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君子之道:中國人的處世哲學(簡體書)
滿額折

君子之道:中國人的處世哲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君子之道:中國人的處世哲學》輯錄了《論語》中關于[君子]的全部語句,通過分析解讀,揭示[君子之道]的九大內涵。在當下的躁動和焦慮中,看[君子人格]怎樣帶給我們寧靜和曠達。

作者簡介

高喜田,字耕之,號虛曠齋主。乙未年生,山東省乳山市野母雞屯人。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作家、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著有《全宋詞人名詞調索引》(與寇琪合著)、《魏晉名士的風流隱痛》、《易經與堪輿學及占星術》、《東交民巷與義和團》、《當代中國叢書》(執筆者之一)等。雜文散見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等。
王少杰,法號養杰,天津市人。著名篆刻家、書畫家,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南開區政協委員。篆刻師從津門耄宿藍云,自成格調。以其刻銅絕藝,獨步印壇。曾應邀為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韓國總統李明博治銅璽,為王學仲、范曾、劉炳森等著名人士治印。另鐫有《三十六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德經》、《易經》等系列銅印數百方,氣勢磅?。繪畫師從侯春林先生,筆墨高古,韻致清新。作品及傳略入載《當代篆刻家大辭典》及《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晚報》等有專欄介紹。

名人/編輯推薦

《君子之道: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君子”、“君子之道”這些數千年前古人創造的詞匯,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并沿用不廢。但對于到底什么是君子,君子之道究竟包含些什么內容,恐怕鮮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君子之道——中國人的處世哲學》的作者高喜田窮數年之功,從儒家經典《論語》中輯錄出全部107處“君子”語句,分別加以注譯、詮釋、解讀和梳理,在考察“君子”一詞的源出、辨析其詞義的基礎上,歸納揭示出“君子之道”的九大內涵,即成就“君子人格”最重要的九種修養:仁——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義——君子人格的價值標尺,禮——君子人格的行為規范,知——君子人格的科學態度,信——君子人格的操守宗旨,道——君子人格的目標追求,寬——君子人格的胸懷境界,文——君子人格的修養風范,不器——君子人格的獨立精神。
書畫家范曾先生新作孔子像于本書刊布。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作序推薦!篆刻家王少杰先生專為本書治百枚“君子”印章!

從鄭玄、何晏到朱熹、康有為,近兩千年來,學者們為解讀《論語》嘔心瀝血,皓首窮經。每當我們捧讀《論語》,在領略孔子及其弟子們珠玉般的奇思妙語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對先哲前賢們的考據與注疏功夫心生敬意。但是,敬意歸敬意,學術歸學術。後入學習《論語》,或將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悟,這也正是《論語》的深奧與美妙之處。事實上,在有關《論語》的義理、意蘊甚至文本等很多問題上,學者們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長期爭論不休,而至今仍未有定論。按照“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為學精神,我們有責任繼續開發《論語》的價值,并對先哲們的論斷提出質疑與檢討。
《論語》中有關“君子”的言論共107條。本書以“君子之道”為切入點,以當代視角,逐一解讀孔子及其弟子們的“君子”觀,試圖闡釋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早期公約,發掘深潛于華人內心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剝蝕而從未泯滅的高尚人格的內心修煉與處世哲學,從而開拓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對于現代社會生活的指導和參照意義。其中有些觀點,不同于以往歷代注家的解說。能否得到讀者的認可,需要時間的檢驗。
承蒙著名篆刻家王少杰兄厚愛,賜以其精心篆刻的百枚“君子”系列印章作為配圖。其中有數枚“銅刻”,為少杰兄所獨擅。余為“瓷刻”,是其近年傾力研磨之蹊徑。今一并呈獻給讀者,以資鑒賞中國篆刻藝術的魅力,亦與本書文字相映成趣。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吁全世界向孔子汲取智慧,以應對全人類所面臨的生存挑戰。2009年10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61票贊成,47票反對,通過一項決議案: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2010年9月28日,在孔子誕辰2561周年之際,中國國民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率百官赴臺北孔廟,循古禮祭拜孔子,令人欣慰。我謹向簽署巴黎宣言的科學家們和美國眾議院那些投贊成票的議員們致敬!作為在西方文化浸潤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和政治家,能夠曉得孔子及儒家思想對于全人類的價值所在,殊為不易。作為回應,我謹以個人名義,向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的托馬斯·杰弗遜、約翰·亞當斯、本杰明·富蘭克林和法國《人權宣言》的起草者穆尼埃先生致以崇高敬意——在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意義上,他們與孔子一樣,具有永恒的價值,值得永遠紀念。
作者
夏歷辛卵年谷雨識于京西虛曠齋

目次

《君子之道》序言
自序
略論君子之道
例言

仁——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
君子之德風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一)
君子哉若人(二)
魯無君子者
君子務本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不施其親
君子之遠其子也
君子學道則愛人
君子周急不繼富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敬而無失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子路問君子

義——君子人格的價值尺度
君子之于天下也
君子尚勇乎
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君子義以為質
君子喻于義
有君子之道四焉
君子惡居下流
君子惠而不費
君子無眾寡

禮——君子人格的行為規范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後進于禮樂君子也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
夫君子之居喪
侍于君子有三愆
君子無所爭
其爭也君子
君子不以紺鯫飾
君子不重則不威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君子哉蘧伯玉
君子之道,孰先傳焉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

知——君子人格的科學態度
君子一言以為知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君子不以言舉人
君子有九思
君子病無能焉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論篤是與,君子者乎
君子道者三

信——君子人格的操守準則
君子貞而不諒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君子不黨
君子亦黨乎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

道——君子人格的目標追求
女為君子儒
君子學以致其道
是以君子不為也
君子亦有窮乎
君子固窮
君子多乎哉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上達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寬——君子人格的胸懷境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尊賢而容眾
君子求諸己
君子坦蕩蕩
君子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已乎

文——君子人格的修養風范
君子有三變“一
君子質而已矣
夫子之說君子也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君子泰而不驕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君子正其衣冠

不器——君子人格的獨立精神
君子不器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其它
躬行君子
子貢問君子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有惡乎
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治印後記

書摘/試閱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
出 處:《論語·泰伯篇第八》原文:子日:“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i),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du)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詞語解釋:篤:本義為馬行頓遲(《說文》)。引申為厚,厚實,深厚,敦厚。用于思想品行,可解為忠實,厚道,專一,深切等。親:父母。
白話譯文:君子厚待父母,那么民眾就會學習效法,形成仁愛和諧的社會風氣。
談古論今:《論語》中的“君子”,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有權位的人”,這里當然也不例外。先秦儒家十分重視領導的帶頭作用,認為社會的和諧穩定,關鍵在于各級掌握權力的“君子”,是否具備“仁德”。所以有關君子的道德品行修養等等,主要是對權勢者的要求和規定,很像現在的“干部守則”。這句話里的“親”,是指父母。先秦典籍中,“親”除了指父母外,有時也泛指其他親屬甚至身邊的人,例如“君子不施其親”。“篤于親”,就是對待父母長輩,要孝順、恭敬、忠誠、敦厚,這個意思,儒家經常用“孝”來表述,就更為通俗樸實,容易理解。一個人,從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友愛兄長(這個意思叫做“弟”,即“悌”),那么他長大後一般說就不會亂來,當了官,就會像對待父母兄長一樣對待百姓,就會施仁政,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這在邏輯上是講得通的。所以孔子的好學生之一有若在暢談自己學習“仁學”的體會時深刻地發揮道:“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楊伯峻先生的白話譯文是:他的為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東漢時有“舉孝廉”的干部制度,就是把那些孝敬父母特別有故事的人,直接提拔到領導崗位上,這或許是把儒家思想變成國家政策的例證。
君子必須是心地善良的人,按佛家的說法是“慈悲為懷”,西方叫做“博愛”。君子若能以良好的行為做出榜樣,普通百姓就會步其後塵模仿跟從,所以君子的示范作用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是極其重要的。孔子說過:“君子之德風”(《論語·顏淵》)是說統治者的道德,就像風一樣會影響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有權人如果能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那些住不上房的、吃不上糧的、無奈告狀的、受冤上訪的人,則很多社會矛盾就會化解,惡性案件也不會頻繁發生。所以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在于執政者自身的修養與示范。儒家主張“內聖外王”,就是要求做“王”的人,必須錘煉自己的內心道德達到聖人的境界,否則就不配君臨天下。按照這種標準,中國幾千年來數百位皇帝,恐怕沒有幾個合格的。因此儒家的理想,多少有些烏托邦的味道。
鄧小平說過他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現在有些地方的干部,他們不再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而是反過來,把人民當成他們的兒子。近幾年因為房地產的暴富效應而導致的各地競相拆遷的悲劇表明,從前的“兒子”早已變成“老子”,過去自以為是“老子”的,如今翻身成為“孫子”。倫理已經亂了套,正是孔子擔憂的局面——父不父子不子。
作為普通百姓,不管我們是打工還是經商,無論到什么時候,都必須秉承孝敬父母、友愛同輩的傳統道德。在此基礎上,幫助有困難的人,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年人和婦女讓座,愛護環境,不消費用珍稀動物毛皮制成的衣料、飾品等等,不斷行仁積善,成就君子人格。這是天經地義,也是我們內心的需要。不可否認的是,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雖然大大提高了,但很多美好的傳統道德卻也大大地退步甚至衰落了。比如“仁愛”“孝弟”這樣的美德,至今仍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似乎還是處在“封建糟粕”的地位。與之相呼應的,是孝敬父母的風尚越來越淡漠了,以至于最近有輿論稱要把“常回家看看”寫進法律,以保障父母享受兒女孝敬的權利。這一小小側面,反映出中國傳統道德的悲涼與無奈。至于見死不救的屢屢發生,說“道德淪喪”也不為過。
必須指出,儒家的很多理念原本是很好的,但是被後世的封建統治者歪曲利用,成為他們維護統治地位的理論工具。比如孝敬父母本來很好,可後來變成效忠帝王的“君綱”,就糟糕透頂了。請注意,先秦儒家從來沒有提出過“君為臣綱”這樣荒誕的理論,所以孔子背著罵名是很冤枉的。孔子曾對齊景公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像個君的樣子,臣才能盡到臣的職責。如果君是昏君,怎能要求臣做忠臣呢?孔子在這里主要是對“君”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帝王們總是希望把屬下臣民都訓練成溫順的羔羊,沒腦子的木頭,甚至喪失人格的奴才,這樣才省心。不過這樣的民族,即使很富有,也不會贏得世界的尊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