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故事新聞:張林嵐九十年回憶錄(簡體書)
滿額折

故事新聞:張林嵐九十年回憶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林嵐,是我國從事新聞工作60年的著名老報人。本書將其個人的經歷與上個世紀的中國政治這個大背景融為一體,大量親歷的細節與當時自己的思想、感受給人以親臨歷史場景的感覺。

作者簡介

張林嵐,浙江省浦江縣人。1922年生。1937年抗戰開始時參加救亡運動,加入中共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縣宣傳部長,主編隊刊《吼聲》雜志。
1941年起從事新聞工作,先後任西安《青年日報》、《華北新聞》(山東濟南內遷日報)、自貢《新運日報》,及重慶、上海《新民報》(曰、晚報)記者、編輯、主筆、正副總編輯半個多世紀。
1985--1996年,與老漫畫家張樂平、華君武、丁聰、特偉共同創辦《漫畫世界》畫刊,為主持日常工作的執行主編。
業余文學寫作,已出版單行本的雜文、隨筆集有《月下小品》、《月下小品及其它》、《月下三嘆》、《月下霜天》等;傳記文學有《臘後春前》、《趙超構傳》;小說、散文《夢里的童年》、《懷夢草》、《紅毹道故》、《笑談錄》、《國家機密》;其余散見各報刊的部分文字收入個人文集《一張文集》(六卷本)。此外,作者還創作了長詩《灰色馬》、《積雪的山林》、《草原情歌》等。
由于在新聞工作的貢獻,作者曾獲全國新聞工作協會新聞工作五十年榮譽獎狀、獎杯。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此外,曾任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新聞學會副會長。
作者曾用筆名林嵐、一張、馬藍、東陽馬生、墨雨、卜點、芳洲、葉如華、鳥巢、大旗等。

名人/編輯推薦

在這本回憶錄中,
作者將他個人的經歷與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這個大背景融為一體,
以見證人的身份、參與者的心路歷程,敘述了大量新歷的細節,
將當時自己的思想、感受給人以親臨歷史場景的感覺,
給人近乎觸摸的真實,
能引起廣大讀者很大的思想共鳴。
作者在貌似平靜的記錄文字下面,
埋藏著對社會深深的憂患和對正義的熱切呼喚,
這一切都是這部回憶錄不同于我們常見的回憶錄的最可貴、
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目次

第一章 背景:山水畫屏似的一個自然環境
一百多年中我們家族出了二十五六個秀才,都是只讀書,不做官,遠離政治。

第二章 湖山如夢少年游
白馬湖——;西湖——;碧湖,從小喝飽了三個湖的水,然後流浪四方。

第三章 向太陽,向自由
抗日救亡運動的浪潮把我卷進了一個大時代;這是我上的第一堂黨課,而且學了就用。

第四章 端陽驚變:發生在節日的非常事件
居民家家門插蒲劍香艾,縣長夤夜荷槍實彈包圍黃宅民先大隊部。

第五章 從東南走到西北
四個月跋涉一萬四千里奔向延安,迎面碰上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六章 唐詩里的都城南莊變成黑獄——;西安的四川義園
在刑訊室審判員剛剛要動刑的一剎那,我看出了他的弱點,躲過了殺威棒。

第七章 在似明似暗的迷惘里
西安錯綜復雜的政治網絡中,各方面的力量犬牙交錯,許多角色虛虛實實,神秘詭譎,深不可測。

第八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四次過秦嶺
在自流井';鹽居';一年後又匆匆逃離,與一位可尊敬的偉人同時來到重慶。

第九章 霧都重慶的能見度
在《新民報》的最初歲月,竭力站好地步,正確處理好報社內外的左、中、右各方關系,才能端住飯碗。

第十章 風雨如晦的革命勝利前夜
上海《新民報》人才濟濟,版面上也好看,但賣不出去,老板要停刊,趙超構和我們職工都說:';不拿工錢也要出報!';

第十一章 硝煙未散的新天地
一方面是歡呼';解放';,一方面是一個個的政治運動陸續展開,沒完沒了。

第十二章 這個渡口風高浪大
人要洗腦,報紙要整頓,大家都要脫胎換骨、自我否定,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十三章 夏日降霜:桎梏巢由迷眼塵
春風得意樓吃茶,老城隍廟求簽,突然暴風雨臨頭。

第十四章 極';左';傾向時代的歷史叫《左傳》
多次下放鍛煉,老是改造無效,最後只得避難到了遠離斗爭的天山南北,直到西北邊陲。

第十五章 十年浩劫中欲哭無淚的一些細節
誰是制造十年浩劫的罪魁禍首?——;有客觀需要,也有社會基礎。不止是林彪,不止';四人幫';,不止是某一個人,應該看到更深層的原因。

第十六章 碧云天,黃葉地
這是';文革';十年的余波,也是新時期的開始,對于我個人來說,是鴻蒙初開,走出混沌的第一步。

書摘/試閱

在《新民報》的最初歲月,竭力站好地步,正確處理好報
社內外的左、中、右各方關系,才能端住飯碗。
1945年8月28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這天下午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他是應蔣介石三次電邀,來進行國共兩黨和談的。幾乎是同一時刻,我也在這天下午三點多鐘到達重慶《新民報》所在的大田灣。毛澤東的消息是由《新華日報》首先發布的。當天的《新民報·晚刊》轉載了一條短訊。毛澤東怎么會親臨重慶與他的死對頭蔣介石言和呢?國民黨人事先紛紛預測,都說他決不會來,——;來了就不回去。同情共產黨的人也不相信毛澤東會冒險深入龍潭虎穴。真是出人意表:他來了。我也沒有想到,一到《新民報》就會碰上這么一條大新聞。
《新民報》每天出日、晚兩刊,編輯部是分早夜兩班工作的。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人,一進辦公室就由剛剛認識的日刊總編輯方奈何介紹與同事們一一見面。同班的同事有梁維棟、吳乃琨、鄒震、俞理明、劉桂梁,全是';方的人';,梁、吳是老編輯,';行伍出身';,鄒、劉、俞為燕京大學新聞系科班出身。還有兩位的身份,過後方知:劉勵生是地下黨,饒孝善傳說是國民黨特務。方對我說:';趙蔭華信里已向我作了介紹,你是有經驗的,今天你就算正式上班了。能碰到這樣的大新聞,很難得,一大喜訊喲!';像游子回家,我感到親切。隨即找到了與方相對的座位,看起稿子來。
這次去重慶市郊九龍坡機場采訪的是采訪主任浦熙修,她與《大公報》的女記者彭子岡是新聞界的老姐妹,志同道合,并肩戰斗,十分活躍。毛澤東到重慶的消息,國民黨中宣部通令各報';低調處理';,到機場采訪的只限外國記者。浦熙修、彭子岡兩人是《新華日報》采訪主任石西民得到內部通知、才坐一輛吉普車趕往機場的。我已久聞浦熙修之名,這天沒有見到面就看到了她的稿子。她詳盡地報道了毛澤東從機場到臨時下榻的張治中公館、一路受到街頭群眾歡迎的盛況,反映了大後方人民對和平、民主的殷切期望,我做的標題是《走向和平建國之路——;毛澤東為團結而來》。
《新民報》社址本來在重慶市區通遠門七星崗,1937年5月3日、5月4日和1940年8月18日的敵機大轟炸後,疏散到了西郊大田灣。除了編輯、經理兩個部門在一幢兩層樓上下辦公之外,所有職工宿舍是竹籬涂泥、稻草蓋頂的簡陋茅屋。做夜班的日報職工夜半由報社供應一頓消夜。早晚兩頓我都在方奈何家搭伙。因此我與方相處,與眾不同,他當我是';自己人';,事事都很照顧。
采訪部為便于工作,仍在七星崗,對面是大轟炸後僅存的一幢樓房,樓下是營業部,樓上是社長陳銘德夫婦的辦公室——;他是《新民報》的創辦人、南京新民報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夫人鄧季惺是公司協理兼《新民報》重慶社和成都社經理。陳銘德是個辦報的能人,很能惜才養士。雖然我進報社之後一個多月才見到他,并得到他的認可,但在此前早已聽說關于他';夫妻老婆店';的創業史。他是四川長壽人,長得疏眉朗目,待人熱情懇切,是一個劉備型的老板。上世紀二十年代畢業于北平政法大學新聞系,曾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早年與王昆侖、許寶駒等同學一同加入國民黨,但始終只是掛個名,并不參加組織活動。因為他看到新取得政權的國民黨很快變質,實行專制獨裁,鉗制言論自由,越來越背離孫中山的政治主張,苦悶之余產生了自己辦一張獨立于體制之外的民間報的想法。中央社的青年編輯吳竹似、劉正華跟他旨趣相同,業余之暇常上夫子廟的茶館商量辦報的事。中央社南京分社主任余唯一是四川同鄉,很支持年輕人的抱負,幫他們出主意,又讓陳銘德脫身出來籌備出報。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