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生命的品質(簡體書)
滿額折

生命的品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生命的品質》是周國平的第五本散文集。
《生命的品質》收集了作者2007年至2010年的散文作品。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 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
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于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名人/編輯推薦

人活的就是一個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平凡生活體現了生命的自然品質,內在生活體現了生命的精神品質,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就是好的。
《生命的品質》是作者周國平2007年至2009年所寫文字的結集,包括《內在生命的偉大》《與自己談話的能力》《為中國今天的教育把脈》《讓百科全書走近我們的孩子》等。

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類必須在自然的懷抱中生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春華秋實、生兒育女永遠是生命的基本內核。你從喧鬧的職場里出來,走在街上,看天際的云和樹影,回到家里,坐下來和妻子兒女一起吃晚飯,這時候你重新成為一個生命。
在今天的時代,讓生命回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耶穌說:“除非你們改變,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那些在名利場上折騰的人,他們既然聽不見自己生命的聲音,就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
人不只有一個肉身生命,更有一個超越于肉身的內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外在生命來自自然,內在生命應該有更高的來源,不妨稱之為神。二者的辯證關系是,只有外在生命狀態單純之時,內在生命才會向你開啟,你活得越簡單,你離神就越近。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于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說到底,人活的就是一個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人生。我自己覺得,我的價值觀已經相當明晰而簡單,圍繞著兩個詞,即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平凡生活體現了生命的自然品質,內在生活體現了生命的精神品質,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就是好的。
本書是我2007年至2009年所寫文字的結集。重讀這些文字,我對貫穿其中的思想做了以上解讀。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都好好地活吧,活出生命的品質。
周國平
2010年8月26日

目次


第一輯 生命的內在意義
內在生命的偉大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
人生邊上的智慧
最合宜的位置
少兒時代是我的良師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經濟危機下的生命反思
詩意地棲居
戲說欲望
藍色
哭鐵生
第二輯 愛智之旅
做自己的朋友
與自己談話的能力
認識你自己
性格就是命運
多聽少說
宇宙公民
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做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
一無所需最像神
哲學家與錢財
自己身上的快樂源泉
從容面對生死
泰勒斯:一則關于哲學家的寓言
第三輯 為教育把脈
教育的七條箴言
為中國今天的教育把脈
守護人性
神聖的好奇心
把賭注下在素質教育這一邊
愛,這一個理由已經足夠
用愛和智慧保護孩子
恢復常識和記憶
創造力的來源
書中的育兒世界
如果我是語文教師
第四輯 幸福的醒客
讓經典成為通識
幸福的醒客
我的好書觀
真文學是非職業的
文學新人:“這一個”,而不是“下一個”
寫作上的從小見大
做學問與做人
痛苦與文化
文津圖書獎感言
講壇文化的興起
第五輯 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孩子和大師之間的橋梁
兒童與哲學
讓百科全書走近我們的孩子
恒星的孩子
以西方科學傳統為鏡
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你愛動物有幾分
第六輯 無趣的時代
無趣的時代
再談無趣的時代
心平氣和看于丹現象
糾錯媒體
我就說葡萄是酸的
中國農民的家在哪里
人類遠比禽獸殘酷
網絡時代的反思
紀實類刊物切忌侵權和造假
中國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
第七輯 我們都是幸存者
我們都是幸存者
震災中的札記
愛生命比愛國更根本
保存大地震的真實歷史
愛國的平常心
中國人的“比賽精神”
不談奧運
第八輯 小雜感一束
第九輯 把心靜下來
圓滿的平安夜
春節,把心靜下來
一曲有保留的贊歌
資源八年半:寂寞而珍貴的歲月
第十輯 心靈的橋梁
真實,為人心架一座橋梁
當生命遭遇政治
本色做人,本色作文
都市里的清泉
永不消逝的童年
小資也大器
友誼照耀心路
心的境界
一個老朋友的祝賀
書店是他的教堂
保存原生態的歷史
閑情的分量
誠實和超脫
愛的五重奏
哲學與藝術的對話
不安和感激
第十一輯 宋人弦歌
序:唯美的歡娛
鬧燈
問春
嘆花
邀月
悲秋
傷別
相思
記夢
醉酒
詠史
抒懷

書摘/試閱

人生邊上的智慧
——讀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九十六歲開始討論哲學,她只和自己討論,她的討論與學術無關,甚至與她暫時棲身的這個熱鬧世界也無關。她討論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同時是她自己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她是在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準備。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後的是什么,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她如此誠實,以至于經常得不出確定的結論,卻得到了可靠的真理。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在前言中,楊先生如此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這一段話點出了她要討論的兩大主題,一是人生的價值,二是靈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後者指向死。我們讀下去便知道,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在討論人生的價值時,楊先生強調人生貫穿靈與肉的斗爭,而人生的價值大致取決于靈對肉的支配。不過,這里的“靈”,并不是靈魂。楊先生說:“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一面。可是仔細思考之後,很驚訝地發現,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面。”讀到這句話,我也很驚訝,因為我們常說的靈與肉的斗爭,不就是靈魂與肉體的斗爭嗎?但是,接著我發現,她把“靈魂”和“靈”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是很有道理的。她說的靈魂,指不同于動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個看不見的靈魂附在一個看得見的肉體上,就形成了一條人命,且各各自稱為’“我”。據我理解,這個意義上的靈魂,相當于每一個人的內在的“自我意識”,它是人的個體生命的核心。在靈與肉的斗爭中,表面上是肉在與靈斗,實質上是附于肉體的靈魂在與靈斗。所以,楊先生說:“靈魂雖然帶上一個‘靈’字,并不靈,只是一條人命罷了。”我們不妨把“靈”字去掉,名之為“魂”,也許更確切。
肉與魂結合為“我”,是斗爭的一方。那么,作為斗爭另一方的“靈”是什么呢?楊先生造了一個復合概念,叫“靈性良心”。其中,“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丑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標準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認為,“靈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據我理解,這個“靈性良心”就相當于孟子說的人性固有的善“端”,佛教說的人皆有之的“佛性”。這里有一個疑問:作為肉與魂的對立面,這個“靈性良心”當然既不在肉體中,也不在靈魂中,它究竟居于何處,又從何方而來?對此楊先生沒有明說。綜觀全書,我的推測是,它與楊先生說的“大自然的神明”有著內在的聯系。這個“大自然的神明”,基督教稱作神,孔子稱作天。那么,“靈性良心”也就是人身上的神性,是“大自然的神明”在人身上的體現。天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天對人有這個特殊的賦予。
接下來,楊先生對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討論。她的結論是:這個目的決不是人所創造的文明,而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本身’。天地生人,著重的是人身上的“靈”,目的當然就是要讓這個“靈”獲勝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決定了人生的目的。惟有人能夠遵循“靈性良心”的要求修煉自己,使自己趨于完善。不妨說,人生的使命就是用“靈”引導“魂”,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靈魂”。用這個標準衡量,楊先生對人類的進步提出了質疑:幾千年過去了,世道人心進步了嗎?現代書籍浩如煙海,文化普及,各專業的研究務求精密,皆遠勝于古人,但是對真理的認識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一句話,文明是大大發展了,但人之為萬物之靈的“靈”的方面卻無甚進步。
尤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云霧間。”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明眼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只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御。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不難看出,楊先生說的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發出悲嘆:“曾為靈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
況且我們還看到,命運慣愛捉弄人,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有品德的人一生困頓不遇,這類事例數不勝數。“造化小兒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一個不合理的人世。”這就使人對上天的神明產生了懷疑。然而,楊先生不贊成懷疑和絕望,她說:“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進而設問:“讓我們生存的這么一個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歸宿處嗎?又安知這個不合理的人間,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楊先生的潛臺詞是:這個人世間可能只是一個過渡,神明給人安排的真正歸宿處可能在別處。在哪里呢?她沒有說,但我們可設想的只能是類似佛教的凈土、基督教的天國那樣的所在了。
這一點推測,可由楊先生關于靈魂不滅的論述證明。她指出:人需要鍛煉,而受鍛煉的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中介,鍛煉的成績只留在靈魂上;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煉,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人死之後,肉體沒有了,但靈魂仍在,鍛煉或不鍛煉的結果也就仍在。她的結論是:“所以,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那么,楊先生到底相信不相信靈魂不滅呢?在正文的末尾,她寫道:“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看來不能說她完全相信,她好像是將信將疑,但信多于疑。雖然如此,我仍要說,她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因為在我看來,信仰的實質在于不管是否確信靈魂不滅,都按照靈魂不滅的信念做人處世,好好鍛煉靈魂。孔子說“祭神如神在”,一個人若能事事都懷著“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說是有信仰的了。
楊先生向許多“聰明的年輕人”請教靈魂的問題,得到的回答很一致,都說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沒有了,而且對自己的見解都堅信不疑。我不禁想起了二千五百多年前蘇格拉底的同樣遭遇,當年這位哲人也曾向雅典城里許多“聰明的年輕人”請教靈魂的問題,得到的也都是自信的回答,于是發出了“我知道我一無所知”的感嘆。楊先生也感嘆:“真沒想到我這一輩子,腦袋里全是想不通的問題。”“我提的問題,他們看來壓根兒不成問題。”“老人糊涂了!”但是,也和當年蘇格拉底的情況相似,正是這種普遍的自以為知更激起了楊先生深入探究的愿望。我們看到,她不依據任何已有的理論或教義,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獨立思考,一步一步自問自答,能證實的予以肯定,不能證實的存疑。例如肉體死後靈魂是否繼續存在,她在舉了親近者經驗中的若干實例後指出:“誰也不能證實人世間沒有鬼。因為‘沒有’無從證實;證實‘有’,倒好說。”由于尚無直接經驗,所以她自己的態度基本上是存疑,但決不斷然否定。
楊先生的誠實和認真,著實令人感動。但不止于此,她還是敏銳和勇敢的,她的敏銳和勇敢令人敬佩。由于中國二千多年傳統文化的實用品格,加上幾十年的唯物論宣傳和教育,人們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往往不肯相信,甚至毫不關心。楊先生問得好:“‘真、善、美’看得見嗎?摸得著嗎?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嗎?信念是看不見的,只能領悟。”我們的問題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認物質現實,不相信精神價值,于是把信仰視為迷信。她所求教的那些“聰明的年輕人”都是“先進知識分子”,大抵比她小一輩,其實也都是老年人了,但浸染于中國的實用文化傳統和主流意識形態,對精神事物都抱著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態度。楊先生尖銳地指出:“什么都不信,就保證不迷嗎?”“他們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們不是幾個人。他們來自社會各界:科學界、史學界、文學界等,而他們的見解卻這么一致、這么堅定,顯然是代表這一時代的社會風尚,都重物質而懷疑看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境界。他們下一代的年輕人,是更加偏離‘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錢和物質享受的。”凡是對我們時代的狀況有深刻憂慮和思考的人都知道,楊先生的這番話多么切中時弊,不啻是醒世良言。這個時代有種種問題,最大的問題正是信仰的缺失。
我無法不驚異于楊先生的敏銳,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實在比絕大多數比她年輕的人更年輕,心智更活潑,精神更健康。作為證據的還有附在正文後面的“注釋”,我勸讀者千萬不要錯過,尤其是《溫德先生爬樹》、《勞神父》、《記比鄰雙鵲》、《(論語)趣》諸篇,都是大手筆寫出的好散文啊。尼采有言:“句子的步態表明作者是否疲倦了。”我們可以看出,楊先生在寫這些文章時是怎樣地毫不疲倦,精神飽滿,興趣盎然,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是怎樣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這些文章是一位九十六歲的老人寫的嗎?不可能。楊先生真是年輕!P12-1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