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簡體書)
滿額折

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主要內容簡介:清醒出理論,迷思生文學。由王又平編著的《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面對的是中國20世紀末的文化迷思及由此生出的文學書寫,對中國20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創作潮流的來龍去脈及思想和藝術的主要特點給以了較為清晰的勾勒和詳切的闡說,內容涉及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新歷史小說、新女性小說等,對各創作潮流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給以了重點分析和深入評述。采用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來解讀上述小說潮流是《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的一個重要特點,其理論方法涉及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結構主義敘事學和符號學理論、解構批評、精神分析和後精神分析學、女性主義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文化研究等;《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在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相關性與相通性的基礎上,結合作品的具體案例,重點介紹了世紀末小說中諸多新的寫作策略、話語構型、技巧技法,內容涉及文體偏離原則、母語化寫作、中國式意象、元小說、可讀的文本和可寫的文本、零度寫作、戲仿、反諷、改寫、編史元小說、軀體寫作、個人化寫作等。
《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既可作為學習中國當代文學的補充教材、研修西方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輔助讀物、鑒賞現代小說技法技巧的導讀手冊,又可作為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和西方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王又平,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獲“桂苑名師”、“湖北名師”稱號。國家級精品課程承擔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湖北省作協第四、五屆理事,第六屆委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武漢市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著有《文學轉型中的新時期小說創作潮流》,合著有《20世紀的中國文學》,主持編寫和編輯有《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史》、《現代中國文學》、《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理論卷(1949—1976)》、《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文學理論批評術語匯釋》、《新世紀以來文學創作若干情況的調查報告》、《湖北文學60年·評論卷》等。曾獲多項省部級教學優秀獎、優秀教材獎、科研成果獎。

名人/編輯推薦

《轉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作潮流》為華大博雅學術文庫之一。

目次

序說:世紀末的文化迷思
第一章 浪漫的叩問:兼論“尋根”小說
一、何謂“浪漫主義”
二、緣起:現代人尋找精神家園的美學表現
1.“返回意向”:本時期浪漫主義精神溯源
2.“尋根文學”:面向文化的求解
三、浪漫主義的三大母題
1.自然
2.生命
3.傳統
四、文的自覺
1“自我表現”:個人話語方式的確立
2.“向文學本體回歸”:走向“美文”
3.“母語化”:激活漢語言的生機與靈性

第二章 先鋒的漂泊:探訪“後新潮”小說
一、“新潮”/“後新潮”之別
二、“後新潮”的精神意向:虛無主義
1.馬原和余華的實驗:質詢真實的懷疑主義
2.格非的永無謎底之謎:缺失本源的神秘主義
3.余華的死亡敘述:難逃劫數的悲觀主義
三、“後新潮”的美學表現:技術主義
1.何謂元小說
2.從馬原小說看元小說的主要特征
3.元小說的功能和意義

第三章 寫實的回流:再議“新寫實”小說
一、新寫實:世紀末的現實主義非經典化運動
1.經典經典化現實主義的經典化
2.寫實、還原與除幻
3.世俗化:新寫實主義的深層沖動
4.回復到“原初”的現實主義
二、“寫實”:濾除革命激情後的日常生活觀照
1.劉恒論:意義流失中的荒野景觀
2.池莉論:崇高退場後的凡俗人生
三、“實寫”:當代現實主義寫作的歷史性轉換
1.“零度寫作”
2.反諷策略

第四章 正史的消解:話說“新歷史”小說
一、何謂“新歷史”小說
二、解構“宏大敘事”
1.正史與“宏大敘事”
2.話語的謀逆:蘇童《紅粉》對元話語的改寫
3.虛構的策略:劉震云《故鄉相處流傳》對元敘事的拆解
三、顛覆“王者視野”
1.何謂“王者視野”
2.盲目與洞見:劉恒《蒼河白日夢》的個人視野
3.廟堂與江湖:葉兆言《夜泊秦淮》的民間視野
四、反“史詩性”
1.何謂“史詩性”
2.質疑客觀真實
3.顛覆英雄神話
4.消解莊重風格

第五章 異類的書寫:解讀“新女性”小說
一、“女性寫作”:從無意識場景到歷史場景”
1.關于“女性主義”
2.關于“女性寫作”
3.女性寫作與中國當代文學
二、女性話語的新空間
1.驅逐菲勒斯:抗拒的話語
2.身體寫作:把自己寫進文本
3.女史探微:回到前俄底浦斯
三、建構中的女性主義詩學
1.私語化:“以血為墨”的書寫方式
2.自傳體小說:女性私語化的經典文本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陷入自戀的女性是被男性放逐的女性,但是自戀又是女性對男性性對象的放逐。沒有男性,女性同樣可以建立自己的愛欲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自己,而且同樣可以從自己身上獲得愛欲的快感。因此林自在作品中說:“這是已被我們確認的一種快樂,長久以來我們把它隱藏在內心,我們是不許出聲的一類。長久以來我們只對自己說,或者對我們的鏡子說。”
寫女性的自戀與寫同性戀一樣,是危險的,會招致“病態”、“淫邪”、“墮落”之類的非議。但是林白寫自戀的挑戰性也正在這里。在她看來,女性一旦進入異性關系,就難免成為男性的“他者”,“尤物”、“玩偶”、“伴侶”、“情婦”就是對“他者”的種種稱謂。所有這些稱謂的評價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性感”。林白在自己的作品中近乎激憤地指出:“這真是十足的對物對肉的評價,而不是對人的評價。‘性感’的呼聲削減了男人眼中女人的美,這是純粹的男性目光。女人們不知道這個評價的實質就是把她們變成性對象……”(《守望空心歲月》)而自戀則既是精神的又是肉體的。林白說得很清楚,“性感”是“根據男人對女人的好惡來判斷女人的美”,如果擺脫了男人的眼光,女人自己是不知道“到底怎樣才算是性感”的,“女人中沒有人能作出權威的回答”。因此,對于女性主義來說,“性感”無疑屬于應當槍斃掉的一個詞。在面對鏡象的女性的自戀中,是沒有“性感”的位置的。女人裸露自己、觀照自己、撫摸自己、體認自己,這中間不是沒有性的意味,而是使性成為女性自身感性存在的證明:性的快感是使自己成為自己的對象,而不是成為他人的對象;是使自己為自己而存在,而不是為他人而存在;是使自己的身體成為自身的確證,而不是成為他人的確證。這樣來體認性,就使自戀成為對女性“性異化”的否定。林白對自戀的精細描繪也許會引起人們感覺上的不適甚至厭棄,但是在精神層面上,自戀所表現出的自己對自己身體的親和關系,也許正是女性從男性那里奪回自己的身體的表現。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