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滿額折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讓你看懂全球局勢的現代世界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了解國際情勢的全盤現況,你需要一本最好的現代世界史!

從十九世紀末綿延至今的「現代世界史」,是由一段段的對立、抗爭,與衝突所組成的,這些歷史決定了當今各國的勢力範圍、國際地位。想要洞悉未來世界的發展,一定要徹底了解過去究竟發生什麼事!

◎引發世界危機的印度、巴基斯坦的核武對立,到底是在爭什麼?
◎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將成為亞洲紛爭的引爆點?
◎把全世界搞得神經緊張的北韓,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非洲為什麼內戰不斷?一直發生種族屠殺事件?
◎歐盟的建立,企圖將歐洲整合成一個跨國界的合作組織,但該如何擺平各國間的利益並兼顧公平?

掌握全球局勢的脈動,從了解「現代世界史」開始

印巴衝突、南海爭端、科索沃戰爭、非洲種族屠殺、東南亞國協、G20,這些都是近十年來國際新聞中常出現的字眼,你了解這些左右全球局勢的大事件嗎?

了解世界發展的過去,洞悉全球局勢的未來走向!

◎中東問題紛擾半世紀,罪魁禍首竟然是英法兩國?
◎引爆世界危機的印度、巴基斯坦的核武對立,到底是在爭什麼?
◎ 同樣信奉伊斯蘭的的伊朗和伊拉克,為何會引起鑿戰八年的兩伊戰爭?
◎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將成為亞洲紛爭的引爆點?
◎吳哥窟的所在地,為什麼會發生血淋淋的柬埔寨大屠殺?
◎緬甸軍事政權為什麼持續軟禁翁山蘇姬?
◎俄羅斯與車臣的戰爭,是內戰還是國際事件?
◎科索沃戰爭,其實是英美與俄羅斯角力的延長賽?
◎非洲為什麼內戰不斷,一直發生種族屠殺事件?
◎歐盟企圖將歐洲整合成跨國界的合作組織,但該如何擺平各國間的利益並兼顧公平?
◎東南亞國協最初竟然是以反共親美的立場,結合而成的區域合作組織?
◎已開發國家的高峰會,由G8至G20,未來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最輕鬆、最好讀、最全面的圖解現代世界史!

本書以60則篇章,串聯起十九世紀末到今天的歷史,每一篇章,以最簡短易懂的文字,配上最清楚的圖表,一目瞭然的地圖,讓你輕鬆了解現代世界史。書末完備的索引,更讓你方便查詢各個大小事件。無論你是想了解中東各國近半世紀以來的恩怨糾葛、亞洲諸國的政治情勢,還是想了解各區域國際組織的發展現況,翻開這本書,馬上就可以獲得解答!

作者簡介

青木一能(Aoki Kazuyoshi)

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主要專長為國際關係論與現代非洲政治論。除致力分析發生於世界各地的政治與經濟問題外,也相當關心日本的政治、經濟與外交。除了在電視節目中擔任評論家之外,最近也在廣播節目中擔任新聞評論者,以紮實的分析與論述受到廣大的歡迎。除此之外,也透過擔任NPO日本政治總合研究所理事與尾崎行雄紀念財團常務理事等職務,進行積極的社會活動。
著作包括《21世紀的中東與非洲世界》、《全球化之危機管理論》、《全球型社會之危機》、《安哥拉內戰與國際政治之力學》、《國家的前途》(以上由蘆書房出版),以及《新國際政治經濟之基礎知識》(有斐閣出版)、《911以後的美國與世界》(南窗社出版)、《現代國際關係論》(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全球化之光與影》(文真堂出版)、《讓您對國際情勢瞭若指掌的一本書》,(KANKI出版)等。

譯者簡介
梁世英

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原任職財金界,興趣廣泛,喜歡探索世界,累積國外自助旅行時間超過365天。譯有《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手塚治虫古典音樂館》(共譯)等。

寫在前面
永劫的時間鴻流,未曾在一瞬間停止過。時間永遠不斷流動;未來以飛快的速度成為「現在」,然後化為「過去」。換句話說,「現在」一方面是銜接起未來與過去的橋梁,另一方面,也是通往過去的入口。

以悖論的說法而言,現在其實是過去的表層部分。也即,世界上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存在著導致發生那件事的過去,而知曉那件過去,便成為我們欲求理解那件事時不可或缺的前提。瞭解歷史的意義,無非便在於此。

世上萬事,每天以森羅萬象之姿發生在我們眼前。想想這地球上生活了六十八億的龐大人口,這可說是當然之事。由於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又難以全面理解,導致我們很容易就會不自覺地避開它們,將它們抛諸腦後。

然而,這些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有時會以帶點時間差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有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攸關存亡的衝擊。

現在的世界各國,早已成為一個緊密連結的共同體。發生在海外的事情,我們再也無法以隔岸觀火的心態漠然視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對每天發生的各種事情致力加以理解。然而,發生在海外的諸事件有如萬象森羅,要將其毫無遺漏地全部掌握,到底是不可能之事。針對這個難題,我在大學的第一堂課中,往往是這樣對學生們說明的:

世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正彷彿是大樹的「葉」。多到我們數都數不清的「樹葉」,繁茂於「樹枝」上,而「樹枝」則是由「樹幹」所伸展出來。因此,我們應該首先從理解「樹幹」開始。理解樹幹,便是對知曉世界之情勢與發生的各種事情作好基礎的準備。而樹幹,同時也是推動世界的機制(結構)。若能在某種程度理解該等機制,便能幫助你較容易地掌握由它所伸展出去的枝與葉。

「樹幹」,是由深植於大地中的「樹根」所支撐。而樹根,也正是塑造出那些機制的「過去」。之所以我們說:「沒有過去,也就不會有現在。」理由就在這裡。我們甚至應該說,為了知曉現在,重要的是對過去加以理解。

本書內容,是以世界現代史為主題。執筆時的方向性,則著重於寫出「幫助讀者理解『現在』的歷史」。雖然,所謂的歷史學也許是把過去的事情以「存在過去的空間」之方式加以認知,但本書無時無刻都意識著的,則是過去與現在的關聯性。因此,筆者稱它為「現代史」。我希望讀者能把這本書,當成用來知曉現在的導引書。為什麼?因為許多現在要是抽離了其與過去的關聯性,那麼將無法對其進行全面性的掌握。

像是本文中也提到,某個國家的某個民族為了消滅其他民族,而執行了「民族淨化」作戰。來自全世界的譴責,都集中到發動攻擊的一方。但若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該民族其實在歷史上的某段期間,其實是受到「民族淨化」迫害的一方,而現在,該民族只不過是為了平反心中的積怨,才會有此行為。如此一來,站在更長的時間軸角度看事情,就會讓判斷一件事的是非變得更加困難。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在這邊能夠肯定的是,不能只聚焦於發生在眼前之事,要對過去加以回顧,才能幫助我們用更宏觀,也更客觀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

抱著如此的期望,本書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發生於世上的主要事件以及其背景,做為全書的內容。也許仍有不足之處,但如果伸手拿起它的讀者,能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對世界的動向湧起一丁點的興趣,那筆者便甚感欣慰了。

二○一○年三月

寫於已邁入十六歲高齡的老狗Hana陪伴在側之際
青木一能

目次

寫在前面

三分鐘掌握現代世界史!CHART & MAP

PART 1 帝國主義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十九世紀末,歐美列強爭相加入殖民地爭奪戰,開啟了帝國主義的時代
1. 甲午戰爭
於甲午戰爭中一躍而出的日本,也是列強亞洲策略的一分子
2. 日俄戰爭
帝國主義列強的盤算,在日俄戰爭之後更加糾結,發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3. 美國開始踏出世界
美國的海外擴張,由取得菲律賓、併吞夏威夷,再到日本
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讓中國綿延了四千年的王朝就此落幕,成為民主國家
5.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舊帝國主義國家與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
6. 俄國革命
日俄戰爭後勞工運動日益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導致帝政崩潰
7. 帝國崩潰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哈布斯堡家族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雙雙滅亡
8. 中東問題(1)
全世界最滾燙的中東國境,是由英國和法國所決定的
9. 中東問題(2)
英國的矛盾外交導致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的發生
10. 第一次世界大戰處理
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和平計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處理過程中未能全部實現

PART 2 法西斯主義與反抗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
在軍事獨裁政權肆虐後,爆發出民族紛爭,使得無數的人命因此犧牲
1. 美國經濟崩潰
在美國一九二○年代的繁榮背後,崩潰的種子已經開始滋長
2.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世界經濟大恐慌與集團經濟,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3. 納粹與法西斯主義
歐洲的軍事色彩,以保守獨裁的納粹為主軸,變得越來越濃
4. 佛朗哥法西斯主義
西班牙內亂,造成法西斯主義在歐洲更加擴張
5. 日本的亞洲擴張
日本的亞洲擴張始於滿洲,因日德義三國同盟而更加強化
6. 軸心國同盟大敗
德國與日本都毀約發動戰爭,並雙雙吞下大敗仗
7. 印度獨立與分裂
印度完成了期望已久的獨立,卻因宗教對立而分裂
8. 南斯拉夫大分裂
南斯拉夫複雜的民族、宗教與語言,招來慘事,導致大分裂
9. 法國抬頭
大敗給希特勒的法國,由於戴高樂的登場而復甦
10. 中南半島浮上檯面
中南半島屏退日法美,建立起民主國家

PART 3 東西冷戰的時代──意識形態之爭
自由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不斷強化軍事競賽,導致緊張狀態不斷持續
1. 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何馬上發生冷戰?
2. 民族分裂
身為同一民族的德國、韓國與越南,因冷戰而被一分為二
3. 東柏林與西柏林
自由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在德國爆發衝突
4. 兩岸中國
國共分裂後,國際間究竟怎麼看待中國的存在?
5. 安全保障體制
基於安全保障的必要性,催生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
6. 韓戰
日本因韓戰而獲得強化,成為亞洲的反共據點
7. 中東戰爭
阿拉伯各國在中東戰爭中,藉由產油國之地位,取得政治優勢
8. 第三世界
冷戰體系以外的國家,對歐美的自私自利行徑提出批判
9. 北愛爾蘭紛爭
北愛爾蘭紛爭,由於愛爾蘭共和軍與英國再度停戰,而露出曙光
10. 新冷戰
美蘇間的對立,經過古巴危機、破冰、入侵阿富汗,最後發展為新冷戰
11. 世界外交的多樣化
在美蘇對立的局勢中,中國、法國及第三世界開始抬頭,世界變得更多樣化
12. 印巴戰爭
印度、巴基斯坦的宗教對立發展成核武對立,成為對世界的威脅
13. 兩伊戰爭
伊朗革命後,刺激了遜尼派,發展成兩伊戰爭
14. 福克蘭戰爭
英國在福克蘭戰爭中戰勝,但卻留下財政改革的難題
15. 美元信用力降低
由廣場協議解決美元匯率不穩的問題

PART 4
冷戰後的民族與宗教戰爭──蘇聯與東歐的崩潰前後
由獨立到國家統一,這種朝向內側發展的力量,招致了最惡劣的民族與宗教抗爭

1. 蘇聯解體
戈巴契夫結束了冷戰,但卻未能重建蘇聯
2. 俄羅斯成立
蘇聯解體,成為獨立國協,其國際地位則由俄羅斯繼承
3. 東歐不振
東歐各國雖已實施民主化,但因經濟不振與民族問題,情況仍不穩定
4. 美國的大義
美國不是對抗蘇聯,而是為了全世界的安全保障而戰
5. 中國躍進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猛追資本主義經濟
6. 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也成為亞洲紛爭的火種
7. 北韓的恫嚇外交
全世界都被北韓那虛張聲勢的恫嚇外交弄得疲於奔命
8. 中國民族問題
中國的少數民族問題十分複雜,爭取獨立的運動,仍將持續發生
9. 柬埔寨大屠殺
柬埔寨在經歷過大屠殺的血淋淋日子之後,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10. 東帝汶問題
印尼在東帝汶獨立後,政情仍舊不穩
11. 緬甸軍事政權
在緬甸的軍事政權下,翁山蘇姬仍不斷被軟禁
12. 車臣紛爭
車臣獨立戰爭再加上伊斯蘭恐怖活動,發展成人間慘劇
13.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紛爭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結束紛爭後,仍面臨著混亂的民族對立與外國插手的情形
14. 科索沃戰爭
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的慘烈抗爭,造成大量人命犧牲
15. 非洲屠殺內戰
非洲各地均爆發內戰,人民遭到大量屠殺
16. 種族隔離政策
南非在解決人種問題後,經濟差距變得更加嚴重

PART 5 現今的國際關係──時代由以聯合國為中心轉變為以區域為主軸
外交與經濟活動由國家單位轉變為區域單位,對互助組織的期待感越益升高
1.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破壞行動,讓世界陷入恐怖
2. 歐洲合作體系
朝向歐洲整合的道路,擺盪於利益與不公平感之間
3. 東南亞合作體系
在世界競爭激烈化的情勢中,東南亞的合作體系正快速發展
4. 新興國家急起直追
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角色,漸漸由已開發國家大逆轉至新興國家
5. 南北美合作體系
北美與中南美也逐漸誕生區域合作組織
6. 非洲合作體系
身為非洲區域合作組織的非洲聯盟,是否可能發展成另一個歐盟?
7. 核能問題
核能的運用方式,在和平運用與軍事運用之間如何取捨?
8. 國際協調
聯合國是匯集眾人智慧,以拓展國際和平與世界經濟為任務的組織
9. 已開發國家高峰會
為世界決定方向與進行調整的角色,由G8移至G20,再變成G2

書摘/試閱

中東問題01
全世界最滾燙的中東國境,是由英國和法國所決定的

◆基於對德戰略,鼓吹土耳其屬地內的阿拉伯人叛亂反抗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西部戰線」(法國戰線)與「東部戰線」(俄國戰線),都呈現出激烈的大規模消耗戰。在西部戰線方面,英國等協約國陣營為了從側面威脅德國,打算對其同盟國土耳其展開擾亂工作──即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內部製造混亂與動搖,藉以對主要敵人德國施加壓力。
大戰中的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這段期間,英國透過駐埃及高級事務官亨利.麥克馬宏爵士(Sir Arthur Henry McMahon),前前後後向哈希姆家(The Hashemites)的族長, 也就是麥加聖裔(Sherif)的侯賽因.伊本.阿里(Husayn ibn `Ali,以下簡稱「侯賽因」)提出十封書簡,以承諾大戰後讓阿拉伯獨立為條件,要求他在土耳其帝國內部發動武裝反抗行動。
身為伊斯蘭帝國最後一個霸主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位於伊斯蘭誕生之地的阿拉伯人而言,是個令人不愉快的存在。因此,侯賽因接受了英國的提議,於土耳其帝國境內發動武裝起義。在那時,作為英國與阿拉伯的連絡人而大為活躍的,就是後來被拍成《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這部電影的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

◆密約決定了阿拉伯世界的分割與支配
然而, 正值阿拉伯人奮力反抗土耳其的一九一六年,英國、法國與俄國卻私底下祕密決定了大戰結束後阿拉伯世界應如何分割與支配。這份密約,被以英國外交部的中東區負責人馬克.塞克斯(Mark Sykes)以及法國駐貝魯特前領事弗朗索瓦.皮科特(François Georges-Picot)之名,命名為「塞克斯──皮科特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
一九一七年發生俄國大革命之後的俄國,脫離了這份密約。但英國及法國則依照雙方所約定的方式,分割了阿拉伯世界。
協議中約定,英國直接占有海法和亞格拉兩港,並取得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今伊拉克一帶)為託管地,而現今的約旦到阿拉伯半島一帶,則建立一個成為英國保護國的阿拉伯主權國家。另外,巴勒斯坦則由英、法、俄三國共管。
在法國方面,法國取得黎巴嫩沿海地區作為殖民地,並將敘利亞納為保護國。俄國原本可分得土耳其東部與黑海沿岸作為託管地。
這份密約由於俄國大革命後俄國將其公布,使得阿拉伯人也知曉了它的存在。然而當時正值反抗行動的顛峰,阿拉伯人選擇繼續對土耳其戰鬥。然而世界大戰結束後,之前所約定的阿拉伯獨立果然未獲實現。侯賽因雖曾試著將敘利亞建立為獨立國家,但被法國的軍力所驅逐,最後在失意中於賽普勒斯過世。

◆國界由英法兩國劃定,留下反感
另一方面,英法間的密約則在大戰後被實際執行──阿拉伯世界以上述方式分割,而這些分割線也成為現今中東國家的國界線。這些分割,在一九二○年為了處分鄂圖曼土耳其屬地而召開的「聖雷莫會議」(San Remo Conference,由英、法、義、日參加)中得到大致的同意,然後在一九二二年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中,決定將這些分割地以委任統治的方式,劃為英國與法國的勢力範圍。
如此這般,取代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支配中東地區的,最後變成是英法兩國。但英國的欺騙式中東外交,不但招致阿拉伯人的反感,更因為將在下篇中詳述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導致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發生對立,成為兩者彼此憎惡與延續至今之深仇大恨的根源。

(※搭配書中圖表,上述內文會更易理解!)

中東問題02
英國的矛盾外交導致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的發生

◆英國把巴勒斯坦給了猶太人?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德國戰術的一環,英國於中東地區展開了許多自相矛盾的工作──一方面與阿拉伯人約定戰後使其獨立(侯賽因──麥克馬宏信件),一方面又祕密決定瓜分、統治阿拉伯世界(塞克斯──皮科特協定)。到了一九一七年,英國外交部長亞瑟.詹姆士.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為了請求擔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又譯「錫安山主義者」)聯盟會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資助戰費,約定英國將支持猶太人於巴勒斯坦建立他們的「民族家園」(A National Home for Jewish people)。
這個發跡於德國猶太人區(Ghetto,為猶太人被強迫居住的區域)、發達於金融界的猶太人家族,其第一代創始人為梅耶.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他的兒子們在英國、法國、奧地利、義大利以金融為中心,擴大各種事業。在英國,納坦.梅耶.羅斯柴爾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與列昂內爾.納坦.羅斯柴爾德(Lionel Nathan Rothschild)父子接連在金融事業上獲得鉅額的利益,其手中握有的資金實力,甚至龐大到足以動搖政府。
而另一方面,在「流浪之民」的猶太人之間,則興起了稱為「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與以色列文化復興運動。一八九七年在希歐多爾.赫茨爾(Theodor Herzl)的領導下,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會議」,會中主張應建立猶太民族自己的國家。
結果,基於前述的「貝爾福宣言」,四散於歐洲的猶太人開始往巴勒斯坦移居。剛開始時有數個英國屬地都被列為「民族家園」的候補地區,但在一九三○年代德國希特勒抬頭、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後,便開始出現大量逃往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人潮。
受到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的影響,阿拉伯人從以前就對英國的不滿,以及對猶太人的反感,就這樣變得越來越強。

◆英國曾試著阻止猶太人的回歸
然而,英國為了阻止德國希特勒與阿拉伯間的合作、討阿拉伯人的歡心,這回又反過來阻止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英國數次以船艦封鎖逃離歐洲的猶太人所乘坐的船隻,不讓他們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
因為這樣,英國招致了來自阿拉伯人與猶太人雙方的仇恨,導致後來成為以色列總理的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等人直接對英軍發動激烈的恐怖攻擊。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阿拉伯陣營中也出現與納粹德國聯手攻擊英國的人們。阿拉伯人對英國和猶太人的憎惡,毫無減緩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的對立越來越嚴重,英國則根本無力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英國把問題丟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誕生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聯合國於一九四七年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將巴勒斯坦的土地劃分五六.五%給猶太人,剩下的四三.五%給阿拉伯人,聖城耶路撒冷則成為聯合國管理的國際都市。
當時,巴勒斯坦的人口有三分之二是阿拉伯人,猶太人只占三分之一,猶太人當時持有的土地,只占全體的七%。由於這樣的背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立即宣示拒絕這份決議,但猶太人卻接受了,並於一九四八年宣布獨立,國號為以色列。

◆以色列獨立後,接下來的是無止盡的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以外的阿拉伯國家,也採取反對該決議、拒絕接受以色列獨立的立場,並對剛宣布獨立的以色列發動軍事攻擊,這便是「第一次中東戰爭」。自此之後,雙方不斷爆發衝突,甚至有一部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成立游擊隊,專門針對以色列的飛機劫機、鎖定以色列的民間人士進行恐怖攻擊等,狀況越來越不可收拾。
巴勒斯坦問題,演變成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之間不斷重複的武力攻擊和報復,到目前為止全無解決跡象。世界上最悲慘的狀態,就這麼成為那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向,在於以色列歸還以色列占領的土地,阿拉伯人則停止攻擊並維持和平──換句話說,便是執行「以領土交換和平」的原則。若這原則無法實現,真正的和平大概難以降臨巴勒斯坦地區。然而,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都還看不到有任何達成共識,或能將該原則付諸實現的曙光。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拉近彼此距離,以及促成該情況實現的國際社會之努力。

(※搭配書中圖表,上述內文會更易理解!)

中南半島浮上檯面中南半島屏退日法美,建立起民主國家
◆越南雖戰勝法國,但分裂為兩個國家
第二次世大戰結束後,全球都被籠罩在相互對立的「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兩大意識形態下。這樣的對立發展成冷戰,對全世界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也導致部分單一民族國家被分割成兩個國家的「分裂國家」──德國、朝鮮半島與越南,都是這樣的例子。而這些被分割的國家,也都產生彼此激烈對立的狀況。以越南而言,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就陷入長達將近三十年的戰局之中(越戰)。在那個時候,為追求民族獨立而挺身領導戰爭的人,便是胡志明。
一八八七年,法國占領了越南、柬埔寨與寮國,將這幾個地方統合為殖民地「法屬中南半島聯邦」。胡志明則在一九三○年,建立了越南共產黨。
一九四○年日本進軍東南亞後,胡志明便組織了「越南獨立同盟會」(通稱「越盟」),對法國及日本發動武力抗戰,後來在一九四五年日本簽署正式降書之後,便以「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名宣布獨立。然而,打算將越南再度納入殖民地控制的法國,對越南發動了全面進攻。雙方於一九四六年在海防交戰,「法越戰爭」就此展開。
法國的盤算,是以重新支配殖民地之方式,讓本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荒廢的經濟能夠重建。然而這樣的行為,卻與「民族解放」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所追求的理想,以及大戰結束後各地紛紛展開獨立的現實潮流,呈現出明顯背道而馳的情形。胡志明頑強的抗爭,讓法軍苦不堪言。法軍在一九五四年於「奠邊府之役」中嘗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法國便決定撤退,與越南簽訂了「日內瓦協定」而停戰。
然而,這協定並未帶給越南人統一獨立的越南,而是以北緯十七度線為界,將越南切割為南越與北越,使其分別獨立。之所以發展成這樣,其背景是美國疑慮「由胡志明主導的越南將使社會主義於中南半島蔓延」。美國為了防止出現社會主義擴散的骨牌現象,扶植南越作為擋土牆。

◆越南戰勝美國,成為統一國家
在北越,身為「越南勞動黨」(通稱「北越勞動黨」)黨主席的胡志明與「南越民族解放陣線」(於一九六○年組成,通稱「越共」)合作,對美國等自由國家軍隊開戰, 並發展出活躍的遊擊戰。一九六四年美軍正式介入,一九六五年開始「北越轟炸攻擊」行動等,很快地演變成全面戰爭。六○年代後半期,美軍共投入六十八萬兵士於越南,也投下了數不清的炸彈。
然而, 美軍依然無法鎮壓遊擊隊勢力, 在一九六八年因北越「新春(舊曆年)攻勢」而受到重大打擊,美軍後來甚至使用散布大量枯葉劑,將叢林徹底鏟除的粗暴行為。但在新春攻勢的次年開始,美國與南北越政府及越共共四組勢力開始了「巴黎和平會談」,苦心尋求自越南撤兵的可能性。美國國內也充滿厭戰、反戰氣氛,再加上歸國士兵所造成的毒品及武器流入問題,使得社會裡頹廢心態漸漸蔓延。
結果世界最強的國家──美國,終究無法讓越南屈服,一九七三年簽訂「巴黎和平協定」以進行「光榮撤退」。胡志明不屈不撓的精神,打敗了近代化武器的威脅。一九七五年,南越政府戰敗,越南則在一九七六年的統一選舉之後,誕生了南北統一國家的「越南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波布在柬埔寨施行恐怖政治
在越南完成統一的同時,柬埔寨是由柬埔寨共產黨「赤色高棉」(以下簡稱「赤棉」)的領袖波布(Pol Pot,本名Saloth Sar)掌握實權。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柬埔寨原本是採行由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以下簡稱「西哈努克」)擔任國王的體制,但一九七五年時,首都金邊被赤棉的軍事組織「波布派」占領,波布於次年就任首相。
波布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為了將柬埔寨改造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開始了他的恐怖政治。所有反對波布思想的人,全都被無情地處刑。他也認為住在都會是件邪惡之事,殘暴地將所有人民全都驅逐到農村裡去。有說法認為他之所以做出這些殘暴之事,其背景是因為赤棉屬於柬埔寨國內的少數派勢力,故身為少數派的恐懼感,激發了波布徹底發揮其殘虐的個性。
但無論如何,在把人民驅趕到農村裡的過程裡,或只要有任何人被貼上「資本主義者」的標籤,造成了許多人失去寶貴的性命。當時的柬埔寨,便真的是電影《殺戮戰場》(The Killing Field)裡所演出的那個「殺戮之地」。據說,那段期間裡死於赤棉波布之手的人,高達兩百萬,甚至三百萬人。其中也包括許多越南人。

◆柬埔寨由於有了越南的支持而完成獨立
柬埔寨於歷史上,一向對鄰國越南抱持著強烈的反感。波布一掌權,便對越南國境發動攻擊,甚至號召國人殺害越南人。受此影響, 越南於一九七八年揮軍進攻柬埔寨,欲擊退波布政權。柬埔寨國內的親越南勢力也呼應其進軍而起義,於一九七九年攻克首都金邊,波布則逃進叢林繼續抵抗,展開遊擊戰。越南政府扶植韓桑林掌握政權,成立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同樣在一九七九年,越南與支持波布的中國曾爆發了一場「中越戰爭」。另外,越軍原本於柬埔寨境內展開戰鬥,但於一九八九年撤兵。自此之後,中南半島總算開始朝向穩定化發展。

(※搭配書中圖表,上述內文會更易理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