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NO!我不是大清正史(簡體書)
滿額折

NO!我不是大清正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NO!我不是大清正史》是第一部。《NO!我不是大清正史》的人物,無論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煥、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抑或是大漢奸吳三桂,不論是具有悲劇性格的崇禎皇帝,還是雄猜強悍的多爾袞,都一改往日嚴肅、刻板的面目,潑皮似的調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動起來。雖然書中屢次描寫烽火連天、千軍萬馬廝殺的慘烈場面,然而不動聲色冷幽默的敘述方式,卻讓讀者在爆笑、狂笑、訕笑、奸笑、淫笑、獰笑之余倍感沉重。

作者簡介

金杯白刃,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民俗風情很了解。他的字里行間,充滿“京味兒”的語言,語言往往為文章增色添彩。十多年多,走南闖北,見識廣泛,文筆精煉,作者以極盡調侃的態度向讀者娓娓講述清朝崛起和明朝滅亡的那段歷史。雖然嬉笑怒罵,但卻謔而不虐,看似散漫隨意,實則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說家言,實則以信史為本。

名人/編輯推薦

《NO!我不是大清正史》編輯推薦:1.“北京味兒”+“搞笑范兒”=麻辣清史。2.帶有老舍的“京味”小說的風格,原汁原味的風俗民情,告訴大家一個有趣,有意思的清朝歷史。3.幽默詼諧,麻辣粗獷——歷史,就該給讀者,帶來歡聲笑語!4.封面采用與讀客歷史書相近的亮藍色,一目了然,出眾顯眼。

目次

復雜關系 01
一個牛人 03
科幻武器 07
運氣問題 10
“阿臺未擒” 14
大家都急 16
一個謎 19
大師的水平 21
家賊難防 26
五個人 30
左 中 右 36
兩個哲別 39
炒作 45
修城 49
馬販子 51
回家 54
吃泡菜的耶穌 56
市圈計 58
暴抽海西續 62
九國聯軍 64
從容就義難 66
葉赫的王牌 69
佳人再難得 72
嫁了 75
老李死了 76
又死一個 78
戰斗力 82
不革命行嗎 84
“自永芳始” 87
戰地馬拉松 90
入錯了行 93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95
主角 97
薩爾滸 99
傳說中的杜松 101
以死明志 104
五分鐘的結果 106
地主階級總頭目 110
對食 113
人道主義 115
護城河 119
給洋人朋友批墓地 123
尚方寶劍 128
王大夫 130
領導潮流的床 133
朽木為官 135
忽略了一個問題 137
褲衩兒里的銀子 140
敢不敢進城 144
黨爭 146
老張的招數 149
兩個版本 151
關寧錦防線 155
一起看上帝 157
辮子 161
不識數兒的經略 165
天王巨星出場 167
大炮 171
炮,也不是誰都能打的 173
“大勝” 176
打著沒打著 179
絕世的高手 182
多爾袞的媽 187
接班兒 191
後金的民主 193
毛文龍是誰 195
忽悠 200
繼續忽悠 202
袁崇煥的招數 208
“掉那媽!頂硬上!” 211
老袁和老魏 216
喝多了 220
當為堯舜 224
忠臣 or 奸臣 232
現實很殘酷 234
回來了 236
敢不從命 237
兵變 241
找錢 245
有死無生矣 247
姿態 253
地球是圓的 255
門神 259
看上去很美 260
漢奸 262
還在忽悠 266
號子里的幸福生活 271
辦事處主任 274
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277
鉚上了 280
攻不足者,守有余 283
生不如死 285
副作用 288
孔技術員 292
鄰居 294
傳國玉璽 297
娶不娶,是個問題 299
精神病患者 301
郵件 303
顧不過來了 306
猛人 307
壞人 310
第二個猛人 312
福祿宴 314
注定 316
陳新甲的失誤 320

書摘/試閱

復雜關系
嘉靖三十二年出了兩件事。
第一個是倭寇進犯。
“倭寇”這個名兒是以前叫的,現在都改叫“鬼子”了。
“小鬼子”從這一次開始還來過好幾回,基本沒干啥好事。具體情況大家應該都了解,我就不在這兒?唆了,哪位實在不清楚,可以把電視打開,隨便換倆臺,總有一個是說鬼子的事兒的。
咱們主要說說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在關外有個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努爾哈赤,本書的第一個主角兒。
說起來努爾哈赤那是相當不一般的,出生的時候也是異象不斷,不過這種事我估計都不太靠譜,屬于封建迷信一類,咱們先放一放。
先說他的家世,努爾哈赤的爺爺,爺爺的爸爸……是建州左衛指揮使,他外公,他外公的爸爸……是建州右衛指揮使。這就牛了,典型的官二代。
如果追溯到努爾哈赤他家幾輩人之前,那太遙遠了,我沒耐心說,你也沒耐心聽。所以我挑了個“年代”近點的作為我們這本書的起點。
努爾哈赤的爺爺叫覺昌安。
老覺這個人混的比較慘,雖說是建州左衛的指揮使,但手底下其實沒幾個人,地盤又小,當時的女真部落很多,就他這點勢力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干掉。
所以他想找個靠山。
當時在女真里能稱得上老大的首選就是建州右衛的指揮使王杲。
所以說人跟人不能比,真要較真兒那能把你氣死,都是指揮使,但人家王杲明顯財雄勢大,在女真各部落里說一不二,走路都跟螃蟹似的,橫著走。
要想巴結上王杲不下點本錢估計是肯定不行的。可老覺不是太富裕,真要讓他拉幾車銀子去,估計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風。
得了,隨便帶點啥是個意思吧,反正人家也不缺咱這點兒東西。
王杲這人還不錯,本來就跟覺昌安有點親戚關系,一看人家大老遠來了,雖說沒帶啥值錢的禮物但也算“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所以很客氣,不但沒給臉色看,還好吃好喝的招待。
覺昌安一看這么個情況,心說:有門啊,錢咱是沒有,但好在咱有人,兒子特多。
于是覺昌安就和王杲商量:
“你看,我這次來也沒帶啥好東西,空著手就來了。但兄弟你真仗義,我特感動,這樣吧,我想和你結個親,我兒子多,你閨女多,你挑一個當女婿吧!”
王杲就有點猶豫,覺得你來投靠我,我這啥也沒得著你的,倒先搭個閨女。
老覺那也是聰明人,一看就明白。馬上就說:
“你兒子阿臺不是也沒結婚呢嗎?我女兒都嫁光了,但我還有個孫女,我看他倆挺合適。”
王杲笑了。
“這合適嗎?”
“合適合適,絕對合適。”
王杲的女兒就嫁的是努爾哈赤他爹。
努爾哈赤的堂姐就嫁給了他舅舅阿臺。
每次到這我都在想一個問題,努爾哈赤是怎樣稱呼阿臺的呢?
叫舅舅沒錯,叫姐夫也對。
不過當時這種事很多,為了幾百頭羊,兒子娶媽的也不是沒有,他們家這關系就算比較文明的了。
一個牛人
王杲在遼東這塊是比較牛的人了,但最牛的還不是他。
第一牛人應該是當時明朝的遼東總兵李成梁。
李成梁這個人很傳奇。
首先身世就傳奇,因為到現在也沒確定他是哪的人。
明史上說他祖上是朝鮮人,後來歸了明朝,在比較大的城市鐵嶺當指揮僉事。
也有說他是蒙古人,女真人……
估計老李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一直也沒辟謠,誰愛說啥說啥,反正是地球兒人。
李成梁是將門出身,但他的前半輩子和同樣是軍隊子弟的戚繼光比,那真是天壤之別。人家戚繼光十七歲就繼承了老爹的職務,當上指揮使了。李成梁混到四十歲還在家里蹲著,倒不是他不上進,他爸爸也給他掙了世襲的職位。
但問題是當這個官要先到北京報到,起碼讓吏部兵部的老爺見見人。怎么說人家也是為國選材,連人都沒見就派你當軍官?你要是個小兒麻痹,打起仗來想跑都跑不了,對你本人也不負責嘛!
但李成梁去不了,原因比較雷人。
窮。
當時李成梁他們家就在鐵嶺。我算了一下,從鐵嶺到北京,坐火車大概九個來小時,距離不到八百公里。
李成梁他家怎么說也是個中高級軍官。一千多里地的路費,就算從他20歲開始湊起,湊到40歲怎么可能還沒湊齊?
見過窮的,沒見過這么窮的!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當時京城里的官員的心聲。
他們家窮的名聲,能從鐵嶺傳到北京。這真是窮出檔次,窮出品位了。
後來遼東的巡按御使實在看不下去了,資助了李成梁同學(在這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生員)幾兩銀子,這才順利到達北京,繼承了老爹留下來的職位,當了鐵嶺衛指揮僉事。
雖說過程有點曲折,但總算是有個好結果。
估計前幾十年在家沒事干,光看兵書了,李成梁是厚積薄發。
當時明朝邊境主要是和蒙古人沖突。
大家打了快兩百年了,今天你搶我,明天我砍你。
搶完砍完,回家洗洗睡覺。誰也不能把誰徹底辦挺。
老李不一樣,在家憋到四十好幾,頭發都有白的了,好不容易有個建功立業的機會,再不加把勁這輩子不就忽悠過去了?
蒙古人的好日子到頭兒了。
當時遼東這一塊最囂張的蒙古部落是插漢部,老大名叫土蠻。其實人家也不叫這個,正經官名兒叫圖們札?薩克圖汗。
土蠻這名字是明朝官員給取的,估計是嫌他本人這名字太長,過去也沒電腦,都是毛筆一筆一畫地寫,這兄弟又比較會找事,明朝官員天天寫戰報,實在不耐煩,干脆我給你起個名得了。
叫啥呢?
這蒙古老大比較土,又比較野蠻,就叫土蠻吧!
這個土蠻也是一猛人,李成梁沒來之前他經常帶著一幫人到明朝這邊搞“搶劫自助游”,搶了就跑,跑了過幾天又來搶,搞得當時的遼東總兵生不如死。
但老李一來,土蠻的幸福時光便一去不復返。
具體戰斗過程比較復雜,就不展開了。
簡單說吧,這位土蠻兄弟基本算是李成梁的貴人,老李從指揮僉事一路高升,一直升到遼東總兵,基本上都是靠打他。
這就讓李成梁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敵人是要收拾,但不能一下全收拾了;都死干凈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就沒自己什么事了。
所以老李的戰略是又打又拉,不聽話就收拾你,但也不把你趕絕了,打服就行,適當還得給點好處。
這個方針路線李成梁在自己的軍事生涯中是一直貫徹的。
當時和李成梁一起守衛大明北面邊境的還有一個人。
戚繼光。
戚繼光的戰略剛好和李成梁相反。
不管是誰,只要敢來我這,一律大刀加火炮,還要好處?門兒都沒有啊!
鑒于老戚做事太絕,各位部落老大一合計,還是李總兵那好混,大家就都不來戚繼光這邊了,全往李成梁那邊跑。
戚繼光鎮守的薊鎮安靜了,史曰:“十數年不見烽火”。
戚繼光也安靜了。既然敵人都沒了,你戚繼光再牛也沒用。
慢慢地他就被忽視了,遺忘了。
反觀李成梁這邊,那真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年年打仗,年年立功,年年升官,威風八面,天下聞名。
連後來清朝人修的《明史》都要拍馬屁--
“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
從個人角度來講,李成梁沒錯;從國家民族角度來講,戚繼光是對的。
這恐怕也就是戚繼光到今天仍然是正面典型,而對李成梁卻數百年爭論不休的原因。
人民群眾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當然,這都是身後事。就眼前的情況來看,養寇自重這事雖說不太厚道,但考慮到形勢發展都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土蠻要好,洋蠻也罷,翻不起大浪來,所以也還是可以原諒的。
但老李同志還是疏忽了一點:他活著的時候能掌控,他死了呢?
科幻武器
蒙古基本被打服了,一個個看到李成梁就鞠躬。
但任我行前輩教導我們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
首先不服的就是王杲。
這兩年李成梁光顧著跟蒙古人打來打去了,女真乘機發展壯大。
前面我們說了,王杲本來在女真各部落里就比較顯眼,不找事李成梁都想收拾他,何況現在居然還敢跳出來公開叫板。
啥也別說了,開打吧!
萬歷二年,王杲首先挑起戰端,進犯遼陽、沈陽。
李成梁比較生氣:我還沒動手,你倒先打上門了,不給你點教訓看來真不行了。
李成梁手下的遼東鐵騎那可不是吃素的,人手一把三管火槍(三眼神銃)。
關于這個玩意非常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不然很多人都以為中國人除了會用火藥造鞭炮以外不會干別的。
三眼神銃在當時來說,那絕對是比較科幻的武器。
全槍長大概一米二,由純鐵打造,重約15斤,有三個槍管,以燧石擊錘點火的方式發射。
如果你看到這,覺得也就一般,那我告訴你,科幻的在下面。
它的三個槍管可以旋轉發射,一槍打完,另一個槍管自動轉到擊發位置,原理和今天的轉輪手槍一樣,打起來都是連發,并且還有準星,平射距離可以達到50丈。
50丈是個什么概念?大概等于今天的150米!
據我所知,今天我們看到的手槍,大部分的有效射程只有50米左右,個別強悍點的如“沙漠之鷹”也就100米。
神銃的子彈也不是我們今天的子彈,是一種類似開花彈的玩意,一打就是一片,殺傷力極強,打不死你也穿你一身窟窿,抬下去光取子彈就把人取廢了。
子彈打光了怎么辦?臨時塞火藥肯定來不及。
問的好。這確實是個問題。但本槍的發明者早已經想到了。
剛才說了,這神銃是純鐵打造的,并且槍管又短又粗,槍柄又長又細。子彈打完了,不用變形,直接就可以當榔頭用。榔頭啊,同志們,還是純鐵的,那個擊打效果……我不說了,各位自己想。
幾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用這東西上陣殺敵,今天想起來仍然佩服得五體投地。
本來武器裝備這段到這就算完了,但有朋友問我,人家拎把鋒利的馬刀,難道斗不過你這鐵榔頭?
這個武器發展史的問題,真是有點復雜,但為了避免有人跟我較勁兒,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
大家都知道,要說最鋒利的刀,那日本的武士刀應該能排進前三名。
武士刀雖然在日本被捧成天上有地下無的神刀,但其實也并不是太神秘。它的原形就是中國唐代的唐刀,在日本經過改良後被稱為武士刀,也叫發刀,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說老實話,光這個名字我就念了好幾遍才算通順地說出來。如果哪位想造一把玩玩兒,我勸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因為這種刀從前期制造組裝,到後期維護保養,復雜程度能把你折騰得生不如死。我見過小作坊土造的手槍、長槍,就工藝水平來說基本都能造得比較靠譜,但我到現在為止,沒見過誰在家造武士刀的(日本的專業刀匠那是另外一回事)。
這種刀自然是不適合批量生產的,無法批量生產就無法裝備部隊,無法裝備部隊那對于國家武裝來說就沒有價值,這也是為什么在唐代中國就放棄了唐刀研發的原因。
日本人把這技術學去後如獲至寶,充分發揮死心眼精神,終于把武士刀造到了極致。
當然,就是在日本也不是誰都用得起,只有比較有錢的武士啥的才能弄一把,還要傳家,老子死了兒子接著用,除了有紀念意義外,恐怕沒錢造第二把也是原因之一。
下面我們再談一下快刀對榔頭的戰場效果。
我小時候聽評書,從三國到隋唐,凡是馳騁疆場的大將,一般來說,不是拎倆大錘,就是扛把宣花板斧。拿把劍或馬刀就上戰場的,我就只聽說過劉備劉皇叔。不過人家老劉一般不動手,這種粗活都是關張趙馬黃干了,他的劍就是個擺設。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在冷兵器時代的大兵團作戰中,你手里的家伙鋒利不鋒利根本不重要,分量才是王道。特別是騎兵,沖擊力的作用遠遠大過技巧。
馬刀對榔頭?
笑話,一榔頭下去刀都不知道飛哪去了,撿回來估計都要回爐,早成鋸條了。
看完上面,大家應該對李成梁手下這幫鐵騎的戰斗力有個基本認識了。
運氣問題
王杲跑到遼陽搶劫,李成梁根本就沒理他。
倒不是老李怕他,主要是李成梁想了個比較黑的點子。
直接進攻王杲的老巢古勒寨!
你不是帶人出去了嗎?那我就來抄你的底。
這招夠損的。本來人就不多,精銳又都出去打劫了,剩下的老弱病殘哪兒是遼東鐵騎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攻進去了,光斬首就一千多,連王杲的家屬都被俘虜了。
這群俘虜里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我們等待多時的主角努爾哈赤,另一個是他弟弟舒爾哈齊。
努爾哈赤之所以在古勒寨絕不是暑假沒事來探親,而是另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呢?
他媽死了。
他媽就是王杲的女兒。
按說死了媽,確實讓人同情,但悲痛一段時間也就算了,該咋過還咋過唄,畢竟爹還在嘛。
但問題是他爹馬上又娶了一個。
于是他家上演了一幕後母虐待前妻兒子的悲劇,更不幸的是努爾哈赤和他弟弟就是男主角。
努爾哈赤當時也有十幾歲了,半大小伙,個性又比較強,實在受不了後媽的虐待,一跺腳帶上弟弟跑到古勒寨投奔他姥爺。
要說人這運氣不好啊,那真是沒辦法,到古勒寨沒多久就碰上李成梁打過來,兄弟倆全當了俘虜。
關于當俘虜這事兒正史里提也沒提。畢竟堂堂大清的開國皇帝被李成梁抓了俘虜也不是啥光彩的事。
野史上就說得挺多了,還有個故事。
據說努爾哈赤兄弟倆被俘以後,被李成梁留下當了雜役。所謂雜役也就是端個茶倒個水的傭人。
有一天,舒爾哈齊不知道因為啥事惹火了李成梁,李成梁準備把他剁了。
努爾哈赤一看弟弟要掉腦袋,馬上跪下求情,說:
“我弟弟不懂事,求李老爺把他當個屁放了吧。如果實在要殺,那就殺我好了,我愿意代弟弟死。”
李成梁一看,這小孩可以啊,夠仗義,不錯。
“起來吧,我都不殺了,今後跟著我好好干,我不會虧待你。”
從此以後李成梁很欣賞努爾哈赤。
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說是扯淡,但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真的;因為從李成梁後來的表現來看,對努爾哈赤非常夠意思,說特別照顧那一點也不過分。
就這樣努爾哈赤在李成梁那兒干了四年伙計,十九歲的時候終于被放回了家。
四年時光,并沒有白白浪費,努爾哈赤在李成梁那里學到了很多。
不過,現在還不是努爾哈赤上場的時候,他姥爺的事都沒解決。
王杲最近過得很不好。
跑出去搶了回東西,沒搶著啥值錢玩意,老窩倒先被李成梁搶了一回。
牛羊丟了無數,從老婆到外孫子全被人家一鍋端了。
這生意做得太虧。
憤怒了,徹底憤怒了。
不反也要反了!
萬歷八年,王杲再次出兵。
以前還躲著點李成梁,這次不躲了,直接就是奔李成梁去的,拼了!
李成梁很高興。
因為前幾天萬歷皇帝剛剛表揚了他,說他在遼東干得不錯,還特意下令給老李修個石碑,以表彰他的功勞。
碑剛修好,正準備挽袖子再接再厲大干一場。
王杲來了。
這真是瞌睡送枕頭啊!類似王杲這種貴人,在李成梁的職業生涯中是比比皆是。
那就來吧。
開打。
事實證明,再憤怒沒實力也是白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