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簡體書)
滿額折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這不是一本鼓吹成功學的書——“鼓吹成功學的青年導師很快會過時”。作為直接用中文創作、媒體曝光率最高的旅華日本專欄作家,現在的加藤嘉一已然擁有“新青年偶像”、“時代騎士”的稱號,但他排斥成功學,他堅信那句話:“成功是毒藥。”為此,他特意在《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的引子當中,講述了自己的“失敗史”。
與加藤以往的作品相比,在《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中,他首次專門針對年輕人最為關注的求學、生活、奮斗、人生、未來、理想等相關話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經歷,作為同齡人,坦誠講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希望只是提供一己的判斷、適時的提醒、即時的交流、被忽略的信息、更具開放性的方法論,以及另一種思維角度,期望能夠給困惑中的年輕人以最大的幫助和建議。

作者簡介

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專欄作家、時政評論員。2003年“非典”高峰時期來到中國,從“零”開始在北京生活。學中文,沒上補習班,沒花一分錢,幾乎至母語程度。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畢業,2010年獲得碩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日本留學生會會長,曾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現為北京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察哈爾學會、日本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研究員。
如今,他已然成為中日交流的民間大使,以活動策劃人、主持人、同聲傳譯、談判人等身份促進中日民間交流。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日之前在北京大學接見了加藤。2010年10月,加藤獲得《新周刊》授予的“時代騎士勛章”。
從2005年4月親歷“反日游行”,加藤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NHK電視臺、朝日電視臺、《南方周末》、《環球時報》等媒體發表言論。他目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香港《亞洲周刊》、《廣州日報》、《Nikkei Business Online》等開有專欄,是為數不多的直接用中文創作、發表文章的在華日本作家。著有《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日本的邏輯》等。

名人/編輯推薦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日本在華最具話語權專欄作家首部奮斗智慧書。在這不靠譜年代,你困惑,是因為你被裹挾,你沒有遵照內心,你不夠異類。我們都在路上,加藤嘉一與你促膝深談,年輕人該怎么活,怎么學,怎么奮斗。
一、加藤嘉一,全國大學生最關注的日本在華專欄作者、活動策劃人、主持人、同聲傳譯、談判人。
二、高校講座場場爆滿,極具號召力
三、首次專門針對年輕人群體推出專著,觀點獨特,話語犀利;
四、焦點集中在年輕人求學、生活、奮斗、人生、理想等關注度最大的話題上,以特殊身份、傳奇經歷、帥氣外表、犀利風格,席卷全國。

序 致困惑中的年輕人

2010年6月,我出版了一本成長史叫《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描寫自己這個“伊豆的少年”走到第二故鄉北京的生活經歷。不少朋友勸我說:“加藤,你還這么年輕,這個時候出自傳是否有些早呢?”我想了一陣子——其實那本書不是所謂的“自傳”,只是回顧了一下自己從第一個故鄉——伊豆走到第二個故鄉——北京的旅程當中所經歷過的故事,頂多可以說是我對“人生第一階段的總結性敘述”。寫這本書的緣起是我父親生病了,他得了胰腺癌。我在冰冷的醫院走廊里,被醫生告知:“你父親沒有維持生命的希望了,最多三個月,請你作好心理準備。”我沒有崩潰——家庭怎么辦?我是長子,有責任把家庭的團結維護下去,于是就抱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寫下來一些文字,也就成了這本《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的主要內容。
我度過了黑暗的少年時代,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到達了北京首都機場,從零開始在華的生活。我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浮躁而迷茫,盲目而困惑,這既是我們在北京這一大城市“蝸居”的必要成本,也是所有年輕人面臨的必然命運。
這本《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出版的時候,正值中國的高考結束,學生們開始填報志愿,或者選擇出國留學。聽出版社的編輯說,這本書受到不少青年學生的熱捧。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2011年,我多次走進中國各地的高校,每一次,我都會告訴學生們的體驗是:“各位,我也經常游走于世界各地,了解其他國家大學生的謀生狀態是什么樣的,他們怎么上大學,怎么找工作,怎么找到房子等,實話實說,現在中國的年輕人所面臨的大環境和大時代是最為艱難而且令人困惑的,沒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比你們更擁有競爭力。我也發現,世界各國的年輕人都很羨慕你們,他們都覺得中國經濟發展神速,令人驚訝,身處其中的年輕人充滿激情,享有成長的空間和機遇。大家別忘了,不是所有國家的年輕人都能‘享受’像你們這樣在生存、發展、追求幸福上所遇到的壓力的。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壓力,這是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才能獲得的。總之,你們是幸福的一代,比你們父母那一代更幸福,必須認識到這一來自上一代和海外朋友們對你們的重視和關懷,在此基礎上,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向未來。我最後說一句:你們別自卑,要自信,在當代高考錄取競賽中,進北大比進哈佛難很多!”
每當說完這些,大學生們毫無例外地給予熱烈的掌聲,其實,他們并不是為我這個來自海外的演講者鼓掌,而是針對他們自己的鼓舞和渴望。聽到我講述之後,他們終于醒悟過來,并且明白:“是的,我們所面臨的競爭環境比超級大國美國的環境要艱難很多,不需要自卑,只需要勇敢。”我則很享受他們自我鼓掌的那一時光,自以為“我還是說了一點給力的話”。
的確如此,中國每年的高考考生有1000萬左右,能進北大的只有3000人左右,這一競爭度無疑世界第一(清華也同樣,作為北大人,我絕不是輕視清華,清華也是個好學校,北大和清華應該同舟共濟,堅持不懈地為祖國培養、輸出大師)。不過,從我在北大讀書期間開始,學生們對校園生活感到沒那么快樂,甚至厭煩,覺得盡快走出校園、走向美國(最好是哈佛)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此時此刻,我可以確切地說,在某種意義上,北大已經變成哈佛的預科班了。這是社會現狀與青年認知之間的嚴重鴻溝,是中國高校的悲哀、中國教育的悲哀,以及中國崛起的悲哀。

我曾于2004年至200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當過外教,教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的聰明才智始終讓我感到慚愧,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在教書和交流過程中,我也意識到:中國的未來一定取決于人才開發,以人為本,靠人發展。如何制定合理、健康的教育體系,使人變成人才,才是影響中國崛起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2008年3月26日,人大校園內咖啡廳,我跟班上一名男生聊了一個小時。當時他讀高二,他初二的時候我就開始教他日語,是我最老的學生之一。他小時候在日本待過兩年左右的時間,日語說得很標準。見面前他主動給我打電話用日文解釋:“加藤老師,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您,能否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給我?”
學生的訴求和邀請,我絕對不會拒絕。我在中國最珍惜與學生之間心連心的交流。這次跟他見面是因為他要從人大附中退學,去英國讀高中,然後接著上英國的大學。我作為他的老師,必須弄清楚他作出這一選擇的理由。
我們倆從回顧過去的故事說起。他對我說:“老師,你也成長了。”我就假裝生氣:“這是什么話!別跟老師這么說!”開玩笑而已,其實我一直很享受跟學生的這種平等關系,沒有壓力,只有友誼。感謝老天給我在異國他鄉當老師、接觸青年才俊的難得機會。
他要離開“今天的中國”、去“現在的英國”的理由,主要是他想“挑戰”一下自我,面對新的環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這讓我回想起他讀初二時特別調皮、不懂事的情景。個子長得已經和我差不多——1.85米的他毫不客氣地對我說:“老師,你也明白,如果是在中國,我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上北大、清華都沒問題,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我不覺得這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追求這樣的生活讓我缺乏動力。我不想把生活搞得這么簡單,我想以其他方式過充實的生活。”說得充滿思想,受益匪淺。
我一直向學生們反復強調“獨立思維、培養個性”的重要性,看來今天開始開花結果了。那次我跟學生的聊天是深聊,是一場思想的碰撞,這才是真正的師生關系。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不是所有中國師生之間都能有像我們這樣的溝通。目前,中國的高中生,還有無數的大學生正處于困惑狀態。學生承受著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巨大壓力,但無論如何都要前進。因為,在類似今天中國這樣極為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只有具備一定的學歷才能向上走,向前走。在他們看來,讀不到好高中,就讀不到好大學,讀不到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對象……發展就是硬道理,發展就很困難,如若發展不好,就很難擁有好的社會地位,也過不上幸福的生活。從現實來看,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當然,就像我平時反復強調的那樣,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後文憑時代”,文憑不等于文化,上學不等于教育,光有文憑,或光上好學校對一個年輕人的健康成長是不足的。做好人比做好事更重要,培養文化比好文憑更重要。但愿這能夠成為貫穿在當代中國廣大家長、老師、孩子之間的共識。

可以肯定的是,以80後和90後為主體,今天的中國年輕一代是面臨祖國快速轉型與多種文化沖擊的轉折一代。如果他們想改變社會,首先必須接受自己是屬于“被”轉折一代這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再把視線切回到高校教室。每當我走進教室,首先跟學生們共享一個溝通規則:“大學是搞什么的地方?是搞教育和研究的地方,它才是社會上最大的‘公共產品’(Public Goods),應該是開放、自由、包容的場所。那么,從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來說,課堂民主比其他民主要重要得多。”
下一瞬間,學生們也一般給予我掌聲,說明大家平時在教室里表現得有些沉悶,課堂不夠自由、開放,一般都由老師們單方面講述,甚至學生被灌輸理論什么的。我的演講往往也起到使學生們釋放平時所積累的不滿情緒的作用,令人欣慰。
與上述“進北大比進哈佛難很多”一樣,這是我每一次務必要強調的一個觀點。我說:“在座的絕大多數同學都擔心自己過于浮躁、迷茫、糾結,我也曾收到過無數類似的郵件。但我告訴你們,在當今中國正面臨如此快速轉型的大環境下,年輕人浮躁、迷茫、糾結是正常的,不這樣才是不健康的。如果你們對任何問題都能夠看得很清楚,對自己的未來都能夠規劃得那么清晰,對祖國的未來都能夠透視得那么明朗,那么,這個國家才是沒有未來的。不折騰的社會是不會有進步的,不折騰的年輕人也是不會有進步的。所以,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浮躁、迷茫、糾結的狀態本身是極為正確的。讓我們繼續浮躁、迷茫、糾結,好不好?!”當前的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在擁有一定程度物質保障的前提下、逐步摸索所謂的“選擇”中,有些孩子已經深刻認識到,“機會不是單數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他們可以選擇出國,開拓自己的視野,探索另一條成長之路。我的學生中也有一些人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不滿足于現狀,不斷挑戰現狀。
每年到高考季節,我都會深思高考對中國人人生的意義在哪里。本著自己有限的經歷,現在得出的結論是:高考對中國孩子的成長而言一定是必要條件,但絕不是充分條件。選擇不是單數的,而是多數的。或許,一旦有了選擇,年輕人就會變得更困惑。但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是現代化時代,我不相信今天的孩子不比上一代幸福。
我重申一遍,在人生道路上有了選擇的今天的孩子比毫無選擇的他們的父母一代要幸福得多。有些孩子正是因為有了選擇而變得更加困惑。然而,這才是幸福的困惑。既然有了選擇,就沒有理由回避它,要有勇氣面對它。
你們都是年輕人,我也是年輕人,咱們的前輩們也曾年輕過,或許至今依然抱著年輕的心態去追求年輕。“年輕”實際上是沒有年齡限制和分界線的,是值得社會全體成員去共享的一種美德。
讓我們抱著一種年輕的心態,靠自己的行動,攜手證明:我們是幸福的一代。
加藤嘉一
初稿曾發表于《新京報》,2010年7月3日
第一次修改于廣東中山,2011年7月15日
第二次修改定于北京,2011年8月8日

目次

CONTENTS
序 致困惑中的年輕人/001
引子 我好像挺失敗的/009
第一章 文憑不等于文化,上學不等于教育
我很欣賞韓寒的風格和個性/015
國家實力取決于底層群體/020
學前教育決定中國未來/023
中國學生為何沒禮貌/025
假文憑的土壤/028
中國官員將是弱勢群體/033
塑造80後價值觀是中國核心利益/035
文憑不等于文化,上學不等于教育/038
第二章 我在北大這些年
感恩北大國關/045
回憶北大/047
北大離清華有多遠/051
中國該怎么辦北大/058
北大學生打工去吧/063
大學生如何成為公民/065
我與中國:從零開始的八年奮斗/068
第三章 中國青年缺乏公共意識
一位日本青年眼中的中國青年/085
我一直在思考中日青年的距離/087
健康的民族主義/098
中國90後犬儒的微笑/102
第四章 中國人是在崛起還是衰落
致北大學子:中國人是在崛起還是衰落/109
中國男人為什么不如中國女人強勢/118
林丹的帥氣是綜合的、跨越的、立體的/128
中國女性的地位正強有力地趕超中國男性/130
第五章 我可能過于自律
我可能過于自律/137
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東西/140
黑海的石頭:我的人生觀/141
大眾化的';思想';/142
一個日本80後的中國感言/144
日本青年眼中的中國那些問題/146
讓跑步與寫作同行/149
第六章 我是誰——;Who Am I
信仰變成實用,後果堪憂/155
不必過多';圍觀';裸婚現象/157
中國城市養孩子成本高得沒必要/160
追求大房子背離可持續發展/163
日本的';打工族';幸福嗎/165
番外 加藤嘉一最佳現場
三十而立:80後其實不反叛不自信,一直被壓抑/170
';父母皆禍害';源自社會不健全/181
對抗父母——;80後在軟性叛逆/185
我和鄭亞旗、欒闊對談錄/189
對話林楚方:談韓寒談馮小剛談AV女優/195
如何認識日本、日本青年及其謀生戰略/209
對話封新城/217
我不是什么';日本韓寒';/221
我是為中國賣命的/229

書摘/試閱

文憑不等于文化,上學不等于教育
今年5月上旬,我第一次來到中山市。當時是為了參加中央電視臺有關城市養老問題或政策的節目,當時我們試圖比較的兩座城市為中國的中山市和日本的長崎市。讀者朋友們對';長崎(Nagasaki)';二字也應該不陌生,是大約66年前遭受原子彈襲擊的那塊地方。
雖然停留的時間很短,不到兩天時間,但中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邊做養老節目,邊想:';這里真是適合養老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節奏沒那么快;房價與其他城市,包括旁邊的珠海相比也沒那么高;綠色程度較高;市民的幸福指數也沒那么低......;
';不過,這座城市在實現統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前提下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必將面臨的最大瓶頸應該是教育問題,即如何培養人才的問題。';其實,中國眾多城市,尤其二線、三線城市都正在面臨著類似瓶頸。來華八年,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堅決認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也好,科學發展也好,和諧發展也好,只能選擇';以人為本,靠人發展';。
這是我第二次訪問中山,應中山日報報業集團的邀請參加第三屆中山書展。中山持續、積極舉辦圖書展覽會符合它未來發展的基本需求。既然我主張教育和人才對一座城市的長遠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那么,我愿意提倡,';讀書是公民一輩子的事';。如何向市民們提供讀書的理由、動機及平臺是關鍵。就';讀書';而言,';閱讀圖書';則是關鍵。
但愿本屆中山書展對該市市民來說將成為認真思考如何閱讀、讀書的良好契機。我在這里提出本人的核心觀點:文憑不等于文化,上學不等于教育。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同時眾多社會矛盾凸顯的復雜時代,中國的老師、家長及孩子們越來越意識到,';文憑不是絕對管用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上學來解決';。
當今年輕人真正該認真培養的是兼顧做人和做事的文化素質,使自己能夠依靠雙腳走下去的獨立思考能力。那么,在培養這些本事的過程中,讀書將起到關鍵的作用。憑借書展帶來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思考什么是讀書,怎么讀書。沒有標準答案,你通過折騰思考出來的那個東西,就是你的答案,獨一無二,有生命力。
我也簡單談談我的讀書故事,與中山讀者們分享。
高中畢業前,我從未閱讀過除了教科書以外的圖書。身為長跑運動員的我始終忙于跑步,學校功課也做得不好,還忙于打工。我家很貧窮,根本抽不出時間和金錢去建立閱讀習慣。
我出生以來第一次讀到的課外書竟然是中文書。2003年';非典';高峰時期在北京大學周末文化市場以半價購買到了有關日本政治與經濟的書。我剛開始學習中文,閱讀速度與水平很有限。但畢竟是日本人,漢字基本能看懂,就一下子被文字吸引過來了。
我被那些闡述的文字和結構所吸引,讀下去,腦子慢慢地有了從空白變得充滿的感覺,就有點像吸煙一樣(我不吸煙),上癮的感覺。第一次有了';對閱讀上癮';的直覺,感到很幸福。後來,我每時每刻、去哪里都帶著書,讀日文、中文、英文,這樣比較平衡,避免我的思維方式與知識結構過于偏向日本、中國或美國,盡量培養出國際視野和普世價值觀。
應該說,閱讀改變了我的命運。2003年,我19歲時遇見閱讀後,開始帶著邏輯思維處理問題了,帶著問題意識觀察社會了,帶著批判精神探索未來了。後來,我有幸開始在海內外媒體撰寫專欄,在電視上發表時政評論。至今,我同時用中日英三種語言進行寫作,在表達過程中的一切結構與內容都來源于閱讀,把閱讀中的體會轉換成傳播。這是我今天的工作。當然,一個年輕人成長,除了讀書,還要靠讀人,與人溝通同樣能夠培養你的做事能力。
2008年7月,我從北大本科畢業後繼續讀研究生,幾乎每天都要在北大校園內上課,討論,研究。那段時間,我的媒體寫作和電視評論的工作量達到高峰,只要在家里,都要面對電腦,只要在外面,都要去電視臺評論,根本抽不出時間閱讀。
';糟了,這樣不行,我腦子里又變回空白!';
于是,我下決心,把家搬到離北大很遠的地方,坐地鐵加徒步需要一個半小時的公寓。是花錢租的,若住在北大是免費的。記得周圍同學都對我說:';加藤,你瘋了,怎么花錢搬到離學校那么遠的地方?!';
我沒有瘋,只是冷靜下來重建了一下知識生活而已。每天坐地鐵三個鐘頭在北大和新家之間來回,乘坐過程等于閱讀的時間。出生在日本的我深知';上車後讀書';的習慣,不要輕易打發時間,更不要浪費空間。在東京的地鐵里,乘客們基本都在閱讀,報紙、圖書、資料等。這是很先進的讀書文化,已發展為東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但愿中國的城市和市民也好好';模仿';它,比如,倘若中山市能夠使自己發展成類似的';閱讀城';,即市民們尤其熱愛閱讀圖書的城市,那多美好,城市的魅力肯定增加幾倍。
我現在居住在北京,堅持在地鐵里閱讀。雖然北京的地鐵既亂又吵,閱讀起來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改變自己比改變環境容易很多,既然選擇了,就入鄉隨俗吧。對于在大都市匆匆忙忙生活的市民來說,閱讀無非意味著';緩沖地帶';,可以把浮躁、迷茫的心靜下來。
(本文曾發表于《中山日報》,2011年7月15日)
感恩北大國關
2008年6月27日上午,我參加了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畢業典禮,并代表外國留學生作了發言。在這里,我想與發言的內容相結合,簡單回顧一下我在北大國關(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日子。
終于畢業了。走過來的四年痛并快樂著,但無論如何它是充實的。還記得四年前的情景。對我來說,走進北大國關是人生當中的一大轉折。我在日本的時候原來是長跑運動員,直到高三,我沒有讀過一本教科書以外的書,這樣的自己走向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用中文授課、讀書、寫作、表達觀點等,其困難可想而知。
我絕對不是好學生。由于課程外的事,包括給媒體寫作,采訪,各種項目相當繁忙,天天都手忙腳亂,我只好經常曠課,耽誤學校的課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老師和同學們對我都特別好。每當我給老師解釋曠課理由,老師都很寬容地對待我,同學們也給我借筆記、補課,告訴我考試重點什么的。如果沒有他們對我的幫助,我是絕對不能順利畢業的,更不可能站在畢業典禮的臺上講話。感謝曾經對我給予過支持與關懷的所有老師和同學。我永遠珍惜你們。
能在2004年—2008年這段關鍵時刻生活在北京,求學于北大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今年對中國來說是改革開放30周年,奧運主辦年。今天中國的變化巨大,各種各樣的要素都在轉型當中。能夠親身觀察這些事物是很好的經驗。至于中日關系,我在華期間,中日關系經歷過風雨和曲折,但也很高興能夠親眼看到兩國首腦的互訪以及兩國共同提出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我以北大國關為基地,向老師們請教,跟同學們討論各種國際問題,包括中日關系。我真的度過了美好的、幸福的時光。北大國關的';人脈';對我的中國生活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
今天是全球化社會,我們都流動著。我也不知道10年後在什么地方生活,我的同學們也應該如此。不過,我由衷希望北大04級國關學院的網絡能夠發展下去,我很高興考到已經成立的';同學會';。讓我們一起不斷推動它,弘揚國關精神,為整個社會的和平與發展作出實在的貢獻,以無愧于我們美麗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作為北大人,更是國關人,我也會用一生關懷中國,推動中國的發展。
(本文寫于北京大學勺園,2008年6月27日)
回憶北大
回憶北大,一言難盡。因為,北大給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對北大的感情也實在太深了。四年時光既飛快又漫長。其間發生過許多故事,快樂的、痛苦的、開心的、郁悶的。不過,無論如何,它都是充實的。
我先談一談對北大的基本印象。北大是既實現了國際化,又具有綜合性的學術場所。它從國外吸收了豐富的知識導向性營養,也向國外發出許多中國特色的聲音。無論是接受來自國外領袖人物的訪問、國際文化節、北京論壇,還是各種學生交流活動,北大師生正在國際與國內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北大正在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不僅同行,它還引導著';走出去,引進來';這條當代中國謀求發展中的重要方針。北大是獨特的、忙碌的、美麗的。
讓我談';北大印象';,眾多印象當中,有三點是必須談的:
首先是老師與朋友。中國人一直對我很熱情,北大人更是如此。如果別人問我:';你在中國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北大的老師與朋友。';對外漢語學院、預科班的老師幫我打下了堅實的漢語基礎,使我能夠勇敢地挑戰這門難以解讀的語言。國際合作部與留學生辦公室的老師保障了我在北大最基本、最根本的留學生活,讓我能夠勇敢地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國際關系學院以及其他院系的老師給我提供了學術性的指導與平臺,因此本來對學術感到陌生的自己能夠勇敢地去學習知識,豐富知識,解答知識。國際關系學院的同學給我提供了認真、深刻地討論熱點國際問題的機會,因此我能夠勇敢地去加深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以無愧于你們。廣泛的北大校友給我提供了了解當代中國精英的環境,因此我能夠勇敢地去反思當代日本青年究竟需要什么。總之,你們一向給我的是勇氣,是我在北大提升自己、尋找快樂的最大力量。
其次是北京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之間的學生交流項目';京論壇';。';京';是北京、東京的';京';,它體現出中日兩國青年';共同';的愿望與責任意識。我至今在中國作為制作人、策劃人、主持人參與過50個以上的學生交流活動,而京論壇是其中感情最深刻的活動。
京論壇有以下三個特點:一、對等的對話。京論壇的公用語言是英語,我們主張,只有用第三方的語言進行討論,才能實現對等的溝通。此外,雙方的參加訪問人數對等,兩地開會時間對等、流程性質對等。';對等的對話';對于中日兩國民眾促進相互理解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二、親身考察。京論壇是';互訪性';的交流活動。雙方的學生都到當地進行學術討論及報告會、與學者互動,到企業、政府機構、研究所等進行調研活動。';親身體會';對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極為重要。三、緊密的社會接觸(Social Contact)。我們是學生論壇,自然缺乏許多必要的資源。因此,學生交流活動必須與社會建立緊密并有效的聯系。京論壇有廣泛的贊助商和支持者,包括大學機構、學者、企業、政府、媒體等。他們給京論壇提供資金、人力、物力、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是絕對搞不成的。
我作為創始人之一,從零開始參與幾乎全部過程,自己投入的精力與時間也前所未有。2005年,當中日關系陷入首腦互訪停止的困境狀態,兩國國民的感情不斷惡化時,北大與東大的學生共同、自發性地發起了舉辦論壇的最初框架。還記得,在2005年政府管理學院宋磊老師(後來成為京論壇顧問)在講《日本經濟》課時,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官樂向我的位置走過來,并對我說:';我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從此,京論壇的歷史開始了。我跟官樂,還有北大、東大的同學們一起開始策劃,一步步推進籌備過程。東大組委會的成員還專門';自費';來北京開會,與北大組委會的成員探討了怎樣才能把京論壇辦得更有';個性';。在籌備的過程當中,我們不知究竟交換了幾百封電子郵件與文件,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兩國政治關系不太明朗的情況下,雖然我們也遭到了一系列困難,比如拉贊助、選題、組織運作、媒體宣傳等方方面面。但大家始終保持了進取的精神,最終成功地把第一屆論壇辦起來了,確實邁出了第一步。隨後第二屆也取得了圓滿成功。第一屆圍繞安全保障、經濟合作、歷史認識以及環境問題四個主題進行了探討,以報告的形式向社會提出了來自青年的看法與建議。第二屆在第一屆論壇成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理念,即';共面未來';。而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之際,';京論壇2008';第三屆組委會已成立,并在籌備過程當中。相信,2008將成為有所';突破';的一屆。
京論壇已成為引起兩國各界人士關注,給兩國的年輕精英們提供';心連心';交流的平臺。我確信,京論壇以及其Network將成為推動中日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將成為我在中日兩國之間表現自己的堅強後盾。我想發自內心地說:';官樂、雅映子,咱們確實做了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向參與并支持京論壇的所有朋友說謝謝吧......;';
最後是未名湖。未名湖很美麗,尤其是傍晚的時候。未名湖很神奇,經常令人沉思。而對我來說,未名湖是跑步、思考的地方。我原來在日本是個專業長跑運動員,雖然來到中國之後已經不做專業訓練了,但我在北京也盡量堅持跑步。跑步伴隨我成長,所以我每當遇到困難時都有去跑步的習慣,讓自己放松一下,這樣有利于自己健康的心態。在中國也同樣如此。我在北京的生活很忙碌,除了以中國的語言與思維方式所面對的課程之外,我平時還忙于各種媒體活動、社會活動等。我數不清至今接受過多少次媒體采訪,至少超過200次了吧。
在媒體上刊登的專欄也不少,接踵而至的提交期限給了我巨大的壓力。每當在各種活動、項目上進行策劃、制作、開會時都有心理上的壓力。在各種研討會或談判場合擔任同傳或交傳時,自己也會緊張。說實話,我很多時候都會信心不足,感到不安,想逃避現實。真的,我不是那么堅強的人。但無論做得多么差,我至少走到了今天。為什么?答案在未名湖畔。在北京每一次感到壓力,控制不住自己時我都一個人默默地去未名湖,一邊跑步,一邊讓腦子空白,安寧下來,再默默地去思考。不知未名湖挽救了我多少次:';未名湖,我欠你太多了,總有一天,我一定要以我的方式回報你。';
遇見北大是一種享受。我即將走出北大,但我也將繼續享受作為北大人的幸福感。但這種享受也是帶著壓力的,因為,既然我是北大人,就要擔當北大人的責任。看來,適當的努力是必要的。但愿有一天能有信心地說,北大是我的母校。為了那一天,我堅持不懈地前進。
(本文寫于北京大學未名湖畔,2007年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