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簡體書)
滿額折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內容簡介:不管是一拍腦袋作出的決定,還是脫口而出的想法,都不是隨機事件。不管是快速約會的一見鐘情,還是頭腦發熱的浪漫,都不是年輕氣盛。我們在一眨眼之間作出的決定,比三思而後行,或許更具大師級的水準。只是,直覺背後的內涵,遠比表象來得深刻。

生活中的決策無論好壞,我們到底是如何做成的?為什麼有些人的決策能力令人稱絕?在本書中,格拉德威爾闡述并解答了這些問題。他通過多樣化的個案,諸如快速約會的過程、流行音樂的運作以及無辜黑人遭警方槍殺的疑案,彰顯了一項重大發現:人們在一眨眼間做出的決策,其內涵遠比表相來得復雜。
格拉德威爾援引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影響決策優劣的關鍵,并不在于我們能夠快速處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們全神貫注的專注力。格拉德威爾在各個例證之間縱橫揮灑,再度展現了他的精湛才華。他告訴我們在家庭關系、職業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為更成功的決策者。本書將令你有柳暗花明之感,從而改變許多成見與做法,更讓你對“直覺思維”的了解邁入新的境界。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 譯者:靳婷婷

出生于英格蘭,成長于加拿大,是一個有著牙買加血統的美國人,《紐約客》的怪才作家,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快公司》稱其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他于2011年6月獲得加拿大最高榮譽“加拿大勛章”。
在他的寫作中,融合了科學、社會學及流行文化,并通過原創、清新、有趣的故事來呈現,格拉德威爾是這一寫作風格的領軍人物。迄今為止,格拉德威爾一共著有4本書,且都是《紐約時報》冠軍圖書。其作品《引爆點》和《異類》一度創造了書市神話,其中《引爆點》連續28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他的最新圖書作品是《小狗看世界》。
因其觀點新穎、思想前衛,《紐約時報》把格拉德威爾對社會思潮的影響稱為“格拉德威爾效應”(Gladwell Effect)。

名人/編輯推薦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編輯推薦:
?《眨眼之間》英文版BLINK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 格拉德威爾代表作有《異類》和《引爆點》等,羅永浩(老羅)推薦閱讀。

目次

序言
別扭的雕像?
1.多快好省
2.人體計算機

第一章
薄片理論:小知識,大不同?
兩個人的關系中也存在著一種筆跡,即一種不經意間自動顯現的明顯特征。因此,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讀懂或破譯婚姻的密碼,因為無論是簡單如敲出摩爾斯電碼的小事,還是復雜如與人結為連理這樣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識別且穩定如一的規律。
1.愛情實驗室
2.婚姻與摩爾斯電碼
3.蔑視的重要性
4.寢室的秘密
5.傾聽醫語
6.一瞥的力量

第二章
潛意識密室:瞬間決斷的秘密?
你的潛意識就像一個心理世界的仆從,精心照料著你思維生活中微妙的細枝末節,密切關注著你周圍發生的一切,竭力確保你能夠隨機應變,同時給予你足夠的自由空間,以便將注意力集中于亟待處理的事宜。
1.誘導行為
2.敘事的弊端

第三章
沃倫?哈定假象:我們為何會對高挑黝黑的俊男傾心?
身為人類,我們運用閃念和直覺的能力可謂爐火純青,不僅能通過記憶牢記某人的面容,還能靈光一閃就解出一道謎題。但是所有這些能力都是極其脆弱的。頓悟并不是一只安住于腦中的燈泡,而是一盞一吹即滅的風中殘燭。
1.薄片法之陰暗面
2.黑白膚色的瞬間決斷
3.關愛顧客
4.尋找冤大頭
5.想想馬丁?路德?金

第四章
保羅?范?里佩爾之大獲全勝:為自發行為定框架?
瞬間決斷之所以能在瞬間作出,是由于它的簡潔明了,如果想要捍衛自己瞬間決斷的能力,我們就得采取措施,刪繁從簡。
1. 波斯灣之晨
2. 即興表演的框架
3. 危險的自我分析
4. 急診室的危機
5. 寧缺毋濫
6. 千年挑戰之第二回合

第五章
肯納的窘境:如何了解人們的需求?
當我們在某一方面修煉到登堂入室的程度時,我們的品味會變得愈發專業精深、愈發讓外行難以理解。也就是說,只有專家才能對自己的反饋信息和看法負起責任。
1. 第一印象可信嗎?
2. 百事可樂大挑戰
3. 盲人指路
4. 死亡之椅
5. 專業的稟賦
6. 唱片公司的做法真差勁

第六章
布朗克斯區的七秒鐘:心智解讀的精妙藝術? 誤讀他人心思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些是造成無數政治分歧和誤解傷害的罪魁禍首。然而,由于這些洞悉他人心思的失誤是如此短暫和難以捉摸,我們并不知道該對這些錯誤作何理解。
1. 三個致命錯誤
2. 心智解讀理論
3. 你的表情無處可藏
4. 男人、女人和電燈開關
5. 與狗爭吵
6. 有限的白色空間
7. 我的腦袋里有什么東西告訴我:先別開槍
8. 惠勒大街上的悲劇

結尾
用眼睛傾聽:《眨眼之間》教給我們的箴訓?
1. 古典音樂界的變革
2. 小小的奇跡

致謝

書摘/試閱

別扭的雕像

1983年9月的一天,一位名叫吉安弗朗克?波切那(Gianfranco Becchina)的藝術品經銷商與加利福尼亞的J?保羅?蓋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接洽,自稱有一尊公元前6世紀的大理石雕像。這尊雕像被人稱做古希臘少年立像,為一名裸身直立的少年,左腿前邁,雙臂垂于身體兩側。現存的古希臘少年立像僅有兩百尊左右,其中被追回的絕大多數要么已遭嚴重損壞,要么已在墓穴或考古挖掘過程中支離破碎了。但是,這尊將近7英尺高的雕像卻保存得幾乎完好無損,像身淡淡的光澤也使之與其他文物相比頗顯與眾不同,真可謂一項了不起的發現。波切那開出的價格直逼1 000萬美元。

蓋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態度謹慎,他們借來少年立像,并展開了細致縝密的調查工作。這尊雕像是否與其他已知的少年立像特征相吻合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這尊雕像的風格使人聯想到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收藏的《阿納維索斯的庫羅斯》(Anavyssos Kouros),也就是說,此雕像的制作年代和地點與人們推測的相符。另外,雕像是在何時何地出土的呢?具體細節無人知曉,但波切那向蓋蒂博物館的法律部門出具了一沓有關雕像近期背景的文件。據文件顯示,此雕像是一位瑞士內科醫師勞芬布格爾(Lauffenberger)從一位赫赫有名的希臘藝術品經銷商羅蘇斯(Roussos)處購買的,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收為個人珍藏。
一位名叫斯坦利?馬戈利斯(Stanley Margolis)的加州大學地質學家來到博物館。他使用一臺高清立體顯微鏡,花了兩天的時間來檢查雕像的表面。接著,他從雕像右膝下方取下一塊直徑一厘米、長兩厘米的樣本,并使用電子顯微鏡、電子微探針、質譜測定法、X射線衍射儀以及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其進行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此雕像使用的材料是白云質大理石,這種大理石來自希臘薩索斯島上一個名叫瓦錫角的古老露天采石場,并且,雕像表面還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方解石。馬戈利斯告訴蓋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因為白云石轉化為方解石所用的時間需要成百上千年之久。換句話說,這尊雕像歷時已久,絕非近期制造的贗品。

蓋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心滿意足,于是,在展開立像調查的14個月後,他們一致同意,買下這尊雕像,并于1986年秋季首次面向公眾展出。《紐約時報》以頭版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幾個月後,蓋蒂的古代藝術館館長瑪麗恩?特魯(Marion True)就此雕像撰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長篇敘述,并刊登在藝術期刊《伯靈頓雜志》(The Burlington Magazine)上:“雖無外力的支撐,少年立像仍筆直挺立,他握拳的雙手緊貼大腿,具有頂級的少年立像所特有的自信和生機。”在文章收尾處,特魯滿腔激昂地贊揚道:“無論像中少年是神還是人,都將西方藝術成熟階段那蓬勃的生機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這尊少年立像有點問題:它看上去不大對勁。第一個指出問題的,是時任蓋蒂博物館理事會委員的意大利美術史學家費德里科?澤里(Federico Zeri)。1983年12月,澤里受邀赴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工作室參觀立像,不知不覺間,他的目光停留在立像的指甲上。雖然一時間難以名狀,但他發覺這指甲看上去頗為別扭。第二個發現問題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希臘雕塑專家伊芙琳?哈里森(Evelyn Harrison)。蓋蒂博物館決定購買波切那的雕像前不久,她就在洛杉磯參觀過展館。“時任館長的阿瑟?霍頓(Arthur Houghton)帶我們去看立像,”她回憶道,“他刷地一下把覆在立像頭頂的一塊布掀開,說:‘看,這雕像現在還不是我們的,但幾周後就屬于我們了。’然後我說:‘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哈里森當時看到了什么?她自己也道不出緣由。在霍頓掀掉布的那一瞬間,哈里森油然而生一種預感,一種什么東西不大對頭的直覺。幾個月後,霍頓又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前館長托馬斯?霍文(Thomas Hoving)來到蓋蒂的修復工作室參觀立像。每當看到新的藝術品時,霍文總會將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詞記錄下來,而初見少年立像時腦中浮現的詞令他至今記憶猶新。他回憶說:“那詞是‘新’……‘新’。”“新”,這可不是面對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雕像時應有的反應啊。事後,霍文經過一番琢磨才悟出閃念的緣由:“我曾在西西里島進行過挖掘,找到了一些文物的殘片,那些剛出土的殘片和這尊立像看上去相差甚遠。這立像就好像是在星巴克最上乘的拿鐵咖啡里泡過似的。”

霍文轉向霍頓:“你們已經付過錢了嗎?”
據霍文回憶,霍頓當時一臉錯愕。
“如果付過錢了,想辦法把錢要回來,”霍文說道,“如果還沒付,就不要買。”

蓋蒂博物館方開始發愁了,他們圍繞希臘雕塑召開了一場專題研討會,并將立像包裹好,運送到雅典,召集希臘最資深的雕塑行家進行研究。這次,令人泄氣的消息更加不絕于耳了。
一次,雅典衛城博物館的館長喬治?迪斯佩尼斯(George Despinis)與哈里森站在一起,他只看了立像一眼,臉刷一下就白了。他告訴哈里森:“任何一個見過出土雕塑的人都能看出,這尊立像從沒在土里埋過。”雅典考古協會的會長格奧爾格斯?頓塔斯(Georgios Dontas)見到立像後只覺渾身發冷,他說:“第一次看見立像時,我感覺我們之間仿佛隔著一層玻璃。”在頓塔斯之後發言的是雅典貝納基博物館主管安格洛斯?迪里夫瑞亞斯(Angelos Delivorrias),他詳盡闡述了立像的風格與其材料來自薩索斯島這兩個因素之間的相悖之處。接下來,他切入了主題:何以認為立像是贗品呢?他說,第一次將目光停留在立像上時,他感到了一股“直覺產生的厭惡感”。研討會收尾時,眾多出席者似乎意見統一:立像絕非先前人們所想。蓋蒂博物館及其律師和科學研究者歷經數月的苦心研究,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而幾位全球最權威的希臘雕塑專家,僅僅通過目測和“直覺產生的厭惡感”,便得出了一個與蓋蒂博物館大相徑庭的結論。究竟孰是孰非呢?

答案一時不甚明朗,因為希臘少年立像本來就是各種研討會上引起藝術專家爭議的熱點。然而不久後,蓋蒂立像一案逐漸真相大白。經查,蓋蒂方律師作為確定立像來源于瑞典內科醫師證據的信件,其實是偽造的。其中,一封年份為1952年的信上所用的郵政編碼,在其後20年後才啟用;另一封標為1955年的信中所提到的銀行賬戶,也直到1965年才開戶。歷經數月的調查研究,人們原本認定這尊少年立像的風格與《阿納維索斯的庫羅斯》同屬一類,但這個判斷也站不住腳了:通過仔細檢查,希臘雕塑專家們愈發感到,這尊立像是個來自不同時期和地域的多種風格拼湊的大雜燴。立像少年身材纖長,像極了慕尼黑一座博物館中的特尼亞(Tenea)少年立像,他那獨具風格的珠狀發型,卻又酷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里的立像,至于他的雙腳,則屬于現代的風格。人們最後發現,與這尊立像最為相似的,是一尊由一位英國藝術史學家于1990年在瑞士發現的殘缺不全的較小規模雕塑。這兩座雕塑使用的大理石原料材質相近,且做工手法也如出一轍。但是,那尊發現于瑞士的立像并非來源于古希臘,而是出自20世紀80年代初羅馬的一家贗品作坊。那么,科學分析師所說的立像表層是經由成百上千年演化而成的言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看來,事實并沒有所說的那么絕對。經過深入研究,另一位地理學家得出結論:只要使用土豆真菌,人們可以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將白云質大理石雕像的表面“老化”。

在蓋蒂博物館的文物目錄中,有一幅立像的圖片,旁邊標注著:“約公元前530年,或為現代仿品。”

當費德里科?澤里、伊芙琳?哈里森、托馬斯?霍文和格奧爾格斯?頓塔斯等人看到立像并感覺到“直覺產生的厭惡感”時,毋庸置疑,他們是正確的。在驚鴻一瞥的短短兩秒間,他們對雕像本質的理解,要比蓋蒂團隊整整14個月的調查研究還要深刻。

《眨眼之間》就是一本有關這兩秒鐘的書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