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明代科舉與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說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明代科舉與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說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6 元
定價
:NT$ 232 元
優惠價
8720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明代科舉與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說研究》作者葉君通過對大量散見于眾多作品中的相關描寫的鉤稽,以翔實的資料令人信服地指出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說已經廣泛、深入地涉及了科舉制度的各個方面。這種揭示不但豐富了我們對當時通俗小說內涵的認識,并有可能成為進一步反思小說家身份、經歷與創作間關係以及小說題材、傳播等諸多問題的一個新維度。

作者簡介

葉楚炎,男,1976年生,安徽黃山人,北京大學中史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土畢業,現任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占代小說、明清戲曲、科舉制度史等,同時關注學術史、近代報刊等研究領域。曾在《明清小說研究》、《清華大學學報》、《首都師範大學學報》、《中國文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等十余篇論文。另著有長篇小說《碧海吳鉤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目次


導言

第一章 歷史圖景與文學想象的相互映襯——明代科舉與通俗小說中的考試資格
第一節 明代科舉中的考試資格
一、鄉試的考試資格
二、會試的考試資格
三、明代科舉考試中的冒籍
第二節 小說中的科舉考試資格
一、身份制約下的考試資格
二、隱形的資格限制
三、科考
第三節 考試資格的“真”與“奇”
一、冒籍:從寬縱到自我否定
二、儒士與守制:敘事節奏的變換
三、錄遺:“無奇之為奇”

第二章 身份與角色——通俗小說中的監生形象
第一節 明代的監生
一、明代監生的類別
二、明代監生的地位變遷
第二節 小說中的監生
一、類別中蘊涵的褒貶態度
二、才疏學淺與貪財好色
三、情節建構與人物設置中的監生形象
四、監生身份的遮蔽
第三節 科舉異途與小說異類
一、舉人:特徵模糊的形象系列
二、吏員:整體觀照與個體特徵的偏差
三、生員:為非作歹和權略過人
四、援例入監的兩種效用

第三章 從科舉程式到小說構架——明代科舉制度對小說情節結構的影響
第一節 小說情節對科舉因素的細部吸納
一、“前后場”
二、分經取士
三、“只愿文章中試官”
四、中秋之夜
第二節 地域流動中的情節建構
一、游學:覽勝與尋芳
二、歲考、科考:艱辛行程中的鄉間瑣事
三、鄉試、會試:江湖險惡的漫漫長路
四、赴京:停滯的青云之路
第三節 科舉制度規劃下的情節單元
一、“三年大比”
二、考試之前:奇遇和豔遇
三、發榜:乍夢還醒間的情感糾葛
四、落第之后:科舉程序的輪回

第四章 “臨軒策士”和“科名前定”——科舉觀念與通俗小說的互動
第一節 察舉:科舉時代的文學想象
一、殿試的兩重意義
二、察舉理想中的科舉考試
三、詩賦或經義
第二節 現實化與世俗化的“科名前定”
一、詩讖:“折桂客”和“探花郎”
二、奇夢:結構與解構
三、陰騭:坐懷不亂?拾金不昧
四、舞弊:科場利器
第三節 小說作者的雙重身份
一、失意者憤懣情感的表現與化解
二、特殊的科舉經歷及其反映

第五章 作為生活方式的科舉——科舉制度影響下的士人生存環境
第一節 勤讀與治生
一、“貧乃士之常”
二、“硯田筆耒”
三、訟師、商賈與醫家
第二節 小說中的科舉和女性
一、“女秀才”
二、“大登科”與“小登科”
三、賢妻?嫌棄
第三節 科舉化的人際關係
一、“玉堂金馬”
二、“師恩年誼”
三、“酬恩洗冤”
第四節 類科舉的情節和小說
一、科舉:比喻與模擬
二、類科舉:從結構到文體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表:通俗小說中的三類監生表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