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魅力北京中軸線(簡體書)
滿額折

魅力北京中軸線(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李建平編著的《魅力北京中軸線》選取中軸線作為審視北京文化歷史的切入點,是獨具眼光而極有深度的。它將北京具有表征的地標性文化實體與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在一起,虛實相問地敘說了北京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同時又將北京城市中軸線放在中華文化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體現出北京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巨大張力和無窮魅力。正如人們深有感觸的那樣:城市,只能依賴于城市考察者的特殊目光才能現身。中軸線的發展軌跡,不僅最直觀地呈現了北京文化的發展歷程,而且凸現了北京古都文化的顯著特點,進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層智慧。就某種角度而言,中軸線不只是北京文化實體性的中心標志,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尺。因此,當我們以中華文化為背景來打量北京中軸線和北京文化的發展輪廓時,我們的體認必然更加準確、更加到位,也更加舒展、更加靈動。
《魅力北京中軸線》之新穎不僅體現在對北京文化切入的獨特角度上,而且融化在全書的框架結構中。在系統介紹中軸線的發展脈絡後,又重點論述了奧運背景下北京城市中軸線的發展與創新。這既帶給我們關于中軸線發展的完整印象和強烈的歷史縱深感,又為它的未來發展留下了無窮的遐想空間;不僅使我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解讀和判斷北京文化走向的方法,而且為北京今天乃至未來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背景。事實上,面對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時代城市的文化發展,對歷史了解不清,就很難找準今天的位置;對“中軸”智慧重視不夠,更難以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作者簡介

李建平,北京人,現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北京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常年致力于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魅力北京城、韻律中軸線”,節目播出後,深受歡迎。

名人/編輯推薦

李建平編著的《魅力北京中軸線》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講述了北京城中軸線的建設歷史及變遷,并結合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闡述了中軸線延長線的建設理念及建設情況,使廣大宣傳干部對北京城市整體規劃,特別是對天壇文化圈建設及其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魅力北京中軸線》內容新穎、語言風趣、信息量大、貼近基層、貼近實際,對于指導基層工作,開闊工作視野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和北京的命脈一起跳動
誰都知道,北京是一座以文化而著稱于天下的城市,北京的文化太豐富、太厚重了。作為一座具有三千年建城史和近千年建都史的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一座世人矚目的國際大都市,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確實有太多的話題可以說,有太多的理由吸引人們關注她的歷史和發展。但從哪里人手,才能抓住這座城市的脈搏?從哪里著眼,才能更好地梳理這座城市的經緯?也就是說,一座城市的命脈究竟是什么呢?是延續了這座城市從古到今的歷史底蘊,是展示這座城市當今魅力的壯麗容貌,是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無以言說的文化以及凡是來到過這座城市的人對它的理解和認識。
北京有舉世聞名的天安門、故宮,還有前門、景山、鼓樓,還有在2008年聞名天下的奧運大道……它們都在哪里呢?它們和北京城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中軸線!它們都在中軸線上!中軸線凝聚了北京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的精髓,它不僅僅是北京城市布局中的一條道路,更是關于北京人文歷史、道德教化、風俗民情乃至社會發展的一條命脈。某種程度上來說,把住中軸線,就把住了北京文化的生命之根。
2011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即6月11日當天,北京中軸線的申遺程序正式啟動。中軸線申遺,對北京乃至中國來說,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僅就北京來看,目前已有的6項世界文化遺產即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和明十三陵雖然各自凝聚了北京和中國文化的不同精髓,但沒有一處(有的如故宮、天壇本身就是中軸線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能像中軸線一樣,以如此龐大和完整的空間秩序,呈現北京和中國文化的根本和肌理;也沒有一處能像中軸線這樣,以如此連綿而變化的時間流韻,詮釋北京和中國文化的內在發展動力。惟其如此,明代中軸線的建造、新中國成立後對天安門廣場的改造、奧林匹克公園的建設等既可以視作北京中軸線發展的幾座重要里程碑,也可以視作北京文化和中國文化轉承啟合的幾個重要段落。
“中軸線”是北京發展的軸線,是這座千年古都的文脈、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中樞脊梁;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條軸線,即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融薈萃、交相輝映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從劉秉忠設計建造元大都,到如今北京呈現出“世界城市”的迷人風采,中軸線始終貫穿于北京城市建設的核心,詮釋著中正、和諧的中庸之道。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曾贊美它是“穿過全城的全世界最長、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可謂由衷而精辟。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傳統中國“獨有的壯美秩序”就在這條中軸線上完美地呈現。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依次確立了中軸線在北京建設規劃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要依托中軸線的保護,體現北京的“門戶”形象和21世紀首都的新風貌。遺憾的是,多年來北京中軸線的保護依然缺乏空間整體保護上的一貫性,規劃性的改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軸線上傳統空間形態的破壞。而此次中軸線申遺的正式啟動,無疑將極大地彌補以往對中軸線保護的不足,也有利于北京實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文化發展目標,即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時致力于創造能夠世代相傳的新的城市遺產,使人們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
與此同時,中軸線申遺也為學界提出了更多的思考,提供了更多進一步開拓的空間,特別是在北京文化研究領域,開掘出一片新的沃土。
中軸線申遺,不僅是對歷史記憶的開掘與保護,更是對當今乃至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與擔當;中軸線的建設,不僅事關北京這座城市的功能與布局,更是事關整個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的精神寄托。
就目前已經出版的關于北京文化的書來看,從歷史到現實,從宏觀到微觀,從自然氣象到人文景觀,諸如宗教寺廟、胡同門墩、叫賣小吃、花會歌謠、皇宮王府、三山五海……可謂數不勝數,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抓住中軸線來開掘北京文化的蘊涵,還是不多見的。抓住中軸線,就抓住了北京的魂,把中軸線講清楚了,北京城這盤大棋就全活了。李建平先生《魅力北京中軸線》一書,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帶我們穿行在這條縱貫古今、見證了北京千年興衰替變的時空隧道中,細細地品味中軸線發展的漫長歷程,盡情地感受北京文化透射出的無窮魅力。
建平先生的這本書選取中軸線作為審視北京文化歷史的切入點,是獨具眼光而極有深度的。它將北京具有表征的地標性文化實體與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在一起,虛實相間地敘說了北京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同時又將北京城市中軸線放在中華文化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體現出北京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巨大張力和無窮魅力。正如人們深有感觸的那樣:城市,只能依賴于城市考察者的特殊目光才能現身。中軸線的發展軌跡,不僅最直觀地呈現了北京文化的發展歷程,而且凸現了北京古都文化的顯著特點,進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層智慧。就某種角度而言,中軸線不只是北京文化實體性的中心標志,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尺。因此,當我們以中華文化為背景來打量北京中軸線和北京文化的發展輪廓時,我們的體認必然更加準確、更加到位,也更加舒展、更加靈動。
不僅如此,本書雖然是對北京中軸線的集中解讀,但作者視野開闊,矚目甚遠,他將北京中軸線與美國華盛頓的中軸線加以對比,北京中軸線構成的是一個“中”字,華盛頓中軸線構成的是一個“十”字,中軸線在北京和華盛頓各自體現出自己的文化觀念、價值取向和審美追求。作者既看到了中軸線在北京的獨特意義,又看到了中軸線在美國以及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著各自的獨特意義,這體現了本書作者大氣而深邃的歷史眼光,表明作者是在世界文化歷史的大背景下來審視北京中軸線的。正因如此,本書對北京中軸線的描繪和解讀,才能夠那樣的馳騁萬里,神思飛揚。
本書之新穎不僅體現在對北京文化切人的獨特角度上,而且融化在全書的框架結構中。在系統介紹中軸線的發展脈絡後,又重點論述了奧運背景下特別是申遺背景下北京城市中軸線的發展與創新。這既帶給我們關于中軸線發展的完整印象和強烈的歷史縱深感,又為它的未來發展留下了無窮的遐想空間;不僅使我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解讀和判斷北京文化走向的方法,而且為北京今天乃至未來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背景。事實上,面對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時代城市的文化發展,對歷史了解不清,就很難找準今天的位置;對“中軸線”智慧重視不夠,更難以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這樣一本書,肯定以資料見長;但其價值又遠不止于為讀者提供豐富翔實的資料,而是更加突出了觀點的靈動與創新。它以堅實的歷史底蘊為基礎,來源繁博,涵蓋面廣,可靠性強,部分老照片生動反映了北京城市歷史變化的過程,史料價值極高。可見作者在搜集史料時視野非常開闊,工作也做得十分細致。在此基礎上,作者參以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得出的觀點既科學可信,又不落俗套。
此外,在寫作上,本書采取了口語化的表述方式,親切自然,通俗易懂,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插入照片、圖片百余幅,有些圖還是作者親手繪制,其中蘊含著作者的獨特匠心,使讀者對中軸線及其沿線環境和建筑的高度、體量、色彩都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因此,本書既是對北京人文畫卷的生動展示,也是值得向國內外讀者推薦的了解北京城市文化的一本重要的科普讀物。
本書作者李建平先生是我結識多年、相交甚深的良師益友。在與他二十多年的工作交往中,不僅從他的文章和著作中感受到其豐厚的學術修養和精辟獨到的見解,更多的是在與之日常的交談中,感受到他作為一個學者的魅力和特點。不僅是我,和我相識的朋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喜歡聽李建平先生談天說地。看似隨意的閑談中,其思路之開闊、知識之豐富、見解之獨特,真有海闊天空、古今上下、任意徜徉之感,尤其是談起北京的歷史文化,就是三天三夜他也說不完。在與他的言談中,始終有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東西:這就是他對北京有一種真愛,有一種深情。人們都喜言底蘊,而對學者來說,底蘊最重要的還是真性情。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真性情,《魅力北京中軸線》相對于同類書而言,才更多了一份似可觸摸的底蘊。
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特別推出了“北京文化發展研究叢書”,建平先生的這本《魅力北京中軸線》為該叢書之首,在為人文奧運添磚加瓦的工作中立下首功。由于建平先生這本書立意新穎,闡發精當,加之圖文并茂,語言生動,很快銷售一空,連我們文化院留底庫存的也就僅有一兩本了。趕上今年北京中軸線申遺,廣大讀者對這本書的需求就更加強烈。為此我們與建平先生商量,希望能夠盡快再版這本書,以滿足廣大讀者的愿望,并望他借此機會對書做點修訂。建平先生欣然答應,很快就完成了修訂,在這本書即將與讀者再次見面之際,我代表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對這本書的序言也做了一些修訂,特此說明。
最後,我們謹向本書作者李建平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謝!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劉勇
2011年8月5日

目次

導言
第一章 中軸線形成的軌跡
第一節 中心與中國
第二節 紅山文化中的壇、廟、冢
第三節 中國傳統建筑與中軸線
第四節 中國古代城市的中心思想與中軸線
第二章 元大都城的修建與中軸線
第一節 元大都城的規劃與修建
第二節 八卦哪吒城
第三節 元大都城中軸線
第三章 明清北京城與中軸線
第一節 明北京城特點
第二節 明北京城的修建
第三節 明北京皇城與宮城
第四節 明北京城中軸線
第五節 清北京城中軸線
第四章 中軸線上的建筑
第一節 中軸線前段建筑
第二節 中軸線中段建筑
第三節 中軸線後段建筑
第五章 中軸線左右對稱建筑
第一節 中軸線左右對稱建筑
第二節 天壇與先農壇
第三節 崇文門與宣武門
第四節 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
第五節 太廟與社稷壇
第六節 東華門與西華門
第七節 文華殿與武英殿
第八節 東六宮與西六宮
第九節 萬春亭與千秋亭
第六章 中軸線與中國傳統文化
第一節 中軸線與“五行”、“五鎮”
第二節 中軸線與傳統文化
第三節 中軸線與陰陽
第四節 中軸線與古代天象
第五節 中軸線與九門宮闕
第六節 中軸線與圍合空間
第七章 中軸線與宗教祭祀文化
第一節 元大都中軸線與宗教建筑
第二節 明清北京城中軸線與宗教建筑
第三節 中軸線與五壇八廟
第四節 中軸線邊上的火德真君廟
第八章 天安門廣場改造
第一節 天安門廣場改造
第二節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修建
第三節 人民大會堂的修建
第四節 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修建
第五節 毛主席紀念堂的修建
第九章 中軸線的延伸與奧林匹克公園建設
第一節 中軸線的延伸
第二節 奧林匹克公園規劃
第三節 奧林匹克公園建設
第四節 鳥巢與水立方
第五節 奧運地鐵支線
第六節 奧林匹克大風景
第十章 北京城與中軸線的文物保護
第一節 北京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第二節 對北京城文物保護的認識
第三節 對中軸線文物保護的建議
第四節 對中軸線延長線文物保護的建議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節 明北京城特點
如果說元大都城是八卦哪吒城,明清北京城則是一座“龍”城,也就是說明朝興建北京城,特別突出帝都的特點,突出皇帝的地位。皇帝在中國封建社會被稱為“真龍天子”,于是,在皇城和城市中軸線上的安排重要建筑,特別是皇宮建筑時,有意或無意地是按照龍脊的造型進行建筑布局的。
有關龍的傳說,在中國至少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明清之際,有關龍的傳說、造型已經非常成熟、完美。20世紀80年代,當人們利用航空遙感器從北京上空掠過,人們驚奇地發現,在北京舊城核心區域,并臥著兩條龍,一條是金燦燦的金龍,一條是銀白色的水龍。“金龍”是指從正陽門向北延伸的城市中軸線上的建筑。這些建筑,位置正中,在五行中“中”為土,黃色;土生金,孕育金龍。從正陽門到地安門的皇家建筑屋脊呈現一節節金黃色的軸線,從空中遠遠望去,酷似一條金龍。“水龍”是指六海的水域,即今日的積水潭、後海、什剎海、北海、中海、南海。其中,南海是明朝初年開鑿的,與中海在一起,被稱為“中南海”。這條水系,由北向南伸展開,酷似一條水龍。金龍、水龍并臥京城,當現代人從空中看到這樣的景象,更加感覺到古人的智慧和北京作為帝都的氣魄。歷史上,北京曾經是渤海海灣的延伸部分,由此,北京的自然地理中還有一個名稱,叫“北京灣”。傳說北京灣內平原在遠古曾經是海,後來水干了,北京平原區域變成了枯海,因此有“枯海北京”的傳說。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海與龍又有著緊密聯系。中國神話中認為,東、南、西、北、中均有龍王,而且是根據五行和五方位的特點、顏色來規范的。其中五行中正中為黃色,東為青色,南為紅(赤)色,西為白色,北為黑色。由此,海水正中為黃龍居住地,東海為青龍居住地,南海為赤龍居住地,西海為白龍居住地,北海為黑龍居住地。北京地區由于季風氣候明顯,春旱夏澇自然災害突出,春旱時老百姓祈雨,盼望龍王能施法降雨;夏澇時老百姓還要祭祀龍王,希望龍王能把水收一收,不要發大水。由此,北京城內外祭祀龍王的廟堂很多,多達上百座。北京西北郊區因為是上風上水,龍王廟更顯得集中。例如,在門頭溝三家店街北龍王廟,目前保存完整。該廟的特點是緊鄰永定河。因永定河河水經常泛濫,人們必然要祭祀龍王。由此,這座龍王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古代社會中香火旺盛。另一種類型是平地上的龍王廟,多在路邊或村旁,是老百姓為春旱祈雨而祭祀龍王的場所。例如,在朝陽區洼里鄉龍王堂村的龍王廟,就是祈求風調雨順的場所。目前,這座龍王廟已經得到修繕和妥善保護。
說北京城與龍有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北京城是帝都,是皇上居住的地方。皇上被稱為“真龍天子”,于是,描述皇帝的表情往往就出現“龍顏大怒”或“龍顏大悅”;皇帝穿的衣服就成了龍袍;皇帝的坐椅就是龍椅;皇帝居住的宮殿就成了龍宮;就連皇帝出生的房子,也成為“潛龍府”,皇帝死後的陵墓也成了“龍穴”等。有專家曾感慨地說,中國的文化就是龍文化,北京城就是一座龍城,紫禁城就是一座龍窩。
說北京城是“龍城”,還因為明清以來人們不斷地把北京城與龍的造型附會。首先,北京城坐北朝南,皇帝坐北朝南,由此,北京的龍也頭朝南,身臥北。龍頭在正陽門,正陽門甕城內兩座對稱的建筑觀音廟、關帝廟是龍眼,而龍的鼻子則是從正陽門箭樓一直伸向天橋。天橋下是東西向兩條龍須溝。在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皇宮建筑也有講究,一層接一層的宮殿組成龍脊,紫禁城的四座角樓是龍爪,龍尾是從景山甩向地安門的皇城建筑。北京城的水龍是南海、中海、北海、什剎海、後海、積水潭。其中,龍頭是南海,龍尾是積水潭。從什剎海東側伸出的萬寧橋,從後海西面伸出的德勝橋,是兩個龍爪等。為突出龍的標志,清朝還在西苑(今北海公園)北岸和紫禁城內各修建了精美的九龍壁;在紫禁城雨華閣屋脊上,鑄造了四條活靈活現的飛龍。
雨華閣,位于紫禁城慈寧宮北面,是一座供奉喇嘛教的殿堂,建筑造型奇特。閣為三層,呈寶塔形,塔頂為四條垂脊,各有一條金龍,造型活靈活現,在紫禁城建筑中,非常突出和醒目。目前,雨華閣建筑保存完好,尤其閣內殿堂佛像以及喇嘛教文物不僅保持清朝乾隆年間樣式,而且保存完好。
中國共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其中北京有兩座,山西大同有一座。北京兩座九龍壁:一座位于皇城西苑(今北海公園)北岸;一座在紫禁城東路、皇極殿前。這兩座九龍壁均為清乾隆年間修建。西苑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紫禁城內九龍壁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西苑內九龍壁為雙面九龍壁,是獨立的建筑;紫禁城內九龍壁為皇極殿前影壁,是單面九龍壁。兩座九龍壁均是用特制琉璃瓦拼砌而成。
P51-5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