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不生病秘訣
滿額折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不生病秘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帝內經 四季養生不生病秘訣
養生的最高境界天人相應
天地有晝夜晨昏,人體也有白天黑夜,
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就是養生的極致。
最重要的健康,要從最小的細節做起
●每天梳頭100下,輕鬆活到100歲?
●夏天做日光浴,可以防癌祛病?
●肌膚要美白,就是把氣血養好?
●秋天凍一凍,就不怕寒冬?
●冬令進補知多少?熱粥勝補藥?
●寒從腳下起,暖腳就是顧健康?
附 孔令謙師訪台大師講座DVD
吃對食物不生病
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孔令謙訪談實錄
●如何吃出健康,達到養生最高境界?
●這樣吃,讓您四季養生不生病
●如何利用食物的四氣五味來養生?
●掲祕現代人3大致病體質

本書特色
以《黃帝內經》的中醫理論為基礎,闡述四季的養生關鍵,具體實踐內容涵蓋飲食營養、生活起居、疾病預防、運動休閒、美容護膚五大層面,並提供63道養生料理食譜,是一本四季養生的全方位使用手冊,對注重養生的人強力推薦必讀此書。

作者簡介

孔令謙

●孔子第76代傳人
●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中國傳統文化及中醫文化學者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
●師從太極大師孫劍雲、田秀臣修習太極拳
●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
●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
●北京電視臺「養生堂」、天津電視臺「健康大講堂」、山東電視臺「養生」、青島電視臺「民生開講」等中國多家電視臺健康節目特邀嘉賓

四季養生之道,貫穿生活細節
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健康,更渴望長壽,但現代人長壽好像並不如人願。放眼望去,這個世界上的百歲人瑞,寥寥無幾,多「年半百而動作皆衰」,長壽反倒成為一種奢望,難道是上天不再眷顧我們了嗎?這個困惑,早在上古時就已經有了答案。

最重要的健康,要從最小的細節做起
上古之人為什麼能長壽,黃帝和名醫岐伯在《黃帝內經》中說,其根本原因在於「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現代人又為什麼不能長壽呢?為了滿足各式各樣的慾望,不是暴飲暴食,就是透支精力,甚至缺乏運動,以致於耗盡自身的精氣神,散失真元。連健康都成問題,談何長壽?
由此可見,最大的健康,要從最小的功課做起。只要每天健康一點點,你的身體就能達到一個健康的狀態。例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走路速度比昨天快一點點;每天行動比昨天積極一點點;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點點;每天健身方法比昨天增加一點點。積微成著,健康就會加倍增長,假以時日,我們身體的明天與昨天相較,將有天壤之別。

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人體也與之相應
人和自然環境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上古奇書《黃帝內經》指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也就是說,春季陽氣生發,夏季陽氣生長,秋季陽氣收斂,冬季陽氣閉藏,這是四季中自然界陽氣變化的一般規律,人體的陽氣變化也與之相應。本書就是圍繞四季養生進行剖析,教你春夏如何養陽、秋冬如何養陰;告訴你做什麼最養生、最長壽。
本書從傳統中醫的角度,結合作者多年的養生心得,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生活中的細節與四季養生之道貫穿起來,具有極佳的知識性、實用性與可讀性。身體健康、不生病是每個人最大心願,希望本書能夠助你一臂之力,並祝每一位讀者越來越健康。
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眾多養生專家和學者的大力幫助,在此感謝他們為本書提供非常有用的幫助和指導。由於時間倉促,遺漏或失誤之處在所難免,不足之處,誠請同行及讀者多提建議和批評指正。

目次

第一章 四季養生總讑
天人相應,四季不生病
1養生究竟「養」什麼?
「陰」與「陽」主宰生命
陰與陽如同一場沒有輸贏的拔河比賽
養生,不過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2怎麼樣才是健康的人?
生老死—可不可以不要「病」?
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證
對治疾病是「預防勝於治療」
3四季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春夏秋冬,保養人體的「生長收藏」
如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4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老祖宗的「天人相應」觀
天地有晝夜晨昏,人體也有白天黑夜
順四時,養五臟,每天健康一點點

第二章 春季養生
要想不生病,從春天做起
1春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春天為健康打好基礎
暖還寒,小心健康「變天」
養春之計在於肝
如何呵護春季的陽氣?
如何克服「春天憂鬱症」?
暖冬後,春天應注意什麼?
2春季應該怎麼吃才健康?
春季飲食的祕訣-生發之氣
春來蔬菜是良醫
補陽3大將-韭菜、大蒜、蔥
春天養肝以食物為上策
春季的3大清熱蔬菜
生津食物防「春燥」
3春季的生活起居如何養生?
晚睡早起身體好
消除春睏的方法
每天梳頭100下,輕鬆活到100歲
「春捂」養生的竅門
陽台幫你吸納生發之氣
4春季的易患疾病如何預防?
把熱清一清,不怕流感來襲
警惕肝炎在春天猖獗
春季容易誘發高血壓
別讓口腔潰瘍隨著春天來
春季保養關節必「抗濕」
如何安度春天的「花粉熱」?
春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春季要嚴防孩童感染麻疹
5春季做什麼運動最養生?
春季養陽運動的5大指南
春天勤練「養肝功」
步步「走」出生發之氣
起床小動作藏有養生大道理
健康春遊有其道
春天為臉部做場養生SPA
6春季的美容護膚祕方
春選食材養美顏
春來藥浴,洗掉一身毒素
食物敷面有祕方,讓你皮膚亮起來
別惹時髦傳染病-春季皮膚炎
7春季的養生料理講堂
助陽食譜
●芫荽爆里肌 ●豆芽炒鴨絲 ●薑韭蒸蛋 ●韭菜花蛤湯
養肝食譜
●鴨血鯽魚粥 ●三鮮豬肝湯 ●芹菜紅棗湯 ●綠茶芝麻飲
清熱食譜
●薺菜鮮味餃子 ●香椿拌豆腐 ●蜜糖蒸蘿蔔 ●鮮拌雙筍
平補食譜
●美味雙耳 ●三菇燜腐皮 ●栗子燒香菇

第三章 夏季養生
把握養陽的時機,等於把握健康
1夏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炎炎夏日,要「生長」不要「生病」
夏季對應五臟,以「養心」為主
夏季養生之道-就涼避暑
「夏季養陽」是「秋冬養陰」的基礎
長夏養脾,許你一個明豔的夏天
梅雨季和三伏天如何養生?
2夏季應該怎麼吃?
根據「五味」選擇夏季飲食
夏季心慌慌,喝湯來安心
長夏養脾,多吃蔬菜好處多
夏天吃薑,溫暖五臟六腑
夏天吃水果,先分寒與熱
夏季厭食怎麼辦?
夏天一碗清粥,營養健康皆滿分
炎夏適合喝什麼?
3夏季的生活起居如何養生?
順應自然,夏天宜晚睡早起
睡午覺,向「亞健康」說掰掰
貪涼有道,別讓寒氣傷了肺氣
夏日正確的擇衣方案
夏季如何防治皮膚病?
4夏季的易患疾病如何預防?
炎熱夏季,千萬別「傷心」!
夏季也有「熱」感冒
中暑:體內陰陽失調
夏季,小心惹上頸椎病
孩童如何防治「暑熱症」?
女人,夏季小心尿道炎!
冬病夏治,戒掉「老毛病」
5夏季做什麼運動最養生?
「夏練三伏」,強身又防病
夏季日光浴,防癌祛病的自然療法
游泳的注意事項
夏季養心方法:內呼吸氣功
6夏季的美容護膚祕方
美白就是把「氣血」養好
夏天如何洗臉才健康?
夏季如何呵護你的秀髮?
如何預防「首飾病」?
拒絕汗臭灑滿身
7夏季的養生料理講堂
養陽食譜
●枸杞玉米羹 ●蛋沙金瓜 ●蘿蔔甘蔗馬蹄湯
解暑食譜
●西瓜冰米露 ●苦瓜排骨煲 ●荷蓮豬骨湯
暖胃食譜
●山藥奶羊羹 ●核桃淮山羹 ●荸薺海蜇湯 ●棗泥包
清心食譜
●黃瓜拌海蜇 ●甘菊豬肚湯 ●黃耆猴頭菇雞湯 ●薏仁百合粥
開胃食譜
●酸梅蒸排骨 ●菠蘿炒牛肉 ●絲瓜肉丸湯 ●麥芽淮山牛肚湯

第四章 秋季養生
大自然送來厚禮,秋季養「收」
1秋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把秋天悄悄地「收」起來
秋天如何「養陰」最有效呢?
秋天,小心呵護你的肺氣
秋風秋「燥」愁煞人
《黃帝內經》教你不「悲秋」
2秋季應該怎麼吃才健康?
酸甜苦辣,秋天你吃對了嗎?
白色食物,養肺首選
不生病的蔬菜潤肺法
秋季怎麼吃水果最養生?
要收「心火」,不妨來杯茶
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
人人皆宜的秋季養生粥
秋天多喝水,身體水噹噹
3秋季的生活起居如何養生?
秋季養生重在養陰,宜早睡早起
趕走「秋乏」3妙招
別讓「賊風」偷走你的健康
秋天凍一凍,不怕寒冬
秋天洗澡,當心洗丟了健康
秋季防燥,少說話才是上策
4秋季的易患疾病如何預防?
按摩加9飲,制伏初秋感冒
秋天防胃病,首要先暖胃
老人、小孩如何預防秋天腹瀉?
秋季如何不便祕?
秋燥時,如何調養哮喘?
補肺氣,對抗過敏性鼻炎
秋燥當心眼睛鬧水荒-乾眼症
男人的最大隱憂:攝護腺故障
5秋季做什麼運動最養生?
秋季宜「小勞」,貴在持續
初秋做耐寒訓練,為寒冬做準備
九九重陽登山,健康登峰造極
平衡陰陽養生法-太極拳
秋天簡單瘦身法-毛巾減肥操
6秋季的美容護膚祕方
秋季美容的關鍵:養肺
按摩你的臉,容顏水噹噹
秋燥如何做個「水美人」?
一口一口吃出好臉色
關愛五臟,就能擁有一頭秀髮
秋天別乾了纖纖玉手
7秋季的養生料理講堂
滋陰食譜
●冰糖燉木瓜 ●羅漢白菜乾湯 ●蜜蘿蔔湯 ●生汆五片湯
潤肺食譜
●五味酸辣湯 ●猴頭菇雞湯 ●辣炒茄汁雞塊 ●蜜瓜瘦肉湯
除燥食譜
●菊花粥 ●杏梨湯 ●髮菜蓮藕豬肉湯
溫胃食譜
●芝麻紅棗飯 ●紅豆鯉魚湯

第五章 冬季養生
冬藏,是給生命銀行加碼
1冬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養精蓄銳就在冬季
冬季養護生命之水—腎
給身體一把火,驅除寒冷
冬季應該如何補陰?
冬天心神如何含而不露?
2冬季應該怎麼吃才健康?
令進補知多少?
寒冬喝熱湯有講究
三九補一冬,來年病無蹤
一碗熱粥勝過冬日補藥
冬季吃哪些水果最滋補?
秋梨過冬,身價倍增
冬服藥酒二三劑,百病不生
冬季如何吃火鍋才健康?
3冬季的生活起居如何養生?
冬季早睡晚起,養精蓄銳
冬天一床好被窩,創造一夜好睡眠
冬天穿什麼衣服最保暖?
禦寒裝備一個都不可少
寒從腳下起,暖腳就是顧健康
4冬季的易患疾病如何預防?
中醫教你把高血脂「吃」下來
冠心病在冬季好發,患者應如何安度?
冬季嚴防小兒「殺手」—肺炎
冬季3大中風事件簿
凍瘡防治&護理大全
補腎分陰陽,告別冬夜頻尿
冬季輕鬆「搖」掉五十肩
夏病冬治,治病四兩撥千斤
5冬季做什麼運動最養生?
冬主藏,運動必待日光
冬練「吹字功」,運氣補養腎
冬季運動3寶-溜冰、滑雪、冬泳
讓健康陪你慢慢跑過寒冬
心跳100,跳繩跳出健康活力
6冬季的美容護膚祕方
冬季養顏5大「食尚」
解救「乾臉」4部曲
告別手腳冰冷4攻略
男性護膚有理,掌握3要點
不變胖的冬季營養方案
7冬季的養生料理講堂
養陰食譜
●銀耳膏 ●雙耳湯 ●冬筍鮮湯 ●冬筍鯽魚湯 ●三丁豆腐羹
養腎食譜
●蟲草燉鴨 ●蔥辣燒酒蝦 ●淮山荔枝粥 ●五香腰花粥
清火食譜
●海帶燉鴨 ●雲耳豆腐湯 ●糖醋豆芽菜 ●蒸釀老南瓜 ●綠茶絲瓜湯
養顏食譜
●核桂淡菜瘦肉湯 ●雪耳桂圓鴿蛋湯 ●花生木瓜排骨湯

【附錄】自我體質檢測表

書摘/試閱

春季養生──要想不生病,從春天做起
春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春天養陽氣,首重養肝的生發之氣

春天為健康打好基礎
說起春季養生,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例如,春天來了,要出去走走,美名曰「踏青」;立春剛到,蘿蔔、薑、蔥、麵餅紛紛上桌,稱為「咬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早睡早起、活動身體,也是頗為經典的養生之道。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換句話說,春天要如何養生呢?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其中暗藏許多玄機。
春天應該「養氣」
春天應該養什麼?《黃帝內經》有篇〈四氣調神大論〉,這篇名相當有意思,不是四季而是四氣,申明四季養生的關鍵就是「養氣」。
「春三月,此謂發陳」是形容天地萬物生機勃勃、推陳出新的景象。因此,春天養氣,養的一定是生發之氣。
到底什麼是「氣」?
黃帝問岐伯:到底什麼是氣?岐伯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十分頭痛。春光明媚時,大家到戶外踏青,此時草發芽了,花也開了,都與「氣」有關。可見「氣」就是萬物的變化,只要身體和情志配合季節變化,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春天的氣是不斷地變化,打開窗戶通風通氣,經常出門走走,便能為全年的健康打下一個好基礎。
貼心叮嚀
「氣」≠「呼吸之氣」
四季」並非單純的指春、夏、秋、冬,而是強調季節轉化時,身心所發生的變化。因此,「氣」並不是指「呼吸之氣」,而是較偏向節氣(註1)。

註1節氣:古時先民發明曆法,把一年分成24個節氣,農民按照節氣安排農事,故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
乍暖還寒,小心健康「變天」
有句話叫「春天後母面,一天變三變」。隨著這三變,你是否也感受到身體的細微變化?有胃口吃東西,想出去玩,皮膚變水嫩了……,但別太樂觀。如果說春天帶來萬物的生長之氣,那它也帶來捉摸不定的天氣—「乍暖還寒」。這聽起來浪漫的字眼,其實對健康有莫大的傷害。
春天是病菌滋生的季節
春天最大的特點,就是該下雨時不下雨,該潮濕時不潮濕。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正在大量繁殖、傳播。同時,人的皮膚為了生發陽氣,毛孔開始舒張,阻擋病菌的能力降低,容易引起許多急性疾病、傳染病。
【春季養生料理講堂】
春季飲食以「養肝」為主,補陽不忘清熱、平補
春季養陽重在「養肝」,為了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以「養肝」為主。根據春季養生關鍵,以下列出春季助陽、養肝、清熱、平補4類食譜以供參考。
春季飲食禁忌:忌食生冷、油膩之品,並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
適合春天吃的食物
類別 食物項目
五穀類 小麥、大麥、小米、白米
奶蛋 魚肉 牛奶、雞蛋、雞肉、牛肉、瘦肉、魚類等
蔬菜類 菠菜、萵筍(A菜菜心)、豆芽菜、韭菜、薺菜、蘆筍、馬齒莧、芹菜、青椒、番茄、香椿、四季豆、包心菜、蔥、薑、蒜、芥末等
水果類 蘋果、柑橘、香蕉、山楂、草莓、櫻桃、梅子等
其他 黃豆、花生、芝麻、核桃等
【助陽食譜】
芫荽爆里肌
益氣潤燥+清熱利尿
材料:豬瘦肉500克、芫荽(香菜)100克,蔥白、生薑、太白粉各適量。
調味料:食用油、醬油、黃酒、鹽、麻油等各適量。
作法:
1 將豬瘦肉洗淨,切片,加醬油、黃酒、鹽、太白粉少許,拌勻。
2 生薑切薄片、蔥切段,芫荽洗淨後,切段。
3 先將裹著濕太白粉的肉片,放入熱油鍋中炒熟,出鍋。
4 再將芫荽、蔥、薑倒入只留少許油的鍋內,煸炒。
5 隨即將肉片倒入,加鹽,翻炒幾下,淋上少許麻油即完成。
功效:助陽生發、益氣潤燥、清熱利尿。
適用:消化不良、小兒出疹等。
夏季養生──把握養陽的時機,等於把握健康
夏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夏養心,長夏養脾,增補陽氣抗暑氣
炎炎夏日,要「生長」不要「生病」
與「春主生發」相比,夏天掌管萬物的「生長之氣」。《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對夏天有句論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指夏天萬物生長的現象:各種植物開花結果,道路旁的樹木枝葉繁茂,許多人的事業也進入正軌蓬勃發展,一切看來都那麼明豔照人。
只不過,身體似乎欠缺一股勁。有些人在夏天常感覺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甚至終日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困擾,這又是為什麼?

夏日病因1不當的「乘涼方式」
中醫認為「熱」是最耗體力和心氣致病因素。但古人為何能避開暑熱,獲得長壽呢?原因出在「乘涼方式」有問題。
<內文>有些人不等春天過完,就開冷氣或大吃冷飲、洗冷水澡,貪一時涼快,殊不知冷熱相交下,熱氣正被「逼」進體內,最傷五臟,容易出現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
夏日病因2濕氣太重,心情煩憂
夏季除了熱,「濕」也是主要邪氣。夏末秋初,是一年中最潮濕的日子。在高溫、高濕狀態下,汗液難以蒸發,妨礙人體散熱,所以容易感到悶熱、疲倦、煩躁、壓抑、頭昏腦脹、身體沉重。在夏季,上述症狀本來很正常,但若把自己關在房裡,沒有適當排解悶氣,怎能不煩憂呢?所以夏天要養心的原因在此。
夏日病因3沒有出汗,熱毒無法排出
皮膚是個大的呼吸系統。夏天人體皮膚舒展,皮脂腺分泌旺盛,很容易全身出汗。汗液就是人體排毒的機制,因為身體在秋冬堆積不少熱毒,必需排出。但有些人為了愛美,尤其是女性,想盡辦法少出汗,這樣就堵塞了最大的排毒通道。試想,該排的毒沒有排出去,會跑去哪裡?自然是堆積在五臟六腑,人也就容易生病。
夏天如何減少生病機率,原理很簡單。夏天的特點是「熱」,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清」。』「清」包括思想要清靜、飲食要清淡、旅遊要清幽、居家要清涼,做好這「四要」,才不會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境、不良觀念危害健康,體內的陽氣也將蓬勃生長。
貼心叮嚀
夏天冷水沖腳,小心風濕病
炎熱的夏季,大家喜歡用冷水沖腳,清涼快活。然而,腳上的感覺神經末梢受冷水刺激後,會使血管舒張功能失調,誘發雷諾氏症(註1)、紅斑性肢痛(註2)、關節炎和風濕病等。所以,為了健康著想,不要過分貪圖涼爽。

註1雷諾氏症:一種末端小動脈發生痙攣的症狀,這種痙攣會阻塞血流,使皮膚因缺血變白,血液瘀滯區域則發紫。此症屬於陣發性,一旦血管痙攣消失,血液回流,膚色也逐漸回復正常。此症患者對寒冷反應異常,天氣轉涼時,手指、腳趾及鼻尖會疼痛,手腳浸在涼水則有刺痛、麻木感,膚色由白轉為藍,而且只有四肢受低溫影響,其他部位則為正常。
註2紅斑性肢痛:是一種末梢血管舒縮產生障礙的疾病,特徵是四肢末端溫度升高,出現紅、腫、脹、痛,溫度升高則痛加劇,一遇寒涼則痛紓緩,以腳底和腳趾較常見。此症在中醫屬「熱痹」的範疇,在中醫上也近似「腳氣病」、「癇」症的範疇。
2 夏季對應五臟,以「養心」為主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說明心與夏季的關係較為密切。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天氣炎熱,不容易入睡,睡眠時間較其他季節減少,造成體內能量消耗較多,心臟負擔明顯加重。此時如果不注意保養心臟,心臟容易受損。
舌頭是心臟的健康指標
中醫認為「心開竅於舌」,說明心臟與舌頭的關係密切。如何透過舌頭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呢?辨別方法如下:
心臟狀態 辨別方法
正常 舌苔淺紅、舌頭紅潤柔軟、運動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
氣血不足 舌苔淡白、舌體胖嫩
有瘀血 舌苔呈暗紫色
心火過旺 舌尖紅或生瘡
如果出現後3種非正常情況,夏季就要加強養心。
【夏季養生料理講堂】
夏季養生重在清心解毒,飲食以消暑補氣為主
夏季養生重在清心解毒,為了適應季節氣候變化,保持身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以消暑補氣為主。
夏季飲食禁忌:不可過分貪涼,少吃冷飲,少吃辛辣、油膩之物。
適合夏天吃的食物
類別 食物項目
水果類 西瓜、草莓、楊梅、枇杷、水蜜桃、杏子、甜瓜、鳳梨、椰子、龍眼、芒果等
蔬菜類 黃瓜、冬瓜、苦瓜、絲瓜、鮮藕、番茄、茄子、空心菜、莧菜、馬齒莧、生薑、大蒜等
豆類 綠豆、黑豆、紅豆、綠豆芽、黃豆芽、白豆腐等
穀類 白米、糯米、小麥
其他 蓮子、百合、白木耳、辣椒、醋、苦茶油、麻油等
【養陽食譜】
枸杞玉米羹
健脾和胃+益腎助陽
材料:鮮嫩玉米粒200克、枸杞子10克、青豆20克。
調味料:白糖150克、太白粉適量、清水600克。
作法:
1 將枸杞子洗淨泡軟,玉米粒洗淨。
2 將玉米粒、青豆放入鍋中,加清水,鍋置火上待玉米粒、青豆熟爛。
3 加入白糖、枸杞子煮約5分鐘,勾芡後,起鍋即成。
功效:益腎助陽、健脾和胃、養血補虛。
秋季養生──秋季養「收」保養體內陰氣為首要
秋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秋養「肺」,要收斂心神,保持寧靜

把秋天悄悄地「收」起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此時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縮,陰氣逐漸增長,人體也是如此。《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容平」就是豐收、平定的意思。言外之意,為了度過一個美好的秋天,讓我們把秋天悄悄地「收」起來吧!
收斂心神也是收穫健康
到了秋天,如果還一天到晚想東想西,追求外在的事物,則肺氣就會不調和,身體就會變差。因此,我們要開始收斂種種作為,以保持平靜。夏天火氣大的人到了秋天要收,夏天慾望強烈的人也要有所收斂。
該收不收,百病纏身
如果秋天不收會如何?麻煩就大了。
病氣侵襲肺:秋天天氣較乾燥,此時肺臟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傷害,染上肺熱病。
症狀:右臉頰通紅,肺氣過盛,面色乾枯,胸背和四肢都感到疼痛。
病氣從鼻子入侵:如果風氣是從鼻子侵入,很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
症狀:鼻塞、打噴嚏,嚴重者會導致慢性哮喘和肺氣腫。
如何收斂心神、保持寧靜?
依照秋天「容平」的說法,要收斂神氣,但並非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反之,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多與人溝通,有助於心曠神怡、開闊胸襟。
收斂心神的方法
步驟1:晚飯後,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先慢走10分鐘。
步驟2:站定,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
步驟3: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
持續半小時,可達收斂心神的目的。
貼心叮嚀
秋天運動從「收」開始
秋天是運動的好時節,但因人體生理活動處於「收」的階段,陰精陽氣處在收斂內養狀態,故運動養生也應以「收」為主。
中醫主張秋季多進行「靜功」鍛鍊,當然也要進行動功,如慢跑、爬山、練太極拳、五禽戲(註1)、八段錦(註2)、保健功等。

註1五禽戲:相傳為華佗根據古代導引、吐納、熊經、鳥伸之術,研究虎、鹿、熊、猿、鳥五種生物的活動特點,結合人體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創編一套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五禽戲》。人藉由模仿牠們的姿態、行進,達到鍛鍊關節、臟腑的目的,讓全身氣血流暢、祛病長生。
註2八段錦:中國自古相傳至今的一種健身操,由8種如「錦」緞般優美、柔順的動作組成,也是國術精華之集「錦」,可以強健體魄,提升工作效率,延緩老化,是每天上班前或休閒時調理身心、活化氣血的最佳體操。
【秋季養生料理講堂】
秋季飲食養肺為先,多吃滋陰潤肺食物,少吃辛辣
秋季養生重在滋陰潤肺,為了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注意以肺為先。
秋季飲食禁忌: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最容易上火。

適合秋天吃的食物
類別 食物項目
水果類 梨、柿子、橘子、香蕉、枇杷、甘蔗、杏、桃、石榴等
蔬菜類 白蘿蔔、紅蘿蔔、冬瓜、花椰菜、綠花椰、捲心菜、藕、白菜、小白菜、菠菜、芹菜、萵筍(A菜)等
豆類 黃豆、黑豆、豆腐、豆漿、豆腐皮、豆腐乾等
菇藻類 白木耳、黑木耳、香菇、蘑菇、海帶等
五穀類 白米、小麥、大麥、小米
其他 醋、鹽、糖、麻油、玉米油
【滋陰食譜】
冰糖燉木瓜
養陰清潤+益顏美容
材料:熟木瓜、冰糖。
作法:1 將熟木瓜去皮、去核,切塊,放入湯煲內。
2 加進適量冰糖,加水燉1小時。
功效:養陰清潤、美容養顏。
冬季養生──冬藏,是給生命銀行加碼
冬季的養生關鍵是什麼?
冬季養腎為主,一切含藏不露,進入養精蓄銳的狀態

養精蓄銳就在冬季
中醫講究冬天以「藏」為本。為什麼呢?這與冬季寒冷、風大的氣候特點密切相關。
養藏理由1遵循萬物規律
當冷冽的冬季來臨,陰長陽消達到頂點,此時動物進入冬眠,萬木凋零,北雁南飛,天地萬物都進入閉藏的狀態。
如果冬季不「藏」,會有何後果?舉個例子,如果把冬眠的動物喚醒,干擾其體內儲藏脂肪,在沒有水草及其他生存條件的冬季,動物醒來也無法存活。可見不冬藏的後果很嚴重,所以應順應天地氣機,讓人體進入養精蓄銳的狀態。
養藏理由2儲藏熱量,抵禦寒冷
人體在嚴寒環境中,因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能量,只有透過增加產熱或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因此,身體還是要「藏」。
養藏理由3累積體能,為來年做準備
冬季進補,是由人體的特殊生理機能所決定。特別是30歲以上的人,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經過春生、夏長、秋收三季的大規模生理消耗,要恢復體能是既緩慢又艱難,此時填補與修復身體的損耗至關重要。
總之,冬季人體代謝速度相對下降,如能抓住進補的關鍵期,來年就可輕鬆對抗身體可能的病痛,保持全年健康無恙。
冬季養護生命之水—腎
冬天氣候寒冷,寒與腎相應,最容易耗損腎的陽氣。這對身體造成以下2個傷害,所以冬天養腎十分重要。
傷害1:容易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
傷害2: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乾口燥,頭暈耳鳴也隨之而生。
養腎圍繞著一個「水」字
「腎」在五行中屬「水」,明代醫家張景岳(註1)指出:「以冬寒之氣以養腎。」即冬季由涼轉寒,人體督促腎氣變旺以適應氣候的變化。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降低,或出現精神萎靡,都是因為消耗腎氣,使腎水偏虛。因此,冬季養腎圍繞著一個「水」字,以滋養腎水為養生原則。
水是流動的,養腎也貴在運動
肢體的活動包括關節、筋骨等組織的運動,都是由肝、腎支配,故有「腎主骨,骨為腎之餘」的說法,所以冬季更要運動,以養肝補腎,達到舒筋活絡的功效。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的運動項目。
注意事項: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年老體衰者。運動出汗後,應停止運動並及時穿上衣服,或換掉汗濕的衣服,以防感冒。
按摩是養腎的最佳方法
按摩是冬季養腎的有效方法,方法如下。
方法1 搓擦腰眼
穴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平時久坐,常覺腰部酸脹處即是。
手法: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
功效:「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功能。
方法2 揉按丹田
穴位:肚臍下3寸處。
手法:兩手搓熱,在丹田按摩30~50次。
功效:增強免疫力、強腎固本、延年益壽。
方法3 按揉腎俞
穴位: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手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腎俞穴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
功效:防治腎虛腰痛。
方法4 按摩湧泉
穴位: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
手法:用右手中間3指按摩左腳心,用左手中間3指按摩右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60~80次,直到足心發熱為止。
功效: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防治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
【冬季養生料理講堂】
冬季飲食以養陰、養腎為主,宜多飲清潤湯水
冬季氣候乾燥,以藏為主,需要大補。然而,冬天如太過乾燥並不適宜過量進補,要因人而異。總體以養陰為原則,宜多飲清潤湯水,任何人都需要滋潤一下。
冬季飲食禁忌:忌食黏硬、生冷的食物,此類屬陰,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
適合冬天吃的食物
類別 食物項目
五穀類 糙米、玉米、番薯、蕎麥、糯米等
奶蛋魚肉 雞蛋、鴨蛋、牛奶、優酪乳、魚、鯽魚、甲魚、蝦、海參、羊肉、牛肉、雞肉、鴿肉、鵪鶉等
蔬菜類 胡蘿蔔、菠菜、韭菜、蘿蔔、大白菜、藕、馬鈴薯、山藥、黃瓜等
水果類 蘋果、葡萄、梨、柑橘等
豆類及其製品 黃豆、豆芽、豆腐、豆漿等
堅果類 栗子、核桃、芝麻、花生等
其他 紅棗、蒜、薑、鹽、醬油、醋、咖哩粉等
【養陰食譜】
銀耳膏
潤肺生津+益氣養血
材料:銀耳5克、蛋清2顆。
調味料:蜂蜜適量。
作法:
1 銀耳洗淨後,浸泡發透,摘去蒂頭,去雜質。
2 用手把銀耳分成片狀,加水適量煮沸,繼以小火再煮2~3小時,待銀耳爛透為止。
3 雞蛋2顆打破取蛋清,兌入少許水,攪勻後放入鍋中,再加蜂蜜適量,連同銀耳用小火濃縮成膏即可。
服法:每次取1湯匙用白開水沖服,每日2次。
功效:潤肺生津、益氣養血、安神定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