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少年維特的煩惱(簡體書)
滿額折

少年維特的煩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9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愁善感、追求個性自由的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保守腐敗的官場、庸俗屈從的市民、趨勢傲慢的貴族,這些社會鄙陋也都讓他感到窒息。最後,他深感到前途無望,自殺以求解脫。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歌德早年創作的一部書信體小說。主人公不幸的愛情與社會遭遇既有現實原型,又糅進了作者的痛苦經歷,表現了一代覺醒的德國青年對等級觀念不良社會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本次由著名翻譯家楊武能先生重新翻譯,不僅充分吸收了一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和翻譯成果,訂正了以往問世譯本的訛錯,譯文也更為精緻準確,是我國繼郭沫若譯本之後又一個廣受歡迎的新譯本。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譯者:楊武能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1749-1832),德國偉大的文學家,出生于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他年輕時曾經夢想成為著名畫家,在繪畫的同時他也開始了文學創作,後來成為一代文學巨人。主要作品有詩劇《浮士德》、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教育小說《威廉?邁斯特》和自傳《詩與真》等。《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他的成名作。他的創作把原本受輕視的德國文學提高到了全歐的先進水平,對世界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楊武能,當代著名翻譯家,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德國語言文學專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馮至教授專攻歌德。曾任四川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四川大學歐洲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學時代開始發表譯作,1981年以來已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歌德談話錄》、《格林童話全集》、《海涅詩選》、《茵夢湖》、《魔山》、《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等經典譯著數十部,《歌德與中國》、《走近歌德》、《三葉集》、《德語文學大花園》和Goethe in China等論著多部,《歌德文集》(14卷)、《海涅文集》(5卷)等編著十余種,以及《圓夢初記》和《感受德意志》等散文隨筆集。

名人/編輯推薦

《少年維特的煩惱》于1775年問世,它的出版被認為是德國文學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國乃至歐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感悟《維特》
楊武能
1774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歌德(1749—1832)出版了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少年維特的煩惱》,一躍而成為德國乃至歐洲最享盛譽的作家。從此這位“最偉大的德國人”一直以“《維特》的作者”聞名于世,直至1832年《浮士德》第二部出版。
《維特》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它為何具有這么巨大的影響和意義?
《維特》名為長篇小說,實際篇幅不過一個中篇。全書三個部分:第一、二部分純粹由主人公維特致友人威廉和女友綠蒂的書簡構成;第三部分則是本書“編者”威廉寫的後記,中間穿插著維特臨死前寫的四封信和幾則殘簡。此外,書前有一段“編者”小引,說明編成此書的“由來”和“用意”。
小說的情節十分簡單,貫穿全書的主線為主人公不幸的戀愛與社會遭遇。筆者以為,不妨稱這部書為“青年維特碰壁逃亡記”——第一次出逃:為擺脫舊日生活中的煩惱,維特來到一個陌生的小城。其時正是春光明媚的五月,他立即投身在美麗大自然的懷抱中,終日讀著莊嚴寧靜的荷馬古詩,與天真的兒童和純樸的村民接近,于是感到有一種奇妙的歡愉充溢著整個的靈魂。稍後他在舞會上認識了一位聰明俏麗的綠蒂姑娘,對她一見鐘情,并很快搬到她家附近居住,覺得自己好像進了“天國”,而綠蒂就是這個“天國”中的“天使”。可嘆好景不長,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從外地一回來,維特便從他這幻想的“天國”中摔到了地上,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于是煩惱代替了寧靜,失望代替了歡欣,就連美麗的大自然也變成了折磨他的“鬼魅”了。維特只好逃出這個已經失去歡樂的“樂園”。
第二次出逃:維特到了一個公使館當秘書,一開始從實際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慰藉,誰知上司是個褊狹迂闊的官僚,對他的工作和交往多所挑剔,使維特在他手下當差如在“苦役船”上一般難受。維特好不容易忍耐到第二年春天,卻又碰見一件更難堪的事:維特應邀在某伯爵家作客,一班傲慢頑固的貴族對于這個市民階級的青年在場大為不滿,伯爵只好催請他離去。此事立即成了全城盡人皆知的“丑聞”。羞憤之下,維特“真恨不得抓起刀來,刺進自己的心窩里去”。
第三次出逃:一年之後,在落木蕭蕭的初秋,因在社會上四處碰壁而心灰意賴的維特又逃回到了綠蒂身邊。可這時綠蒂已經結婚,他的“樂園”不復存在:大自然秋風蕭瑟,最小最可愛的一個村童已經死去,純樸善良的村民一個個身遭不幸,就連兩株維特與全村老小十分珍愛的胡桃樹,也被貪財的村長伙同其新主人砍掉了……維特終于從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話里悟出,所謂幸福只存在于瘋子的頭腦里。
第四次出逃:維特對現實生活已經絕望,唯有逃到愛情中去尋找寄托,便更狂熱地戀慕著有夫之婦綠蒂。可這無異于飲鴆止渴,既招來他人物議,又引起阿爾伯特疑忌,綠蒂不得不趕走他。殘冬到了,維特深感自己成了世界上多余的人,便懷著痛苦與憤懣的心情最後一次出逃,逃向了“混沌與黑暗”,逃向了死亡,因為——“別無他途”!
以上便是《維特》的主要故事,但他并非出自作者的虛構,而是歌德根據1772年自殺身死的青年耶魯撒冷的不幸遭遇,并糅合進自己兩年來的痛苦經歷、思想和感情寫成的。女主人公綠蒂就是他一位朋友的未婚妻夏綠蒂?布甫的化身,年輕的詩人確曾熱戀過她。然而卻不能因此說,《維特》只是一部個人的戀愛與社會遭遇的悲劇。因為,正如十九世紀的丹麥大批評家勃蘭兌斯等早就指出的,它還表現了一個時代的煩惱、憧憬以及苦悶。
《維特》出現在歐洲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歷史轉折時期。經過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市民階級的階級意識已經覺醒,年輕的一代更是感情激蕩,強烈要求改變自己在政治上的無權地位,打破社會上嚴格的等級界線,建立“自然的”、“平等的”人與人關系。他們以“個性解放”、“感情自由”等口號來反對封建束縛。從這個意義上講,《維特》反映了十八世紀這個歷史轉折時期資產階級所感到的狼狽和痛苦。在歐洲大陸各國中,情況最糟糕的又數仍處于封建小諸侯統治下的德國。《維特》里展現的德國社會,城市里充滿迂腐的貴族和庸俗的小市民,鄉村中到處是不幸者。對于這個使卓有才智、心地高尚的青年無以存身的社會,歌德通過主人公維特之口進行了多方面的抨擊和詛咒。
《維特》一問世,當即風靡了德國乃至整個西歐。1922年,我國出版了郭沫若譯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同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維特》在我國廣為流傳,也主要因為我國“五四”運動時期,與一個半世紀前的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有不少類似之處。反對封建壓迫、追求個性解放乃是不可阻遏的時代潮流。
同時必須強調,藝術上的成功也是使《維特》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歌德恰當地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書信體,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效果。近百封長短書簡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前後加上“編者”的引言和按語,讀起來使人感到真切可信。信里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敘事,時而議論,讀著讀著,我們仿佛就變成了收信人,聽見了主人公的言談笑語,啼泣悲嘆。
郭沫若在《維特》譯本序引中贊它是一篇散文詩。《維特》的確像抒情詩一樣以情動人。小說情節并不復雜,但卻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作者常常讓主人公直抒胸臆,如維特那封在生命的最後兩天斷斷續續寫成的絕命書,真是有聲有淚,哀婉凄絕。此外他還巧妙地用自然景物烘托情感,用荷馬和莪相的詩句或詩中的意境渲染氣氛。
再有,小說的人物塑造也很出色。特別是青衣黃褲的翩翩少年維特,已成了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即那么一種“偉大而又渺小,可愛而又可鄙的怪人”(萊辛語)。
總的來說,強烈的時代精神加上卓越的藝術手法,賦予《維特》以爆炸式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它在世界各國千千萬萬的青年讀者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與回響。

目次

001 第一編
053 第二編
091 編者致讀者
119 附錄1 傳奇小說三題
156 附錄2 威尼斯船歌及其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