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簡體書)
滿額折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00 元
定價
:NT$ 144 元
優惠價
871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早期天臺學對唯識古學的吸引與抉擇》內容簡介:天臺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創立最早的一家。相對于唐代以弘傳玄奘新譯唯識經典為主的慈恩系唯識學,唯識古學主要指南北朝時以弘揚舊譯《十地經論》與《攝大乘論》為主的地論學派與攝論學派。早期天臺學的創立,是以《地論》與《攝論》的弘揚為背景的,慧思直接或間接問學的禪師,多與地論師有一定的關係,南岳慧思與天臺智見性成凱師徒,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論師與攝論師學說的影響。但天臺學并未因此成為唯識古學之一系,原因在于天臺學在吸收唯識古學的同時,有抉擇唯識學的一面,這種抉擇成為天臺學建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然而,過去的研究中,關於這一問題較少涉及。因此,《早期天臺學對唯識古學的吸引與抉擇》以早期天臺學(主要以南岳慧思與天臺智頡為范圍)對唯識古學(包括地論師與攝論師的學說)的吸收與抉擇為研究對象,試圖借此把握天臺學之精神實質。進而,通過中土人士對唯識學態度的具體分析來探索唯識學在漢地數興數衰的根本原因,借此加深對唯識學的理解,同時也反思天臺祖師對唯識思想態度的實質。

作者簡介

劉朝霞,女,河北黃驊人,哲學博士。1997年畢業于河北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7~1999年留校任教。1999~2005年于四川大學宗教所師從陳兵教授研究佛學,先后獲得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在四川大學哲學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先后發表《隨自意三昧中的無明與空》、《阿賴耶識緣起與一念三千》等十幾篇學術論文。

目次


緒論
 一 選題的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三 方法論的抉擇:三重理解與三重反思性研究
第一章 天臺學的基本結構與特色
 第一節 南岳天臺的踐履與著述
一 南岳慧思
二 天臺智者
三 天臺宗所宗教典
 第二節 基本結構——三觀
一 三智、三諦與三觀名義
二 智者對三智、三諦、三觀的闡發
三 一心三觀
 第三節 基本結構——四教
一 四教與三觀
二 四教名義
三 五時八教
四 小結
 第四節 天臺學的定位與歸屬
第二章 唯識三大士及唯識古學的主要觀點
 第一節 印度根本唯識學概況
一 唯識三大士及其著作
二 三大士思想的出發點——大乘空觀
三 唯識學思想概要:八識與三性
四 三大士的復雜思想
 第二節 唯識古學概貌(之一)——地論師及其觀點
一 地論師
二 地論師的觀點
 第三節 唯識古學概貌(之二)——攝論師及真諦的學說
一 真諦譯籍
二 攝論師
三 真諦的學說
第三章 天臺學的準備階段與唯識古學的交涉
 第一節 慧思的師承
 第二節 諸師考辨
一 明師
二 最師
三 嵩師與就師
四 鑒師與慧師
五 文師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南岳慧思的心意識說 ——以《隨自意》、《安樂行》、《無諍門》為范圍
 第一節 如來藏說
 第二節 心相與心性
一 《大集經》、《大智度論》中的心相與心性
二 慧思的心性與心相說
 第三節 “意”與“識”
一 意識與意根
二 轉識與藏識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大乘止觀》對唯識古學的融會與超越
 第一節 關於《大乘止觀》的歧義
一 歧義之一:關於作者
二 歧義之二:本論與天臺學的關係
三 本書的立場
 第二節 本論的結構與創作背景
一 本論結構概覽
二 本論與《攝論》結構比較
三 本論的創作背景:唯識古學面對的理論詰難
 第三節 本論對唯識古學的融會與超越
一 從真實性說起
二 體相用結構說之一:真心緣起說
三 體相用結構說之二:無明緣起說
四 止觀與唯心
 第四節 本論于天臺圓教的意義
一 本論以圓攝別的旨趣
二 本論所顯示的不同于智者的路徑與風格及其對天臺后學的啟示
第六章 智者天臺學與根本唯識學的比較
 第一節 性相總論
一 阿賴耶識緣起與一念三千
二 三諦與三性、三無性
 第二節 止觀行證
一 止觀名義
二 圓頓止觀與緣總法止觀
三 無生觀門與四尋思
四 判位次
第七章 智者論心意識
 第一節 《法界次第初門》、《覺意三昧》等中的心意識說
一 心意識的一與非
二 心王心數與三因佛性
三 心相心性與觀心次第
 第二節 《金光明經玄義》、《法華玄義》及《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中的三說
一 《金光明經玄義》、《法華玄義》中的七、八、九識
二 《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中的六、七、八識
 第三節 正說:一念無明法性心——以“無住本”為中心展開
第八章 智者對唯識古學的抉擇
 第一節 智者與唯識古學
 第二節 別教
一 “別教”的出處
二 智者對別教的界定
三 反思
 第三節 料簡地、攝諸師學說(之一)——真修緣修與四宗五宗
一 真修緣修
二 四宗五宗
 第四節 料簡地、攝諸師學說(之二)——唯識與《攝論》
一 識與唯識
二 料簡《攝論》
 第五節 智者佛學史觀的特色
一 尊經
二 無諍
三 終極旨歸:解脫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