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9 元
定價
:NT$ 317 元
優惠價
8727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研究》對國內外莎士比亞歷史劇的研究狀況進行比較全面而詳實的梳理并加以綜述。首先,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客觀評述西方國家近四百年來,尤其二十世紀以來,莎士比亞歷史劇研究異彩紛呈的批評方法和評論流派。同時,追溯我國自清朝末年對莎士比亞歷史劇的初始了解以來直至當下歷時約一百三十年的研究歷程軌跡,考察我國該項研究的內容、形式、特征、成果及發展態勢,以期為我國的莎士比亞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基礎研究史料和語料。

名人/編輯推薦

《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研究》是以推動科研?服務教學?堅持創新歷史劇的文學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綜述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國外研究概況述評
一、17至18世紀莎士比亞評論概況
二、19世紀莎士比亞評論概況
三、20世紀莎士比亞歷史劇評論概況
第三節 國內研究狀況述評
一、初識階段
二、研究初始階段
三、研究發展階段
四、研究突破階段
第四節 我國研究的特點及思考
第二章 莎士比亞其人其時其歷史劇
第一節 莎士比亞其人
一、莎士比亞的生卒及家境
二、莎士比亞的教育背景
三、莎士比亞的戲劇家生涯
第二節 莎士比亞的時代
一、莎士比亞時代的社會狀況
二、英國的文藝復興
第三節 劇中人物生活的年代——英國的中世紀
一、封建制的確立和發展
二、君權神授與封建王權的確立
三、雛形議會
四、中世紀的英國文學
第四節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
一、莎士比亞歷史劇概念由來
二、莎士比亞歷史劇素材來源
三、莎士比亞歷史劇劇目簡介
第三章 莎士比亞的君主觀
第一節 莎士比亞筆下君主的歷史考證
一、約翰王
二、愛德華三世
三、理查二世
四、亨利四世
五、亨利五世
六、亨利六世
七、理查三世
八、亨利八世
第二節 中世紀的君主觀念
第三節 都鐸王朝時期的君主觀念
第四節 馬基雅維里及其君主觀念
第五節 莎士比亞的君主觀念
一、國家利益至上
二、實用主義道德準則
三、榮耀與哀痛的終極者
第六節 莎士比亞與馬基雅維里君主思想之比較
第四章 莎士比亞的王權觀
第一節 王權意識的強化
一、王權神授
二、加冕典禮、慶典和巡游
第二節 世俗貴族關系中的王權意識
第三節 教會關系中的王權意識
第四節 王權與教權的相互利用
第五節 王權的世俗化傾向
第五章 莎士比亞的戰爭觀
第一節 莎士比亞戰爭觀的淵源
一、莎劇中戰爭的基本脈絡
二、莎士比亞戰爭觀的史料來源
三、莎士比亞戰爭觀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戰爭是君主的統治術
一、戰爭是奪取權力的手段
二、戰爭是鞏固王權的手段
三、反面論證
第三節 戰爭是災難
一、士兵的災難
二、王室的災難
三、法國的損失
第四節 戰爭的另類闡釋
一、戰爭可以避免?
二、戰爭的無效性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在英國歷史上是一個逐漸擺脫中世紀進入近代社會的過渡時期,即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統治后期和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統治前期。1這是一個新舊時代既抗爭又共存,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特點逐漸弱化而近代社會的特征愈加彰顯的時代。此時的英格蘭雖然仍保持著中世紀的許多特征,但是,社會的諸多方面由于正處于迅速變革的時期而與此前大不相同,其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重大嬗變。
在政治方面,都鐸時代的主要表現是專制君主制的強化。由于都鐸王朝是英國社會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所以,新與舊或者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思想并存著。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已經得以發展,但上層建筑卻仍然是專制君主制。在都鐸王朝之前的玫瑰戰爭中,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大貴族家族之間為爭奪王位相互廝殺長達30年之久,這種內耗嚴重削弱了封建舊貴族的勢力,實際上,這也是英國封建制度下社會出現的危機。亨利七世即位后,在嚴酷鎮壓和削弱世襲貴族勢力的同時,還起用和提拔了一大批出身卑微但有才干的人出任朝廷和地方官員,有的封以貴族稱號。政府還頒布法律,對所有效忠國王的人予以生命財產的保護。這些措施有利于爭取人心,擴大了君主專制的社會基礎,穩固了新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在國內遏制舊貴族的勢力,保持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和平環境;在國外做他們海外經商的堅強后盾,以保護他們的利益。因而,王權與新興資產階級聯盟成為都鐸王朝新君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君主對議會則采取不求不理的態度,亨利七世通過開源節流,廣征賦稅的方法獲取穩定充實的財政收入,不靠議會給錢,因而議會的權力和作用不斷縮小,這就意味著君主權力的擴大。亨利八世時期的宗教改革將教會置于國王的領導之下,教會的勢力得到了控制。到了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她首先解決了宗教問題。1559年她促使議會通過了《至上權力與劃一性法案》,確立圣公教為國教,女王為宗教的最高首腦,強調教會和國家是統一體,巧妙地將教會置于國王的控制之下。神權與王權抗衡的雙重社會結構,終于被神權從屬于王權的一元社會所代替,國王的權力和特權得到充分保障。都鐸王朝的君主們為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努力,頗有建樹的當屬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他們不斷擴大和鞏固王權,使都鐸王朝后期在其祖孫三代118年的統治中,始終保持了專制君主制的特點,從而不斷增強了英格蘭人的民族認同意識,這對于加速海內外的資本積累和增強國力十分有利。
在經濟方面,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個封建王族之間進行的長達三十年之久的玫瑰戰爭給英國及其民族帶來了重大災難。它不僅使英國貴族世家相互殘殺,傷亡慘重,僅“封建家兵和雇傭軍大約死亡了8-10萬人”,而且使英國當時的全部對外貿易幾乎喪失殆盡。亨利七世繼位后,重要的施政策略之一便是著手恢復英國的經濟和貿易。政府鼓勵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支持海上探險和海盜活動;積極參與海外商業和殖民擴張活動并十分重視造船業和加強海軍建設;手工工場的規模和水平穩步上升,毛紡織業成為獲利豐厚的民族工業;深井開采技術普遍推廣;造船業逐漸居于歐洲前列;商業得到空前迅速的發展,本國商人控制了毛制品出口的一半,較大的鄉村集市多達350多個,云集了國內外商人;泰晤士河等四個水系的貨物運輸使國內國外的商業貿易大為改善;商品經濟迅速滲透鄉村,資本主義農牧場應運而生,毛紡織業的發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提高,圈圍農田,養羊取毛,獲取暴利導致圈地運動的出現。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典型方式,這一運動雖然破壞了封建領主土地占有制和農民分地制,使農民變成無地游民,因此影響了農業經營方式和政府稅收,但是這些無地游民又被吸引到手工業、商業和制造業中,繁榮和發展了這些行業。亨利八世時期英國已經制造出當時世界最大的載重量達1500噸的軍艦,為建立近代海軍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6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