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童年與社會:兒童社會學導論
滿額折

童年與社會:兒童社會學導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32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遠離過去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化理論研究兒童的模式,也擺開「兒童需求」的書寫語言風格,改以兒童即是具有社會行動和形塑能力的施為主體來論述兒童與社會的關係。兒童研究當今可以說是「打破學科界限」的整合性研究領域,藉由社會學、人類學、文化研究、歷史學和心理學等不同學門的研究展現兒童與社會多層次的風貌。

在這種新格局下,作者深入淺出帶領讀者進入兒童與相關理論、後現代性、全球化、國家、社會結構、家庭變遷、學校教育、兒童文化、社會世界、遊戲和科技、方法論與政治參與和權利等各種不同主題和議題。因此,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基礎和架構,幫助讀者了解兒童研究的完整性、多樣性與重要性。

《童年與社會——兒童社會學導論》在台灣的出版,期待發揮一種拋磚引玉的效果,希望教育研究者、實務工作和學習者能跳脫「學生」的局限視野,改以社會性、文化性更豐富的「兒童」和「童年」概念來看待兒童。同時,也希望帶動相關學術領域打破學科畛域,進行跨學科的整合,擴大兒童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本書亦適合教育學、幼兒教育、兒童褔利、心理輔導、社會工作、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系學生研讀。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王瑞賢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譯有《教育、象徵控制與認同》(學富,2005)、《教育論述之結構化》(巨流,2006)、《階級、符碼與控制──教育傳遞理論之建構》(聯經,2007)、《教育社會學》(與王慧蘭、陳正昌合譯)(學富,2008)。

張盈堃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博士,現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相關著(譯)作包括《批判教育學導論》(心理,2004)、《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洪葉,2005)、《兒童的田野工作》(心理,2008)。

王慧蘭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編著《批判教育學──臺灣的探索》(與李錦旭合編)(心理,2006),譯有《教育社會學》(與王瑞賢、陳正昌合譯)(學富,2008)。

目次

首部曲 童年的理論
第一章 童年的社會意義 
前言 
「遊戲的兒童」之建構 
現代童年的歷史發展 
基進的社會建構論 
社會建構論的限制 
Archard的綜論 
結論 
第二章 童年與社會結構 
前言 
兒童與童年的定位 
女性主義與童年 
馬克思主義與童年 
兒童的需要與權益 
結論 
第三章 晚期現代的兒童與童年 
前言 
童年與個人化 
晚期現代的兒童與家庭
全球性兒童 
個人化與新的不平等 
全球主義:不平等的理解 
結論 
貳部曲 童年的社會問題
第四章 童年的危機:社會脫序與重建 
前言 
「青少年」問題 
游蕩街頭兒童 
兒童與遊戲:網路的迷失 
童年的重構 
個案研究一:兒童兵 
個案研究二:兒童照顧者 
結論 
第五章 兒童、家庭與國家:童年的管理 
前言 
童年的私有化 
現代保護主義的策略:兒童虐待的問題
兒童保護與犯罪司法體系 
童年、行動者與國家 
結論
參部曲 兒童與童年的教化
第六章 成長理論:發展論與社會化理論 
前言 
支配框架 
發展論 
社會化理論 
支配框架的反思
結論 
第七章 童年的學校教育 
前言 
大眾學校教育與童年的生產 
兒童的定位 
學校教育改革,童年改造? 
反學校教育童年──曠課 
反學校教育童年──在家自行教育 
結論 
肆部曲 兒童即社會行動者
第八章 兒童的社會世界:文化、遊戲與科技 
前言 
兒童文化與「支配框架」 
社會性的重要 
兒童、新科技與社會關係
兒童、科技與行動者 
科技、消費主義與社會排除 
結論 
第九章 兒童與童年的研究:方法、倫理與政治
前言 
兒童社會世界的研究:方法論問題 
研究倫理的考量 
兒童即研究者 
結論 
第十章 兒童的權利與政治
前言 
兒童權利 
兒童與政治 
政治參與的個案研究 
結論 
結語 
童年的曖昧性 
兒童的行動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2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