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2009覺群佛學(簡體書)
滿額折

2009覺群佛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由于生態問題關涉到全世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問題,世界上的各種思想、各種力量都已經重視并開始著力解決這些問題,由此也形成了各種思想流派關于生態的不同觀點。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對生態的觀點以及解決生態問題的認識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在當前倡導心靈環保、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浪潮中,可望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積極作用。

目次

佛教生態觀與心靈環保中日佛教學者應為實現兩國世代友好多作貢獻從阿賴耶識之染、熏說生命現象--對中土唯識學的一點體會佛教孝道的現代實踐--以太虛大師論說為例“生產化”與“學術化--巨贊法師的現代新佛學思想及其實踐佛教與古印度其他宗教哲學派別之間的理論異同及關系佛教解脫意義上的“善惡”觀念“世俗化”還是“人世化--以佛教為主的探討三教思想與唐五代小說創作--以“三教論議”為中心試論“一切唯心造”的哲學及修學意義三教合一與宗教對話--對現代宗教對話可能性的思考道生的佛性論及其對中國心性哲學的建設太虛大師與湖南佛教的深厚法緣大慧宗杲與士大夫禪學南宋靈隱寺佛照德光論--關于南宋“五山禪僧”的一則話題魯迅“誤用”佛典三則及解說一輪明月照千秋--佛教的明月情結論太虛大師佛學進化思想之融攝簡析馬祖道一的平常心密庵咸杰禪法思想探析呂激先生對佛法實踐于人間社會的唯識學闡釋西夏五臺山信仰斟議《大智度論》在南北朝的流傳及其影響《牟子理惑論》的真偽及其價值論南宋華嚴諸家及其義學爭辯《華嚴經》的數量、時間和長度之研究“業”與“戒--《俱舍論》中戒學的形而上學討論《孝經》與《孝論》--論佛教對中土孝親觀念的因應之道簡論覺囊派的判教思想《一切經音義》與文化史研究東晉時期荊州佛寺考東晉漢僧戒律學探微“禪”、“教”合一,“性”、“相”合--明代佛教對文字經教的不即不離態度古代僧團的瞻病受藥制度文字與意義:對中國禪宗思想特色的語義學考察近代中國佛教思潮研究述評--以大陸近三十年來的研究為例

書摘/試閱

眾生可居住、生活之國土世界,稱為器世間。此器世間相當于依、正二報中的依報。?它與我們一般所說的自然界有類似之處,只是在我們所說的自然界中,佛教還另分有情世間與其相區別。 平常還有聽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說法,這個“三界”就是佛教中所說的一個世界最基本的結構,與上述三界是兩個不同的稱謂方式,其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佛經中講,這個世界的內部以須彌山為中心,有太陽、有月亮還有許多別的星球,在這個世界里,佛教根據有情生命所居住的層次,把它們分為三界。 三界的第一屆為欲界。居住在這一層的眾生基本上生活在一種強烈的欲望中。佛教把欲望歸為五欲: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另外,根據人的感官,佛教又有另一種五欲:色欲,眼睛喜歡看漂亮的顏色的東西;聲欲,耳朵喜歡聽悅耳的聲音;香欲,鼻子喜歡聞美妙的香氣;味欲,舌頭喜歡品嘗可口的味道;觸欲,身體喜歡接觸舒適的環境。欲界眾生的快樂是建立在欲望的追求上,以欲望的滿足為快樂,以欲望不能滿足為痛苦。 欲界的眾生又分為六種類型,就是佛教講的六道輪回的六道。這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天、人、阿修羅屬于高級層次,稱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的眾生是受罪的,稱為三惡道。同是欲界眾生,但欲望的程度卻不一樣,生命層次越高,其欲望越淡泊;生命層次越低,其欲望越強烈。 六道中天道的層次最高,而天道又分為六重天。這六重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六重天中每一層次的眾生及其欲望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根據佛經記載,六重天中最低的兩層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人們,他們滿足性欲的方式與我們人類是一樣的。其他層次的人們,生命層次越高,其滿足欲望的方式越簡單。比如夜摩天的人只要兩個擁抱一下,兜率天的人只要兩人手拉手,化樂天的人只要兩人笑一笑,他化自在天的人只要兩人互相看一眼,他們的欲望也就都能得到很大的滿足。 我們人要想升到天道,只要修布施、持五戒,將來就可以升到天道。但是佛教并不鼓勵人們升到天道,從究竟解脫的意義來看,佛教認為人道比天道更為重要。 三界的第二界為色界。色界的“色”不是指顏色,也不是指女色,而是指物質。色界的人們已經擺脫了欲望的生活,但卻還沒有擺脫物質的束縛。我們人要想升到色界天,就要修禪定,修到一定層次的禪定,將來就可以升到色界天。根據所修禪定的不同層次,色界天又分為四重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三界的最高層為無色界。無色界的人們不但擺脫了欲望的束縛,同時也擺脫了物質的束縛。我們人要想升到無色界天,也要修禪定。根據所修禪定的不同層次,無色界也分為四重天:空無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欲界、色界、無色界統稱三界。色界和無色界都要靠修禪定才能達到,所以佛教有四禪八定的法門。入禪入定的法門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印度的外道也修這個法門,修了之後能夠升到天道,他們就認為已經獲得了解脫。但在佛教來看,只要還在三界內,不管升到哪一重天,也還是在生死之中,沒有獲得根本解脫。要想真正獲得解脫,就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