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簡體書)
滿額折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是一本文史合一的散文體紀實
著作。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的基礎史料是作者黃卓才珍藏
的40多封1952—1975年間的父親家書。書中按時間排序,緊扣家書內容,以
富于感情的文學筆法、精練的語言,娓娓道出一個華僑家庭幾代人的百年繁
衍與發展,活現了一部特別真實的私人生活史。
作者的父親黃寶世(1898—1975)生前是古巴僑領——大薩瓜市(大沙華)
中華會館終身主席。他的家書文辭簡潔,內容充實,視野廣闊,中文和西班
牙文書法秀美。通過這些家書所演繹的平凡而有趣的故事,可以穿過歷史的
隧道,走進中、古兩國幾十年前那個特殊的年代,走進一個老華僑及其後代
的生活場景和內心世界。讀者不但能從中深入了解遙遠而神秘的古巴歷史和
社會現狀,透視中古關系的隱情,尋訪當地華僑華人的足跡,同時也可窺見
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僑鄉的風云變幻和人文風貌。
作者運用連帶追根、左聯右穿、旁敘及他等手法,開創了家書作品的新
體例。大量新舊圖片的插入和乘機托出的鏈接,令全書圖文并茂,不但趣味
滿紙,而且具有文物價值。

作者簡介

黃卓才,家信作者古巴華僑黃寶世先生之子,作家、教授、寫作學家。廣東省臺山市人。1952年春季考入臺山第一中學,1955年秋升讀廣州第十七中學高中,1963年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山市,先後授業于中山紀念中學、坦洲中學和中山師范學校,後調返暨南大學專事寫作教學與研究。先後任中文系寫作考研室主任、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教學中心副主任。悉心培育弟子數千人,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20多種,印數100多萬冊。

名人/編輯推薦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的基礎是《古巴華僑家書故事》,書中按時間排序,緊扣家書內容,以富于感情的文學筆法、精練的語言,娓娓道出一個華僑家庭幾代人的百年繁衍與發展,活現了一部特別真實的私人生活史。
《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的作者是黃卓才。

本書的基礎是《古巴華僑家書故事》。
之所以推出新版,首先是因為《古巴華僑家書故事》問世後的幾年里陸
續發現了不少新的很有價值的文物史料,而這些文物和史料中有相當一部分
又是國內外的熱心讀者和華僑研究專家幫助發掘出來的。同時,無論是古巴
華僑社會或者是書中描述到的廣州、中山、臺山僑鄉,都發生了許多變化,
如果不把這些新材料補充進去,不更新必須更新的內容,那將會是很遺憾的
事。
《古巴華僑家書故事》付梓之前,雖然責任編輯和多位專家、作家朋友
都給予了大力肯定,但我仍然有點兒忐忑不安,擔心讀者對這樣一批私人的
家書及其背後的一個普通華僑家庭的故事是否有興趣。書,終于戰戰兢兢地
出來了,社會反響的強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北京、廣州、中山、臺
山四家電臺、電視臺做了專題訪談節目,十多家報刊發了消息和評論。網絡
推介、對外廣播和第四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會議”更讓它
插上翅膀。飛出國門……
很多讀者是把它作為一本紀實文學作品來讀的。他們年齡層次不同,從
十多歲的青少年,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說讀著讀著就流了淚。貴州省一位
優秀班主任、高三語文老師告訴我,她選擇了一些父子情深的人性光輝片段
在課堂上朗讀,學生聽得非常入迷。她說,這是由于內容非常真實的緣故,
尤其是艱苦年代那些細節,更加讓人揪心。
而另一部分讀者,是把它當作史學著作來閱讀和收藏的。他們認為這本
書以背景故事闡釋家書內涵的創新表達方式,真實記錄了20世紀古巴華僑的
人生滄桑,尤其是50-70年代特定歷史階段那個蒙著神秘面紗的加勒比社會
主義島國華僑的情狀,是別人沒有破解過的,因而“填補了古巴當代華僑史
的空白”。
我出書20余種,其中有的印數達三五十萬冊,但還沒有哪一本像此書一
樣,與讀者產生如此密切的、饒有情趣的、卓有成效的互動。
一群中青年讀者(70-90後)在網上給力推介,熱議心得體會,還有的讀
者來信或致電向我敘說讀後感想和收獲。一位叫做“加勒比游客”的讀者(
後來知道是古巴華人)在網上談論本書,他寫道:“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在
火車上,我幾乎要當著別人面,莫名奇妙地流下眼淚。以前算命的人說我要
到41歲才開始成熟,如果年輕時,我會翻幾頁就去看別的書了,體會不到字
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震撼人心的情感,現在經歷過的地方和事情多了,開
始有所感悟……這不是小說,是一個普通華僑從1952年開始,直到1975年客
死異鄉,給家人的40多封平常書信,人性中所有的優點都在字里行間以巨大
的震撼力顯現了出來,太平常了!太不平凡了!實在是難以吞咽這種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成長中的人們看看。這是一本人性教育的好書,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精力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還在怨恨父母,如果有人在
感嘆命運和現實的不公,請看看此書。”讀者的激情和感受反過來又教育和
感染了我,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華僑先輩的優秀品德,認識到平凡的父親把
深摯的親情、愛情、鄉情和國家民族之情化為一種終生不渝的責任,把無私
奉獻視為自己永恒的義務,這是多么高尚和偉大!于是,我覺得自己的精神
境界也得到了凈化和提升。
特別令我感佩的,是劉博智教授和譚艷萍小姐。2009年夏天,劉教授是
國際著名的關籍華人攝影家,時任美國堪薩斯大學設計學院攝影系主任;譚
艷萍小姐是當時在北京工作的曾留學古巴的海歸。他們受本書的感動,相約
專程到古巴去尋訪老僑,到我父親的僑居地去追蹤湮沒的先輩的足跡。他們
冒著酷暑,忍受物質的匱乏和交通的不便,深入古巴中部小城大薩瓜(大沙
華)訪問、拍攝。其中劉教授春季已經去過一趟,兩次歷時共計40多天,耗
資不菲,人更瘦了一圈。當我從照片上看到他們兩位歷盡艱辛,終于在我交
親生前古巴友人的家族墓地找到墳塋,并給先父獻上一束鮮花時,我不禁潸
然淚下!
還有朱霖先生、袁艷博士和呂關枝(LuIs Mitzi Espinosa)女士。朱霖
是北京人,有個搞怪的網名叫做“三環路上的幽靈”,生活中卻是個非常開
朗、樂于助人的小伙子。他也曾留學古巴進修西班牙文,畢業後留下來當過
漢語教師,對古巴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讀了《古巴華僑家書故事》後,熱
情地在網上推介,并兩次從北京飛來廣州跟我交流探討。這次修訂,他又提
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圖片。袁艷博士是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學生。她為做
博士論文到北京國家圖書館查找資料。在翻鬩40多年前的古巴華文報紙《光
華報》時,競然慧眼發現了一篇我父親紀念抗日戰爭20周年講話的報道。原
來,她讀了我的家書故事後就深深記住了我父親的名字。呂女士是古巴華裔
學者,熱心華僑華人研究,2008年來廣州暨南大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我們
有幸認識。她不懂中文,我只能靠蹩腳的英文或借助別人翻譯西班牙文與她
交流,但她卻能與中國親人共讀我的書,說“很有趣”。她在古巴中華總會
館周卓明總書記的助力下,發掘了不少相關史實,找到了我父親的好些人脈
線索。
像這樣的熱心讀者、專家還有不少。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各適其式,但都
出于一片摯誠,同為推動我深入研究的動力。正是他們的推動,使我感到必
須出一個修訂新版,而且要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同時,讓它從內容到形式都煥
然一新,以報答讀者和專家的厚愛。
期盼大家繼續多多賜教。我希望,即使是讀過《古巴華僑家書故事》的
讀者,也不會覺得這個新版是一個重復。或許,還能從中獲得新東西,有新
感受。
黃卓才
2011年春于暨南園

目次

自序
舊話重提
1.讀書人本色(1952年4月)
2.生意沒有起色(1957年12月)
3.古巴新政府成立(1959年4月)
4.結婚是終身問題(1959年4月)
5.古巴政府禁絕僑匯(1961年5月)
6.回國手續如何辦理(1962年5月)
7.處境與愿望(1963年4月)
8.要節儉、勤奮(1963年10月)
9.古巴蔗糖減產(1964年4月)
10.人生終有一別(1965年2月)
11.今年古巴糖造豐收(1965年4月)
1 2.關心岳母和妻妹(1965年5月)
13.古巴局勢仍未轉好(1965年9月)
14.古巴人移民美國(1966年1月)
15.中古歧見似乎緩和(1966年5月)
16.非常掛念(1966年8月)
17.我仍在工作(1967年4月)
18.為“文化大革命”不安(1968年1月)
19.歸家心切(1968年8月)
20.退休金僅可糊口(1968年8月)
21.望眼欲穿(1969年1月)
22.勿過分悲觀(1969年4月)
23.關注祖國新聞(1969年5月)
24.回國觀光非常困難(1969年8月)
25.鼓勵研究學習(1969年8月)
26.列強國家未敢輕易發動戰爭(1969年12月)
27.在社會主義國家(1969年12月)
28.靠自己創業(1970年3月)
29.每月退休金六十元(1970年5月)
30.繼續找尋辦法回國(1970年9月)
31.姨丈在秘魯去世(1971年1月)
32.古巴糖產為國家命脈(1971年1月)
33.細心培養兒女(1971年5月)
34.世界和平可能一大變化(1971年10月)
35.老僑們非常失望(1972年6月)
36.收到證明即交中華總會館(1972年10月)
37.如果我生命許可……(1973年3月)
38.關于華僑財產繼承(1 973年7月)
39.心系家鄉(1973年9月)
40.教育兒女長大自然有出路(1974年3月)
41.古巴醫療、教育、技術發展迅速(1974年3月)
42.兒子來古接受父業……(1974年10月)
43.小孫寫得優秀文章(1974年12月)
44.僑匯與回國:家書貫徹始終的主題(1975年4月)
45.永遠飛揚的余波(1975年6月)
參考文獻
書末幾點說明

書摘/試閱

1957年,古巴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已經岌岌可危。自從1956年11月,卡
斯特羅率領81名戰友乘“格拉瑪號”登陸紅灘,開辟了馬埃斯特臘山區游擊
根據地以後,古巴各路革命隊伍力量不斷壯大,零星的戰斗陸續發生。在這
種革命過程的動蕩局勢下,生意雖然“仍續做去”,但難有起色,信中顯露
了父親內心的憂慮。但那時我還不知道古巴內情,也不懂得安慰他,這就是
所謂的“少不更事”吧。
我倒會為自己發愁。這從父親的信中看得出來。
當時,我在廣州第十七中學讀高三。學校在登峰路,與北園酒家相鄰。
那是一所歷史悠久、環境幽靜、體育風氣特別好的學校;更兼位于五層樓下
,有全市最大的越秀山運動場、游泳池,還有附近的中山圖書館、中山紀念
堂、麓湖,都可以為我所用,是個讀書的好地方。1955年我從臺山一中初中
畢業後,就決心到廣州讀書。我如愿以償地考入這所中學,開始了一段快樂
的時光。為了我上學方便,當時母親和我租住在離學校不遠的法政路青年里
3號。這封信就是寄到這個地址來的。
畢業在即,面臨著前途出路問題,我的思想活動自然較多。
按照我當時的情況,唯一的出路是考試升學。我的家庭出身是華僑工人
,雖然不是黨員、團員,但年年被選為班長和學生會干部,學習成績好,在
《廣州青年報》上發表過文章,又是學校排球隊和廣州市少年排球代表隊的
運動員,可以說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正常情況下,考上大學應當是沒有問題
的。
但是,形勢好像有點兒不對勁。
秋季開學不久,學校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大力批判資產階級思
想,批判“成名成家”,批判“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批判“學好數
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方面又號召我們畢業後“到農村去”,“到祖
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老師帶領我們到附近下塘郊區農村去訪問一位上屆畢
業沒有考上大學的師姐,看她怎樣“樂于回鄉務農,安心生產”。然後把我
們帶到番禺縣的萬頃沙農場,讓一位“自愿下鄉”的初中畢業的小師妹向我
們講述她的“先進事跡”——她正是我租住的屋主家的小千金。政治課、語
文課補充了好些有關務農的內容。種種跡象表明,學校要我們充分做好考不
上大學的思想準備。也許,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當年的招生名額極其有限,
能夠考上的人實在太少,連我們心目中最優秀的師兄師姐也一個個名落孫山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能夠考上大學,是莫大的幸福。我把這種希冀
告訴父親,他卻不明白為什么。是的,他遠隔重洋,不知道兒子正面臨如此
嚴峻的形勢。
上屆師兄師姐落第下鄉的前車之鑒,令人警覺。我不能不多長個心眼了

除了上大學,我還可以做什么……
去香港、出國?這是我首先考慮的,也許是出于一個僑鄉人的傳統思維
模式。
那時候去香港并不難,只要有正當理由,申請一般可獲批準。信中提到
的馬碧荷,是我的同鄉姐姐,曾與我們在小北路小石新街租住過同一座房子
,她就是不久前申請赴港的。還有我的幾位男同學,包括和我一同來廣州讀
書并同租住一室的臺山學友,申請手續都辦得十分順利。如果我步他們的後
塵,成功的幾率相當大。
當時,如果我申請赴港,還有一個有利條件,就是親戚的關照。我的舅
母李美珍和表兄伍致(志)和幾年前從臺山去香港,如今已在九龍買了房子。
舅母和表兄來信說,給我留了一個房間,讓我到香港讀書居住。
父親信中提及我與志和表兄通訊的事,指的就是我寫信向表哥詢問香港
的情況。看來,父親強調的是香港謀生困難的一面,他并不贊成我去。這在
當時,與我的想法是吻合的,我其實并不愿意到香港去。實際上,當時的香
港不像現在這么發達,環境比廣州還差。就讀書、居住而論,并非理想之地
。正因為如此,1957年暑假,我班上到香港探親的同學都不愿意留在那里。
同時,我對在內地升學滿懷信心。“家有老,不遠游。”母親體弱多病,也
是我不能離開廣州的理由。
到1957年,姨母已經50多歲了。姨母伍惠瓊(別名惠平、錦平)的丈夫黃
松德,字世顯,五十區璋背村人,1920年左右赴南美洲秘魯首都利馬謀生。
他1924年左右與姨母結婚後,夫妻曾到廣州度過蜜月。姨丈返回秘魯後,姨
母即被外家召回,讓她在五十墟居住。1936年在河南街買地建樓,一切由我
的歸僑外公伍于炳包辦,建成後冠名仁德堂。姨丈旅居秘魯後,一去不復返
,丟下姨母一個人在家,幾十年守著一棟兩層的大樓房,猶如守活寡一般,
十分孤單凄苦。像她這樣不幸的僑眷婦女,在臺山不知有多少!
小時候我所見過的一幕,經久難忘。
大約是1948年,秋風習習,涼意襲人,一個微胖的少婦赤裸裸地站在五
十墟小河邊的沙灘上,飛舞著白色大毛巾,搔首弄姿,又蹦又跳,又哭又笑
,口中念念有詞……好奇的人們一打聽,原來是附近某村“發花癲”的“金
山婆”。 “金山婆”是對僑屬老少婦女的通稱;所謂“發花癲”,是指女
人想男人而發了狂。聽說這個“金山婆”出嫁後沒幾天,老公就去了美國羅
省。她單身獨居青磚大屋,孤燈難眠。她思念老公,天天想,日日盼,春去
又冬來,一年又一年,本是夫妻恩愛的情景,不知怎么卻使她亂了性。這樣
想呀想,就想傻了。最近五十墟來了一個看相算命的外江佬,在北盛街開了
一個小店,專釣“金山婆”。這個傻乎乎的僑婦果然上釣。她第一次去算命
,就被騙上了床。第二次,她按照算命佬的擺布,把家里的金銀首飾玉器一
應帶齊,送去“作法”,“求神保佑”。誰知只過了大半夜,拂曉之前,她
還在做著美夢,算命佬就卷起她的財寶人間蒸發了……
值得慶幸的是,姨母不是那種女人,她聰慧、堅強、自愛,沒有誤入歧
途。P18-2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