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英華沉浮錄(三)
滿額折

英華沉浮錄(三)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10 元
優惠價
7932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英華沉浮錄》六卷是董橋1995至1997年在《明報》的專欄文字。這六卷本依內容分集,於每篇文末加上原來寫作的日期。

作者說他相信語言文字與時並進。新詞彙、新句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當可豐富語文的內涵;相信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承載文化之餘,往往也會傾覆文化。文化認識的深淺雅俗,決定語文境界之高下清濁。

這些文章曾引起香港朝野的注意,連上海的報紙也在陸續選刊。作者希望在安裝了空調設備的現代書房裏,依然會有一盞傳統的明燈照亮文稿。新和舊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多少前朝舊宅的深深庭院裏,處處是花葉掩映的古樹。

作者簡介

董橋

先後曾任《明報》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現任《蘋果日報》社長。

我的舊作

六十年代讀完書我到新加坡住了一年。玫瑰園一位?居俞老師是教書先生,五十歲光景,清?儒雅,說話抑揚頓挫,國語標準極了,老花眼鏡從早到晚掛在胸前晃來晃去,短袖襯衫漿洗得乾淨硬挺,天多熱風多大油亮一頭花白頭髮總也不亂。俞家客廳掛?俞平伯一幅小中堂,工楷抄錄杜工部〈秋興〉一首。俞老師說他和俞平伯同姓不同鄉,早年在北平上過俞先生的課,勝利後南來前夕求俞先生寫了這幅字。俞老師在一家中學教國文,平日談天愛談白話文言夾雜為文的竅門,愛談英文小說對話譯成中文的難處。交往熟了俞老師給我看過他的幾本筆記簿,密密麻麻記了許多中文英文的病句和佳譯,說是將來退休很想寫一本《書海沉浮錄》。

七十年代我去了幾趟新加坡每一趟都去看望俞老師,退了休他和俞太太都蒼老了許多,老說身體多病,精神不濟,想寫點文章都沒法寫了。八十年代我再去,玫瑰園俞家應門的是一對日本夫婦,說俞先生年前過世,俞太太回臺灣跟女兒女婿住,房子賣給他們了。九十年代《明報》要我開專欄寫些讀中文讀英文的心得,我想起俞老師也想起他的《書海沉浮錄》,索性改「書海」為「英華」做了欄名念記這位客地相逢的舊?居。

《英華沉浮錄》一寫好幾年,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寫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先是老朋友潘耀明在明報出版社替我一本一本結集出版出了十卷小書。賣得似乎不錯,老潘索性出了十卷盒裝本,袖珍簡便,輕巧可喜,臺灣遠流出版社看了喜歡,公元兩千年依內容重新編成六冊一套書,談閱讀談文物談文化談語文談人物分門類分得清楚,還挑選六個篇名做了書名:《天氣是文字的顏色》、《紅了文化,綠了文明》、《竹雕筆筒辯證法》、《鍛字練句是禮貌》、《給自己的筆進補》和《酒肉歲月太匆匆》。

真是匆匆,明年二○一二年一月我滿七十歲,知交胡洪俠從我幾十年來寫的一千八百多篇文章選了七十篇編出一部《董橋七十》,香港版歸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大陸版歸北京海豚出版社出版。香港牛津一九九八年至今替我出版了十幾二十種文集,總編輯林道群說還要重出一些舊書為我慶旦,連遠流版《英華沉浮錄》也要重編重印,囑我寫一篇隨筆壓卷。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所欲誰都樂意。不踰矩,不容易。賣文幾十年,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忽然都在情理之中,真好。

重印舊作我倒不放心也不情願,生怕那是踰矩了:舊作難滿意,再搬出來讓人指指點點未免可笑。前輩鮑耀明先生最近在北京拍賣周作人生前所藏墨?為香港英華漁人協會籌款,裏頭一件沈尹默替周作人寫的「苦雨齋」匾額我一見傾倒,尺寸不大,大字小字沈先生寫得拙,寫得穩,寫得蒼秀,買是買不起了,剪下圖錄壓在書桌玻璃墊下看看過過癮。

周作人一九六一年給鮑先生的信上說,沈尹默寫「苦雨齋」匾額原本寫了兩枚,一枚從前裱好掛在家裏,經亂已經散失,這一枚未曾裝裱,苦雨齋也改建給兒子住了,匾額用不上,不如送給鮑先生:「此係大約三十年前之物,其時沈君尚未成為海上書家,其字似亦更有其趣,請查閱,未知以為如何?」我的舊文能像沈先生的舊字寫得那麼好重印我不介意。

事實不然:我遲疑是難免的,林道群年輕悟不出我這層顧慮。美國文評家埃德蒙.威爾遜七十歲那年印明信片列明他拒不從命的二十件事:拒絕審讀原稿;拒絕依題為文;拒絕寫序;拒絕作宣傳語句;拒絕做編輯工作;拒絕當文學評審;拒絕開課;拒絕講學;拒絕演說;拒絕廣播拒絕上電視;拒絕參加筆會;拒絕回答問卷;拒絕出席研討會;拒絕售賣原稿;拒絕送書給圖書館;拒絕為陌生人簽書;拒絕名字印上信箋;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拒絕送照片;拒絕發表文學或其他問題之意見。來信請他做裏頭任何一件事他祗消在相關項目上劃?回覆了事。

這張卡片挨?挨了好幾年,我原想訂一條「拒絕重印舊作」只好作罷。人老了怕熱鬧怕多事怕應酬不奇怪,高興了寫寫文章出出新書蠻好玩,回鍋翻炒老東西那是後人的事了。威爾遜七十高齡了還這麼孟浪實在過份,吳魯芹先生說不想從命可以回信婉拒,可以置之不理,犯不?這樣粗魯相待。現代人心急,我的舊信札舊原稿簽名本老早讓人扔出去拍賣了。也許是電腦普遍,人人打字,我這一代老人文稿還寫在原稿紙上,書迷看了好玩爭相收去。圖書館裏相識的一位書迷喬先生說過不了幾年書都存在網上,圖書館裏這堆書也許都成廢紙,勸我趕緊化身電腦人。

我不甘心,情願這輩子接?寫原稿紙製造古董,印紙本書製造情趣。老派人捨不得老派事,重印我的舊作正是抗拒電子書的壯舉,總比都往網上貼要好。昨天晚上老穆來我家談天,他說出版社還翻得出我的舊作去重印,可見穀倉豐盈,年年有餘,好兆頭,怨什麼!記得玫瑰園俞老師家裏藏?一幅吳青霞的《游魚圖》,說是五尾鯉魚五福臨門,年年春節都拿出來掛在廳堂上討吉利。

俞老師說早年他的老師朱自清家裏也收?一幅明朝人畫的《游魚圖》扇頁,朱自清說畫得真討喜:「興許朱老師也在討個吉利!」這兩天北京泰和嘉成拍賣行在拍中國字畫,看圖錄我看中張大千一幅小小的《游魚圖》,是錢君匋先生舊藏。錢先生八十年代來香港我請他吃過飯,前輩和氣又有趣,畫畫、刻印、寫字樣樣了不起,還設計過許多老上海書籍封面。

錢先生眼尖,張大千筆法這樣調皮的遣興小品最難得,技法比齊白石嫻熟多了。我打電話請譚然替我安排電話試拍,幾經競價竟然歸我了,不貴,是個好兆頭。游魚沉浮,從心所欲,十足老民國游戲筆墨的風情,我看了心中又靜又閑:《英華沉浮錄》重印不重印出版社定奪,我不管,省心。

目次

1 方招?求生拙之趣
3 書房階前的花影
5 ?豐那張黃花梨圈椅
7 竹雕筆筒辯證法
10 布政司老家的深深庭院
13 蕭美人蒸出來的文化
16 “江山如夢月如燈”
19 沒有故事的字
22 泛起歲月的風采
25 胭硯齋裏的劉旦宅
28 案頭清供老胡蘆
31 “佐我翰墨惟汝功”
34 玻璃廠裏的小玲瓏
37 好古譚薈
46 所羅門王的石榴園
49 舊時的月色
52 張秀那一年閨秀小楷
55 容顏不老的青山
58 從雍正的近視眼說起
62 兩般彩筆,一樣風情
66 張志魚害死舊版《辭海》
69 回歸石頭記
72 玩古董,玩學問
81 舊美術,新語言
84 假雪芹害苦了真專家
87 說秘戲圖
90 無言是上策
92 文字減價戰
94 還是一家兩制好
96 女法官的憂慮
98 ”我輩有主矣!”
100 甜蜜蜜叔叔
102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104 Professionalism, Stupid!
106 聽聽那古老的聲音
108 紫桃硯的命運
220 “聲音與憤怒”
112 在那小山坡的焦土上
114 遙想當年《京報》
116 馬戲班端的是難混
119 不得教人養小叔子
122落日餘暉裏的老聽差
125 梁銘彥愛讀武俠小說
128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134 但願翠翠平安無恙
137 中國可以發問
140 話裏的玄機
143 總書記與王丹談心
146 “祖國是愛你們的”
149 拆掉李鴻章的舊宅
152 The Purity of Chinses
155 永遠的鄧小平
161 閱讀三題
164 遺失了梁啟超之後
167 英國大選雜念
170 假洋鬼子與小紅衛兵
173 衙外瑣語
176 阿爾巴尼亞青年的琴聲
180 太平頂上有一塊蟾蜍石
183 讓年輕人犯一點錯
187 梁錦松的要求和挑戰
191 晦暗時代的民主信徒
195 六四:永不犯黃的新聞
199 “完全正確,大人!”
202 與司徒先生?話偷?
206 聽那波利尼西亞的海韻
210 董、陳的六朝煙水氣
213 過客達達的馬蹄
217 嚮往張信剛的文化中國
220 怪鵝回歸記
223 非常文學得的回歸
226 回歸十日談
229 亂吞唐三藏的人蔘果
232 老橡樹上的黃絲帶
235 毀掉她花樣的年華
238 “是對是錯,吾愛吾國”
241 步周德熙文化之態原韻
244 “讀書比殺豬容易”
247 “割禾青”得美麗景象
250 寧靜的噪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2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