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可憐的將軍:薩蘇揭短那些日本「活曹操」們的糾結事兒(圖文版)(簡體書)
滿額折

可憐的將軍:薩蘇揭短那些日本「活曹操」們的糾結事兒(圖文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作者繼暢銷書《京味九侃》、《北京段子》、《京城十案》和《動物奇案》之後的又一部“薩蘇說故事” 系列作品,以辛辣幽默的筆法和薩蘇一貫獨特的視角,講述日本德川幕府(江戶)時代將軍、正室夫人以及後宮女官們勾心鬥角、愛恨情仇,解析日本民族種種性格的歷史通俗讀物。

作者簡介

薩蘇 本名弓雲,漢族,祖籍河北,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著名學者、文史作家。著有“薩蘇說故事”系列:《可憐的將軍》、《動物奇案》、《京城十案》、《北京段子》和《京味九侃》。他是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優秀原創獎”獲得者,是新浪最佳寫作獎獲得者。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幽默講述那些日本“活曹操”們——幕府時代日本實際掌權者將軍的糾結事兒,雖然表面光鮮,但並非酒池肉林、驕橫殘暴的傢伙。這些日本古代首腦們居然有著“不是人過的日子”:
因為沒錢修宮室,所以將軍們的妃子得像沙丁魚一樣住集體宿舍;
因為怕人行刺,將軍的膳食要經過侍從品嘗,證明無毒才能食用,於是將軍只能吃到冷飯;
因為將軍的夫人是貴族,娘家權勢大,所以後宮的宮女如果攀上夫人的關係可以拒絕將軍的臨幸;
因為婚姻與政治掛鉤,有的將軍被迫考慮娶繈褓中的女嬰做夫人;
將軍家的廁坑修得有十多層樓那樣高,如廁有生命危險;
將軍與妃子上床,還必須帶兩個“電燈泡”……

目次

一 山裡產的海魚
二 世子他媽是個瘋女人
三 倒楣催的日本“史泰龍”
四 住集體宿舍的妃子
五 毛孩兒公主
六 生活在毒物之中
七 見老婆像出差
八 十幾層樓高的廁所
九 飛流直下三千尺
十 令人撓牆的服務
十一 篤姬
十二 在自家後宮挖坑
十三 美女召集令
十四 亞馬遜女戰士
十五 將軍有個非洲來的媽媽?!
十六 不讓鬚眉天英院
十七 給大明星上老虎凳
十八 宮中的狐狸姊小路
十九 鍾馗嫁妹式的聯姻
二十 被囚的女官
二十一 繪島的秘密
二十二 三國四方的博弈
二十三 江與夫人
二十四 夾在兩個女武士之間的將軍
二十五 春日局的靠山
二十六 和狸太公的鬥法
二十七 女人是老虎
二十八 阿振是一盞燈
二十九 春日局的頭有三個大
三十 誘僧
三十一 尼姑包工頭
三十二 錦燈籠
三十三 最是那一低首的溫柔
三十四 國丈是個死刑犯
三十五 素食的武士
三十六 玩布娃娃的老爺子
三十七 九王爺要認侄子當乾爹
三十八 丟針比丟人還可怕
三十九 謀殺親夫
四十 狗將軍和尿將軍
四十一 科學家挖墳
四十二 形形色色的將軍
四十三 紅杏出牆
四十四 相殘
四十五 兄弟
四十六 我命本無常
四十七 接近美女很困難
四十八 第二條件反射
四十九 依法聽床
五十 逼娶女嬰的“禽獸”
五十一 櫻田門外的暗殺
五十二 日本王昭君
五十三 最後的西陣織
尾聲
附錄
德川(江戶)幕府將軍列表

書摘/試閱

二十四 夾在兩個女武士之間的將軍

現在看電視,如果出現黨的幹部收降土匪一類情節,對方必要擺上一隊刀槍林,以測試其膽量。而影片中的幹部必定豪氣幹雲,迎著明晃晃的刀槍漫步而行。此時,土匪的小頭目便會暗中竊竊私語,雙挑大拇指,表示沒見過這樣的好漢——別急,還有最後一關——一個大鬍子土匪此時會跳出來,手提一口上面插著塊烤肉的尖刀,橫眉面對主角。那主角呢,毫無懸念地一口把烤肉咬住,卻“呸”地一聲把刀吐出去,贏得滿堂彩。於是雙方進入下一階段。
要說呢,歷史上還真有土匪這樣幹的,我們大院有個四野林大帥手下軍官,在川西壩子收降土匪就吃過刀尖上的烤肉,唯一特別的是據老爺子講刀尖上挑的是人肉……
然而,這種有點兒傻氣的橋段,千篇一律這樣來,看多了不免厭倦,讓人覺得土匪沒有創造力。但織田信長測試荒木村重的時候,手法的確與此類似——談笑風生的酒宴上,織田忽然抽刀,插上一個饅頭,一刀捅向荒木村重的面門。
措手不及的荒木村重卻毫不慌亂,一張口就把刀尖上的饅頭吞了下去。信長大悅收刀,認為此人果然膽大,遂封荒木鎮守攝津。
因為這件事,日本的相法中把男人嘴大當作勇猛無畏的象徵。二戰中日本海軍的名將三川軍一,其長相便被形容為“嘴巴可以裝下自己的拳頭”。對了,大家不要亂試,別說吃自己拳頭,就是一口吃一個饅頭也有被噎死的——日本古代的饅頭帶餡,類似於今天的包子,和我們現在的饅頭不是一個概念。
有這樣一個舅舅,江與性格中不免有野蠻女友的傾向。
要說秀忠完全忠於江與,死心塌地,也不是事實。他曾背著江與與其奶媽的侍女阿靜私通,而且偷偷生了一個兒子,但是一直不敢公開承認。
這也不能全怪秀忠,要知道在那個時代既沒有球賽也沒有電影,娛樂活動少得很,男人要是不偷腥,日子不免過得太難熬。可是,堂堂大將軍敢作敢為,幹嘛不給人阿靜母子個名分呢?
關鍵是這江與太狠了。此前,秀忠也還有和其他女人生下兒子的情況。據記載,他的長子長丸,其母就不是江與。結果呢?此子兩歲時因醫療事故意外死亡,而其母親連名字都沒留下來就消失了。只是根據《德川幕府家譜》,知道她是一名家女(即祖輩屬德川家,生於德川家的女婢,類似中國的家生子)。這種事推測起來,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對此深感震恐的秀忠又不是傻子,因此,對於阿靜和她的孩子始終諱莫如深,終江與之世將她們秘密隱藏起來,這母子倆才得以保全。
江與在後宮大權獨攬,頗有些呂后武皇的架勢。
然而,後來成為第三代將軍的家光,畢竟是江與的親生兒子,她幹嘛要跟自己兒子過不去呢?
此事說來話長,待我們慢慢道來。
秀忠在後宮的懦弱讓有的人看不下去了,於是拍案而起——你管不了自己的老婆?那我幫你管管。
這話放誰身上,都很難接受,何況秀忠還是幕府的將軍呢。然而,看看說話這人,秀忠也就只好捏著鼻子由著他管。
要替他管教老婆的,就是德川幕府的開山大將軍德川家康。日本戰國的老英雄德川家康,對這個不怎麼會打仗的兒子多少有點兒看不上眼,讓他上位是因為風雲際會,陰差陽錯,即便自己退位讓他當了將軍,家康依然以類似中國太上皇的身份控制著大局。
日本幕府的“太上皇”,真正的招牌叫做“大禦所”,都是很有權力的,與我國古代被架空的唐高祖、唐玄宗很不一樣。他們往往在兒子繼位後還要掌控大局多年。其實,在封建格局下,這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既避免了子孫為奪嫡相互殘殺,又可以扶上馬送一程,協助下一代順利交接。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德川幕府在換屆過程中,一直沒有發生過內戰。耐人尋味的是,我國古代的皇權交接也常常令君臣父子均頭痛不已,但只有很少的幾個皇帝,比如宋高宗或者乾隆採用過這種方式。
家康是見識過織田信長的厲害的,他可不想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七搞八搞被江與帶回她娘家去。對將軍生母權力嚴格控制的政策,就始自德川家康。
為了避免江與勢力膨脹,德川家康要求江與不能自己撫養家光,只能將他交給乳母代為撫育。
可能是被打了冷不防,在家光的問題上,江與還沒反應過來,兒子就被帶走了。但第六天魔王家的女性可不是好惹的,待她生了第二個兒子忠長,就咬著牙也不肯交出去了,態度之堅決,讓老將軍家康也不得不做出了讓步,不得不允許她自己撫養忠長。
兩個兒子,一個讓別人抱走了,一個自己從小養大,這親疏之別,決定了江與對兩個孩子態度的完全不同。
在這一陣交鋒中,一個威力不亞於江與的女性大殺器不顯山不露水地走近了家光的身邊,此人就是家光的乳母春日局。
春日局,原名阿福,“春日局”是後來天皇給她的封號。早年結婚並生有四個孩子,離婚後應將軍徵集乳母之命,並中選。她後來成為江與在後宮最強勁的對手。
一般後宮中女人的矛盾,多源於爭寵。江與和春日局沒有這樣的矛盾,兩人的爭鬥,一開始就帶有政治色彩。
春日局的家世頗為複雜,簡而言之,前面說的那位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雖然在日本雄霸一時,卻因為部將發動叛亂而被殺。春日局的父親就是叛軍中的將領。所以,從江與的角度來看,春日局是當年殺了自己舅舅信長的逆臣之女,“歷史反革命”。而春日局也是一個極具自負、頗有才能的女子,很有防止江與專權後宮的責任感。所以兩人一相見就有些天生冤家對頭的感覺。
被春日局從自己手中把家光(當時的乳名叫做“竹千代”)搶走的江與,將自己第二個兒子忠長帶在身邊撫養,幾乎把所有的感情都給了這個兒子——自己撫養的孩子當然更覺得可愛。於是,江與就有了把忠長立為將軍後嗣,廢掉家光的想法,而且開始實施。
忠於職守的春日局對此寸步不讓,想方設法維持家光的世子地位。兩人屢屢碰出火花。
都沒有服輸性格,巾幗不讓鬚眉的春日局和江與,其對立也就因此不可調和了。
家光自幼病弱,即便是十歲以後,也曾發生因為突然癲癇發作而把周圍人弄得驚慌失措的事情。若是諸侯家有這樣的孩子,會產生因此無後的擔心,對一個將軍來說這簡直是致命的問題。此外,他因為性格內向,說話口吃而沉默寡言,經常連必要的寒暄見禮都做不好。同是自己所生,與他相比聰明的忠長更能滿足江與的自尊心。以德川幕府初期的時代背景而言,戰國時代的遺風仍然很強。也就是說,嫡長子如果不具備充當繼承人的資質,其繼承權也可以被廢掉。江與因為鍾愛忠長,漸漸在諸侯和家臣面前顯示對家光的輕視,以試探重臣的態度。如果她的計劃實現,不但家光本身,而且與之關係密切,為其服務的春日局將來也危機重重。在不利形勢下春日局嚴防死守,可是形勢越來越不妙。
可憐的是夾在中間的家光。
左邊看看,這是俺的親娘,右邊看看,這是待俺如親娘的養母。
你們不打了,成嗎?
不成!
兩個亞馬遜女戰士異口同聲。

二十五 春日局的靠山

專門寫日本後宮八卦而聞名的作家三田村鳶魚有一次和一名號稱“公卿通”的友人聊天,說起德川家光的保護者春日局老太太,對方慨歎若非春日局,只怕家光的人生會光明許多。
這怎麼會呢?三田村問道,如果沒有春日局,家光只怕早就被廢掉,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根本當不上將軍啊。
對方說是啊,但是當上了將軍,卻失去了父母,哪個人生更光明呢?
想想也有道理,沒有精明強幹的春日局,換個世子對江與夫人來說根本就是沒難度的事情,她完全沒理由去難為毫無招架之功的兒子家光。這不過是兩個兒子中間選哪個的問題,一旦換位成功,他一個十來歲的小屁孩,當媽的能跟他過不去嗎?江與夫人就兩個兒子,一個當了將軍,另一個只怕還會多得到些憐惜。家光沒人支持,又口吃木訥,簡直就是阿來筆下那個缺心眼的傻子,這種對誰都沒威脅的傻子,多半是做個富貴王爺。
但家光身前擋著一個不讓鬚眉的乳母春日局,幫他抵擋來自江與的明槍暗箭,奮勇保護著他一步步走向通往將軍寶座的大門。
有了單騎救主的春日局,家光和他媽之間,可就不是人民內部矛盾了——那是後宮新舊兩代政治勢力的對決。
照大明權相張居正的說法,在政治鬥爭中,芝蘭當道也不得不除。兒子算什麼?江與夫人和春日局的心中都很明白——政治問題,首先是一個取得勝利的問題,其中不會有感情的空間。雙方的立場就此變得不死不休。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小屁孩來說,是當將軍重要,還是失去父親母親更重要?從家光後來的情況看來,他的心中,一生都在這個陰影下苦苦掙扎。
想一想,如果家光不當將軍,是他失去的多,還是春日局失去的多?這位女忠臣的動機,就不得不讓人猜疑兩分。
江與和春日局之間的戰鬥中,最初前者占了上風。江與有效地說服了丈夫——第二代將軍秀忠,使他同意凍結對繼承人的確定,實際為讓小兒子上位做好了準備。同時,加大了對家光的打壓力度,只待乾坤一擊——多年輾轉和親的痛苦,早已經把這個美麗的女性變得心硬如鋼。
在時代劇《大奧》中,曾經描述了這一場奪嫡之戰。其中,家光的乳母春日局有兩段被視為經典的名言,都是她說給尚不足十歲的家光的:
“有時候人為了捍衛權力,會突然變成可怕的惡魔,無論男女都是一樣。”
“世間上有些事難分對錯,是因為有人逼著你一定要這樣做,才能生存下去。”
儘管這不是春日局的原話,但仍然可以讓人感覺到在這場爭鬥中,家光面臨何等艱難的局面。同時,這裡面所謂的“惡魔”毫無疑問指的是家光的母親江與夫人。
從政治角度來說,江與夫人沒有錯,她對家光的無情、冷漠和折辱,帶有一定表演的性質,其目的是為了讓臣下在繼承人問題上看清局勢,不要錯誤站隊。但對於自幼與父母分離,渴望父母之愛的家光來說,這未免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當一個孩子明白母親是迫害自己的“惡魔”,這對他的心靈又是怎樣的打擊呢?
不知道別的孩子會怎樣,性格內向執拗的家光在11歲的時候選擇自殺,準備以此作為對父母的最後抗議。
幸好,日本人自殺講究用肋差這種很不科學的工具,就算是大人還得要個幫忙的“介錯”,他一個孩子,怎麼能玩得轉這種行為藝術呢?
在救下還沒學會怎樣用刀自殺的家光之後,春日局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與其好死不如賴活著,不如乾坤一擲,拼一個你死我活。
春日局並沒有去發動政變——帶一大幫女官舉著掃帚和拖把去攻打幕府,這顯然是很不正常的想法;她也沒有試圖去說服將軍秀忠——秀忠是江與的支持者,聽老婆話跟……那啥,跟正義走,是其一貫原則。當然,她也沒有選擇去找當時東亞的霸主大明皇帝投訴,中國皇帝還管不著日本將軍的家事。
春日局知道,如果說當時世間江與還有一個怕的人,那恐怕就是曾經跟她舅舅織田信長玩過泥巴的德川家康了。
一般提起一代王朝(日本的德川幕府綿延二百六十多年,是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的開國之主,往往是頂天立地、偉大光明正確的大英雄,但這位老爺子雖為開國雄主,卻也是一個另類的大妙人。
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名將英主輩出的時代,最後被德川家康一統江湖,其原因並不是他多麼勇猛機智,最重要的秘訣便是這位老爺子活得長——織田信長沒有活過他,武田信玄沒有活過他,豐臣秀吉也沒有活過他,等到德川家康的對手或自然或非自然離開人世之後,就輪到他稱霸東瀛了。有人評價“德川家康,便似一介老農。只要我活著,只要我能活,我便能將世間所有敵人一個個等死”。因為這個特點,德川家康被冠以一個不甚雅觀的綽號——“烏龜”。
如此說來,德川幕府就應該叫做日本歷史上的“烏龜王朝”……
不過,單單長壽並不是家康的取勝之道,他的勝利,應該歸結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有著“烏龜”性格的德川家康一般不打硬仗,但有一次大概是發了失心瘋,竟然和被稱作“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對上了。結果用腳趾頭也能猜到,“烏龜”被“虎”追著打,跑得比兔子還快。中間德川家康好容易歇一下腳,在路邊攤上吃了一碗紅豆大福團子(日本一種點心),猛然間有人喊武田信玄追來了,嚇得老爺子扔下飯碗就跑,老闆娘追了好幾里地才把錢收回來。寫到此處不覺拍案,難怪日本的女子馬拉松成績好啊,人家這是有傳統的!
被老闆娘追還不是最狼狽的,最狼狽的是危急時刻德川家康竟被嚇到失禁,實在是丟人丟到家了。
然而,這位後來的開國之主卻似乎不怎麼在意丟人不丟人,還專門讓手下把他驚魂未定的樣子畫下來。
這種心態,使他能夠在強敵環伺下堅持忍耐,不緊不慢,最終邁著龜步走向成功。
對了,那張家康驚魂未定的畫像,名叫“顰像”,想來不會有人把這個名字和《紅樓夢》裡面寶釵對黛玉的昵稱聯繫起來……
家康好吃茄子,把看富士山、打獵、吃茄子當作人生三大樂事。他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活了75歲,相當於今天的95歲,如果不是錯吃了有毒的魚,只怕還要活得長。若是總結家康的長壽經驗,不妨替他編個順口溜——“人活百歲不稀奇,多吃茄子少吃魚”。
家康體型肥碩,背後被人稱作“狸太公”,聞之也不以為侮。
家康崇尚節儉,一次如廁時草紙被風吹跑,竟追出去撿,被人笑話時候道:“我的天下就是這麼省下來的啊。”
這是不是個有趣的老頭兒?
但這個老頭對江與來說跟一尊如來佛一般,就算她是齊天大聖也不敢對抗。
問題是她春日局能說動這如來佛嗎?

二十六 和狸太公的鬥法

春日局去見老將軍家康,與其說是遊說,不如說是吃准了老爺子的脾氣。
德川家康何許人也?
形容老爺子的一個著名橋段是“杜鵑”——問:杜鵑不啼怎麼辦?答:等它啼。
可見這是何等一個穩健不好取巧的老傢伙。在繼承人問題上,家康多半會支持順理成章而不是獨出心裁。
更重要的是,看德川家康對兒媳婦的態度,每次江與夫人有建立根基的機會,老將軍都會趕緊去拆房,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春日局很可能意識到,德川家康內心深處,似乎對江與夫人有一絲懼意。
雄霸天下的老將軍怎麼會怕兒媳婦?
這一絲懼意估計是來自於對其舅舅織田信長的瞭解。儘管兩個人是自幼相交的好友和戰爭中的盟友,但第六天魔王信長的兇悍和野心是家康深深瞭解的。事實上,家康的長子就是被信長逼死,家康當時連一句話都沒敢說。但以後幾次在他人生關鍵的時刻,都會不由自主談起死去的長子,可見這一幕在他心中造成的陰影之深。
如此,對於帶著信長同樣血脈的江與,他又怎能不心懷戒懼呢?
考慮到忠長繼承將軍後江與夫人的地位,家康不打壓這個小……魔那個啥才怪了。
然而,春日局最初也是吃了閉門羹的,最終想盡辦法才謁見成功,終於得到了老將軍家康的支持。
這裡面其實體現的是德川幕府二元政治的特點。所謂二元政治,就是幕府的老將軍在晚年退居二線,讓年輕的少將軍繼位執政,但老將軍仍掌握極大影響力的政治格局。這個格局有點兒像垂簾聽政,但又不完全一樣,因為正常情況下少將軍會主持和決定所有政務,並不需要老將軍最後批准。老爺子是在山的猛虎,平時悠遊林下,只有感到毛躁的年輕人可能惹出禍事的時候,老將軍才會從後臺跳出來。
要是硬要找一個中國比較類似的時代,大約就是慈禧去頤和園和百日維新失敗之間那段兒日子。
春日局找老頭子申訴,德川家康的第一反應是不管,這是一種支持兒子執政的表態,並不代表他對於申訴內容的看法。這也說明家康是個明白人——假如誰投訴他都熱心關注,那秀忠的壓力可就大了。試想,如果你是公司經理,部下和你意見不一致,董事會馬上表示關注,那你的感覺也不會好。在德川幕府,二元政治格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順利交接,老將軍的存在首先是為了保駕護航,在少將軍成長過程中盯著哪個野心家想照兒子後腦勺上給一傢伙,第二才是在兒子把事情辦出格的時候出來干涉。所以老將軍不能什麼時候都跳出來,什麼事兒都管,那樣他就沒有退位的必要了。
而一旦春日局讓老頭子明白了這是一個關係到江山變色的大問題,家康自然會跳出來。估計春日局在這方面是捏准了的——國之大者,唯戎與祀,選誰當繼承人就是誰來祭祀祖宗的問題,當然得重視了。
家康選擇了對春日局和家光的支持。他親自到江戶教訓了夫綱不振的秀忠,迫使其打消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從幼年的表現看,家光的確不如忠長聰明,老爺子支持這個比較笨的這個孫子難道不是不曾猶豫麼?
似乎這正是家康政治眼光的體現。歷經風雨的老爺子明白,要保障德川家對權力的掌握,靠跟別人比聰明是不靠譜的。德川家的繼承人不可能每個都是全日本最聰明的,碰上更聰明的野心家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是建立一種別人無法窺伺權力的規則。此時,日本歷史上烽火不息的戰國時代剛剛結束,在選擇一個聰明的繼承人和建立一種固定的遊戲規則之間,顯然後者更為重要。一個有規則而且尊重規則的社會不見得是最好的,但至少是安定的,這符合當時日本社會的要求。
江與夫人的謀劃,在最後一刻出了問題。鹹魚翻身,已經被逼到懸崖邊上的春日局和家光硬生生扳回了一局。
應該說這一回合的交手充分反映了春日局的政治眼光和手腕,而且絲毫不懼一旦失敗會遭到江與方面怎樣兇狠的報復。
其實想開了,本來就是全盤要輸的局面,怎麼輸有什麼區別麼?
問題是江與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燈,被老爺子雷霆一擊之後立刻偃旗息鼓。
咦,這也叫不是省油的燈嗎?
當然,別人不明白,家康老爺子立刻就明白江與夫人的手段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老小子,你活得過我舅舅,活得過我媽,不信你還能活得過我?!
這個……江與夫人比家康小30歲,如此題目對老爺子來說的確難度大了點兒。
現在老將軍麻煩了,鋼刀雖快,不殺無罪之人,兒媳婦虛心跟自己學習,能拿這個理由就宰了人家嗎?
靠兒子?自己的兒子自己還不知道,那是個怕媳婦都快怕出恐韓症的主兒,怎麼靠法兒?
靠孫子?兒子都靠不住,孫子能鬥得過他媽?
所謂薑是老的辣,解鈴還須繫鈴人,老爺子自己出的招,最終還得自己破解——《藩翰錄》中記載,就在家康去世前一年,他授意三名德高望重的老臣投入家光門下充任傳役的職務。在他們的支持下,家康去世後不久,家光與隸屬於他的60名家臣一同移駐西丸,建立了可以獨立運作的班子。
漢高祖劉邦晚年因太子劉盈懦弱平庸,有意廢劉盈而立趙王如意。太子的母親呂后聞聽,問計於張良,果然得到妙計。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見太子背後有四位形貌不凡的老人。問後才知是自己當年想請都沒請來的四位隱者“商山四皓”。劉邦一歎,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只好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估計江與夫人得知家康這一手以後,感覺和漢高祖差不多。春日局在這次交鋒中終於占到上風。
然而,江與夫人還有後手。
家光在20歲那年繼承父位,成為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而讓位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則攜其夫人江與移住西丸,效仿其父家康擔任太上將軍。這時,江與夫人利用其權力做出了一個新的鉗制家光的決定——她要為兒子娶媳婦。
當媽的決定給兒子娶什麼媳婦,作為乳母的春日局完全沒有置啄的餘地。
關於家光的婚事,江與策劃為其迎娶在貴族公家中門第最為顯赫的攝家之女為正室。她最終選中的是攝家貴族鷹司家之女孝子,訂婚後即迎孝子住到自己的寢宮西丸,同吃同住,顯然是要在婚禮前對其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鷹司孝子比家光要大三歲,這明擺著要造就第二個江與和秀忠的故事啊!
問題是,江與夫人忘掉了,她的兒子身上,也流著第六天魔王的血,內向木訥的背後,也隱藏著無法無天、敢於為人所不為的基因,而且這種基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
對於孝子這個硬塞來的媳婦,年歲漸長的家光不肯再任憑母親擺佈,而是採取了針尖對麥芒的態度,兩人從一成親關係就糟得一塌糊塗。對孝子來說,更不幸的是,她最大的庇護者江與夫人在家光成親第二年就病逝了,從此她在後宮的地位便江河日下。
江與夫人這最後一招未能奏效,原因很多,但孝子想如她控制秀忠一樣控制住家光,從一開始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首先,孝子很強勢,但其相貌雖美卻遠不如名聞天下的江與夫人,所以她對看慣了老媽的家光吸引力不足。須知,美麗的母大蟲會讓男人目眩神迷,如果母大蟲不夠美,則男人多半會選擇報警。
其次,儘管孝子比家光大,但生長於深閨之中,而自幼經歷坎坷的家光,心理年齡和承受能力都要高於同齡人,當年江與對秀忠既是夫妻又是半個老師的優勢不復存在。
最後,眼看著母親和乳母之間你死我活,招數頻出的政治鬥爭,家光對於身邊又冒出一個搞政治的女人來,心中的厭煩可想而知。所以,他寧可去找男寵,也不願意去動大美女孝子。
鈴木由紀子在《大奧之奧》中推斷,春日局從背後的推波助瀾,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家光和孝子這本來就不是很相配的一對夫妻矛盾日深,乃至於反目。與家光不合的孝子也是個有性格的女子,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肯逆來順受,而是選擇與這位將軍分居。儘管名義上仍然是將軍夫人,但實際上孝子已經被放逐到大奧的圈子外面了,連死後都沒有葬入德川家的家墓。
孝子的黯然退場,讓春日局終於體會到了春風得意的感覺。老太太不但在後宮獨掌大權,甚至代表將軍家光到天皇的朝廷去搞外交,可說權傾朝野。
問題是,一轉眼家光三十好幾了,卻依然沒當上爸爸,老太太終於覺得有些不對勁兒了——這家光只好男色,任是春日局百般為他張羅,竟是對女人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這下子春日局老太太傻眼了——爺,您要是絕了後,讓我到地底下怎麼跟家康老爺交待啊!

尾 聲

德川幕府在家茂之後仍然掙扎了兩年。
這兩年中,繼任將軍的是原本呼聲極高、素稱賢明的德川慶喜。然而這位“賢君”心胸卻遠不如家茂開闊,始終沒有忘記雙方的爭位之鬥,以至於他登位後排擠勝海舟,和宮求見也被拒絕。這位“賢君”先是搞出一個“大政奉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歷史教科書),試圖以退為進。之後發現自己沒有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本領,隨即途窮匕見,率領大軍直撲天皇所在的京都,結果被打得大敗。雖然前線大敗,但將軍指揮作戰的大本營大阪城仍兵精糧足,而且幕府控制有制海權,可以隨時調來援兵。當將領們專心準備下一次戰役時,天亮時分卻發現被戰爭嚇破膽的主公慶喜已經乘孤舟逃跑回江戶了。
畢竟賢明的末代將軍慶喜一直只有紙上談兵的機會。
東晉殷深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久負賢名,年輕時一直稱疾不做官,時士嗟歎:“深源不出,奈蒼生何!”十多年後,才在會稽王司馬昱“哀求”多次情況下出來做揚州刺史,並節制諸軍北伐。結果因為不識時務,被打得全軍覆沒。
英俊喜歡穿軍裝的慶喜,與之大體相似。
敗回江戶的慶喜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統治日本十幾代的幕府,如今成了眾矢之的的“叛賊”,朝廷的大軍正一路披靡,殺向江戶。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朝廷一方領兵的正是和宮最初的未婚夫——有棲宮熾仁親王。有棲宮熾仁是日本皇室中少見的文武雙全人物,和宮一手優美的和歌就出自他的指導。他與幕府有奪妻之恨,所以是皇室中倒幕最堅決的成員。在他統領下的討伐軍明顯是要置德川家於死地,而落井下石簡直是人類天性,昔日威風的幕府,此時已經落到破鼓萬人捶的地步。
仿佛突然發現了救命稻草,德川慶喜請求拜見和宮。
在家茂去世之後不久,孝明天皇也去世了,兩個最主要的合作派代表人物相繼去世,幕府和朝廷的戰爭一觸即發。因此,岩倉具視曾多次去函,密告和宮儘快脫離幕府,回歸京都。但和宮並沒有走。
也許在那一刻,她已經把德川家的命運背負到了自己的身上。
立場是維新派的勝海舟也沒有走。他雖然很不喜歡慶喜,但與和宮一樣,為了那個早逝的將軍,苦苦支撐著危局,尋求著為德川家找到一個平和的結局。
德川慶喜的第一次拜見並沒有被和宮接受。這個當初哭著不肯到江戶的小萌丫頭現在的內心,也許已經比大她十幾歲的慶喜更為深沉。她在等待慶喜確實已經山窮水盡的時候,只有一個真的沒有了東山再起機會的德川家,才有可能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
當朝廷的大軍已經逼近江戶的時候,和宮見了慶喜。隨後,她向自己的侄子明治天皇寫了一份“歎願書”,請求天皇赦免德川家。她同時還給官軍的前鋒大將,自己的表兄橋本實梁寫了一封長信,闡明自己的立場。那封歎願書很容易找到,無需贅述,而給橋本實梁的信,更帶有和宮鮮明的個性。
和宮寫道:“若當家(指自己嫁入的德川家)以朝敵之汙名傳於後世,以吾看來實為遺憾之事。……若能予我以悲憫,雪其汙名,得使其家門重立,吾願以身命相求。……萬望於官軍中斡旋以改其所向,若坐看當家滅亡實為吾極遺憾之事,切請儘快施以援手以保存之。我不惜此一命,惟若捨身於朝廷之敵一側……思之心痛。”
和宮在信中表示,若德川家給後世留下朝廷之敵的汙名,她認為會是十分遺憾的事情。請表兄看在自己的請求上,設法為其洗去汙名,則和宮願以身命相求。如果官軍定要進攻到底,和宮也有著和德川家站在一起,捨棄自己生命的覺悟。
在得知戰爭不免的時候,和宮把自己作為一個人質,來為德川家求得一線生機。與此同時,與和宮曾經勢不兩立的篤姬,也為著同樣的目的在奔走。篤姬家族於官軍中最強硬的西鄉隆盛有恩。剛烈的篤姬看不慣幕府男人們的無能,曾懷揣匕首,等待城破自盡,在聖海舟的強烈勸說後才改變了主意。
政治,本來是一種絕不讓敵人翻身的藝術。但是,在兩個本來應該是作為政治犧牲品的女人的努力下,德川家得到了意外的寬大:德川慶喜退位,家主之位改由六歲的德川家達繼承,並為其在駿府保留了七十萬石俸祿的轄地。慶喜此後沉溺於打獵,攝影和射箭,生了21個子女,壽76。篤姬專心於教育德川家達,她的政治經驗對家達影響很大。後來,日本政府出現危機時,曾公推德川家達擔任首相組閣,被家達拒絕。德川家族則存續至今,仍在日本頗有影響。
和宮選擇了回到京都,皇室接回了被迫下嫁的公主,猶如蔡文姬歸漢,使她的出嫁和回歸對輿論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她離去的時候,把哥哥孝明天皇和丈夫家茂的靈位放在桌上,但走的時候卻似乎粗心地只帶走了哥哥的靈位。
這件事曾引發後人的好奇,並推測和宮與家茂並非真的那樣有感情。比如,有一次家茂去京都見天皇,和宮因為感冒並沒有送到門外,違反了夫妻之禮。再比如,家茂在大阪時身邊還有別的妾室,說明他的愛情不專一。
實際上,這些看法大多捕風捉影,第一是日本人的典型思維,也許我們會很清楚地理解,真正的感情並不體現在這些禮儀的場面上;第二則是外國人不瞭解日本文化的產物,作為一個海洋民族,其愛與性是分明的兩個概念。
很少有人注意到,完成了其政治使命的和宮,悄然回到了改名東京的江戶,並在那裡生活了下來。她離開時把家茂的靈位留在了那裡,如今,她又回到了這塊浸透幸福和傷感的地方。十年後,和宮去世,病因與家茂出乎意料的相同。她的最後一句話是:“葬我於將軍之側。”
隨著增上寺德川家墓葬的開啟,家茂與和宮的合葬墓也被發掘。在打開三層棺槨之後,和宮已化作白骨的遺骸暴露出來。為墓中幾乎沒有隨葬品而驚奇的人們發現,在屈膝而臥的和宮雙臂之間,有一幅小小的玻璃板,那是一幅明治前期的相片。
在發掘的燈光下人們看到那張照片上是一個年輕的男子,但是,當他們試圖把照片拿到陽光下時,上面的影像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人曾推測,這會不會是和宮的第一個未婚夫——有棲川熾仁親王的像,但看過照片的專家認為不像,因為照片上的人年紀很輕,而有棲川宮熾仁比和宮年長十二歲,他在照片上這個年齡時,照相技術還沒有傳入日本皇室。
答案只剩了一個,那是從未留下照片的德川家茂的影像。有記載他出征大阪的時候,曾照了相讓人快馬送給在江戶的和宮。
和宮與家茂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不算最後的別離僅有四年。
這一瞬間,想起了《黃昏清兵衛》最後主人公小女兒長大後的旁白:
“朋江小姐最終成了我們的母親,但是這種幸福的生活只持續了三年。三年後,在天皇和藩勢力的戰爭中,我的父親被炮火擊中,死在了疆場上。”
“我的母親在戰後帶我們到了東京和江戶,最後幸福地和我的父親葬在了一起。”
“江戶時代,家父的舊同僚和上司現在大部分都名成利就,平步青雲。我經常聽到他們說:‘黃昏清兵衛真是個不幸的男人。’但我不這麼想,家父並非渴求功名的人,他決不會自認為是不幸的,他深愛著女兒們,又得到美麗的朋江小姐的愛,他短暫的人生裡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我也因為這位父親而自豪……”
也想起了新婚時妻的話:“不要說一生一世啦,這一天就是幸福。”
一天已是幸福,何況四年,何況死而同衾的永恆。
這位命運不幸的將軍,卻是無法用“可憐”兩個字放在他頭上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