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滿額折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9021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次短暫的自我放逐,結合心靈與自然寫作的田園詩篇,文學史上最赤裸的隨筆告白,

獻 給 每 一 個 孤 獨 心 靈 的 旅 者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盧梭臨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盧梭在生命最後日子裡,在「再沒有兄弟、鄰人、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往來」的悲淒境況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在散步中寫下、原本無意發表的這些文字改變了世界命運,啟蒙了19世紀浪漫主義,影響當代後世甚巨。今日讀來,它不僅僅是身體的漫步、心靈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學的漫步,是城市旅行書寫、自然文學以及心靈成長寫作的典範。這本小書也成為法國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本書特色 
散步,就是一種旅行。在一個人最輕鬆寫意的狀態下,盧梭誕生這些足以影響當代和後世的偉大思想結晶,改變了法國命運,啟蒙了19世紀浪漫主義。

城市旅行文學、自然文學、心靈成長、「法國最優美的散文作品」之一

編輯小語 

一、深度
不管從文學、哲理角度,富有豐厚廣大的深度思想,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亦是一般讀者理解18世紀啟蒙主義大師──盧梭一門最佳的入口。

二、有趣
大哲學家以悠閒的散步方式,去進行一篇篇的自我辯證、剖析,每一段散步都得出一塊結晶,成為啟蒙時代、改造世界的一把鑰匙。而散步本身的閒逸、輕鬆以及詩意,則和這些遐思哲理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田園詩篇。

三、真誠赤裸
無粉飾、沒包裝,百分百的坦然。自認、亦是公認的自我剖析最為真誠的盧梭,不試圖討好他人,面對心理和生活上的種種困頓,吐露煩惱,承認缺陷,既然無法取得他人的信任,盧梭決意在孤寂中投入對自我和對植物學的研究。本書可謂一部最忠實的日記體文學作品。

四、跌冗起伏
從這一篇黑暗淤塞的泥沼中,到另一篇升騰至遠眺湖水的高台上,當盧梭心中大石一經剔除,眼前是豁然開朗的平原,讀者情緒亦受到感染一般從低谷飛上了天堂。盧梭是天生的說故事高手,看似尋常普通的事件在盧梭筆下,畫面靈動彷如親歷,意念之轉折層層推衍常有新意,如小說情節峰迴路轉,觀點獨到,無怪乎是幾代人傳閱的散文範本。

五、中心思想
上帝以盧梭的心靈作為一個實驗場,天生比別人多幾分敏感多幾倍熱情,透過一篇篇的自我反芻,盧梭梳理、平撫的無非是內心恆在的那股不安感,這些驅之不走的「不安」促使他展開一次又一次感性傷懷的散步之旅,文字呈現的並非只是表面上那位誠實、任性、隨意、奔放、反覆不定的盧梭以及他作的辯解之詞。生命沒有答案,即使是大思想家或許亦只能歸結於一個問句,「人為什麼而活,要如何才能夠活得心安?」。

作者簡介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重要代表人物,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

盧梭生於日內瓦一個新教徒家庭,祖輩是法國人。在他出世後沒有幾天,母親便去世,他隨其做鐘錶匠的父親生活,由其姑母撫養。十歲時,其父因打傷一貴族逃亡他鄉。十六歲起,他便離開了日內瓦,漂泊瑞士和法國各地,當過僕人、學徒、家庭教師。

由於天資聰穎,特別是經過長期勤奮自學和個人奮鬥,而獲得了廣博的知識,成了音樂教師,抄譜作曲,並在該方面還小有名氣,受到歡迎。1741年,他來到巴黎,結識了啟蒙主義者、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孔迪亞克、達朗貝爾等人,替《百科全書》撰稿。此後先後寫出《論科學與藝術》、《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前者使他聲名鵲起。盧梭的作品影響領域廣泛,著有《新愛絡伊斯》、《愛彌兒》、《懺悔錄》、《社會契約論》。

譯者簡介

袁筱一
法語文學翻譯家,作家,生於南京。十九歲時以法語創作短篇小說《黃昏雨》,獲得法國青年作家大賽第一名。1999年獲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兼法語系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譯有《流浪的星星》、《外面的世界》、《生活在別處》、《法蘭西組曲》、《致D:情史》(以上為簡體版),以及《莒哈絲傳》(聯經出版)等。散文集有《文字.傳奇:法國現代經典作家與作品》、《最難的事》及《我目光下的你》等。

名人/編輯推薦

文學、哲學、心靈領域的老師、作家
吳明益、李偉文、阿盛、雷驤、詹宏志 、楊佳嫻 推薦(依姓氏筆劃)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德〕歌德
盧梭與福音書,兩者對我的一生有著重大和有益的影響。──〔俄〕托爾斯泰
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與他基督一般的靈魂相匹配。──〔德〕席勒
盧梭有一個無比完美的敏感的心靈。──〔德〕康德
盧梭是法國第一位情感作家。──〔法〕拉馬丁
對我們──不論理智要向我們說什麼──對一切秉承了他的詩人氣質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他對青春的描寫,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給我們帶來的遐想,他作為第一個為我們的語言創造了對遐想的表達方法,而不愛上尚.雅克的。
卓越的天才。──〔英〕雪萊

盧梭是我年輕時即喜讀的作家,他啟示我一種直率純潔的自省文體,終生獲益,樂於推薦並有榮焉。──雷驤(作家)

盧梭說:散步促進我的思想。讀盧梭的作品則促使我們思考並發覺:我原有的純樸靈魂如今還存在多少?「坦誠」應是有助於找回那失落的部分。──阿盛(作家、寫作私淑班主持人)

在寧靜風景中仍能覺察這孤獨者痛苦的脈搏,彷彿秋草叢中一線緩慢但確實的微燄。──楊佳嫻(作家)

但正因為做不到,盧梭卻如此坦然地說出來,像宣稱自己要認遍世上所有的植物一樣,或許真的驚嚇到整個時代也不一定……只是此刻我已不覺荒謬,因為歷史讓我們得見像盧梭這樣的人的孤獨身影,像每一種未曾被發現、命名、全然理解的植物,如此獨特地光輝、美麗著,並永遠在某處啟發我們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目次

書中的十篇〈漫步〉沒有預定次序,並不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漫步之一》
說明作者在寫這部作品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這部作品的主旨:現在的問題已不再像《對話錄》那樣想要說服讀者並進行辯解,而是對作者的內心進行分析,進行解剖,以認識自己。

《漫步之二》
記述1776年10月24日作者在梅尼孟丹山岡附近被一條狂奔的大狗撞倒、暈死過去的那次事故。在這次事故後,作者發現人們在他死後將以何種方式看待他,從而對爭取世人對他有所了解失去最後的希望。

《漫步之三》
作者談到他如何在青年時期即下定決心,一到四十之年就擺脫社交生活,開始隱遁,過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而正是這個轉變遭到他友人的猛烈攻擊,導致與他們決裂。

《漫步之四》
嚴格說不是一篇遐想,多少像是對「說謊」這個問題的論述。

《漫步之五》
是對聖皮埃爾島小住時的回憶,無疑是十篇《漫步》中最優美的一篇。在這裏,作者指出真正的幸福在於既不回顧過去,又不瞻望將來,心中既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既不覺苦也不覺樂,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這樣一種境界。

《漫步之六》
透過作者和一個小瘸子的一段軼事,說明他生來就不能容忍為跟別人生活在一起而必須忍受的束縛,因此從來就不適於生活在這個文明社會之中。

《漫步之七》
說明植物標本的採集怎樣使盧梭得以跟天地萬物融為一體,跟整個自然打成一片,從而忘記他的迫害者。

《漫步之八》
盧梭再一次講到他向他的迫害者對他的污蔑凌辱進行長期的辯解掙扎之後,發現這種辯解掙扎出於自負之心,而一旦擺脫了這種自負之心,他就能聽命於必然,得到內心的寧靜。

《漫步之九》
盧梭說明他把他的幾個孩子送進育幼院的原因,駁斥他的敵人將他說成是一個不近人情的父親,駁斥他們說他仇視孩子的指責。

《漫步之十》
是在同華倫夫人相識五十周年時對她的追思,是對在她身邊的短暫幸福歲月的回憶。

書摘/試閱

散步巴黎之一
以前,也是已經進入了晚年的時候,在瑞士狄夫努瓦醫生倒是教過我一些植物學的皮毛,後來在飄零輾轉間,為了具備有關植物界的基本知識,我採集了不少標本。但那時候我已年屆六旬,到巴黎後便只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像採集標本這麼大活動量的事,顯然是精力不夠了。再說我又迷上了抄樂譜,不再需要任何別的工作,於是,我放棄了這個當時覺得無甚必要的興趣。我賣了標本,又賣了書,有時在巴黎附近散步還能看到一些常見的植物,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在這段時間,我差不多把這點皮毛也忘得一乾二淨了,速度之快,還真不亞於我記它們所費的工夫。

我並不想為自己這番隨心所欲作什麼辯解,只是覺得應該說是很合乎理性的。我以為就目前狀況而言,投身到使自己愉悅的樂趣中不愧是明智之舉,甚至可以說是極其高尚的德行。這是一種使心中一切報復或仇恨的意念得以泯滅的方式,因為命運如我,只有在剔除了本性裡所有怨氣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找到點什麼愛好。我這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報復那些迫害我的人,我覺得對他們最為嚴酷的懲罰莫過於不予理會、自行其樂。

散步巴黎之二
我已經出了好幾趟門,甚至經常到杜樂利宮附近散步,看見好些撞見我的人都是不勝驚異的樣子,我就猜到一定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傳聞。最後我終於得知大家都在議論我被撞死了,這謠言傳得真快,並且十分肯定,以至於就在我自己打聽到的半個月後,連國王和王后都把它當做一樁事實來談。據留心給我寫信的人講,《阿維尼翁郵報》早已宣布了這一好消息,並不失時機地以悼詞形式預言在我死後,人們奉獻給我聲名的祭禮將是侮辱和謾罵。

散步瑞士聖皮埃爾島
在我所有的居處中(倒也不乏迷人之所),當屬比埃納湖中心的聖皮埃爾島最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幸福,並始終懷有這樣一種綿綿眷意。這座小島在訥沙泰爾邦,被稱為土塊島,在瑞士本國也不怎麼出名,據我所知,還沒有一位旅行家提到過它。然而它風光秀美,所處的位置對於一個生性喜好被幽禁的人來說真是妙極了。因為就算我是這世間惟一命中註定要獨處的人,我也無法相信自己是惟一對自然抱有如此興味的人,只是這種興味,我至今也未曾在別人身上看到過。

比埃納湖畔比起日內瓦湖畔來,似乎要原始一些,也要浪漫一些,因為湖濱附近就只有岩石和樹木,但它絕不因此輸一點姿色。如果說這裡少了點莊稼和葡萄園,少了點城市和房屋,但卻有著更多自然的蒼翠,更多青草地,更多林木掩映下的幽僻之處,也更多參差分明、迭宕相連的景象。由於這悅人的湖畔尚無像樣的車道,遊客也就很少光顧。然而對於一個喜歡滿心沉醉在自然美色之中的孤獨遐想者來說,還真不失為一個好地方,在這樣的靜謐中冥想除了鷹唳鳥囀、山間落泉,就再沒有任何別的煩人的聲響了!這個美麗的湖泊幾近圓形,兩座小島綴於其上,一座島上有居民、有莊稼,約莫兩千米見方的面積;另一座則小些,冷清荒蕪,日後人們不斷把小島上的土挖去修補海浪風暴對大島造成的侵蝕缺損,小島也就會毀了。這就是弱肉強食的道理啊!

自莫蒂埃石擊案發生後,我躲到這座島上。島上的日子真令我心醉,因為這裡的生活與我的脾性實在是非常吻合。我決定在此度過餘生,成天別無所慮,就是擔心人們不同意這個計畫,非要把我送到英國去。我已經預感到他們快著手實施了。我多麼希望這個避難島就是我永世的牢房,多麼希望終生都被監禁在這兒,再沒有脫身的能力和欲望。人們不會允許我與外界有任何聯繫,我對這塵世間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將一無所知,漸漸地就忘了它的存在,而我的存在亦被人遺忘。

散步薄暮時分
傍晚,我從島上的小山坡頂下來,總是要在湖畔幽僻的沙地上坐一會兒,聽著濤聲,看著漣漪,我的心再也不想別的,只沉醉於美妙的遐想之中,而夜晚通常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湖水一波波地湧來,那聲音連綿不斷卻又一波強似一波,不時地震擊著我的雙耳和雙眼,把遐想推遠的那個自我又帶回來,我無須費力思索就能滿心喜悅地感受著自身的存在了。有時這湖水也會讓我覺得人世無常,然而這種淡薄的想法轉瞬即逝,很快就消融在不斷湧來、給我撫慰的湖水裡,我自然而然地陶醉在這樣的景致裡。儘管是天色太晚,歸時已至,我也要掙扎一番才肯起身回去。

晚飯後,如果夜空明朗,我們經常一道散步到大平臺上,呼吸湖面吹來的新鮮空氣。在樓臺上我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笑著、談著,唱幾支老歌,那可不比現在這些個扭捏作態的歌曲遜色,然後便心滿意足地回房睡覺,除了希望明朝如今天一般繼續,再無他願。

散步植物界之一
跟滿天星斗一般,植物也彷彿是被大量地播撒在大地上來誘發人們的好奇,誘發人們研究大自然的興趣,然而星球離得太遠,要想靠近它們得借助種種儀器、機械,必須借助很長很長的梯子。可植物是自然存在著的,它們就在我們腳下生長,甚至可以說是在我們手中生長,而如果說有時它們的某些部分實在太小,肉眼看不太清的話,借助一些工具將之放大可比使用天文儀器要容易得多。植物學是一個悠閒懶散的孤獨者的專業。一枚釘子、一個放大鏡便是植物學家所需的一切工具。他從容漫步,自由自在地從一個目標轉向另一個目標,出於興味和好奇,他仔細觀察每一朵花,而一旦探尋到它們在結構上的共同法則,他從中毫不費勁品嘗到的這份樂趣,較之那種以昂貴代價換取的樂趣卻絕不遜色。人們只有在情欲完全平息下來以後,才會發現這份悠閒的魅力所在,因為這正是使生活趨於幸福甜美的惟一必要的條件;可是,只要這裡面摻雜了某種功利因素或虛榮心理,比如說是為了謀得一個位置,為了寫一本書,反正只要是為了教育他人而學習,為了成為作家或教授而去採集標本,那麼所有這些甜美的享受便煙消雲散了。

散步植物界之二
突然來到這座小島上,我孤身一人、一無所有,隨後才叫來了管家,接著又將書和簡單的行李運來,我倒挺樂得不去動它們的,就隨行李箱原封不動地擱在那裡,彷彿是客居在旅店裡第二天便要走了一樣,而我還打算在此度過餘日呢。只是所有的一切原本就很好,倘若稍事整理,反而要弄糟了。我最為快慰的就是沒打開書箱,因而找不到一點筆墨。每每收到那些個倒楣的來信又不得不回時,我便只好嘟囔著去向財務官借文具,用後趕緊歸還,還奢望但願下次別再借了。我不再去盤弄舊書、糟蹋紙張,房間裡擺滿了花花草草,因為那會兒我才開始迷戀上植物學,這還是狄夫努瓦醫生挑起的,但不久就真成了我的摯愛了。我不想再替人家做什麼正經工作,只想從事一件自己喜歡、連一個懶人都會喜歡的消遣事情。我開始著手編纂《聖皮埃爾島植物志》,意欲寫盡島上所有植物,不僅不能有一點疏漏,更要十分細緻,因為這樣才能耗完我餘生的所有時光。聽說有個德國人用了整整一本書寫檸檬皮,而我要就草地上的每粒草種、樹上的每片苔蘚、岩石上的每塊地衣都寫上一本書,哪怕是一根草莖、一點草皮,我都要詳細描寫。為了完成這個美妙的計畫,每天和大家吃過早飯,我就出發去流覽島上的社區,手裡握著放大鏡,腋下夾著《自然系統》。

散步心靈世界
在我們所面臨的苦難中,我們所看重的,往往不是結果而是意圖。房頂落下的一片瓦也許會令我們傷得很重,但它遠不如一顆彈自惡手、目標明確的小石子更令我們痛心。打擊本身有時會落空,但惡意從來不會不達目的。在命運給我們的傷害中,最容易忍受的也許就是那種具體而微小的痛苦了,而當不幸的人們不知該將傷害歸咎何人時,他們就把它歸到命運的頭上,將命運擬人化,給命運添上雙眼和思想,這樣就好像是命運瞄準了他們似的。這好比說是一個輸了的賭徒,他不曉得該將自己的損失算在誰的帳上,簡直都要發瘋了,可他想像是命運在專門和他作對,在折磨他,於是他為自己的憤怒找到了發洩物件,便立即鬥志旺盛、精神飽滿起來,好與他臆造的敵人作個較量。但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他所面臨的這一系列災難,雖說沒有來由,卻必然是要承受的,他才不會有這類瘋癲的舉動。他會因痛苦而呐喊,但不會狂怒,也沒有憤恨。他只是被這種具體的痛苦折磨著,他所受的打擊根本不會摧毀他,因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傷到他的心。

能夠做到這點已經不錯了,但我們可不能就此打住,因為這還不是全部。這只是將痛苦切除,但還沒有根除。因為根不是在與我們毫不相關的別人身上,而是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正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才能將它拔除。這就是我在開始內省時感到迫切該做的事情。我的理智告訴我,想要對所發生的這一切作個解釋的念頭是很荒唐的,我也終於明白,這一切我無從了解、無從解釋的原因、工具和手段,對我而言根本不該有任何意義。我應將這命途上的所有細節視做純粹出於命運之手的鬧劇,我無須揣測它們的發展方向,也無須揣測它們的意圖或是道德上的動機。我只要服從就可以了,因為推理和反抗都無濟於事。而我在這世上惟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完全被動的人,我可不該浪費那僅剩的一點用來承受命運的氣力去作徒然的反抗。這就是我對自己所說的,我的理智,我的心似乎都接受了這個說法,但我總覺得我的心還在嘀嘀咕咕的。這嘀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探尋著,終於找到了,原來是我的自負感在作祟,我的自負心被別人激怒後,正翻騰起來與理智作對呢。

33種遐想
1.一天之中,只有在這孤獨沉思的時刻,我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我,才完全屬於我自己,沒有牽掛,不受妨礙,真正可以說是天性使然了。
2.這些文字實際上只是某種不成形的遐想日記,大多是在談論有關我自己的問題──一個孤獨的沉思者總是考慮自己更多些。
3.我將整個地投入與我自己的靈魂的甜蜜溫馨的交談之中,我的靈魂是他們惟一無法從我身上奪走的東西。
4.等待痛苦遠比經受痛苦要難受百倍,威脅也遠比打擊本身可怕得多。一旦苦難來臨,事實便排除了一切可供想像的水分,只剩下它們原本的那點內容。我真的覺得它們比我想像中的要輕多了,甚至令我感覺到的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解脫。
5.這四、五年以來,我就經常品嘗到這種內心的快樂,這種愛意綿綿、溫情脈脈的心靈在沉思默想中所能尋見的快樂。有時我在這樣的獨自散步中領略到一種欣喜若狂、心醉神迷的滋味,這還真是迫害我的那些人贈予我的享受,如果沒有他們,我永遠也無法在自己身上發現這座寶礦。

6.一七七六年十月二十日,星期四,午飯後我沿著林蔭道一直走到綠徑街,上了梅尼蒙丹山岡,再從那兒走小路穿過葡萄園和綠草坪,到了夏羅納鎮。一路欣賞著兩村之間的秀麗景色,然後我拐了個彎,好從另一條路再穿過同一片草地回去。我很樂於流連其中,怡人的風光總能激起我類似的歡欣與興味。
7.夜色漸濃。我瞥見了天空,幾點星光,還有一抹翠綠。這最初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我也只是從這一刻才覺出自己的存在。在這一刻我開始體味到生命了,彷彿覺得在所看見的一切裡都充盈著自身那微弱的存在。
8.經驗總是給人以教益,我不否認這一點,然而只有在餘日尚存時,才會起作用。難道我們還有必要在垂死之時去學習如何生活嗎?……如果說一個老人仍需學點什麼的話,則他惟一要學的就是怎樣去死。
9.他們研究人性,只是為了在談話時可以洋洋灑灑、頭頭是道,而不是為著了解自己。他們為教育別人而工作,卻不是為了使自身受到啟發。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只是想寫一本書,只要能出版,隨便什麼樣的書都行。
10.我從來沒有比在寫《懺悔錄》時更感覺到自己對謊言竟具有如此本能的憎惡。因為那時只要我對謊言稍有偏好,這部作品就會謊言連篇,且篇篇精彩。

11.看到血順著我的頭髮流下來,可憐的小男孩慌亂極了,那種神情真是我一生中從未見過的。他以為殺死了我。他衝向我,把我抱在懷裡,緊緊擁著我,一邊哭一邊尖叫。我也竭盡全力抱住他,同他一道哭。那真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卻不乏柔美的感情。
12.我多麼希望這個避難島就是我永世的牢房,多麼希望終生都被監禁在這兒,再沒有脫身的能力和欲望。
13.絕對靜止也會趨向悲涼,因為那是一種死亡的圖景。所以必須借助於迷人的想像,被上蒼賦予這種才能的人自然而然就會用到它。運轉既然不能依靠外力當然是來自內我……的確,也許安靜會減之一分,然而當那些輕捷、溫暖的念頭掠過靈魂的表層,卻又未曾撼動我們靈魂深處的東西時,那種感覺也是美妙得很的。
14.從這番思考中我得出的結論是:我從未真正屬於過這個滿是障礙、義務、責任的世俗社會,我獨立的本性使我永遠無法適應作為一個在群體中生活的人所必須接受的制約。
15.已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我,有的只是天真的戀癖,從今以後別人的評判對我而言根本是無關緊要的,故而最明智的莫過於在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上,只關注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所有的食糧就是乾草,所有的工作就是植物學。

16.一個冥思者,愈是有一顆敏感的心,就愈是容易投身到與之有感應的境界中去。甜美深沉的遐想控制了他所有的感官,他陶醉迷失在這片廣袤天地裡,自覺已與天地相融。
17.我不想再替人家做什麼正經工作,只想從事一件自己喜歡、連一個懶人都會喜歡的消遣事情……聽說有個德國人用了整整一本書寫檸檬皮,而我要就草地上的每粒草種、樹上的每片苔蘚、岩石上的每塊地衣都寫上一本書,
18.我不是在柳樹、瀉鼠李、春蓼或各種灌木間徘徊,就是坐在綠草覆蓋的沙地上,那兒開滿了歐百里香和各種小花,間或還有以前人們種下的岩黃芪和三葉草,最適合養兔子了。
19.時間對它而言早已失去意義,只這一種沒有盡頭、沒有變化的狀態在繼續著,我們再也感受不到別的。沒有失去、沒有享受、沒有快樂、沒有痛苦、沒有希望,也沒有恐懼,自身的存在便是惟一的感受,溢滿了整個心靈。
20.假如我不為公眾所知,默默無聞地活著,這副鎖鏈倒也還不那麼沉重。但一旦我這人隨著我的書而聲名大噪──當然這無疑是個嚴重的錯誤,為此我可沒少受折騰──我這裡便成了總問詢處……所有受苦受難或自謂受苦受難的人,所有尋找獵物的冒險家,所有假借信任之名實際上想以此種或彼種方式控制我的人,統統都來了。由此我明白過來,所有天性裡的喜好,亦包括善意本身,一旦在社會上有欠慎重,不加選擇地運用,性質就會完全變了,其損人的程度,絕不亞於其當初利人的程度。

21.植物學是一個悠閒懶散的孤獨者的專業。一枚釘子、一個放大鏡便是植物學家所需的一切工具。他從容漫步,自由自在地從一個目標轉向另一個目標,出於興味和好奇,他仔細觀察每一朵花,
22.人們只有在情欲完全平息下來以後,才會發現這份悠閒的魅力所在,因為這正是使生活趨於幸福甜美的惟一必要的條件;可是,只要這裡面摻雜了某種功利因素或虛榮心理,比如說是為了謀得一個位置,為了寫一本書,反正只要是為了教育他人而學習,為了成為作家或教授而去採集標本,那麼所有這些甜美的享受便煙消雲散了。
23.有的厄運當然有可能會使心靈變得崇高堅強起來,然而有的厄運卻會使心靈遭受打擊,從而扼殺了它,就是這種厄運使我深受折磨。在這樣的厄運裡,只需一點點邪惡的酵母,厄運便能使之無節制地膨脹起來,使我趨於瘋狂。
24.他們才是真正不幸的人。每當我回到自我之中,我就覺得他們很值得同情,也許我之所以能這麼想還包含有驕傲的成分在裡面,我覺得自己不屑去恨他們。他們充其量只配得上我的蔑視,
25.不,從來沒有任何個人的東西,沒有任何與我肉體有關的東西能真正佔據我的心靈。我只有在忘卻自我時才能甜美地沉浸在冥思遐想裡。我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心醉神迷,一種無法言喻的極致的歡樂,我好像融化在生靈萬物之中,與整個大自然渾然一體。

26.我攀山越嶺,進入峽谷幽處,就是想要盡力忘卻人類,忘卻惡人們給予我的種種打擊。我覺得自己在樹影搖曳間被世人遺忘了,我是那麼自由自在,那麼心境平和,好像根本沒有什麼敵人似的,反正樹葉將我的記憶推遠,因此也就遮護住我,讓我不再遭受他人的迫害。
27.是的,森林、湖泊、灌木、岩石,還有山巒,我再也看不到這動人心弦的旖旎風光了,我再也不會一一遊歷這些美妙的地方了,但我只要翻開我的標本簿,我又會被帶回到這些地方去。正是我採集的這些植物的殘片讓我回憶起當時種種妙不可言的場景。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本標本簿,更是一本日誌。
28.表面上我很幸福,可實際上我沒有一份感情是經得起推敲的,或者說是可以讓我得到滿足、別無他求的。我從來沒有對別人對自己感到完全滿意過。塵世喧囂使我窒息,而孤獨落寞我又無法忍受,我必須時時更換位置,然而無論身處何地我都不自在。
29.這份置之度外又是源於何處呢?只有一個原因:這就是我學會了戴上我必然要戴的枷鎖而不加抱怨。
30.我的同代人不過是一堆機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的只是一群形狀各異的軀殼,一群在我看來早就失了一切精神的軀殼。

31.在我們所面臨的苦難中,我們所看重的,往往不是結果而是意圖。房頂落下的一片瓦也許會令我們傷得很重,但它遠不如一顆彈自惡手、目標明確的小石子更令我們痛心。打擊本身有時會落空,但惡意從來不會不達目的。
32.在命運給我們的傷害中,最容易忍受的也許就是那種具體而微小的痛苦了,而當不幸的人們不知該將傷害歸咎何人時,他們就把它歸到命運的頭上,將命運擬人化,給命運添上雙眼和思想,這樣就好像是命運瞄準了他們似的。
33.幸福是一種這塵世裡似乎無法享有的永久的狀態。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過是潮漲潮落,又何曾有過一樣東西能以固定不變的方式存在呢。我們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就連我們自己也是在不斷地變化,沒有人能擔保自己明天還依然愛著今天之所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