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不要和鯊魚接吻,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讓你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
滿額折

不要和鯊魚接吻,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讓你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

紐約女孩諾艾兒的真實故事,讓你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

動人、豐富又搞笑……能跟著諾艾兒走過這一趟路,是我們這些讀者的好運。
──【《美味關係》作者】茱莉‧鮑爾

恐懼會癱瘓我們的人生,害怕犯錯讓我們什麼事都不敢做!

29歲的諾艾兒接到裁員通知的時候,正和男友在小島上度假。
這個青天霹靂讓她失神了好幾個星期,
直到她在一家咖啡館的佈告欄上看到一句話: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

諾艾兒的腦海突然出現了許多畫面:
因為擔心自己的想法聽起來很蠢,所以她從來不發表意見;
因為痛恨在眾人面前演講,所以她拒絕在小組會議中發言;
即使工作很爛還是繼續待著,因為留下來比離開容易;
去跳蚤市場買東西,老闆說多少她就付多少,因為討價還價好尷尬;
還有好多好多,包括害怕別人不高興、害怕挺身而出、不敢為自己辯護、沒化妝就出門很丟臉……

她經常在落跑,經常勸自己打消主意。但以前的諾艾兒可是自信滿滿、充滿企圖心,什麼時候開始她卻害怕改變,只想待在原地?她的人生因為這樣錯過了多少機會?還要這樣繼續逃避下去嗎?

於是,諾艾兒決定,她要在30歲以前,用一年的時間來面對恐懼: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

作者簡介

諾艾兒‧漢考克Noelle Hancock

曾擔任《紐約觀察者報》寫手、《美國週刊》娛樂版部落格創始人,也曾協助成立流行雜誌「Page Six」的網站,作品並刊載於《紐約郵報》、《滾石雜誌》、《GQ》、《柯夢波丹》,以及流行音樂雜誌《Blender》等報章雜誌上。
她在美國德州的休士頓出生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現在和她的兩隻鸚鵡老天、斯圖亞定居於紐約曼哈頓。父母到現在都還會勸她去念法學院。

譯者介紹︰
畢非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兼職譯者,有輕度學習渴求症和中度戀書癖,是個看到狗就會很開心的女生,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當個有用的快樂廢人。

名人/編輯推薦

名家推薦︰

【部落客】青小鳥、【演員】胡婷婷、【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藝人】路嘉欣 勇敢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爆笑中帶著無限力量的勵志故事。看到女主角拿出勇氣面對所有恐懼的事,像是挑戰籠中觀鯊,素顏在路上走還遇見前男友,都讓我好感動啊。我也要把內心的恐懼做成一隻不求人界的「不怕你」,害怕時就拿它來刮痧!」
──【部落客】青小鳥

這本書好笑、真實、深具啟發性,而且特別貼近我的心聲。我們每天都應該如此的生活,勇敢的、好奇的,不被自己內心恐懼操控,限制的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本書會讓你思考,讓你笑,而且如果你準備好了,它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
──【演員】胡婷婷

請別害怕買這本書,但若是你怕的話就更該買了,因為諾艾兒會讓你知道面對恐懼是多麼歡樂的一件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A‧J‧雅各

我真的很愛這本書,它有完美性愛所具備的一切特質:緊湊、好玩,但有些過程令人不太舒服、掌心流汗。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吉姆‧諾頓

書摘/試閱

我接到裁員的電話通知時,正躺在阿魯巴島的海灘上喝著第三杯熱帶雞尾酒。諷刺的是,這通電話是打到我的公司手機,而我將手機到到海灘,則是為了避免工作上出什麼事。
沒想到真的出了事。
「他們要收掉整間公司了!」我的同事羅芮娜尖聲說。
「什……什麼?」我想她說不定只是開玩笑。
「整個網站都關閉了,」她聽起來像是哭過。「我們全都失業了。」
「但沒道理啊,我們業績很好耶!」我們的線上讀者數一直穩定攀升,上個禮拜,網站一天就有高達百萬的瀏覽人次。
「好像說什麼要裁減經費。」她的聲音透出一點放空的感覺。我仔細聆聽,聽到喧嘩的交談聲以及邦喬飛的背景音樂。
「你在酒吧?」我困惑地問。
「嗯,全部的工作人員都在公司對街的那間愛爾蘭酒吧。欸,我得掛了,晚點再打給你吧。」
我掛掉電話,看著剛曬成焦糖色的手指微微地顫抖,眼神空洞地直盯著前方。
「誰打來的?」麥特慵懶地問。
「公司打來的。」我沒精打采地說:「我被裁員了。」
「等等……什麼?!」麥特丟下報紙,移腳轉身過來面向我。
「他們要收掉整間公司,」我繼續用那不帶感情的奇怪聲音說:「今天下午在會議中宣佈的。」
「喔親愛的,我很遺憾,有沒有什麼我能幫上忙的?」
他抓住我的手,我聽到我們的太陽眼鏡碰撞在一起的細微擠壓聲。然而,我無法讓自己看著他。我整個人處於恍惚中,彷彿有隻無形的手在亂塗弄髒我的世界(就某方面來說,的確是這樣)。這情景可以畫成一幅印象派的畫作:二○○八年油畫──「坐在海邊的失業女孩」。
離我六公尺遠的棕櫚樹激烈擺盪著,飯店叫我們別把椅子放在樹下,因為大家都知道椰子掉下來會讓人腦袋開花、失去意識。我突然有股衝動想把我的椅子搬到樹下,不過我沒這麼做。我站起來踩過沙灘朝飯店前進,一路走到泳池旁的階梯,涉水走過淺的那端,一步步緩慢前進,就像太空人漫步月球一樣,最後到達了泳池畔的附設酒吧。
這次的度假是我給自己的犒賞,之前我每天早上六點抵達辦公室,不到晚上九點沒法離開,聖誕節也得工作。這是幾個月來我第一次開始放鬆,把一切都拋諸腦後。我需要讓大腦休息一下,來點強化劑。我坐在浸入水中的矮凳上,揮手叫過去幾天服務我們的酒保過來。
「海特,我現在出了點狀況,」我說,「把威士忌和酒杯拿過來。」我簡短敘述發生了什麼事,他體諒地點點頭,各倒了一杯給我和他自己,我們朝空中舉杯。酒杯碰撞發出噹的一聲!烈酒一路流竄而下燒灼我的喉嚨。
******

三個禮拜後,我從泳池畔的酒吧移師到一間又一間咖啡館去。每天我都會去住處附近的幾間咖啡館,快速翻閱職缺分類廣告。經濟似乎一夜之間傷痕累累,經濟學家預估美國處於長期蕭條的邊緣──他們稱之為「大蕭條」。沒有公司要招聘新員工,甚至連這間咖啡館也是,我已經問過了。
現在這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好奇怪。我以前一天工作十四小時,快速更新部落格報導,歇斯底里地瀏覽約三十個名人的網站,以便得知最新消息。我的黑莓機會因為其他記者傳來的八卦花絮而不停振動,有一次我不過搭了一班九十分鐘的飛機,著陸時卻已經收到一百一十九封電子郵件。以前就算下班後,我還是會感受到上班的壓力。我一工作起來幾乎是「隨時待命」,所以不用工作時,我會希望盡量讓自己處於失聯的狀態。這意味著我每天下班後就直接回家,撲向我的宜家沙發,看著電視中的人做著我累到無力去做的事情。我開始透過電子郵件、簡訊和臉書的狀態和朋友溝通,同時也一點都不想認識新朋友。
我猜想,麥特應該會認為失業後的我會利用多到不行的空閒時間,重新開始投入社交活動,但工作就是你在紐約的通行證呀。「你是做什麼的?」這是人們初次見面最常問的問題,跟對方說你沒工作就彷彿在說:「我什麼都不是。」這樣的回答會讓派對中的對話嘎然而止,而我寧願跳過那些尷尬的片刻。麥特一直都很能諒解,但我明白他已經厭倦一直要把我拖出公寓這件事了,他不想再找藉口對朋友說,為何我又無法出席另一個社交場合。我覺得他一直想找回我們剛開始交往時,那個風趣又活躍的女孩,但他內心某部份又擔心現在的我會不會就是原本的樣子。
我盯著電腦看的時候,腦海裡在想的就是這些。我的螢幕沒有動靜,以前它曾經操勞過度,只差沒引發癲癇。但不知為何,那樣的靜止更讓人無法承受。活到現在,我第一次不知道該做什麼,該何去何從?
幾星期前我從阿魯巴島回來時,已經準備好要訂立新的人生計畫了。
所以回到紐約後,我就用微軟的文件檔列了一張清單,標題叫「我的一年計畫」,在這張清單裡我會寫下隔年的目標。沒工作代表我的人生有無限可能的空間。事實證明,空間果然太多了。幾個禮拜後這張清單還是空空如也。我現在看著白色的螢幕,覺得好像看著自己的未來,一片空白;閃爍的游標像是某人不耐煩地用腳輕敲地面。我又看了一眼報上的頭條,知道自己算是幸運。我不用養家、有個耶魯的學位、拿到了相當豐厚的離職金、銀行帳戶裡還有些錢讓我可以撐一陣子,而且還有個頭髮都還健在的好男友。我應該要為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而高興。
我才一連上線,電腦銀幕馬上就跳出了一條即時訊息,把我從白日夢中搖醒。輕快的即時訊息鈴聲迴盪在整間咖啡廳,我匆忙按下靜音鍵。丟訊息的是克里斯(暱稱是:「同志人生」)。克里斯是紐約雜誌的部落客,隨時都在上網,所以每天早上查看彼此近況已經成為大家的例行公事。
同志人生:在做啥?
諾艾兒:啥都沒做。
同志人生:嗯,我一直在思考你的情況。
諾艾兒:怎樣?
同志人生:我覺得你現在正在經歷「三分之一人生」危機。
諾艾兒:什麼危機?
同志人生:說你有中年危機太年輕,說是四分之一危機你又太老,
很快你就要二十九歲了。所以呢,假設你活到快九十歲,那你
現在經歷的就是三分之一的人生危機。
就是這個,下禮拜是我的二十九歲生日,我知道自己的三十歲會以驚人的速度接踵而來,這又是另一個壓力來源。二十多歲的時候,隨興的人生還可以說是迷人,到了三十多歲還找不到人生方向就會令人感到有些羞愧了。
我和克里斯聊完離線後,喝光了最後一口咖啡,起身靠近櫃台想要續杯。在等待的時候,我漫無目的地掃視著這間咖啡館。結帳櫃台旁有張傳單廣告免費的吉他課程,稀奇古怪的明信片貼在桌面上。接著,某個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遙遠牆面上有個小黑板,上面寫著每日一句的勵志格言。今天的格言,用粉紅色的粉筆歪歪斜斜地寫著: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愛莉諾.羅斯福


******

「這句話的什麼地方讓你覺得有共鳴?」幾天之後,我的精神科醫師包柏在兩週一次的會診中,問了我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我的眼神在房裡到處飄移,逃避他的目光。
「該怎麼說呢?我以前會來點不一樣的,你懂吧?」
「來點不一樣的?」
「我現在不做任何新鮮事了,年紀越大我越不想嘗試新挑戰。」
我在腦海中迅速翻閱過去幾年的人生片段,但看到的就只有工作、和麥特吃吃晚飯,以及偶爾看場暑假賣座強片,僅此而已。
 「逃避就是恐懼。」他輕聲說,「我們恐懼時,就會避開引發恐懼的場合。逃避的問題在於,你一旦開始逃避一件事,就會開始逃避生活中的其他事。舉例來說,你逃避認識新朋友、逃避休閒娛樂、逃避原本的朋友……」
我打斷他說的話,「你說的最後一項不合理啊,我並不害怕我原本的朋友啊。」
他的語調依舊很有耐心,「你是不害怕,但是當我們感覺自己的世界失控時,我們就會退縮以維持安全的假象。」
我開口想要反駁,但又閉上了嘴。我承認他說的話有道理,這讓我有點不自在。
他繼續說,「恐懼會癱瘓我們的人生,害怕犯錯讓我們什麼事都不敢做。」
我電腦裡那張什麼都沒寫的一年計畫清單突然浮現腦海,張牙舞爪地向我展示它的一片空白。包柏醫生說對了嗎?恐懼是不是漸漸蠶食了我的人生,我卻沒有察覺?我腦中閃過以前開會時的片段畫面:我擔心自己的想法聽起來很蠢,所以都不發表意見。我拒絕在小組中發言的機會,只因為我痛恨在眾人面前演講。即使工作很爛我還是繼續待著,只因為留下比離開容易。甚至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如此,我去跳蚤市場都是照定價付錢,只因為我覺得和小販討價還價很尷尬。我錯過了多少機會?我的人生到底有多少日子是在逃避?
「回到剛說到的那句格言,」包柏醫生說,「我覺得這對你來說會是個好計畫,你應該要試試!」
「啊?」我回過神問,「試什麼?」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包柏醫生對某件事感到興奮時,他的頭會來回擺動。「你不能再逃避下去了,要練習面對你的恐懼。」他說。「你克服越多障礙,會覺得自己越有能力,然後就會想要克服更多的障礙。想想愛莉諾.羅斯福說的話,」他一邊打開辦公室的門說,「這句話也許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方向。」

在回家的路上,我去了聯合廣場的邦諾書店。我對於「面對恐懼」這想法抱持懷疑的態度,但愛莉諾的話卻讓我很好奇。突然間,我非常想要探索她的一生,我從書架上拿下幾本書到櫃台結帳。
 隔天在咖啡館,我一口氣快速翻閱了《實踐生活學習法:十一個生活更充實的竅門》。讀完時,我翻回到〈恐懼──人生大敵〉那章仔細研讀。愛莉諾把恐懼視為人生最大的驅動力。「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我怕黑、怕老鼠、根本什麼都怕。我一步步痛苦地學會正視每一項恐懼,加以克服,獲取得來不易的勇氣,讓自己再去進行下一次的挑戰。」
我往後靠在椅子上,目光飄到了黑板上。愛莉諾說的那句話已經不在了,但反正我早就已經記住了:「每天做一件讓自己害怕的事。」如果愛莉諾是靠克服恐懼來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許這個方法也能幫我釐清我的未來?也許為了找到我真的想做的事,我必須先做我真的不想做的事。每天克服一項恐懼讓我有個要達成的目標,能給我一種使命感。
「你這計畫打算進行多久?」我打給麥特討論這想法時,他問。
「我想試個一年吧,從我二十九歲生日開始。」我的三十歲生日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的截止日期。
「一年?!」他重複地說,似乎無法置信。「所有能讓你走出家門的計畫,我都雙手贊成,但親愛的,你有好好想過嗎?這段時間你要怎麼養活自己?」麥特是記者所以總愛唱反調,而我的個性固執,別人越反對我越要做。
「我想我兼差做自由撰稿應該足夠撐一陣子吧──反正現在也沒人要請正職,況且我還有儲蓄啊。」我越是辯解,就對這念頭越執著。
「嗯,你知道我無論如何都會支持你的。」他說,但是語調聽起來卻沒什麼信心。
克里斯更不給面子:「這點子聽起來有點瘋狂,我不想看見你作繭自縛啊,諾艾兒。這種做法一點都不討喜,只會增加負擔。」他還說:「不過我必須承認,休個一年假,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這想法聽起來挺不錯的。」
我告訴自己這項計畫是我的新政版本:投資現在的自己,以創造未來的成長。但是我內心某部分又懷疑克里斯會不會說對了,這一切都只是個自我放縱的練習?我該不該做點對其他人有用的事?過著恐懼的人生是不是也是一種自我放縱呢?如果我總是因為恐懼而退縮,我就無法對這世界有充分的貢獻。不只這樣,總是恐懼害怕的人還會把自己的恐懼一點一滴擴展到別人身上。我的恐懼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和我有接觸的人了,而我不想把別人也拖下水。
我打開微軟文件檔,找出那張空白清單:我的一年計畫。我終於知道該從何著手了。我先列出和包柏醫生討論過的我真正怕的是什麼?我寫下「當眾丟臉,失敗。」接著我想到其他最近我一直在逃避的事情:我的老朋友、認識新朋友、在眾人面前演講等。
「拒絕。」我打上這兩個字,還有和男朋友討論未來。「麥特會離開我,我會孤單一人。」我停了一會兒,又看了一次剛剛寫的那句話,喉嚨裡升起一陣痛楚,但我很快就把這股思緒硬是拋諸腦外。「除了大量的名人八卦醜聞,沒留下甚麼給這世界。」接著我寫道,「還沒準備好,就離開人世。」,我一輩子都很擔心自己早死。
我現在文思泉湧,游標快速地在銀幕上移動,我打算把從前到現在的每一項恐懼、每一樣我曾經退怯不敢做、或是努力逃避的事情,都列出來。十分鐘後,我終於停筆了。清單上這個猶豫不決的人竟然是我,真令人震驚。我有些恐懼是生理上的(怕高、怕飛行、怕撞到東西),有些是情緒上的(怕在眾人面前演講、怕批評別人、怕和人起衝突、怕後悔、怕得不到認同),有的甚至還有點可笑(怕鯊魚、怕清醒的時候跳舞、怕爸爸生氣)。
看著眼前的這張清單,我想我知道該怎麼樣去執行了。我的確可以一天挑戰一項恐懼,有些也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像是從懸崖上往下跳或是高空跳傘(這肯定算得上是挑戰我的懼高症吧),有的是採取簡單行動就做得到的,例如坦白說出我對他人的想法(怕起衝突怕、得不到認同)。恐懼因人而異,對某些人而言,站上舞台沒甚麼了不起,但對我來說,光是想到這個念頭就足以讓我心跳加速。如果做某件事會讓我緊張不已或是有想逃走的衝動,那這件事就值得一試。正當我想要往上點開電腦裡的日曆頁去計畫未來一年的活動時,我突然想起愛莉諾說的某件事。我抓起一本書翻閱直到我找到這句話:「如果你不做某種形式的計畫,你就無法好好善用時間。」這點難不倒我,我一直都是個善於計畫的人,但是她又提醒了一點:「我覺得人生如果有某種模式會令人滿意得多,不過這模式不能太死板不知變通。」
我想她的意思是凡事不要過頭。如果你把計畫訂得太死,就沒有彈性可以隨意發揮,也無法處理每天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各種瑣事。此外,如果我把每件事都事先計畫好,我就不算是面對所有的恐懼。因為過去幾年來,我已經養成了凡事按部就班的習慣。我回到清單上,又在底部加了一行字:「害怕未知和害怕沒有計畫。」
這雖然稱不上是完整的計畫,但面對迫在眉睫的未來我至少有一個方向了,這點令人開心。我把檔案的名稱改為「面對恐懼的一年」,並快速地把游標移回螢幕最上方。我帶著比過去幾個月更多的自信點了一下滑鼠,一則短訊出現在銀幕上:已存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