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唇間的美色(簡體書)
滿額折

唇間的美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唇間的美色》內容簡介:他們收集山間崖草夜露釀制“秋露白”“色純味洌”,收集荷葉荷花上的晨露釀制美酒“清芬特甚”“香撲烈”;她們收集新鮮雨水煮白糖制作提糖,浸鮮花鮮果,色艷味甘,享唇間美色,齒頰芬芳。天子經行處,拂塵撒香,紅霞帔紫霞帔們如云追隨;細褶密密的“荷葉邊”鑲在男性貴族長袍底緣,是漢代官服必不可少的飾物;悶騷男雍正帝挺費心思地為自己設計樣式獨特的熏冠架,關心的是如何用鮮花熏香那頂皇冠……本書興味盎然地探考千百年來的古人生活,多方查考資料,還原歷史真實,讓我們見識古代王卿貴族、平民百姓各色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孟暉,女,1968年生于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1990—1993年至法國留學;1994—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保管陳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聯書店做編輯工作,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發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史稿》、譯作《西方古董欣賞》(與人合譯)、《我不是殺人犯》、《戰爭與電影》等。

名人/編輯推薦

《唇間的美色》編輯推薦:孟暉女士的隨筆集。孟暉女士讀書常常與眾不同,涉獵廣博,雜讀眾書。《本草綱目》、《千金方》、《普濟方》等等古代醫典、術典,傳奇筆記小說中的生活細節,她用心細致,研究考證,以女性作家的敏感和研究者的審慎為我們寫古人的平常日子是怎樣過法。《唇間的美色》興味盎然地探考千百年來的古人生活,多方查考資料,還原歷史真實,讓我們見識古代王卿貴族、平民百姓各色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方式。

書摘/試閱

子敬書裙
少年沉睡在夏日的午後,一位風度翩翩的成年男子漸近的清悅屐聲似乎也未能將他驚醒。男子走過來,對著不意間撞見的場景出神一會,信手拿起一旁案上的筆硯,坐到睡榻邊,開始向少年束在腰間的一條新絹裙上縱筆題寫詩賦。在那個一千六百年前的下午,後世人視為“百代之楷式”的“二王”書風,便如古老的流水一般,就著少年腰胯與腿股如山谷一般多變的起伏,于似云霞散落、閃著絲絲素光的裙衣上,隨意宛轉奔淌: (羊欣之父)不疑初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之嘗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獻之書裙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宋書》“羊欣傳”) 羊欣始終在熟睡嗎?也可能,他朦朧醒來,但卻一直假寐,任憑王獻之在自己的身體上,哦,是在以自己身體為襯胎的光潔素絹上,完成一次即興的書法創作。《宋書》“羊欣傳”也沒有記載,當時是否有蟬聲,是否微風劃過簾影,只如此講述:王獻之將幾幅裙片寫滿之後,忽然覺得興盡,便擱筆離去。然而,正是被墨跡覆了一半的絹裙,讓富有天賦的少年羊欣事後得以靜心琢磨王獻之書風的真諦所在,最終成為新一代的大家。也或者,羊欣在假寐中感受到近在身畔的成熟藝術家執筆時最細微的呼吸韻律與動作起落的節奏,從而領悟到這一門藝術的神氣吧。這里展現的是那個時代推崇的一種交往方式,交流不靠語言,甚至排斥面對面的相覷,以類似後世“禪悟”的風格,通過某種場合,某種情境,某種行為,讓一方的感受與觀念傳達到另一方的心靈之中,形成一次“神交”。在書裙的過程中,王獻之與羊欣彼此未交一言,甚至不曾有一次眼神的對接,但書法藝術的神髓卻悄悄完成了代際的傳接,并且,這是一次“巖上無心云相逐”式的、偶然而隨性的傳接。(1-01)
在現代文學中,我一向敬而遠之的一個神話題材就是,藝術家要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就得活得特痛苦,就得自我毀滅,尤其是,得毀滅一些別人,比如模特情婦什么的。也許這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的宿命吧。在晉代,中國歷史上首批留下名字的杰出藝術家大多出身于貴族世家,可能正因為此,那個時代涉及藝術創造的軼事講述的總是風度與格調。品味這些軼事的涵義,探索藏在其中的密碼,似乎對于今天之人的心智能力構成了某種考驗。在關于王獻之的幾則創作故事中,竟然有兩則都與少年以及白衣有關,是因為這位大書法家對于少年以及絹素特別敏感嗎?為什么偏偏是少年與白衣?
據說一位喜歡搞花花點子的少年特意制作了一件絕好料子的白紗長外衣——這個“狡童”顯然了解王獻之的癖性——然後穿在身上登門造訪。不出所料,藝術家立刻中計,欣然讓少年脫下紗衣,由他在衣上放筆揮灑。這一刻王獻之的興致竟是春花勃發一般,不僅“草正諸體悉備”,而且一直寫到雙袖上,還不過癮,又轉戰衣緣的鑲邊:
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紗?,著詣子敬。子敬便取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周。年少覺王左右有凌奪之色,掣?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門外,斗爭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虞龢論書表》)
與“書裙”的過程不同,這一則故事中情節有著意外的轉折,創作者幾乎將一件長衣都寫滿了還意猶未盡,那興起事端的少年卻魯莽地從他筆尖下將紗衣忽然掣走,奪路而逃。原來,少年察覺到王獻之的書生們個個流露出意欲劫寶的神色。雖然他反應迅速,但還是剛跑出房門就被大家追上圍住,一陣激烈的搶奪之後,紗衣裂成片片,少年只保住一只袖子。
究竟該怎樣理解這兩則似乎異常純潔、清雅并且輕悅可愛的軼聞呢?從宋代起,文人們忽略“書裙”一事中兩位當事人的年齡差距,將之作為喻示士大夫知識分子之間知音與情誼的典故,元四家之一的倪瓚就有詩句云:“……潘郎狂嗜古,容我醉書裙。鼓柁他年去,相從遠俗氛。”明人田藝蘅甚至批評說,他看到一幅《王子敬書羊欣白絹裙圖》的畫作,畫中的羊欣居然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完全違背史料信息。事實是,《宋書》記載羊欣時年十二,《法書要錄》中的《虞龢論書表》則說他當時為十五六歲,與時任吳興太守的王獻之顯然存在著未成年與成年的差異。因此,這個故事肯定不是在講述同代朋友之間的知遇感。
據記載,羊欣“美言笑,善容止”,有著那個時代最重視的優雅舉止與過人風度,不過,王獻之更是“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晉書》“王獻之傳”)。因此,這也不大像是《死于威尼斯》那一類的故事。那么,晉人的故事,到底該怎樣去感受呢?
別的姑且不論,一旦穿上白絹或白紗的衣裳,竟足以催發一位藝術家的創作激情,東晉的少年們究竟曾經是怎樣的神采動人哦。
唇間的美色
春女史的院子里有一棵桂樹。于是,才是?紫嫣紅開遍的日子,她卻在焦慮到秋天怎么收藏桂花了。
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等到桂花初放的時候,趕緊去打二斤香油,把半開的桂花摘下來泡上,DIY那十分知名的民族傳統頭油“桂花油”。每天堅持用桂花油擦頭,準保比耗費錢財的名牌護發素更健康環保,論天然養分肯定也不輸新近興起來的橄欖油。不過估計一位現代女史不會采納這個建議。《調鼎集》里給出了收藏食用桂花的法子,有點麻煩:
提糖:上洋糖十斤,和天雨水,盛瓦器內。炭火熬煉,待糖起沫,掠盡。水少,再加,煉至三、五斤,磁罐收貯。如杏、梅、桃、李,一切鮮果,浸入糖內。若養桃、梅花、桂花、荷花,更佳。
先得收集干凈雨水(也許礦泉水可以代替吧?比如“依云牌”的),再和十斤好白糖一起放到鍋里,在火上慢慢熬,撇掉浮沫。當糖液過稠時,需隨時添水。如此煉到鍋里只有三五斤糖漿,就得了成品“提糖”。把桂花浸到這“提糖”里,就可以長期保鮮。實際上,春女史完全可以在這個春天就挽起袖子大干起來,把她院里云浮霞粲的桃花、梅花,夏天迎風搖露的荷花,都漬到提糖罐里去——罐子要是青花的,有古風的,這才應景。她家院里結的果子,“杏、梅、桃、李,一切鮮果”,都可以如此“浸入糖內”,給她自己和閨蜜們制造出大大的驚喜——咦,“久之,取出,鮮麗非常”。
據說由清朝乾嘉時期揚州鹽商童岳薦編撰的《調鼎集》,在今天看來,也許是過時了。要知道,兩百年來,我們這個民族事事凄愴,惟獨在美食一道上,那是獲得了相當的進步,相當的成功。不過,就是說到口腹之欲,也不能說我們就全然超越了古人。偶然到手《調鼎集》,竟破解了我心中好久的一個謎團——董小宛當年所做的那些“鮮花糖露”的秘密。
《影梅庵憶語》說,董小宛喜歡炮制的一種精美食品為:
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時采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鼻,奇香異艷,非復恒有。最嬌者,為秋海棠露,海棠無香,此獨露凝香發。又俗名“斷腸草”,以為不食,而味美獨冠諸花。次則梅英、野薔薇、玫瑰、丹桂、甘菊之屬。至橙黃、橘紅、佛手、香櫞,去白、縷絲,色味更勝。酒後出數十種,五色浮動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莖仙掌,難與爭勝也。
顯然的,董美人所做的這一種奇妙甜品,與《調鼎集》中介紹的提糖保鮮法大致相同。世人只知道,浸在提糖里的鮮花經年不壞,可以舀出來做點心餡、做茶飲,但董小宛蘭心蕙性,把長久浸潤鮮花的糖漿也利用起來,當作酒後甜食。
冒襄非常懂得欣賞女人的努力和成就,雖然具體操作的是他的“姬”,但是,對她的杰作,他領會得用心。所以他能夠非常細節地介紹到,董氏的配方里,“釀飴為露”的提糖還要“和以鹽梅”,這一道配料的意義恰恰在《調鼎集》里得到了印證。該書第十卷《果品》“玫瑰、桂花”一條里提到:上年先收酸梅,鹽腌,俟曬久有汁,入磁瓶存貯。次年摘玫瑰花陰干,將梅鹵量為傾入,并洋糖拌腌,入罐封好聽用。……如無梅汁,不能久留。
可見,把鹽腌梅子而成的鹵汁加入到糖腌的花果中,也是當時常用的收貯手段。董小宛是把幾種花果保鮮方式加以綜合,制成了色味俱稱逸品的“花汁糖露”。
總結起來,“董氏花露”的制作步驟為:
前一年,先要把酸梅子果用鹽腌制,并將盛罐長時間置于陽光之下,直到從梅子中析出酸汁,這就是“梅鹵”。然後用放置一陣、自然經過澄清的雨水與白糖一起熬煉,得到濃縮糖漿(“釀飴為露”),即時人習慣稱的“提糖”。接下來,預備許多裝滿提糖、和有梅鹵的罐子,把四季的鮮花,橙、橘、佛手、香櫞的果皮一一投入,每一只提糖罐只盛裝一種花或果,于是,長久浸漬之後,這一罐糖漿就逐漸融入了所保存的那一樣花瓣或果皮的香素與顏色。所浸的花、果固然可以隨時取出,為饌為飲,而一旦去除了花、果的糖漿,則形成色味俱稱逸品的董氏秘制“花汁糖露”。據冒襄的親口經驗,竟是秋海棠花浸就的糖露最為味美。(圖1-36)
有意思的是,《調鼎集》中一些介紹烹調魚呀肉呀的菜式,直到今天還在流行。但是,書中提到的“蒸花露”,以及引自《閑情偶寄》的“李漁記”香露飯,早就失傳了。董小宛拿手的香糖露,更是湮久無聞。酒後輕輕啜一口融漾著紅紫紛呈五色花汁的糖飴,在唇舌間細味那于甜與酸當中悄然泛起的四季花香,也許,只有明人,才能領會其中的雅趣吧。
做董小宛的男人,那是有福氣。做春女史的閨蜜,不知道是不是也可以混上一樣的口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