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
滿額折

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揭開遭噤聲的族群歷史,通往被隱沒的創傷記憶

荷蘭殖民者的種族隔離政策,埋下了印尼社會族群隔閡的歷史種子。華人在反殖民運動中的「缺席」,則成了日後族群對立的潛在因素。1998年印尼陷入亞洲金融風暴,蘇哈托政權將華人當成經濟危機的代罪羔羊,造成了大規模的排華暴動,至此族群衝突達到高峰。隨著蘇哈托下台,開啟了華人認同政治的新頁。本書的具體貢獻即是為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提供有價值的解謎。

本書作者交互運用參與觀察、田野訪談、文本分析、口述歷史等研究方法,解析華語教育、華人組織及華文媒體在當代印尼的多元呈現。並突顯華人與原住民之間「想像的界線」,以及二者對彼此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偏見。透過抽絲剝繭般的探索與分析,作者指出認同是持續不斷的形成過程而非實存的狀態,以此拆解各種關於「華人性」的本質化論述與同質性建構。而作者寄寓書中的深刻洞見——沒有真正的優勢族群存在——將是台灣社會最重要的省思。

作者簡介

雲昌耀(Chang-Yau Hoon)

1980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在汶萊長大,1997年赴澳大利亞西部讀書。2003年在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取得商學與文學雙學士學位(並獲得文學士的第一等榮譽學位);2007年於該校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得傑出博士論文評價。2008年起在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任教。2008年於英國出版專書Chinese Identity in Post-Suharto: Culture, Politics and Media,本書印尼文版將於2012年出版。此外,於國際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與人共同編著印尼華人研究的論文集(Chinese Indonesians Reassesed: History, Religion and Belonging, Routledge, 2012)。目前正在進行印尼華人基督教會以及印尼不同宗教之間互動的研究。

譯者簡介
邱炫元

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大學社會學博士,專攻東南亞穆斯林社會與印尼華人研究。

何景榮

出生於印尼,成長並求學於台灣。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目前為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經濟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範圍以東南亞各國(特別是印尼與馬來西亞)為主。

陳琮淵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企業史、經濟社會學、華人資本主義、東南亞區域發展。著有《文學、歷史與經濟:砂拉越華族社會發展探思》等書,論著散見於Development and Change、《台灣社會學刊》。

林育建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曾任中研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博士培育生。研究興趣為客家文化商品化現象、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消費研究、族群經濟。

目次

中文版序:印尼華人認同的結與解/蕭新煌
譯者序:承先啟後的印尼華人研究/邱炫元
導讀:在印尼,誰是「優勢族群」?/李美賢
序言
導論:一種不確定的認同

第一篇 測繪「華人問題」
第1章 調解華人性的方法
第2章 華人認同的歷史建構

第二篇 改變文化要素
第3章 華人「文化」與自我認同
第4章 華人政治的異質性與內部動態
第5章 華人報刊的重新出現

第三篇 維繫族群界線
第6章 「種族」、階級與刻板印象:原住民對「華人性」的認知
第7章 保存族群性:協商界線的維繫與跨越
結論:重新概念化華人性

附錄一:Evi Mariani對身為印尼華裔的個人反思
附錄二:〈事實上到底是你們或我們已經受夠了?〉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