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行過洛津:“臺灣三部曲”之一(簡體書)
滿額折

行過洛津:“臺灣三部曲”之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施叔青「台灣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說的場域定在台灣的洛津,即今天的鹿港。小說寫作的對象是洛津的移民社會。 小說用「搭積木的方式」,齊頭並進地講述了發生在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多個故事。其中,以泉州七子戲班旦角月小桂——後來稱為鼓師的許情的生平遭際為故事主線,描寫許情三次搭船到台灣洛津,見證了以海港起家的洛津五十年興衰,生動地觸及到台灣傳統與現代、歸屬和轉化等問題。在小說中,作者施叔青爬梳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細膩地描畫出洛津的世情和風貌,如工筆細描。大段涉及人類學民俗學的講述穿插在小說中,這也是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相對於情節來說,作者更在乎場景的描摹與再現,力求從無數情景的碎片中勾連出洛津的繁華與消損,試圖重新調整台灣的歷史敘述。作者為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群發聲,把歷史背後微不足道的庶民形象、女性形象推到前台,而台灣史上著名的朱一貴和林爽文事件等,只作為小說遙遠的背景。無論是假男為女的優伶月小桂、玉芙蓉,藝伎珍珠點、阿婠,還是洛津商家烏秋、豪門郊商石煙城、官僚朱仕光,都像是一幕幕走馬燈的圖案,在洛津的興衰史上作為點綴,一閃而過。他們真實的傷慟,在歷史巨幕下顯得那麼虛弱,化為長短不一的幾聲呻吟與歎息,抑或是《荔鏡記》陳三五娘的吟唱。作者掌控文字的能力令人歎賞,小說通篇「哀而不傷」的境界,具有極強的歷史感,帶給讀者閱讀的享受。 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被評價為其創作高峰,沒想到定居曼哈頓的她,又開始創作「台灣三部曲」,為故鄉台灣立傳。「台灣三部曲」從清領時期一直寫到「二二八」事件,被稱為台灣的「大河小說」。南方朔認為施叔青「幾乎是全台灣作家裡惟一有條件和能力去碰觸」台灣史的人,她就出身鹿港(過去稱洛津)望族,又長期在世界各地不斷地遷移旅行,加上磅礡運思和精彩細描的功力,這些都成為她這次書寫台灣史的保證。他甚至認為「香港三部曲」是「台灣三部曲」的熱身之作。白先勇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也表示,施叔青「很厲害」,她寫了兩部大的作品:香港三部曲和台灣三部曲。

名人/編輯推薦

《行過洛津》是施叔青“臺灣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說的場域定在臺灣的洛津,即今天的鹿港。小說寫作的對象是洛津的移民社會。小說用“搭積木的方式”,齊頭并進地講述了發生在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多個故事。“臺灣三部曲”被稱為臺灣的“大河小說”。

“遷移”(Migration),無論它指的是跨國的移動,或一個國家的內部流動,也無論它的原因是經濟性的或政治性的,它所涉及的都是最嚴酷的人間條件。
由于大規模的遷移多半都和時代與社會的重大改變有關;而當遷移發生時,它普遍都伴隨著離枝棄葉的滄桑、生命的剝離,甚至野蠻的復歸,以及意義的失落與尋找,這也使得遷移盡管是人類亙古以來最重大的歷史現象之一,但它除了散見于支離破碎的官方檔案、筆記、鄉野傳奇之外,一直少受到文學創作者的青睞,因而變成了一個個多少有些漫漶的記憶。它只有到了後多元、後殖民的近代,始成為一個文字上的新興課題。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有鑒于“遷移”的這種特性,說道:“作家已成了許多不同國度的公民,包括可觀察的實際生活的有限而又具有邊界意義的國度、無限想象力的國度,以及記憶已經半失落的國度。”
此外,曾協調推動了一場重要的“遷移及文學國際研討會”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教授懷特(PaulWhite)也指出,人們過去對于遷移知道得太少,社會科學以往著重在事件以及集合體式的理解上,對遷移的個人經驗,以及它所造成的紛亂、多重、移變的生命及社會歷史意義每多無法掌握,因而它遂特別期待文學對這個議題的介入。遷移是個重要的“邊界問題”,人們在遷移里透露出歷史交會的邊界、道德及人性沖突的邊界、認同的失落及再覓的自我裂解邊界,甚至也包括家庭及性別課題會被推到臨界狀態的邊界。人在世界里遷移,遷移是個幾乎所有的意義都在那里飄起而飛揚沉浮的場域,而從跨時間的角度而言,它則是個歷史的回聲在經過千折萬回後,仍然兀自在那里徘徊縈繞的一種空曠,有待被人們重新撿起。
因此,“遷移文學”這個新興的課題,乃是隨著全球化造成“遷移時代”的到來,而被重新凸顯的新文學領域。近代“後殖民論述”里所謂的“流離書寫”,其實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很小的一部分,“遷移文學”乃是個更大的范疇。例如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憤怒的葡萄》,即是敘述大蕭條時期慘厲的美國人民內陸遷移,并在作品里將“渴望”、“家”以及“母性”重新定義;近代主要女作家普羅克斯(Anne Proulx)幾乎都在寫遷移,包括自我放逐的遷移、借著面對海盜祖先的過去而重獲救贖的遷移,以及破碎的異國遷移等。遷移除了經常有助于反省自己的社會外,它也經常是針對異文化而做出對照的起點,例如從一八七。至一九--~年代,歐洲超過千萬遷移到美國的人口里,大約有三分之一後來都選擇返回,這些從來就未被重視的人里,就有許多動人的異文化反省之作。
而作為移民社會的臺灣,除了比例極少的原住民外,遷移乃是我們的共同基因,但非常不可思議的,乃是我們的文學作品幾乎很少去碰觸這個課題。艾略特(TS.Eliot)在《四首四重奏》的第四首《小吉丁》里有詩句日:
那些你以為是你來此的意義
不過是個殼,一個意義之英
只有當它實現後其目的始告進裂。
因此,我們這個移民社會對遷移這個課題的冷漠,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還找不到遷移的意義,因而這個“意義之莢”無法進裂嗎?
而到了現在,終于有了施叔青踏出這重要的第一步。她繼“香港三部曲”之後,終于著手一個新的宏大圖謀,而寫作“臺灣三部曲”,第一部《行過洛津》也告完成。她試著要打開這個社會有關遷移的“意義之莢”。
《行過洛津》寫的是嘉慶年間,洛津(即鹿港)這個漢移民社會的形成及其興衰沉浮。除了借著殘存的街巷建筑物、商號和筆記史料等來重新拼回業已漫漶的記憶外,它也意圖重新爬梳鄉野傳奇,使過去那個遷移的時代更加明晰,它有如用古燈殘月的微光來重覓過去的痕跡。那一塊塊夾雜著滄桑風華的色塊,難道真的只是聲色一場嗎?
正如同“香港三部曲”以一個流離雛妓黃得云的際遇為軸,打開了香港殖民史這幅巨帙圖畫,施叔青的“臺灣三部曲”,也由一個泉州七子戲班旦角月小桂(即後來成為鼓師的許情)的生平遭際為主線,切進了洛津的移民史頁。一干下層社會的戲子演員如玉芙蓉、月小桂、阿婠,搭配著豪門郊商石氏家族以及官僚朱仕光,屈辱與繁華、粗糲和造作的對比里,那個遷移的時代就像走馬燈般地一幕幕閃過。這些男女眾生就像戲班舞臺一樣,在聲色一場里走進了歷史昏黃的暗影中,成了低低的回聲,注解著那個時代的蒼涼。
而我們也都知道,對于臺灣這個移民社會,龐大的歷史堆疊出厚重而難以言宣的遷移經驗和記憶,尤其是它的歷史仍然在不穩定的跳躍中,因而它的“意義之莢”要如何打開實在是個巨大的難題。復以筆記、稗史和傳奇雜錯,很容易就讓人湮沒在過多的瑣碎和重復里。或許也正因此,遷移這個重大的課題盡管一直在人們的懸念中,卻無人敢于踩出那先發的第一步。而我們不懷疑,施叔青幾乎是全臺灣作家里唯一有條件和能力去碰觸這個問題的作者。正如同“香港三部曲”的起頭第一部最難,而後即逐漸天空海闊,這也是在《行過洛津》之後,第二部和第三部更值得期待的理由。
其實,以施叔青來寫“臺灣三部曲”,幾乎是當代作家的唯一人選。她自己出身鹿港望族,對昔日“一府、二鹿、三艋胛’’的繁華傳奇自有沁人心靈深處的體會,加上長期在世界各地不斷地遷移旅行,也增長了胸中的丘壑,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她前一階段的“香港三部曲”未嘗不可以說是在替現在的“臺灣三部曲’’做準備。畢竟,一八四O年代香港在多次不平等條約下淪為殖民地,被迫改變身份,走向歷史,其進程仍不過百余年的滄桑;而臺灣這個邊陲島嶼從明末清初開始,在長達四百年的歷史浪濤席卷下,已歷盡不同的山河歲月。縱使只從最狹義的漢移民社會而言,其復雜性及內蘊的時代精神,就已龐大得極難清理。這時候,作者的跨歷史視野、深沉的同情與理解、長期的寫作歷練與文字掌握的精準,也就成了掌握這歷史巨帙的根本.
而毫無疑問的,在“香港三部曲”寫作里,施叔青對歷史的敘述已有了充分掌握的能力。這次她以鹿港作為場景,意圖尋回早期移民社會的記憶,也的確有濃縮的代表性。鹿港自清初海晏河清後即快速成為繁華港埠,以廣大的中部平原為後盾及腹地,在乾嘉年間達于極致,并在道光中後期由于過度墾殖,造成泥沙淤積,加上地震災害等自然環境的變易,繁華漸褪,而顢頇的官吏并沒有能力來加以改變。對于這樣的場景,我們只能用“前現代”的觀念來加以統攝。“前現代”指的是一切都“自然地”發生,環境的自然演變、自然的人性、自然的繁華與滄桑。而洛津(鹿港)因而進入了這樣的一場輪回。
而這場輪回式的繁華,即透過戲旦及豪門富室這種古代社會的組合而被展開。優伶這種角色,就如同中古歐洲的“閹人歌手”及藝色雙全的“青樓女子”(courtesan)。他們有著跨越社會階層的功能,因而他(她)們的眼睛與身體也就成了時代最好的見證。豪門世家如石氏家族、地方士子陳盛元,以及同知朱仕光,在優伶如玉芙蓉、月小桂、珍珠點、妙音阿婠、弦師蔡尋等一干人的主軸下,就讓歷史、遷移的滄桑,以及整個社會,在他(她)們中間穿過。
也正因要處理的經驗是如此的龐雜,因而在這部作品里,我們遂看到了許多情節不斷地反復出現,對此,或許文論家或讀者自會有其評斷,而我則寧愿稱之為“走馬燈文件”,它讓復雜的背景像走馬燈般一直重現,蓋只有如此,細部的線索才得以相連。
而除了試著處理那些移民社會的總體經驗和記憶外,這部作品里最細膩而可圈點的,仍在于借著性別與角色問題,而將優伶作為一個反映總體記憶的鏡子的表現方式。優伶是繁華的邊緣人物,他(她)們以自身的殘缺裝點著時代的繁華與蕭瑟,也同時反映出整個社會的萬象紛紛。尤其是其中的這個場景:反串的旦角月小桂被他的恩主烏秋包養和改造,甚至意圖要將他去勢,俾讓他成為永遠的閹人旦角;而就在同時,月小桂卻又邂逅了妙音阿嬉,滋生出原始而本能的愛戀欲情,并要像《荔鏡記》這出戲名里的陳三五娘一樣,偕同私奔。私奔當然未曾發生,但施叔青處理這個情節時,讓去勢的想象與私奔的欲望不斷剪拼般地出現,如同兩個畫面的不斷跳接,而就在這樣的對比和凌厲的氛圍里,移民時代那種蒼涼如幻景般的命運圖像,也就凝固了起來。這樣的選材和筆法,大概也只有像施叔青這樣的作家才有這樣的境界。
《行過洛津》借著戲班與豪門的對比,剪影出漢移民社會早期的粗糙、好勇斗狠,以及夸張的聲色之娛,還有那種自在的生命張力與許許多多的哀歌。也正因此,對施叔青會如何繼續她的第二部,我就更好奇與盼望了。但可以相信的是,面對“遷移”這個問題,我們至少已不再是一張白紙了。

目次

序一:走出“遷移文學”的第一步 南方朔
序二:情欲優伶與歷史幽靈 陳芳明
卷一 行過洛津
勸君切莫過臺灣
轉眼繁華等水泡
一開始,他看上的是玉芙蓉
媽祖宮前鑼鼓鬧
卷二 小步花磚面
洛津無城門可守
楊柳活著抽陀螺,楊柳青著放風箏
總鋪師的那套家伙
卷三 改編《荔鏡記》
濁水溪的神話
有人豎旗造反
潔本《荔鏡記》
珍珠點腳一小塊,嘴唇烏沉沉
卷四 招魂
那的喚做甚傀儡?
弦仔師蔡尋
十五拋球,十六踏火
施輝為自己招魂
卷五 聲色一場
益春留傘
桐油籠裝桐油
擱淺的戎克船
卷六 鳥踏
心肝跋碎魂飄渺
妙音阿嬉
有關萬合行敗落的傳說
夜宴
卷七 此情誰得知
月斜三更相毛走
誰知一徑深如許
追容
歌哭的老歌伎
後記

書摘/試閱

1 勸君切莫過臺灣
大清咸豐初年,泉州錦上珠七子戲班的鼓師許情橫渡海峽到洛津來,這是他第三度前來,此行是應本地戲班班主之邀,前來組織洛津第一個七子戲班,讓七個童伶圍著鼓邊,由他教唱表演《荔鏡記》,陳三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許情在泉州獺窟港口足足等了半個月,終于盼到吹北風,才能發舟航行。帆船一離開碼頭,海上水天相連,茫茫無涯方向難辨,既看不到飛鳥,遠山逐漸隱逝,耳邊只聽風聲泠泠,水聲淙淙。船夫焚香計程,舵工捧著指南針等候風信定下趨向,生怕弄錯子午,帆船漂流到呂宋或暹羅。
航行了兩三個時辰,突然一股巨浪襲來,船身起伏如蕩秋千,乘客中午下肚的米粉,一條條盡吐了出來,接著海上起了暴風,風聲有如鬼哭神號,令人聽了毛骨悚然。日落黑天後,船身搖晃更是激烈,像是凌空而起,躺在船艙里難以入眠的許情,恍如御風而行,一時之間以為已葬身海底,靈魂出殼遨游太空,人一驚嚇,暈死了過去,醒來已是天明,甲板上傳來興奮的叫聲:
“到了,到了,看到陸地了!”
獺窟與洛津相距八百海里,正常風速下,一晝夜可抵達。
許情爬出陰暗的船艙,被海上更為熾烈的陽光刺得睜不開眼,趕忙抬手遮蓋眼瞼,張目四望,海之盡處隱約橫躺著灰色的陸塊,延伸無限,帆船乘風破浪,往那片灰色急駛過去。本來熾熱難當的日光,一瞬之間突然隱沒,幾百只黑色的鳥群集向帆船撲飛過來,黑壓壓一片遮天蔽日,狀極驚怖,任憑乘客揮趕也驅之不去。
緊接著,又不知從哪里飛來千百只鬼蝶異物,繞船飛舞,船夫舵工個個抱頭哀叫不祥,說是碰到兇兆,果然舟船開始搖晃不定,頃刻就要沉人海底似的。船夫令乘客一致跪下,祈求媽祖保佑平安渡海,許情跪在角落也叩頭如搗蒜。
兩岸橫渡的乘客無不深信海中女神媽祖一見帆船有難,便會立即腰懸桅燈、凌波踏浪前來解危,使船只化險為夷。許情搭乘的這艘帆船受到黑鳥鬼蝶的侵襲,昏天地暗中,不止一個乘客看到天空閃過一絲白光,鼻子聞到一股奇香,氤氳繚繞中,一個白衣飄然的影子翻飛水上,款款升天而去,目睹這奇景的乘客一口咬定是媽祖顯身,才使騷擾的異物失去蹤影,整船人有驚無險。
隔著一層濃濃的灰霧,島嶼在望,船客歡聲雷動,以為危機已過,舵工在距離港口甚遠的外港拋錨下碇,不知是經驗不足,還是故意,結果丟失了拋下海的鐵錨,船只一無所系又漂出外海,海浪摧折船舵,鶿首又裂了開來,一船人命在旦夕。
許情以為碰到奸惡的船戶,串通識水性的海匪,在船底鑿洞使之進水,讓整船人沉到海底葬身海腹,以便搶走乘客的財物,乘小船逃逸。閩南漳州、泉州傳誦的《渡海悲歌》,前四句就是這么唱的.
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個個青春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即使船底不鑿洞,驚濤駭浪渡過海峽,船夫故意不靠岸,看到沙洲陸地,把乘客偽騙下船,他們叫做“放生”;沙洲距離海岸極遠,必須涉水才能上岸,乘客走到深處,陷人泥淖,慘遭滅頂,惡船戶形容為“種芋”;求生的乘客在涉水中途碰到漲潮隨波而去,葬身魚腹,他們稱之為“餌魚”。
許情閉上雙眼,等候死神召喚。他早先曾經兩次橫渡海峽隨戲班到洛津來演戲,不料第三次只身前來教戲,會命喪邪惡船夫毒手,成為未竟之旅。正在感嘆遺憾,沒想到錯怪了船夫,耳邊聽他驚恐萬狀地吼叫:
“唯有劃水仙求水仙尊王保佑,方能免于一死!”
船夫教乘客解開腦後長辮,蹲在船邊,用筷子做撥劃狀,口中模仿戰士出征打仗的鼓聲,咚咚咚,假裝做掉船回航的樣子。這樣裝神弄鬼折騰了半天,總算撿回一條命。
後來許情跟一個經常駕船往來于兩岸、經驗豐富的船老大提及這次驚險的遭遇,船老大說幸虧他們這船人命大,得到水仙尊王的庇佑。據他說水仙尊王就是夏禹,因治水有功,受出海人崇拜,尊祀當水神,成為航海守護神,府城三郊商人在五條港邊建了一座水仙宮,供奉水仙尊王,保佑郊商海上往來貿易的船只平安抵岸,香火極盛。P3-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