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少年四書:一本通讀《論孟學庸》考試重點全搜錄
滿額折

少年四書:一本通讀《論孟學庸》考試重點全搜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903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四書必考題」全收錄!
第一本完整囊括民國83~100年大學學測、指考「四書考題」的超級指南!!

最條理分明、精要完整的四書讀本;
最利於掌握重點、清晰歸納的論孟教材;
針對國高中青少年學生編著的四書精要課本,
應對學基測、增進國學能力的必備讀物!

本書從《論語》一書的背景、思想導入,再分別介紹孔子的為學之道、對仁的看法、論孝、道德修養、論君子、論詩禮樂、孔門弟子介紹等等各個方面,精要歸納《論語》的各個篇章,使學子在學習儒家道理的同時,有可以遵循的大方向;既能知其精髓,又能窺其堂奧,學習可以既透徹又深入!

《孟子》則從其人、其抱負與思想,擴及其論性之善惡、義利之辨、教育觀、政治理念及談論古人等等,幫助學子們全方面地了解《孟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

在兩書之後,附上精要分類總整理,將兩書的梗概再次簡單梳理,便於加深印象、利於熟記於腦海。

最後則是介紹《大學》、《中庸》必讀重點,整理出其中的成語及珠璣佳言,讓讀者一次理解書的精要。

全書在每一個單元之後,附有83~100年與其有關的歷屆考題,幫助學子更進一步確定重點與方向,是第一本完整搜錄歷年四書考題的珍貴讀本!

三大保證:
保證品牌:學、基測必勝寶典,提升國學程度的最佳讀物,保證效果卓著!

保證必考:不可不讀的國文補充教材,不可不知的考古試題總整理。

保證必勝:專業名師精挑細選,中學生課外讀物的第一選擇。

作者簡介

陳美儒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畢業,輔修:心理輔導諮商、人際溝通學。

曾任師大國語中心、實踐大學兼任講師。

*一九九二年以現代生活教育家榮獲第十四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

*任教建中三十年,資深國文名師兼導師,曾任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召集人,大學指考、學測國文科試
題檢試委員。

*聯合報、中國時報、時報週刊、自由時報、國語日報專欄執筆。

*六度代表國家前往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中南美洲、南非,擔任「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營」巡迴講
 師,成果輝煌。

* 個人著作:《大學甄選入學高手》、《從心出發,發現幸福》、《成長路上,有你真好》、《情人的黃襯衫》等三十多部,均以關懷青少年成長、親子和諧、兩性情愛EQ為主題;CD有聲書:《親子EQ百分百》。著作獲教育部研究著作獎、中國語文獎章。

*曾任報社兒童版、青少年版特約主編,達十八年之久。

名人/編輯推薦

名家推薦──
何寄澎(台大中文系教授)
李威熊(逢甲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張蓓蓓(台大中文系教授)
陳一誠(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陳偉泓(建國中學校長)
陳偉堯(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黃春明(知名作家)
蔡文鐘(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劃順序)

宜古宜今,光芒永恆的四書
文/陳美儒

所以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本最代表儒家思想的中華文化寶典命名為「少年四書」,主要訴求的閱讀對象正是天下無數充滿青春容顏的莘莘學子,進而普及廣大有心探訪孔孟思想的成年人。

提到《論孟學庸》,一般人總不免想到它的古老和沉重,甚至以為:「都那麼久遠年代說的話,念它又有什麼意義?」卻疏忽了這樣古老的文字,卻蘊含著多少可貴的人生哲理,以及曖曖內斂的強勁生機活力;美麗簡潔的遣詞造句,更是最佳的散文經典學習。除了引發思古幽情之外,其中豐盛富麗的內涵尤其引人深思、令人玩味。

南宋大學者朱熹作《四書集注》,將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學》、第三十一篇的《中庸》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朱熹稱大學篇乃大人之學,是古代大學教育小學者成為大人的重要經典;《中庸》乃孔門最高之人生哲學指標,北宋大儒程頤認為此乃孔門傳授心法的書;簡單的說,《大學》乃《中庸》的門戶,《中庸》是《大學》的閫奧。

《少年四書》所選論孟學庸各篇章,以能表現中華文化特色,並切合時空變遷、符合現代思想觀念為依歸。
歷來訓解四書之著述頗多,各方說解難免有所歧異,為消減學子學習之負擔與方便一般大眾閱讀,其中注釋多採朱熹《四書集注》之說為依據;如有更好、更切時宜的異解、義理,則另外加「按」解說明。

在建中紅樓任教國文兼導師的逾三十年歲月,我總一再叮嚀、不斷提醒這些紅樓才子、未來社會菁英,一定要深刻記誦:輕、薄、短小而有力的四書字句,因為這正是為人處事最佳的座右銘,更是寫作用語上最具影響力、感染力的引證佳言。

《論語》一書從其背景、思想導入,再分別由孔子的為學之道、對仁的看法、論孝、孔子談道德修養、論君子應有的內涵、論詩禮樂、拜訪孔門弟子,歸納《論語》的各個篇章,使學子大眾在學習儒家道理的同時,也可以找到儒家思想遵循的大方向:既能知其精髓,又能窺其堂奧,更不失趣味學習。

《孟子》則從其人、其抱負與思想,擴及其論性之本善、向善與義利之辨、教育觀、政治理念及尚論古人等,全方面地了解《孟子》這本書的主要思想。

尤其珍貴而與眾不同的是,特地附上《論語》、《孟子》思想精華佳言分類總整理、重要字音字義辨正,將兩書的經典大旨、成語典故、國學常識分門別類,做出完美條例,便於加深印象、利於熟記省思。

《大學》、《中庸》則選擇必讀重點,並整理出其中的俚俗諺語與珠璣佳言,以助學子便捷洞悉其中奧妙,同時掌握考試方向,四書於此作一完整呈現。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在每一單元之後,更搜羅84~100年的大學聯考、學測、指考相關考題,同時給予完美詳解,幫助學子精準的確定學習重點與方向,此書誠為極難得而可貴的《論孟學庸》四書精彩總集。
在《少年四書》中,孔孟儒家圓融周至的人生哲理、充滿智慧的語錄,宛如東昇旭日,猶勝清華滿天;宜古宜今,光芒永恆。

目次

自序/陳美儒

Part 1
《論語》:
《論語》概述
深度認識論語
文化與國學
重要思想‧人物特寫
孔子年表

一, 認識孔子的為人
二, 孔子與弟子論為學之道
三, 孔子對仁的看法
四, 孔子闡論孝道
五, 孔子談道德修養
六, 孔子對士(讀書人)的看法
七, 孔子談君子的內涵
實力大考驗1
八, 孔子論詩,談禮與樂
九, 孔子的教育理念
實力大考驗2
十, 孔子評論政治
十一, 孔子論古聖賢人物
十二, 拜訪孔門弟子
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與俚俗諺語
《論語》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實力大考驗3
國學實力大補帖

Part2
《孟子》:
《孟子》概述
文化與國學
重要思想,人物特寫

一, 探看孟子的抱負
二, 孟子議論性之本善、向善
實力大考驗4
三, 孟子的義利之辨
四, 孟子說涵養
五, 孟子的教育觀
實力大考驗5
六, 孟子的政治理念
七, 孟子尚論古人
實力大考驗6
出自《孟子》的成語典故與俚俗諺語
《孟子》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國學實力大補帖

Part3
《論語》、《孟子》精要分類總整理
《論語》
《孟子》
《論》、《孟》重要字音字義比較

Part4
《大學》:
《大學》概述
深度認識《大學》
《大學》選文
出自《大學》的成語典故‧俚俗諺語
《大學》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實力大考驗7

《中庸》:
《中庸》概述
深度認識《中庸》
《中庸》選文
出自《中庸》的成語典故‧俚俗諺語
《中庸》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實力大考驗8

書摘/試閱

【重要思想.人物特寫】
一個平凡之身的偉大靈魂──超越時空,重新認識孔子
文/陳美儒

孔子,可說是我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與感染力的偉大人物;他的思想直入世界每個華人的生活哲學中,其人格精神更被視為中華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出生於西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的孔子,比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西元前五五一至四七九年)約年長八十二歲,較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西元前五六○至四八○年)晚生九年,跟崇高的基督耶穌合稱為世界文化版圖中的四大聖哲。

本身並非諸侯王公出身的孔子,史學巨擘司馬遷卻特地為他立傳,且破例放在《史記》(世家第十七),寫成數千言的〈孔子世家〉。

考據孔子的生命歷程還真是一路顛簸,一生坎坷;然而這番一般人都難以忍受的辛酸苦難,卻反而堅強了他的意志、淬煉了他的智慧。孔子的一生,其震古鑠今的成就,驗證了一個卑微的出身、平凡的個體,卻可以運用自己的努力與百折不輟的精神,創造出不平凡的過程與兩千多年後依然閃耀的光芒。

有一回,大弟子子貢跟大宰炫耀式的讚美孔子:「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不久,孔子聽到了,即如此回應:「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從這句話,可以明白看出孔子幼年家境的貧寒,也隱隱透露出他艱辛的成長過程。

依史書記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位大力士,驍勇善戰有功於國,卻也不過是個小縣令。第一次結婚,元配為他生了九個女兒;後又娶妾,如願以償生了個兒子(孟皮),足部卻有些殘缺。

一直到六十三、四歲了,卻遇見未滿二十歲的顏徵在,兩人相差四十多歲,結果生下孔子。《史記》對這段不為鄉里、世人接納的婚姻,寫下這樣的文字:「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山東曲阜娘家撫養;十七歲那年,年輕的母親也撒手西歸;少年孔子就在無父無母、無依無靠中,投入人生的波濤大洋裡獨自成長。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在窮苦中依然立志求學的少年孔子;一輩子「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的孔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的孔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的孔子;由於他的努力與好學,因此也使他的生命有不斷成長、轉換的契機。在那樣遠古封建,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上學受教育的年代,這個「少也賤」的孔丘,靠著勤勉與堅持,曾長途跋涉跟師襄習樂,遠征風塵問禮於老子,他努力自學且四處請益學有專長的人。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史記,孔子世家》)這位大個頭又飽蘊學識、充滿熱情、滿腹理想抱負的孔丘,一生仕途卻是抑鬱不得意。

二十歲不到的孔子結婚了,生了個兒子名孔鯉,為了養家照顧妻兒,結果在季氏家,只謀得管理倉庫的小小會計;雖然不過是個小小基層公務員,一年下來,他還是認真勤奮的為季氏把牛羊繁殖得又多又壯。

在我國的教育史上,孔子可稱是開私人「教學」的先河,是平民教育的創始者,他把教育推廣到社會上每個角落、各種不同的階層;他開啟不論貧富、老少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齋、戰、疾。」、「其於鄉黨,恂恂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廟朝廷,辯辯言,唯謹爾。」、「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

孔子大概在三十歲左右正式開班授課,從司馬遷的文字裡,我們更可以清晰的看到,孔子的教學不止於經書的傳授研讀,更是一種人性美好情操的實踐,他注重的正是品格教育、心性修養。透過他「學而不厭」、「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理念與身教;他循循善誘的造就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英才,他的教育方式簡直就是創造人才的夢工廠。

孔子一生在魯國擔任官職大約只有四年左右(五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雖然他使魯國得以大治,甚至「路不拾遺,男女分途」,卻終敵不過魯定公的沉迷犬馬聲色美女中而疏遠冷淡了孔子。失望之餘的孔子於是帶著眾弟子,開始周遊列國,流離顛沛達十四年之久,直到六十八歲才重返家國;這時,他的妻子跟兒子早已過世;回到魯國的孔子,還是繼續他終身執著熱愛的教育;以文學見長的子游、子夏便都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弟子。

七十一歲那年,他最疼愛、寄望最深的顏回以四十一歲壯齡去世;隔年,跟他相處最久、年紀與他相近,「革命」情感最深的子路也死了;不到半年,七十三歲(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的孔子在哀傷中過世。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最末寫著:「天下君王至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也,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賢矣。」是呀!古今多少聖君大王、名將賢相,活著的時候多榮耀、多威風,死後卻什麼也沒了,還有多少人記得呀!唯有孔子,雖僅僅不過是個布衣平民出身,其光風霽月的人格精神與教化感召,並不因肉體的消逝而成灰燼;縱使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在人類文明遞嬗遽變中,他留下來的智慧言語、他的行為典範依然是璀璨震爍、歷久彌新、宜古宜今。

春風化雨任教建中紅樓,轉眼歲月已逾三十載;在教學裡,我始終最在乎的是健全人格、美好品德的養成,對青春兒女、驛動不定的心靈而言,孔子平凡的出身而造就出不平凡的一生,正是他們學習智慧、修練德行最好的對象。

【實力大考驗2】
單選題:
1.寫作常使用「借事說理」的技巧,以提高道理的可信度。下列文中所述「市集人潮聚散」的事例,最適合用來證明哪一選項的道理?

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史記.孟嘗君列傳》)

(A)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

(B)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C)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D)
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97年大學學測】

2.~3.為題組
閱讀下列南宋朱熹《朱子語類》兩則短文,回答2.~3.題。

甲、 近日學者病在好高,讀《論語》,未問「學而時習」,便說「一貫」;《孟子》,未言「梁王問利」,便說「盡心」。

乙、或問:「孟子說『仁』字,義甚分明,孔子都不曾分曉說,是如何?」曰: 「孔子未嘗不說,只是公自不會看耳。譬如今砂糖,孟子但說糖味甜耳。孔子雖不如此說,卻只將那糖與人吃。人若肯吃,則其味之甜,自不待說而知也。」

2.下列閱讀《論語》、《孟子》的方法,與上引朱熹言論最相符的選項是:
(A)
欲去好高之病,宜先求「一貫」,再求「盡心」。

(B)
無論讀《論語》或《孟子》,皆應循序漸進,踏實研讀。

(C)
《論語》說理平易,適合略讀;《孟子》說理詳盡,適合精讀。

(D)
《孟子》較《論語》義理分明,宜先讀《孟子》,再讀《論語》。

3.上文朱熹以「吃糖」為喻,目的是希望讀書人明白:

(A)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的身教優於孟子的言教。

(B)
孔子說理直截了當,語重心長;孟子辯才無礙,得理不饒人。

(C)
孔子雖少講理論,實教人透過生活實踐以體悟道理。

(D)
「仁」因孟子的解釋分曉,才得以確立為儒家學說的核心。【97年大學學測】

【《大學》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經一章〉

◎ 「大學乃大人之學,即培養人格完美。修明自己本有的清明德性,自己明明德後,又當推己及人,使得人人都能日新又新,進步不已,以達到最完善的地步。」

明明德,上「明」字為動詞,修明也。明德,人天生靈明的德性。
親民,親,當作「新」,革新。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經一章〉

◎ 「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然後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後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然後才能安於目前的處境;安於目前的處境,然後才能慮事精詳;慮事精詳,然後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后,通「後」。

定,志有定向。

靜,心能保持寧靜,不受任何干擾。

安,不論處於任何環境,皆能心安理得。

慮,謂慮事精詳。

得,達到至善而不變遷的境地。

3.「致知在格物。」〈經一章〉
◎ 致,推極也。知,知識。致其知,推展自己的知識到極致,使己之所知無不盡。
格,至也,指窮究其精微。物,事物。格物,窮至事物之理,使能極處無不到。
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大學》的八項條目。

4.「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經一章〉
◎ 「心情能平正,本身也就端正了;本身能端正,家庭也就親睦了;家庭能親睦,國家也就安和了;國家能安和,天下也就可以太平了。」

【《中庸》中著名的珠璣佳言】
1.「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第一章〉

◎ 「沒有比隱暗處更容易暴露、被發現的,也沒有比細微的物事更容易引人注意的,所以君子在獨處時更要特別謹慎。」

見,音現,通「現」。隱,暗處。微,細事。此句言最隱暗之處所,卻往往是最容易被發現者;最微細之事物,常是最為引人顯著者。意指人在本心自覺之下,表面上雖「隱」「微」,其實最為「見」「顯」。

按: 慎其獨:獨,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意指人在獨處時,所作所為,他人雖不知,但自己的本心則能自覺而知之甚明。慎其獨,君子在於個人獨處時要特別戒慎。

2.「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第十三章〉

◎ 「說話時要顧到所做的事,做事時要顧到所說的話。這些君子哪一樣沒有努力去實行的呢?」
慥,音躁。爾,猶「然」,形容詞語尾。慥慥爾,篤實的樣子。

3.「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第十五章〉
◎ 「君子的道,譬如走遠路,必定由近處開始;又譬如登高山,必定從低處開始。」「辟」如,通「譬」。

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第二十章〉
◎ 「任何事情,預先有了準備就能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事先有準備,就不至於詞窮理屈;做事事先有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行動的步驟,能預先計畫定妥,事後就不會愧恨;追求真理的法則,能預先妥善規晝,則不至於行不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