是被稱作“英格蘭人”,他們對這種錯誤的容忍,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讓英格蘭人認為自己首先是不列顛人,其次是英格蘭人並非易事,況且很多英格蘭人都拒絕承認自己是歐洲人,更不要說是不列顛人了。
其他國家在稱謂上的措辭又進一步加深了這一誤會,法國就將聯合王國甚至是美國的公民統稱作“盎格魯一撒克遜人”。是什麼造成了這片語義的泥沼?答案很簡單:英格蘭人曾經是不列顛群島的統治者,並且大英帝國在1900年時近乎佔全世界版圖的四分之一。雖然凱爾特人以不同程度的熱情為不列顛帝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貢獻,但英語作為統治者的語言,逐漸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威爾士語和蓋爾語,英國的法律制度和教育體係也在帝國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接下來的問題是,英格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這個民族到底是怎樣獲得了區域性和世界性的霸權?在這本結構完美、內容詳實的書裡,作者克里斯托弗·丹尼爾將會帶領大家穿越歷史的叢林,探求英格蘭無盡的奧秘。吉卜林曾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是撒克遜人、諾曼人、丹麥人。”如果吉卜林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他也許還會加上“猶太人、加勒比黑人、南亞人”,甚至是“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土耳其人”。雖然英國是一個孤立的島國,雖然英國人常以“英式”的幽默和“英式”的平等自詡,但在幾個世紀的侵略、移民和擴張之後,純粹的“英式”已經所剩無幾。
雖然英國並沒有宜人的氣候,有時甚至很糟糕,但這片豐饒的土地卻始終被人們看作是理想的居所。這是一個富庶的國家,大塊良田連綿不絕。佇立於英國和威爾士邊境處的奧法牆(offas Dyke)上向東眺望,或是攀上蘇格蘭的群山,眼中都會是一片繁榮和諧的景象。在英國,即使是山區生活也不會令人乏味,人們在山上嬉戲野餐,從沒人為生計而憂心忡忡。你可以在英國的江河中航行,而不用擔心湍急的水流;可以在英國的曠野上漫步,而不用擔心迷失方向。英國的森林廣袤而美麗,這讓偶爾出沒其中的野狼,也顯得不那麼面目猙獰了。
英國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永久地改變了英格蘭鄉村的風貌。儘管城市生活有時顯得過於緊張和嚴酷,但是帶來了城市擴張的工業革命,同樣也為許許多多懷著夢想來到城市的人們帶來了繁榮與希望。
英國工業上的優勢為其世界霸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帝國迅速擴張,附庸國不斷增加,皇家海軍在海上所向披靡。當時英國輸出的除了伯明翰工廠的產品、蘭開夏(Lancashire)的棉布以及約克郡的羊毛和鋼鐵,還有綿延千百年的歷史和文化。英國的語言、英國的民主、英國的體育運動以及英國的道德準則,都來到了,或者說闖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工業和城鎮的擴張絲毫沒有減損英格蘭的美麗。從康沃爾海岸陡峭的山崖到薩福克(Suffolk)歷史悠久的毛紡村莊;從蘇塞克斯丘陵地區(SussexDowns)到北部邊境的鄉間郊野,處處都是怡人的風景。通過本書翔實的介紹,讀者能夠親身體驗英格蘭歷史人文中的精粹。

目次

《周末讀完印度史》:
 策劃人語
 序
 Ⅰ 邂逅印度
南亞大三角
民族博物館
宗教誕生地
風情民主國
 Ⅱ 文明初綻 史前到公元前1500年
從大河開始
挖掘新世界
藝術和文化
再見哈拉巴
 Ⅲ 回到上古 公元前1500-前334年
思想萌動
吠陀年代
眾神樂園
史詩世界
轉世輪回
佛陀度眾
大雄傳道
 Ⅳ 孔雀王朝 公元前330-前184年
月護孔雀
天眷大王
佛法統治
王朝遺產
 Ⅴ 黃金時代 公元前184-公元647年
貴霜時期
笈多崛起
笈多王朝
古典風格
戒日大王
 Ⅵ 伊斯蘭崛起 647-1565年
阿羅阇弗
突厥入侵
德里蘇丹國
圖格盧克
宗教融合
南方諸國
 Ⅶ 莫臥兒帝國 1526-1707年
開國圣主巴布爾
風流倜儻胡馬雍
雄才大略阿克巴
亂世梟雄奧朗則布
 Ⅷ 潮落石出 1707-1785年
莫臥兒解體
馬拉塔同盟
通商與為政
侵占孟加拉
英國人立足
 Ⅸ “皇冠上的寶石” 1785~1914年
“永久的殖民地”
“最偉大的福祉”
“不列顛和平”
“皇冠上的寶石”
 Ⅹ 自由之路 1850~1948年
偉大的覺醒
期望和犧牲
圣雄甘地
帝國的終結
 Ⅺ 午夜之子 1947~1964年
尼赫魯
新模式
新印度
世界舞臺
 Ⅻ 王朝終結 1964年~
民主意見
女王崛起
緊急狀態
東山再起
接班人
天命在茲
 附錄
大事年表
總督和副王
獨立以后國家元首
總理
印度勝地
 延伸閱讀
 譯后記
《周末讀完美國史》:
 Ⅰ 美國的歷史起源
山河大地氣象萬千
土著文明源遠流長
歐洲人的探險之旅
緩慢前行的英國殖民地
 Ⅱ 美洲殖民(1700~1775)
殖民社會飛速發展
克雷弗克的疑問
來自大英帝國的壓力
新王朝(1763~1772)
從反抗到暴亂(1773~1775)
 Ⅲ 美國革命和新政府的創立(1775~1789)
獨立戰爭第一炮
新英格蘭戰役(1775~1776)
中部殖民地區的戰爭(1776~1778)
南部的爭斗(1778~1781)
巴黎和約的起草與簽署(1783)
美國國家政府的形成
邦聯條例意義深遠
憲法奠定美國精神
 Ⅳ 共和國早期的政治革命(1789~1840)
政治的和諧與分歧
侶世紀90年代的政治風暴
聯邦黨人的最后歡呼
杰斐遜的政治革命
1812年的美英戰爭
革命的遺產
美國政治中的新面孔
 Ⅴ 早期共和國的經濟和社會變遷(1789~1860)
新的經濟秩序活力十足
北方的改革浪潮勢如破竹
南方奴隸制
 Ⅵ 美國的文化革命(1800~1860)
文化殖民地身份有待改變
新的文化標準在吶喊
文學:唱響“我自己的歌”
繪畫:捕捉山河大地之美
宗教:響徹上帝之聲
 Ⅶ 疾速風暴(1845~1861)
墨西哥戰爭
1850年的妥協方案
擴張之夢如火如荼
1860年:總統選舉勢在必得
美國的分裂
薩姆特要塞
 Ⅷ 內戰和重建運動(1861~1877)
內戰的起因:對反叛者的戰爭
四年持久戰:“蟒蛇戰略”挑戰“巔峰對決”
重建運動困難重重
 Ⅸ 政治、工業、社會和改革(1877~1917)
奇妙的黨派平衡
政府的限度
大企業蓬勃發展
城市化節奏加快
移民浪潮高漲
20世紀之交:美國平民社會格局初顯
進步主義大張旗鼓
 Ⅹ 與其他國家的關系(1850~1920)
國內:變化中的印第安政策
關注海外利益
加速海外擴張(1890~1914)
面對大戰:從中立到參戰(1914~1917)
國內戰線(1917~19侶)
為和平而戰
 Ⅺ 經濟繁榮和危險(1920~1941)
20世紀20年代偏離進步主義的政治回歸
20世紀20年代的文化矛盾
經濟:從復興到起飛
噩夢來臨:經濟大崩潰
羅斯福:兩次新政挽狂瀾
 Ⅻ 從世界大戰到冷戰(1941~1961)
20世紀30年代的外交政策情緒
再次由中立到參戰
歐洲戰爭無比殘酷
太平洋戰爭爆發
國內經濟文化大發展
冷戰的根源
國際熱點(1945~1953)
艾森豪威爾:遏制政策(1953~1961)
 ⅩⅢ 軍事國家和福利國家(1945~1980)
戰后繁榮
軍隊復員的后果
軍事重組的后果
遏制政策的效應
紅色恐慌
讓軍事機器運轉起來
越南戰爭爆發
福利國家:國內議題
杜魯門:“公平政策”
艾森豪威爾和政府“生意”
肯尼迪:“新邊疆”
約翰遜:“偉大社會”
尼克松:“新聯邦主義”
福特、卡特:縮小的總統權能
美國的聲音:非洲裔美國人
拉美裔美國人和原住民
女性運動的復興
青年文化:垮掉的一代
 ⅩⅣ 20世紀的終結(1980~2000)
20世紀晚期的保守主義
里根:“美國的早晨”
布什:世界新秩序
脆弱的國內秩序
克林頓:中間路線的勝利
20世紀90年代的外交政策
結論
 附錄
歷任美國總統
美國人口增長概況
美國大事年表
《周末讀完法國史》
《周末讀完英國史》
《周末讀完意大利史》

書摘/試閱

1早期英格蘭——從遊獵社會到羅馬統治
地理背景
詞彙釋義
英格蘭北接蘇格蘭,西臨威爾士,與這兩個國家共同構成了大不列顛。1536年和1543年的兩項議會法案促成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正式聯合,而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聯合則更加複雜:在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獲任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他首次啟用了“大不列顛國王”的頭銜,以此來強調對兩個國家的統治;在一個世紀後的1707年,兩個國家獲得了政治上的統一。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不同的歷史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以“英國”來統稱三個國家的人民自然會給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帶來諸多不快。
此外還有一個容易令人混淆的問題——“不列顛”比“大不列顛”包含了更多的國家。一個持有“不列顛”護照的人可能來自英格蘭、蘇格蘭或威爾士,甚至是北愛爾蘭(即愛爾蘭北部的六個國家)。“聯合王國”事實上就是“不列顛”,其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在名義上曾經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宣布自治,北愛爾蘭仍屬於聯合王國。最後一個需要澄清的名稱是“不列顛群島”,這個地理概念涵蓋了大不列顛,全部的愛爾蘭以及周邊所有的小島,其中以擁有自己的獨立議會和法律的馬恩島(IsleofMan)最為著名。
即使是當地的居民,也常常會混淆“大不列顛”、“不列顛”、“聯合王國”和“不列顛群島”的使用,但人們在民族的稱謂上卻是慎之又慎。如果將“蘇格蘭人”稱做“英國人”,或是將“英國人”稱作“蘇格蘭人”,即使不被看成刻意的侮辱,也會被視為情感上的遲鈍。
不列顛群島的地質演化
不列顛現在的地形地貌反映了島嶼形成所經歷的不同地質階段。這裡年代最久遠的岩石形成於27億年前,大多出現在由火山爆發形成的蘇格蘭高地。在5.7億年前,南部不列顛還被海水所覆蓋,海水中的沉積物逐漸形成了威爾士板塊。接下來,海水反复漲落,繼而出現了茂密的森林和大片的沼澤,枯萎腐爛的植被形成了泥炭,泥炭在壓力的作用下最後形成了煤。在南威爾士、約克郡、肯特和英格蘭東北地區都有大面積的煤礦礦藏。
在2.8億年前到兩億年前之間(這段時間在地質學上只是白駒過隙),不列顛還是一片荒漠,但從1.5億年前開始,植物和動物又一次出現在陸地和淺海。在7000萬年前,海域的面積擴展到最大。當時覆蓋著不列顛的海藻此後漸漸形成了石灰石,石層最厚處可達500米,正是這些石灰石構成了南部沿海的“白崖”。
不列顛所經歷的最後一次重大氣候變化,是在始於250萬年前的連續12次的冰河時期,當時不列顛的平均氣溫大約在-6~-9℃之間。早期的冰河作用範圍最廣,就連南部的倫敦都曾被厚達1000米的冰層所覆蓋。不列顛的山區成為了冰川活動的中心,現在在坎布里亞(Cumbria)湖泊區、威爾士的斯諾多尼亞(Snowdonia)以及蘇格蘭高地還能辨認出當時山腰上的冰蝕痕跡。
地理與歷史
對不列顛而言,島國性質與溫和的氣候是兩個最重要的地理特徵。同大陸隔海相望的不列顛,曾經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但將不列顛與歐洲分隔開來的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同樣可以作為天然的屏障抵擋外來者的入侵——1588年的無敵艦隊、1805年的法國以及1940年的納粹德國。
要發展同新世界的商業合作,英格蘭的西海岸是一個理想地點,利物浦和布里斯托爾(Bristol)等海港迅速繁榮了起來。1558年,法國從英國手中奪回了加來(Calais),此後英國徹底和歐洲大陸隔絕,主要從海外獲取資源。海員、商人和探險家們在海上的不懈探索,促使英國成為歷史上最輝煌的帝國之一。擁有龐大帝國的英國進一步孤立了自己而不願意從屬於歐洲,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從英國對歐盟的抵制態度中窺見這種孤立的島國態度。
氣候條件
嚴格地說,不列顛並沒有一種特定的氣候,而是受到四種主要的氣候系統的影響。最主要的氣候系統來自西部,伴隨著大西洋低氣壓定期橫掃不列顛,這種氣候通常會帶來降雨,即使夏天也不例外。第二種氣候系統從北極的冰蓋向南移動,通常會帶來清冽的冷空氣,正是這種冷空氣造成了16世紀和17世紀的“小冰河期”。歐洲大陸位於不列顛的東邊和南邊,因此東風和南風時常會帶來寒冷的冬季,1962年不列顛的嚴冬就源自俄國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侵襲。最後一種氣候系統來自西南部,這種熱帶高壓既能帶來溫暖晴朗的夏季,也能帶來冬日凜冽的寒風。
這四種氣候系統相互作用,產生了不列顛複雜的氣候模式。這種氣候模式通常相對溫和,沒有大陸地區較為極端的環境,這為不列顛農業的繁榮創造了巨大的便利。從亨伯河(River Humber)到賽文河(River Severn)分界線將不列顛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多為山地,氣候較為潮濕,土壤相對貧瘠;南部則多為平原和丘陵,氣候較為乾燥,土壤相對富饒。
舊石器時代:公元前70000年~公元前8000年
舊石器時代的氣候變化十分劇烈,時而處於冰河時期,時而又溫暖宜人。當氣候溫暖時,常有河馬、馬和野牛在滿是樺樹、松樹和橡樹的森林中奔跑;當氣候寒冷時,又常有長毛犀牛、狼和馴鹿在草叢中漫遊。
在舊石器時代,不列顛幾乎始終受到冰川作用的影響。大量的水都儲藏在冰層中,海平面遠遠低於現在,在英格蘭和歐洲之間仍然存在著大陸橋,人們能夠從愛爾蘭和法國,甚至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穿越現在的北海,直接走到英格蘭。即使是現在,在距離諾福克(Norfolk)海岸30英里處捕魚的漁船,還會偶爾打撈出舊石器時代人們在陸地上捕獵用的工具,這也幾乎是舊石器時代僅有的人類生活遺跡。
不列顛曾經是許多小規模游牧群落的狩獵地點。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大多居住在洞穴中。在德文郡(Devon)的肯特洞穴(Kent's Cavern)中發現的馬、鹿、長毛犀牛和野牛的骸骨,很可能是當時狩獵活動的收穫。人們從未在不列顛發現洞穴壁畫,大概是由於這些洞穴不具備類似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洞穴的密封性,在德比郡(Derbyshire)一處洞穴中發現的骨頭上的幾筆雕刻,也許就是唯一遺留下來的作品了。舊石器時代存在的主要證據是燧石斧等石器工具,人類的骸骨少之又少,但是1823年,人們在威爾士達費德郡(Dvfed)帕夫蘭(Paviland)洞穴中發現了一名年輕男子的墳墓。人們推測這名男子是在狩獵活動中死亡,接著埋葬於群落居住的洞穴,從他身上灑滿的紅色赭石和墓穴中仔細擺放在屍體旁邊的猛獁骨骼來看,群落的其他成員還為他舉行過某種形式的葬禮。這個群落的營地距離冰層只有6000米,這表明在這名男子生活的時期,不列顛正受到冰川作用的影響。
中石器時代:公元前8300年~公元前3500年
在中石器時代,氣候更加溫暖,冰川也開始消退,同歐洲相接的大陸橋已經被海水淹沒,大不列顛成為了一個島國。這些因素都意味著,到了公元前8000年,英格蘭的狩獵者們定居的時間已經大大延長。約克郡的斯塔卡(Star Carr)就是著名的定居點之一,這裡的遺跡足夠我們重現中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態。這個定居點曾經有大約25人居住,我們可以從被遺棄的動物骨骼推測出,當時人們的食物包括紅鹿、獐、麋鹿、牛、豬以及野兔、刺猬、獾、狐狸和海狸等體型較小的動物。這裡同時還發現槳,這說明當時可能已經開始使用船隻;第。二是許多經過加工的鹿角和鹿的顱骨。這些現象現在都還無法進行全面解釋。這些物品可能被用於在狩獵過程中進行偽裝,也可能被用於狩獵之後的
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大約40處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表明當時已經有群落開始在局部範圍內進行狩獵。隨著群落定居時間的延長,首次出現了區域性的特點。
新石器時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新石器時代留下了燧石工具、巨石等較多的遺跡。這個時期對環境最大的影響來自農業的引入。人們開始豢養綿羊、山羊和豬,也開始種植小麥等穀類作物。這些變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此前的遊獵社會中,人們通常是結成較小的群體,或者單獨進行遷徙,但農業促使人們開展較高程度的群落合作,同時也依靠每年一次的收穫來維持生活。
農業延長了人們的定居時間,促生了貿易,並且促使人們將林地變更為農業用地。現在湖區(Lake District)和北約克高沼(North York Moors)貧瘠的地貌就是由新石器時代的森林采伐造成的。在薩默塞特(Somerset),人們還用榛樹和柳樹在沼地上鋪出了道路。為了得到製造工具所需的燧石,人們也開始採礦。最壯觀的採礦遺址是位於塞特福德(Thetford)附近的格蘭姆斯燧石礦井(Grinles Graves),在這裡15公頃的範圍內,分佈著300多個採礦坑道,其中最深可達12米。一個廢棄的坑道似乎被改造成了神殿,其中還供奉著類似愛神或聖母形象的雕塑。
在新石器時代,死者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精心修建了合葬的紀念性建築,包括獨石(menhirs,豎立的石碑,又稱豎石紀念碑)、墓石(dolmen,平置於獨石上的石碑)以及石穴,在康沃爾和威爾士的部分地區仍保留有大量的獨石和墓石。石穴和墓石中的墓穴能夠容納多人,這樣的修建工作需要群落的成員齊心協力。一處大中型的墓址大約需要7000至16000個工時才能完成。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石穴位於西肯尼特,長度可達350英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