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簡體書)
滿額折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38 元
定價
:NT$ 828 元
優惠價
87720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1卷)(套裝上下冊)》主要內容簡介:金融學科源遠流長。金融學科的建設,概括地說,是整理人類自古及今,包容中外所有金融真知的過程。中國的金融學科建設有著自己的曲折縈回之路。東方、西方的古聖先賢都有蘊含著金融真知的至理名言。我國先秦、漢初諸子有關貨幣金融的見解透徹、精辟,至今依然熠熠生輝。可惜的是,社會的長期停滯,後人只會反復引述古訓而踏步不前。西方卻在走出中世紀之後,伴隨著現代經濟的萌生,逐步形成了服務于現代經濟的經濟學。19世紀,馬克思的《資本論》面世,其中金融理論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對環繞貨幣諸古老命題的透辟論證;也有對金融危機、資本市場等的探索和瞻望。許多論點,其歷史的穿透力令人折服。

作者簡介

曾康霖,四川瀘縣人,出生于1935年11月8日。解放後從事過幾年稅務工作。1956年考入四川財經學院財政與信貸專業深造,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金融系主任,現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金融學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金融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金融學會副會長,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金融教學研究工作。出版的專著有:《金融理論問題探索》(1984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資產階級古典學派貨幣銀行學說》(1985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貨幣流通論》(1987年出版,獲人民銀行總行優秀著作獎)、《資金論》(1990年出版,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利息論》(1991年出版,獲國家教委優秀著作獎)、《信用論》(1993年出版,1998年獲國家級優秀著作獎)、《金融實際問題探索》(1994年出版)、《銀行論》(1997年出版)、《金融理論與實際問題探索》(1997年出版)、《經濟金融分析導論》(2000年出版)、《金融經濟學》(2002年出版)、《虛擬經濟:經濟活動新領域》(2003年出版)。此外,主編全國高校金融類本科教材《貨幣銀行學》、《銀行經營管理學》(獲全國高校金融類優秀教材獎),以及研究生類教材《金融學教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撰寫了不少論文,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金融高層次人才——博士和碩士。為我國金融教育、金融學科建設及推動金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世紀80年代,連續三年被四川省成都市評選為勞動模范,1990年獲首屆國家級優秀教育成果獎,1993年被評為人民銀行系統優秀教師,1996年被授予人民銀行系統勞動模范稱號,1997年再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劉錫良,四川自貢人,出生于1956年,1978年至1985年、1993年至1996年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原四川財經學院)貨幣銀行學專業,先後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長江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主任,現任中共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98-2004),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和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應用經濟學組成員,中國金融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目前主要從事貨幣銀行理論與政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劉錫良教授擅長于貨幣銀行理論與政策,尤其在中央銀行理論、貨幣政策及金融監管等方面有著精深的學術造詣。主持科研項目有: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課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中國人民銀行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多項。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家》、《經濟學動態》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0多部。《中國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研究》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經濟學)”二等獎和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其他科研成果獎10多項。
繆明楊,重慶江津人,出生于1960年8月。經濟學博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金融學、金融史教學研究。現任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主管西南財經大學貨幣證券博物館。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中國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錢幣學會理事、成都市政協委員。獨著《中國近現代政府舉債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臺灣碩亞數碼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版)。合著《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1996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川陜革命根據地貨幣史》(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2005年三等獎)。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近代信用制度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金融國際化中的風險防范與金融安全研究》等課題。合作編著普通高等學校金融類“九五”規劃重點教材《中國金融簡史》。參撰《中國金融百科全書》、《中華金融辭庫》等大型金融辭書。參編《貨幣金融學》、《貨幣金融學解讀》等教材。在《中國錢幣》、《社會科學》、《經濟評論》、《世界經濟研究》、《財經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宋代紙幣政策初探》1997年獲四川省錢幣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宋代紙幣發行準備金述略》1997年獲中國改革成果通報編審委員會、紅旗出版社優秀改革理論成果獎。

名人/編輯推薦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1卷)(套裝上下冊)》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 孫中山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列強經濟金融壓迫論
二、“國家是公司、國民是股東”制度安排說
三、借外債從事生利事業主張
四、銀行為實業之母說
五、錢幣革命說

第二章 鄭觀應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辦銀行以商務為本說
二、辦銀行既要利國更要利民說
三、幣制改革要適應世界幣制發展大趨勢說
四、國債發行以大公大信為基礎說
五、分類舉辦保險說

第三章 梁啟超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幣制改革三論
二、銀行為國民經濟之總樞紐論
三、公債發行由“自利”達到“利國”的原則和五條件論
四、借重外資開發資源三論

第四章 陳光甫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金融的全部奧秘在于信用論
二、服務是銀行的生命線
三、要保持活力,必須推陳出新

第五章 馬寅初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銀本位制下銀價波動救濟說
二、戰時通貨膨脹治理說
三、內價與外價的關系說
四、整理紙幣說

第六章 張嘉礅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整理京鈔”,確立金融獨立于財政的主張
二、銀行官商合辦,相互制衡論
三、治標之道與治本之道相結合論
四、推動現代銀行的誕生

第七章 宋子文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財政運作必須輔以金融的主張
二、中央銀行為經濟及財政之領袖說
三、統一幣制主張

第八章 南漢宸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陜甘寧邊區財政金融治理方案的提出
二、穩定貨幣三步走措施的實行
三、“三緊三松”的貨幣政策主張
四、著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第九章 梅遠謀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中國銀本位貨幣體系的終止與特殊紙幣貨幣體系的建立說
二、“信用獨占”論
三、利率與物價非因果關系說

第十章 周伯棣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管理貨幣理論
二、法幣本質理論

第十一章 陳岱孫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金匯兌本位制崩潰說
二、通貨膨脹是一種壞稅說
三、貨幣政策幻景說
四、法幣匯價穩定說

第十二章 王亞南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貨幣機能時代差異論
二、銀行資本與高利貸資本對立論
三、財富轉化為資本論
四、利息與利潤關系論
五、中國通貨膨脹戰時說

第十三章 胡寄窗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戰時通貨膨脹調控論
二、法幣替代論
三、戰時銀行管理論
四、低工資有害論
五、投資規模決定原則論

第十四章 黃憲章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銀價高漲與金融恐慌說
二、農業資金借貸說
三、供需調整紙本位幣和金本位幣匯率說

第十五章 薛暮橋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提出良幣驅逐劣幣、穩定物價的思想
二、從統一貨幣人手統一中央財經體制的主張
三、管住貨幣、放開物價的改革思想

第十六章 彭迪先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通貨膨脹實質說
二、惡性通貨膨脹治理說
三、外匯行市影響國際收支說
四、對各種貨幣學說的評述

第十七章 劉絮敖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戰時物價平定政策說
二、貨幣精神職能說
三、營業預算論
四、經濟學方法淪

第十八章 陳彪如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一、實行人民幣彈性匯率制度說
……
第十九章 劉滌源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章 褚葆一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一章 張培剛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二章 丁鵠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三章 李崇淮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四章 劉光第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五章 錢榮?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六章 蔣碩杰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七章 謝森中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八章 何高著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二十九章 王作榮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章 楊培新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一章 費景漢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二章 虞關濤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三章 王繼祖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四章 黃達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五章 劉詩白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六章 周駿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七章 周升業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八章 吳敬璉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三十九章 林繼肯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章 趙海寬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一章 劉鴻儒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二章 饒余慶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三章 江其務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四章 張亦春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五章 吳念魯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第四十六章 林鐘雄金融思想學說概要
……

書摘/試閱

其二,發行供社會通融之紙幣。這類紙幣,悉由發行局兌換而出。這類紙幣必須在使用金銀、貨物或產業兌換,從發行局兌換出來之時,才能成為具有效力即具有貨幣功能之幣。這樣,流通于市面的紙幣,悉有代表他物之功用,貨物愈多,則錢幣因之而多,雖多亦無流弊。發行局在發出紙幣時,相應獲得與所發紙幣代表的價值量相當的貨物,當即交人公倉,并由公倉就地,或轉運他方發售,發售時其代價只收紙幣,不得收金銀。此種由公倉貨物換回之紙幣,因代表之貨物去其效力,立成為死票,凡死票悉當繳交收毀局予以銷毀。紙幣如果像這樣循環不息,就不用擔憂出現紙幣泛濫的流弊,市面也就不會出現金融恐慌之患了。不僅如此,這種紙幣的流轉:(1)可以促使全國財源大活動,政府從此不必再舉借外債;(2)國家遇有非常之需,可由國民代表議決預算表,如數責成國民擔任稅款,錢幣發行局按照稅額如數發出紙幣,以應國家之用,這些紙幣按期由稅務局收回抵銷;如果由國民使用先前已由政府定額先期發出、國民通過做工經商所獲得的紙幣論口捐輸,擺脫金銀數量的限制,這也很容易實行。
其三,政府應當迅速立法,籌備設立鑄幣局、公倉工廠、紙幣收毀局;人民當在全國設立救窮會,鼓吹其道,幫助政府實行錢幣革命。
4.關于錢幣革命如果成功的經濟金融結果預言
孫中山認為,錢幣革命如果成功,其結果必然是中國的財政立可活動:(1)金銀既貶為貨物,則金銀出口毫無影響于中國經濟界;(2)中國既行紙幣,則財貨必流通,工商必發達,出口貨必多于人口貨,而外貨不能相敵,必有輸其金銀珠寶以為抵者;(3)金銀一物中國既不以為錢幣,只有作為器皿,或貯之外國,以供各國之借貸,而中國為債主,還可以因此享其利息;(4)近世一國的國防戰斗力,每以金銀為限,中國既然先已實行錢幣革命,則從此不會再受金銀之限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2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