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佛心妙手:啟功(簡體書)
滿額折

佛心妙手:啟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4.8 元
定價
:NT$ 209 元
優惠價
8718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的學術成就似乎難以納入現有的世界公認的學術價值體系,但他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國學大師”。他在經史子集、詩書畫藝、文物鑒定、語言文字學、哲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紅學等領域,都有獨到之處。北京師范大學評他為“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
他就是啟功。“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是啟功珍愛的一方藏硯的銘文,“堅凈”二字也就成為他的書齋名。先生修煉一生,筆耕一生,遭大苦難而“悲天憫人”,心藏“苦情”而博愛眾生,“筆隨意到平生樂,語自天成任所遭”。《佛心妙手(啟功)》為其傳記,記錄了其生平事跡。
《佛心妙手(啟功)》講述一個皇族後裔,學為人師,謙遜豁達,集詩、書、畫,鑒于一身,被稱為“國寶”的老頑童——他,“堅凈翁”啟功。本書由曉莉著。

名人/編輯推薦

啟功先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
啟功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匯文中學輟學後,發憤自學。稍長,從賈羲民、吳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姜福修古典文學。刻苦鉆研,終至學業有成。
《佛心妙手(啟功)》為其傳記,記錄了其生平事跡。本書由曉莉著。

2004年7月27日,對大多數人而言,也許非常普通,但這天,對于一位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來說,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這一天,是偉大的國學大師啟功先生92歲壽辰。92年的風風雨雨,92年的悲喜離合,92年的孜孜奮斗,造就了學貫古今、通絕國粹的儒者——啟功。這,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驕傲,更是華夏大地永遠值得珍貴的財富!
當天,在鮮花掌聲人流的簇擁之下,啟老顯得格外精神矍鑠,面對前來祝壽的人們,他雙手抱拳,深情地說:“我無德無才,卻招惹這么多的人來祝壽,慚愧和感動的眼淚直往肚子里掉,哪怕活到最後幾分鐘也要將有限的學知呈現出來給後人。”
時光無情。歲月無情。
一年後的6月30日,在那個靜謐的夏夜,離93歲生日僅二十多天的啟老卻撒手人寰,乘鶴西去,永遠地離開了敬他愛他的親朋摯友、學子晚輩,留給人們無盡的緬懷與思念,留給世界無窮的遺憾與唏噓。
八寶山的靈堂里,在低回起伏的哀樂聲中,啟功先生的遺像在綠葉鮮花叢中笑對眾人。圓圓的臉龐上,依舊是那熟悉而親切的笑容。
世間的不舍,啟老知道;人間的溫情,啟老難棄。年老體衰,先生已不能執筆揮毫、書寫江山;著述未能完全整理留給後人,薪盡人亡、空留遺恨;什剎海如潮的人流和美麗的風景,也最終沒來得及去看上一眼……啟老就這樣走了,我們只能揮淚送別。
但若是生命的存在已無力綻放地如夏花燦爛,那么,離去或許是一種解脫。而後人,依然可以在追尋先生前行的步伐和足跡中,找到他留下的珍貴的遺產,這并非不幸。
如此,也就釋然。
一、高山仰止
啟功先生是一位鴻儒大師,他既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畫大家,其舊體詩詞也享譽國內外詩壇,有著詩、書、畫“三絕”之稱。
其詩詞,典雅工整,思深語雋。從小受到良好詩詞訓練的啟功先生,還坐在祖父腿上時,就已經開始背誦古典詩詞,多年深厚的積淀,呈勃發之勢,也成為其創作不竭的源泉。詩集《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的出版,更使他在當代詩壇的領軍地位無人能撼。
其字,雋永而兼灑脫,被譽為“中華第一筆”。啟老早年師從吳熙曾(鏡汀)先生學習書法,常年臨古帖、練筆法,更兼“文革”時被迫抄寫大字報,竟練成“獨家筆功”。正因為此,啟功先生的書法自成一格,外柔內剛,既瀟灑娟秀又風骨凜然。有人稱他是“采百花之精英,釀自我之蜂蜜”,有人贊他成就堪與“書聖”王羲之比肩,更有人說他是“書法史上繼趙孟頫後的又一高峰”。無論外界如何評價,啟功先生在書法上的成就都是不言自明的,他在當今時代一枝獨秀,又有誰能望其項背!
其實,啟功自認為“畫比字好”。國畫是啟先生又一絕技。從小對繪畫情有獨鐘的他曾受業于博通畫史的賈羲民先生和齊白石老人門下,中年時就在畫壇小有名氣,晚年更是聲氣大噪,名播海內外。啟老是我國國畫界的一大高峰,而其詩、書、畫三管齊下,互耀生輝,更是成為藝術界的精品,有誰不為能擁有啟老的真跡而驕傲!
然而,就像鐘敬文老先生生前所贊譽的“先生自富千秋業,世論徒將墨法夸”,啟功先生的成就決不止于“詩、書、畫”,他博學宏通,成為任何一個學科都無法容納的天才。
作為一名學術大家,先生的詩詞理論精辟獨到,在文物鑒定上也是獨具慧眼,他精通古典文學、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古代文獻學,甚至包括歷史學、哲學、佛學,集眾家之所長,因而能成一家之言。真正的大師是沒有邊界的,啟功先生就像浩瀚的大海,深遠而寬廣,而蕓蕓眾生如我們,只能望洋興嘆;他又像巍峨的高山,矗立于我們眼前,永遠無法超越。
而今,一位大師離去了,一個時代即宣告結束。
二、人淡如菊
作為一名“國寶”級人物,作為人人敬仰的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對待身外名利異常淡然,那種超脫淡遠的氣度,恰似一朵散發著淡淡清香的秋菊,高潔,卓然獨立。
啟老的幽默歷來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他曾自嘲自己是“撥倒(博導)”——“一撥就倒,一駁就倒”,也是“不急(部級)”。當別人對他的成就贊譽有加時,他還會反問一句:“我到底哪兒乖啊”?由于年事已高,加之體弱多病,面對每天慕名而來的訪客,啟老不堪其擾,只好在門上貼一“拒客令”,但即使是這樣,他還不失幽默地告訴來人“大熊貓病了,謝絕參觀”……凡此種種,舉不勝舉。在眾人心中,啟老永遠是一位幽默而可愛的老人。
面對世事,啟老從來寵辱不驚,他的寬容是有口皆碑的。對待曾在“文革”中誣陷他的人,他不僅沒有指責,反而安慰說“不過是在演戲,演完了,何必放在心上”;當他看見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掛著數不清的“啟功字畫”贗品,卻哈哈一笑,從不深究,還稱贊說“比我寫的好”。這樣虛懷若谷、包容無際的人格魅力,正如陸昕所說,“先生胸中正是以宇宙無窮大為中心來看待世間萬物,故心里常能坦蕩無憂”,“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不正是他人格的寫照嗎?
啟功先生大概是為數不多的愿意給普通人贈送字畫的大師之一。無論身份高低,只要別人有求,啟老必應,尤其是那些曾為他服務過的護士、司機,啟老都愿意贈送自己的書畫作品以示感激。如此一位平民大師,在盛名之下卻又有著一顆平易的心。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真正博學之人都是謙遜的。面對外界頒授的各種頭銜,啟老始終不以為然。而他自始至終自稱“教書匠”,也很愿意別人叫他教授。他把教書育人當成其一生的事業,他的心完完全全奉獻給了一代又一代學子。從教七十余年的他,八十多歲高齡時還不顧病體,堅持給學生上課,親自指導研究生。在他的諄諄教誨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學者和專家。啟老很關注貧困學生,他個人曾將自己積攢多年的書畫作品義賣,設立獎學金以獎勵資助師大學子。在北京師范大學這片園地里,啟功老先生給世人樹立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楷模。
啟老有一方硯,上有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啟老正是以此督責自己的立身行事,而“堅凈”就是啟功先生一生孜孜以求的人格最高境界。
三、情重如山
啟老平靜如水的外表下,跳動著一顆重情重義的心。對待一生中的兩個“知己”——恩師陳垣和妻子寶琛——他始終懷著深深的眷念,那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和比山高比天闊的摯誠,更是平靜的大海深處不為人知的激浪,涌動著最感人至深的情意。
陳垣是第一位發現年輕啟功“寫、作俱佳”的伯樂,他曾多次推薦啟功進學校教書,解決啟功的生活困難;在人生的重要關頭,他總會像父親一樣為少年喪父的啟功指點迷津;一句“我亦孤兒也”,讓啟功淚下沾襟,感佩至今。多年以後,每當回憶起往事,啟功都會說:“當時師生之友誼,有逾父子。”
正是這樣一位知恩圖報的赤子,始終不忘“一枝一葉報春風”,也終身銘記恩師的教導——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正是出于對陳垣老師的懷念,啟功在把賣字畫的錢攢足了設立獎學助學基金時,堅決不用自己的,而是用恩師名義——陳垣的書齋名而定為“勵耘”。師生情誼,永遠是啟功憶深處彌足珍貴的一部分。
早年的啟功,無論經歷怎樣劇烈的暴風驟雨襲擊,始終都能安然度過,并多次由人生低谷再次攀上高峰,這其中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功不可沒,那就是啟功的此生摯愛——妻子寶琛。他們之間真摯、純潔、深沉、持久的愛。在40年相依為命互相攙扶共同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像一杯陳年老酒,歷久彌醇,幽香如縷。而在啟功心中,那更是一首孤婉哀絕的愛情絕唱,飽含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堅貞與悲涼。
早年,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寶琛獨自一人承擔起照顧啟功母親和姑姑的重任;面對著家徒四壁,作為妻子的她如何能給丈夫做點好吃的,還把變賣自己的首飾給啟功買書;在“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的歲月里,寶琛瞞著所有人,冒險將丈夫心血凝聚而成的書稿字畫悄悄收藏起來……沒有妻子的默默支持,也就沒有啟功先生一代大師的地位,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用一個字來詮釋:愛。所有的苦難,在愛面前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正當70年代云開見日之時,這位操勞一生、奉獻一生的女子,卻永遠離開了她深愛的家庭和親人,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是的,啟功同樣深愛著與自己風雨患難的妻子。在外人面前,啟老始終稱寶琛為“賢妻”并將她引為“知己”;妻子生病之時,啟功每天往返于醫院和學校,一邊工作一邊細心照顧妻子直到病逝;寶琛離世後,啟老堅志不再續娶,面對說客盈門,他卻絲毫不為所動,多年孑然一身地度過漫漫歲月,忍受著孤寂的晚年;每到農歷新年,啟功都會去看望妻子,并“帶”她回家;甚至在彌留之際,先生還一再叮囑:“要和寶琛合葬,我們來世還做夫妻。”一份終身不渝的情感,一顆堅貞不貳的磐石之心,一位苦苦守候的孤寂長者,又豈是現代朝三暮四的紅男綠女所可以理解?!
四、坎坷歷程
啟老輝煌而燦爛的一生中同樣經歷過悲愁哀痛,人生的際遇沉浮陰晴,他的命運也坎坷多蹇!那一段段酸楚而痛苦的經歷,總讓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揪心的疼痛中,而每一次回憶,都只會加深心靈的創痕,正因為此,晚年的啟老一度堅持不寫自傳。
往事不堪回首。
啟功出身皇族,貴為帝胄,又是一線單傳,本應享盡榮華富貴、萬千寵愛。但家族的沒落注定了所有的一切只能成為假設。往日的高貴榮耀,只是過眼云煙,早已灰飛蹤滅,而動蕩中的家也日漸破敗。更為不幸的是,啟功不到一歲,正值壯年的父親就因肺病離世,這仿如大廈在瞬間轟然坍塌,只留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年幼的啟功,注定一生伴隨著不幸。10歲時曾祖、祖父相繼去世,母親和終身未嫁的姑姑成為他陰霾童年唯一的依靠。他中學未畢業便被迫輟學,靠教家館度日。有幸遇到恩師提攜,卻因學歷不夠屢遭辭退,歷盡挫折委屈。正值盛年之時卻不幸被劃成“右派”,看盡人間冷暖。一切的一切,在啟老心底成為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影響著他的一生。
陰霾過後,本以為從此撥云見日,不再擔驚受怕、終日惶惶,但,舉目四顧,親人俱已離世,雙鬢亦已斑白,物是人非的凄涼,靜夜孤燈的煎熬,成為啟功心底最深的痛楚。晚年喪偶,膝下無子,啟老內心的悲涼該向誰訴說?“吟成七字誰相和,付與寒空雁一群。”知音不再,弦斷無人聽,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啊!
晚年啟功最大的心愿就是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然而,享有盛名的他面對絡繹不絕的訪客,卻欲拒不能。終日俗務纏身,為他人做嫁衣裳,被人當作賺錢謀利的工具,有誰能理解老人心中的期愿?喧鬧之處,誰會在意一個老人的心聲?也許只有躺在孤寂墓地里的親人吧!
不由想起了啟老生前所作《痛心篇二十首》中的詩: 枯骨八寶山。
孤魂小乘巷。
你且待兩年。
咱們一起葬。
五、逝者無言
擺脫人間牽擾,遠離世俗紛亂,忘卻虛浮名利,啟老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他終于可以安息了。
躺在鮮花叢中的啟功先生接受著眾人的吊唁和緬懷,他聽不見悲哭悠長,也看不見愁容慘淡,或許,在世界的另一端,他那孤苦的靈魂終于能和久別的親人重逢。近半個世紀的離別,該是多么漫長而孤苦的煎熬!
有人說:死是另一種生的開始……
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
所以,所有的哀悼都是無力的,所有的悲慟都是蒼白的,我們只有祝福。生如秋菊,逝如流水;來時無言,去時沉寂——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謹以趙樸初先生臨終前的偈語奉祭: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我兮何有?誰歟安息?
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唯愿靈魂安息!

目次

序論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一、高山仰止
二、人淡如菊
三、情重如山
四、坎坷歷程
五、逝者無言
第一章 顯赫家世的敗落
一、遙遠的愛新覺羅氏
二、母親背後的歷史
三、家族的敗落
四、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二章 童年的保護傘
一、生于亂世
二、記名小喇嘛
三、慈愛的祖父
四、孤弱的母親
五、終身未嫁的姑姑
六、呼啦啦大廈傾
第三章 短暫的求學時光
一、最初的啟蒙
二、快樂的私塾生活
三、自由的現代教育
四、難忘恩師情義
五、草草中斷的中學生涯
第四章 人間自有真情
一、10歲的轉折
二、捐款助遺孤
三、感懷恩人情意
四、暗中相助的恩人
第五章 事業路上的坎坷
一、前途難卜事業路
二、初進輔仁
三、生命中的伯樂
四、進入輔仁的曲折歷程
五、改姓的屈辱
第六章 幸有恩師同慈父
一、認認真真做事
二、坦坦蕩蕩做人
三、先生的“一指禪”
四、凄涼的訣別
第七章 中年多磨難
一、院系的束縛
二、飛來的橫禍
三、“失語”的困頓
四、無所適從的惶惑
五、暫時的寧靜和永久的震撼
六、飛揚與惆悵
七、無法忘卻的記憶
八、拒絕溫習煩惱
第八章 曾經滄海難為水
一、一生的姻緣
二、叫一聲“姐姐”
三、不止是“信任”
四、生活伴侶
五、文章知己
六、故人已乘黃鶴去
七、曾經滄海難為水
第九章 學者啟功
一、“二十四師”和《二十四史》
二、一語驚醒夢中人
三、出書的艱難
四、天道酬勤
五、興趣的轉移
六、學術的窘境
第十章 教師啟功
一、中學畢業的博導
二、行為世范
三、不忘社會責任
四、“勵耘獎學金”見證師生深情
第十一章 詩人啟功
一、驚人的記憶力
二、詩詞創作
三、《鷓鴣天·乘公共汽車》八首
四、《痛心篇》二十首
五、生死乃如身外事
六、“詩言志”
第十二章 書畫家啟功
一、畫家夢的破滅
二、勤練書法以雪恥
三、啟功談書法
四、獨特的“大字報體”
五、“禮品制造廠”
六、老好人也會憤怒
七、書畫兼擅的名家
第十三章 鑒定家啟功
一、名師出高徒
二、曾受窩囊氣
三、堅守鑒定原則
四、書畫鑒定七人小組
五、一片赤誠護國寶
六、真情留遼博
第十四章 啟功逸聞
一、宗人府的“誥封”
二、愛編順口溜
三、博導還是“駁倒”?
四、可愛的“大熊貓”
五、“帽子拿在誰手中?”
六、閑章“草屋”的由來
七、自撰墓志銘
八、不看電影偏愛看戲
九、一手佛珠,一手卡通
十、“三怕”與“二不怕”
十一、不愿享受
第十五章 由人頂禮由人罵
一、天下誰人不識君!
二、最後一個生日慶祝會
三、繁華背後的黯淡
四、永遠的訣別
五、紀念不會結束
六、摘錄部分挽聯
附錄
一、啟功著作年表
二、其他相關著作
三、《一九三一級級史》
四、禱啟功先生文章
五、啟功語錄
啟功年表

書摘/試閱

熟悉《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聲名顯赫的賈府,百年輝煌之後卻無法阻止衰頹的步伐,終于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喧鬧都在曲終人散之時,化作往日眩惑的彩虹,無影無蹤。
這不是故事,而是一段事實。旁人付諸笑談,或唏噓,或感嘆;而對其中無辜的主角來說,鮮血淋淋的慘痛,由盛至衰的悲涼,如同大廈傾倒般的凄苦,又豈可一言道盡?
啟功的生命,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孕育出來的,這也注定了他要在衰落的陰影下成長。
一、遙遠的愛新覺羅氏
愛新覺羅——一個如雷貫耳的姓氏,在中國,它曾經代表著血統高貴、生銜珠玉。的確,在普通人看來,這是與生俱來的幸運。享受先人的庇護,承襲前輩的世爵,那些皇親國戚自然是盡享家族榮華,遍嘗人間富貴。他們是命運的寵兒,是令所有人矚目的王公貴族。
啟功就出生于這樣的家族。嚴格說來,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雍正皇帝先後得十子,皇長子和皇次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均夭折,皇三子弘時24歲時自斃。雍正帝臨終前,膝下僅有皇四子弘歷、皇五子弘晝和圓明園阿哥弘瞻三子,沒有女兒。而弘瞻當時還在襁褓之中,所以在雍正帝跟前的皇子實際上只有弘歷和弘晝二人,而弘歷比弘晝早出生一個時辰。最終,雍正把皇位傳給了皇四子寶親王弘歷,也就是後來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皇五子弘晝則被冊封為和親王。正是這樣,決定了兩兄弟之間永遠的君臣關系。皇帝從此穩坐世襲而來的大好江山,親王卻只能俯首稱臣;皇帝的子嗣還有繼續坐上皇位、享盡榮華富貴的可能,而親王則只能靠王家俸祿強撐門面,這該是多么大的差別!相較而言,誰幸運,誰又不幸?
多年以後,皇族一支在時代風云中沉浮顛簸,早已面目全非,被埋葬在歷史的故紙堆中一頁頁發黃;而啟功,這一線單傳的男丁,則成為世人景仰的大師,名流千古。相較之下,誰更幸運?
歷史無言,人亦無言。
這一對生日僅相差一個時辰的兄弟,注定要成為永遠的君臣關系——弘歷繼承皇位做了皇帝,弘晝則只能做親王。也正因此,弘晝一支日後的家勢日頹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啟功正是這位和親王的後代。
乾隆帝恭維太後曾有詩“永綿奕載奉慈幃”,“奕”,即高大美好,全句意指“以永久、綿長的美好歲月來敬孝慈祥的母親”。于是就有了從弘字輩往下的幾輩:永、綿、奕、載,依次排列。再往下是溥、毓、恒、啟,啟功就是啟字輩子嗣。
如果從雍正帝算起,第二代為和親王弘晝,第三代為弘晝次子永璧,第四代為永璧次子綿循,第五代為綿循三子奕亨,第六代為奕亨五子載崇,第七代為載崇次子溥良,即啟功曾祖,第八代為溥良長子毓隆,啟功的父親恒同則是毓隆的獨長子,到啟功這一代,真正成為一線單傳的掌上明珠了。
二、母親背後的歷史
提到啟功母親的身世,她的家族也有著很深的淵源。
這要從啟功的外高祖賽尚阿說起。出身于蒙古正藍旗的賽尚阿,文武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全才。論“文”,他中過舉人,後曾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尚書;論“武”,他還被授予過頭等侍衛,曾任欽差大臣,被派赴天津負責防治海疆,還統帥過當時最新成立的洋槍隊,在他統帥下的部隊還曾因訓練有素而得名。賽尚阿官至步軍統領,協辦大學士,可以說有過輝煌的從政歷史。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在鎮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中被委派為欽差大臣,但也許是清軍本來就已如強弩之末,抑或是身經百戰的統領賽尚阿為人寬厚,他在永安和長沙的戰役中連連失利,被朝廷以瀆職之名發配戍邊,最後被授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但歷史中的功功過過、是是非非,早已被時間的煙塵所湮沒,不見其蹤了。
賽尚阿的五個兒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三子崇綺。這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作為旗人第一位由民卷而考中的狀元,他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崎嶇之途。
年輕時的崇綺一心想走科舉之路,但父親因鎮壓起義不力而被定罪,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出身決定一切,崇綺是不能參加官卷考試的,因此也不可能獲得錄取的優先權。但那時的崇綺年輕氣盛,他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民卷考試,且一舉拔得頭籌。
不知就里的閱卷官將他的考卷呈給同治皇帝,作為狀元人選的崇綺這下讓皇帝犯難了。按規矩,旗人子弟是不能錄取為前三甲的,這是滿清政府為籠絡漢族知識分子而定下的政策,更何況崇綺還是罪人賽尚阿之子。但如果不錄取,似乎又不合乎人情事理,畢竟這并不是考生的責任。
命運似乎還是很眷顧這位勇氣十足的年輕人。皇帝在無奈之際,找來大學士靈桂、瑞常等人合議,最後決定:皇上法外開恩,錄取崇綺為狀元。這可是清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人!《清史稿》就曾有記載:“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而授修撰者,只崇綺一人,士論榮之。”這記載的是崇綺在被點為狀元後,授予修撰之職的事情,他後來官至內閣大學士,還做過被廢的大阿哥溥?的師傅。
而啟功的外曾祖則是賽尚阿五子崇綱,他精通滿文,曾任駐藏幫辦大臣,為國操勞一生。啟功的母親就是崇綱的孫女。
歷數啟功父母雙親的家世,翻過去的全是輝煌而顯赫的一頁頁,非皇族國戚即朝廷重臣,非貴即榮,可謂門第顯赫。但深厚的淵源到了啟功的父母輩,昔日的光華已不再耀眼,家族都已開始顯露出敗落的跡象了。P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