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中國城市發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中國城市發展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其發展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但不同時代,城市發展的周期表現不同,如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城市發展的周期就有很大的區別,而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影響城市發展的周期的原因也不同。西方學者對城市發展周期雖然有一定研究,但主要是以工業時代歐美城市為研究對象,而中國學者則少有人對此展開研究,更談不上理論的探討。本文以中國城市發展史為對象,就此進行分析。

作者簡介

何一民,四川大學二級教授,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史學會副會長。 近年先后負責主持的重點課題主要有: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近現代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點基金課題“20世紀西部中等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教育部“十一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后期資助課題“新中國建立初期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研究”。近年出版專著6部、合著專著7部,在全國性及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性論文80余篇。所著《中國城市史綱》、《近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研究》被國內知名學者張仲禮、章開沅、傅崇蘭、隗瀛濤、馬敏等認為“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的開創性著作”,“標志著他在這一領域處于全國同行領先地位”。“填補了城市史研究的一個空白,對中國城市史學科的構建,具有很大意義”。近年來先后獲第九屆中國圖書獎1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2項。

目次

總序:加強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意義
一 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來看城市史研究
二 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平臺
三 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城市史研究的新趨勢
城市發展周期初探
一 城市發展周期的思考
二 農業時代城市發展周期
三 工業時代城市發展周期
農業時代中國城市的特征
從政治中心優先發展到經濟中心優先發展——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中國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轉變
一 農業時代中國城市發展規律——政治中心城市優先發展
二 工業時代中國城市發展的新規律——經濟中心城市優先發展
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研究
一 獨立型城市發展模式
二 依附型城市發展模式
三 互動共生型城市發展模式
四 走互動共生之路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城市早期現代化問題探析
一 現代化主題與近代中國城市早期現代化研究范圍的拓展
二 近代中國城市早期現代化的特點
三 外力對中國城市早期現代化的影響
近代中國衰落城市:一個被忽視的重要研究領域
一 衰落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二 研究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的意義
城市衰落征兆初探
一 城市行政地位的下降是某些城市衰退的重要征兆
二 經濟競爭力下降是城市衰落的先聲和最直接表現
三 人口的大量減少是城市衰落前最明顯的征兆
四 區位優勢的喪失是城市衰落的術可忽視的征兆
五 城市環境的惡化也預示著城市的衰落
六 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樣也預示著城市的衰落
七 資源枯竭成為資源性城市衰落的報警器
八 過度發展成為城市盛極而衰的前兆
中國傳統工商業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蘇州、杭州、揚州為例
一 近代以來交通優勢的喪失是蘇、杭、揚衰落的重要原因
二 太平天國戰爭所造成的破壞對蘇、杭、揚的致命打擊
三 上海崛起對蘇、杭、揚衰落的影響
四 傳統經濟衰退與新式經濟發展緩慢是蘇、杭、揚衰落的內在原因
五 思想觀念保守也是蘇、杭、揚等城市衰落的一個原因
近代城市的特點與社會變遷
一 城市真正成為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心
二 城市功能多樣化
三 聚集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高度集中
四 城市的開放性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
五 日益齊全和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
六 經濟運動是城市發展的基本動力
七 城市社會發生巨大的變遷
20世紀前半期中國城市化發展述論(1900—1949年)
一 中國城市化的早期發展:1900—1937年
二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衰退:1937—1949年
近代開埠通商城市的分布與特點
一 約開商埠城市的分布
二 自開商埠城市的分布
三 約開商埠與自開商埠的特點
近代中國城市勞動生活方式的變化與影響
一 近代中國城市工業勞動生活方式的變化
二 近代勞動生活方式的變化對社會的影響
三 勞動生活方式變化對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四 勞動生活方式變遷對人口素質與現代化的影響
城市現代化與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產物
二 辛亥革命是現代化領導權轉移的社會革命
辛亥革命與民初城市的發展
一 城市現代經濟出現較快的發展
二 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三 城市市制的初步形成和市政設施的改善
四 城市結構功能改變與城市空間的變化
五 城市建筑的現代化與城市面貌的改變
長江上游城市文明的興起——論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一 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二 成都早期城市的產生與初步形成
三 開明王朝時期:成都早期城市形成
成都城市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中華文明發源地之
二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都和區域性政治行政中心
三 中國西部重要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成都城市早期現代化概論
近代成都市建制的形成與初步發展
一 民初行政建制的變遷
二 近代市政機構的蘊釀——市政公所及其行政管理
三 市政府的成立及性質
四 市政府的嬗變
五 市政府人員構成
近代成都城市自治與參政議政機構
一 城市政治結構的初步變化
二 地方議會制度的演變
近代警察的興起與市政管理——以20世紀前期成都為例
一 晚清警察的興起與成都市政管理
二 民國時期警察與成都市政管理
近代東北區域城市的發展述論
一 近代東北區域城市的發展
二 近代東北城市發展的原因
三 現代交通的拓展與城市發展
四 現代工礦業的興起與城市的發展
近代東北城市殖民地化的形成及特點
一 近現代東北殖民地城市局部形成
二 東北城市的全面殖民地化
方興未艾的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六十年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評
一 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緣起與發展
二 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論探索
三 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豐碩成果
四 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中國近代城市研究的新動向——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互動研究概論
一 中國近代城市的演變與動力機制的轉變研究
二 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研究
三 中國近代城市的等級規模變化與區域城市的發展研究
四 中國近代城市空間的變化研究
五 中國近代城市管理的現代化趨勢研究
六 近代中國城鄉關系變化研究
七 近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
八 近代城市文化變遷與早期現代化研究
九 中國近代城市社會組織的變化研究
十 中國近代城市社會生活變化研究
十一 中國近代城市勞動生活方式變化研究
十二 中國近代城市婚姻與家庭變遷研究
十三 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問題研究
清代城市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一 清代城市整體史研究綜述
二 清代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研究
三 清代區域城市史研究
四 清代城市管理研究
五 清代城市社會研究
六 清代城市文化研究
七 清代城市政治研究
八 清代人口與城市研究
九 清代自然災害與城市關系研究
十 城市經濟與經濟城市研究
十一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