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教育其實很美(簡體書)
滿額折

教育其實很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教育其實很美》是劉可欽校長的教育隨筆集。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鮮活的案例,闡述了她關于教育教學、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和學校文化的系統思考,集中于一點,那就是:教育是美的!
發現并彰顯教育之美,既是劉可欽校長的治校之道,也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
《教育其實很美》可供中小學管理者參考,也可供一線教師閱讀。

名人/編輯推薦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50種方法教育一個學生,最糟糕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育50個學生。《教育其實很美》是劉可欽校長的教育隨筆集。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鮮活的案例,闡述了她關于教育教學、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和學校文化的系統思考。

不管是做教師還是做校長,總之,只要做教育,如果沒有審美的眼光和對美的敏感,那是做不出味道來的。自然,這樣做教育也不會真正成功的,這樣做教師也難以找到職業的幸福感,更不會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其實,很難找出一把尺子來衡量事物美還是不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能切實地感受到“這樣做,很好,很美”。這說明,雖然沒有(也不可能有)統一的尺度去衡量一件事的“美感指數”,但是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卻又可以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共同贊美同一件事。大凡真實的、友善的、愉悅的行為,都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做教育也是如此。
可是,在居家過日子的狀態中,我們又很難體會到這種美好、美麗或者說美滿。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行、太多的不能、太多的不好。它們成為我們追求美好的屏障,慢慢地,“美”居然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現實中的很多困惑纏繞著我們。
我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可是當學生剛要表達“不一樣”時,我們內心又冒出很多擔憂。
我們往往期望學生能夠多一些自主的行為,可是當學生因經驗受限,玩心太大偏離教學目標時,我們又會本能地將他們收在籠中,小心喂養。
我們往往會感動于學生的率真和童趣帶來的驚喜,但卻無法容忍學生的反復,甚至會失去做教育者應有的耐心。
我們往往會為那些聰明的、守規矩的、“優秀的”學生自豪不已,但卻無法從容面對那些木訥的、內向的、“不聽話”的學生,有時甚至會抱怨:“我們班上,要是沒有×××,那該多好啊!”
我們也往往在羨慕那些好教師、好學生中,而忘記了我們自己應該成為“好教師”,我們自己也有培育“好學生”的責任。我們沒有明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時“遲鈍”、“偏離”、“反復”、“不聽話”,像“聰明”、“專注”、“一貫”、“懂事”等一樣,都是正常的。恰恰是它們的并存,才構成了豐富的教育過程,使人們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教育方法。只有認識到這些,我們才會創作出一幅成長的教育山水畫卷。
所以,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教育的功能,重新思考“教師不是裁判員而是教練員”這句話。
做教師是如此,做校長也應如此。
美和完美是兩個概念。美在生活中,完美在理想中;美在過程里,完美在目標里。發現美和欣賞美是作為一種心態存在于當下,而追求完美只能作為一個人的理想而存在。
對每一個個體而言,我們不能保證他的每一個生長節點都是完美無缺的,因為他不是一個完人。但是,每一個人又都有他閃光、動人的瞬間。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個人在某個瞬間的好行為、好想法,在發現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勵,在激勵中傳播,在傳播中影響每一個人,讓這些行為慢慢地由一個偶然的行為變成穩定的行為,從一個人的行為變成一個群體的共識,并逐漸成為一個組織中共同的價值追求。
發現、培育、傳播好的行為,造就好的行為,這才是教育的魅力。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再從容一些,不必苛求“立即見效”;我們應該再包容一些,也不該苛求“都一樣”;我們還應該再耐心一些,無須因為“此時與彼時”的差異而煩惱。不能用瞬間高峰的狀態去要求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時刻,也不能用偶然的低谷狀態去作出結論性的判斷,更不能用特殊情境下英雄般的驚天動地的行為,去苛求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底線與峰巔之間生活。教育,就是要不斷提高這個區間的均值水平。
做了多年的教育之後,才體會出“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真正含義。“求”不是簡單地從A點出發就一定能夠順利到達B點,因為,從此岸到彼岸的旅途中,不僅存在多種途徑,而且每一條途徑中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人的成長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挑戰。
這就需要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理清事實與邏輯是否符合客觀真理,然後才能“曉之以理”;感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審視感覺與形象是否帶來了美感,這樣才能“動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與心的交融,是換位思考,是共同擔當,是“撫之于心”。唯有真、善、美、愛協同并重,才能最終實現“導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追求完美,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典型心態,這是一種高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夠產生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與標準,同時又不要一味苛求身邊的人們必須完美,這樣就有了一個富有張力的調整空間,一個適宜生長的土壤。
所以,美不只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在尋找、發現一個個個體的閃光點中體驗到美,把美的種子播撒,并精心呵護、培育,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學習并享受著成長之美,正所謂教學相長。
大美至真、至純、至簡,就在每一天、每一刻。
回望幾十年的教育生涯,就事業和人生來說,我最想向老師們和校長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教育真的很美!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營造共同成長的氛圍,彰顯學校文化場域之美
1心態可以決定什么?
2好教師也可以這樣成長
3團隊成長離不開合作
4把注意力引向發展
5讓老師們感到安全
6一枝獨秀還是百花爭艷?
7尊重教師的專業主張
8“為什么不投我的票?”
9不聽推門課,倡導邀請課
10激勵比考核更重要
11校長的身影在哪里?
12集體的力量不等同于團隊的力量
13新老師如何盡快融入團隊?
14制度的變與不變
15“尼龍扣”防“斷層”
16校長從中心淡出後的學校運轉
17別開生面的總結會
18“開口就是貢獻”
19我的學校我的事
20小事情成就大團隊
21把校門打開
22“動車組”的力量
23“三好生”評選風波
24被推選參賽的歡歡
25好心還要辦好事
26當家長“被自愿”時
27我能為學校干點什么?
28關鍵詞背後的文化密碼
第二章 從一般走向優秀,彰顯教師職業之美
1讀書的成本與收益
2讀書是不需要理由的
3讀書的收獲
4你對學生說話的聲音有多高?
5總結身邊的經驗
6教育不是單行線
7學生眼里的好老師
810年可以寫多少案例?
9享受當教師的幸福
10至少不能讓他變得更糟
11別上專家的“當”
12修復語言的漏洞
13做個不?唆的老師
14每個教師都是一粒種子
第三章 讓學生站在正中央,彰顯學生成長之美
1空間有多大,孩子的發展就有多大
2“大笨蛋們好!”
3比規則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愛
4老師不能丟掉的教育信念
5靜靜地等待花開
6不可逾越的成長階段
7“我有喜歡的人了”
8是好奇還是搗亂?
9帶孩子走過那道坎
10聽聽孩子們的建議
11走出非此即彼的誤區
12“老師,你這樣做不對!”
13規則不是懲罰
14不忍拆除的“景點”
15還給學生當下的幸福
第四章 尋找課堂的精彩,彰顯課堂教學生命之美
1校長聽課聽什么?
2提倡團隊教學
3要尊重學生的理解方式
4要的就是因勢利導
5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
6給學生提供具體的指導
7“跑得快”還是“走得遠”
8尋找我們的職業語言
9用大問題主導課堂
10在細節處做文章
11掌控課堂需要技巧
12探索常態課中的殷實
13改造常態的教研方式
14一節拓展了四年的英語課
15起伏的研究過程
第五章 打開另一扇窗,彰顯教育博大之美
1沒有圍墻的研修學校
2創造思想盛宴
3我們一起做研究
4明白該做什么
5靈感啟發器
6獨特的教室文化
7“作決定”的柱子
8為了學會作決定
9你可以決定
10作決定就是要負責任
11相同中的不同
12分水平的小組學習
13潛移默化的價值滲透
14反思圈:尊重與引導
15如何修復與同伴的關系?
16生活中的數學
17大主題的探究活動
18團隊反思
19研究聚焦在學生的行為上
20國際課堂研究中心
附錄 教育原本就是這樣的

書摘/試閱

常常,我們會很羨慕條件好的學校。
常常,我們也會憧憬,假如我們在這樣的一所學校里工作的種種美好。
好的學校,當然很好,可是,這些“好學校”除了物質條件之外,還有哪些吸引人的共同元素?
在一個局長和校長的論壇上,有位局長向我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你來到這樣的一所村小,老師的月工資只有300元,辦學條件很差,幾乎沒有其他經費,粉筆也是定量發放。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怎樣培養教師的幸福感呢?”這很像一個遴選校長的面試題目。這位局長再三強調,他說的這樣的學校很有代表性。
說實在話,這樣的學校對我來說很陌生,甚至其艱苦程度我都無法想象,因為我很少有機會到這樣的學校去走一走。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展工作,可面對這樣的拷問,我本能地嘗試著作了一些回答。
我說,首先,我會看看老師和學生,問問他們還有沒有要離開的,愿意走的和能走的,我會支持他們離開。凡是走不了的,咱們就說走不了的事,我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改變現狀。我會開誠布公地跟老師們談,就這樣的環境,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該如何用自己的雙手把這個天地改變,讓我們的工作環境能夠改善。我想老師們會給我一些方法和智慧的。
接著,我會請來家長,向他們說明學校情況,尋求他們的支持。我想,家長們也會有一些好主意的,因為他們同樣是這里的主人,他們對這里充滿感情,這是最寶貴的資源。
粉筆緊張,我們可以把課堂移到廣闊的土地上,移到樹蔭下,我們可以用小石頭、小樹枝進行教學。我們學不來城市孩子們的教材,我們可以編自己鄉村的教材。比如,讓學生了解我們的村莊是什么樣的,我們的土地適合栽種什么樣的植物,我們還可以聘請老農來講解農作物的生長。
我的回答,得到了局長和校長們的認同,主持人給了一個通俗的評價:思路決定出路。
事後想想,無論在什么樣的學校,只要結合當地當時的情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智慧,就可以創造出一個新天地。也許,教室依然破舊,但是課堂上卻充滿了思考與笑聲;也許,學校還是那么狹小,但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學習的資源和可創造的空間;也許,學校還是那么貧困,但每位老師都用自己的精神激勵著學生每一天的學習。
曾經看過詹文齡校長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教室里開滿鮮花”。說的是她參加的德育示范學校驗收組去一所貧困山區小學評估檢查。大家在去學校的路上,就聽見那個校長說自己的學校多么多么好,因此,驗收組成員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這個“傳說”中的學校。
可一進校門,卻發現這個學校里僅有兩棵不大的樹,沒有一朵鮮花。專家們就開始疑惑了。進教室聽課時,突然,有個學生的手碰到座位碰疼了。按說,這么重要的課堂,老師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上課上,應該看不到這樣的意外;按說,即使有學生報告了,教師也可以暫時不處理,或讓他出去自己處理。
但是,這個老師很自然地停下正在講的課,走到學生身邊幫著整了整座位又吹了吹孩子的手說:“沒事了。”之後老師又接著講課,一切都那么自然。在教室里,專家們還看到,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根本不是“小手背背坐”那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時,所有的專家都釋然了。
那些專家們對上課的老師說,他們看到了老師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愛,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答問、學習的狀態。做這樣的老師的學生很幸福。
所以,不是條件決定一切,而是心態決定一切,思路決定一切。要在既有的條件下,在現實的可能中,與老師們共同創造一個開滿希望之花的學校,身為校長,沒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
作為校長,這樣的心態是最要緊的。
P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