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美的文辭(簡體書)
滿額折

最美的文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最美中國叢書”旨在于“重建中國優美形象,重構華夏詩意生活”,通過對古代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風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重新發現中國特有的美,傾情向世人推介這種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傳承。這套書知識精準,圖文並茂,力求童趣與大美的融合,悅目和感人的統一。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這一套書,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起碼它可以讓人知道,什麼是中國的最美,什麼是中國真正的美。
本書為《最美的文辭》,由蘇北和七夕編著。

一直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時間上說,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遊離社會的道學,作為主流思想的補充,與儒學一起“相輔相成”、“一陰一陽”,使得社會主流思想具有強大活力。從總體上來說,中國文化的源頭,無論是周公、老子、孔子,還是後來的諸子百家,比如說孟子、茍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等等,都對人生保持清醒、冷靜的理性態度,保持孔子學說實踐理性的基本精神,即對待人生、社會的積極進取精神;服從理性的清醒態度;重實用輕思辨、重人事輕鬼神的思維模式;善於協調,講究秩序,在人倫日用中保持滿足和平衡的生活習慣……中國文化的源頭如此,決定了漢民族的心理結構和精神走向,包括漢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風格以及審美傾向。
中國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顯著的表現在於:人們遵從天地人倫之間的道德,有高遠的理想,講究人格的修煉,反對人生世俗化,鄙視犬儒的人格特徵。從春秋時代起,中國知識分子一直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識和審美為人生歸宿。比如說孔子,從他的言語來看,更像是倡導一種人生價值觀,追求人生的美學意義。又比如說莊子,他的學說,不像是哲學,更像是一種生活美學:道是無情卻有情,看似說了很多超脫、冷酷的話,實際上透露出對於生命、本真的眷戀和愛護,要求對整體人生採取審美觀照態度,不計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達到安詳和寧靜,讓自我與整個宇畝合為一體。這種貫穿著士大夫精神的人生價值觀,讓人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越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蹈,或怡然自適,或回歸自然,在前進和後退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這就是中國歷代±大夫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藝術清潔精神。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曾經說:“在藝術上,他們(中國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們追求情理。”這是說到關鍵了。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曠而幽遠,另一方面也連著“地氣”,是自發的浪漫主義和自發的經典主義的結合。道家是中國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經典派。當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之後,這種以出世和解脫為目的的宗教體系遭到了儒學和道教的抵抗,從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涼的成分。經過“中庸之道”的過濾,其中極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論或實踐上的過火行為。也因此,一種中國特色的佛教觀產生了,佛教在中國更多變身為“生活禪”,變成一種熱愛生活創造人生的方式。中國人一方面避免了極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於心靈的滋養、美智的開發,使得東漢魏晉,包括後來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以及唐宋元產生了很多高妙的藝術,“藝術人生”的觀念也隨之如植物一樣葳蕤生長。可以說,這些朝代,是中國最具審美價值、最開人們心智、也最出藝術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藝術種類都在這個階段達到了高峰,比如說唐詩、宋詞、元曲、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等,它們洋溢著一種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遠,潔凈空曠,如清風明月,如古松蒼翠。從審美上看,由於存有或明或暗的觀照,存有人格與事物的交融,主題得到了提升,感悟與生命同在,境界與天地相齊,一種深遠的“禪意”油然而生……從總體境界上來看,這一階段的各類藝術形式,因為主題和境界的破對立、空物我、泯主客、齊生死、反認知、重感悟、親自然、尋超脫等等,達到了各自的高峰。它們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
中國的藝術精神到了明清之後,有低矮化的傾向。明清以後,由於社會形態的變化,專制制度進一步嚴酷;加上統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體文化和審美呈低俗化的傾向,社會和人生的自由度越來越窄,藝術的想像空間越來越逼仄,藝術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隨著“程朱理學”和科舉制度的推行,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被扼制,審美弱化,藝術更趨“侏儒化”、“弱智化”。大眾普羅的喜好抬頭,剛正不阿的風骨軟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審美精神也在喪失。不過盡管如此,在明清時代的中晚期,那種崇尚自然、物我兩忘的高貴精神仍時有抬頭,一批有著真正藝術精神的獨立藝術作品或有出現。盡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藝術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種空穀幽蘭的生命絕響。
近現代之後,由於社會動蕩,戰亂連連,再加上西方現代化所導致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滲入,中國的文學藝術遭到了進一步摧殘,傳統的藝術精神更進一步沉淪。藝術的政治化傾向、實用主義傾向和世俗主義傾向抬頭,這直接導致了真正的藝術精神缺失,藝術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首,自然和自由變身為功利和實用,士大夫精神更是變身為犬儒主義。中國近現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戰亂,更使得中國自古以來高潔的審美觀變得扭曲和膚淺:黃鐘大呂變成田野俚語,布衣青衫變成了披紅掛綠,古琴琵琶變成了鑼鼓鞭炮,潔身自好變成了爭相取寵,安詳寧靜變成喧嘩騷動,幽默風趣變成庸俗不堪……如果說是與非、美與醜是人類最基本標準的話,那麼,很長一段時間裏,這種基本標準都在喪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與非,也分辨不了美與醜。“文革”時期八個臉譜化的樣板戲在左右著中國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而到現在,似乎是一場“群魔亂舞”的電視春節晚會代表著最高藝術水準。這樣的現象,又何嘗不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說中國當代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的話,那麼,以我的理解,當代教育最大的問題,甚至不是傳統丟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的缺失。很多年來,人們喪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判斷,不知道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很多人將美當成醜,將醜當成美,從而失去了美的方向性。這一點,只要觀察我們周圍的人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對於生活沒有感覺,對於美醜沒有鑒別的人。他們所擁有的,只是功利,只是物質,只是金錢,只是對美醜的弱智的鑒別和判斷。這些人不僅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些貌似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擁有很高的學歷,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醜的辨別力,以及對於藝術、心靈的覺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上,同樣表現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識。這樣的現象,實際上是我們多年以來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精神導向的結果。一個人的審美,是與道德和智慧聯系在一起的,審美的缺失,實際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個對美缺乏判斷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動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極端主義、工業主義所奴役,成為過度現代化的犧牲品。在很多時候,這種人不可能是一個豐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匱乏的機器。
現在,這一套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精心組織的“最美中國叢書”,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尋根”和美育上的缺失。這一套書的第一輯共十本,它們分別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詩歌》《最美的文辭》《最美的書畫》《最美的寶藏》《最美的樂舞》《最美的風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國優美形象,重構華夏詩意生活”,通過對古代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風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重新發現中國特有的美,傾情向世人推介這種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傳承。這套書知識精準,圖文並茂,力求童趣與大美的融合,悅目和感人的統一。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這一套書,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起碼它可以讓人知道,什麼是中國的最美,什麼是中國真正的美。
上個世紀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五育並舉”教育方針,“五育”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先生還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聞名於世。在蔡元培看來,美育是宗教的初級階段,對於沒有宗教傳統的中國人來說,美育教育是一種基礎,並且相對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為人接受。通過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礎,培育出向上的力量。雖然蔡元培的這一觀點引起過一番爭論,但對於一個人來說,有美的薰陶,有對於美醜的正確判斷,怎麼都不能說是一件壞事。並且,美與是非,與善惡,與道德,與人類的心靈,與這個世界的根本,是聯系在一起的。以對美的判斷和感知為出發點,瞭解中國歷史,瞭解中國文化,瞭解中國人曾經的藝術生活,瞭解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從而進一步瞭解世界,瞭解世界的規律,與身邊的一切做到和諧相處,都是大有好處的。
也許,這套書的意義就在於此。

目次

謀慮和戰爭
皓皓之白
無邊的想像
長門之哀
賢臣的良言
為賦新辭強登樓
那些曠達的憂傷
危世中大寫的人
百善孝為先
田園山水之間的安樂
才子的絕唱
兩岸猿聲
一枝之上
少年心事當拿雲
好為人師
知識分子的檄文
凈土的追尋
醉翁之意
逝者如斯
此情可待成追憶
英雄,英雄
俠義的高蹈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閑情與癡情
月亮代表我的心
美麗的遺憾
書非借不能讀也
一簾幽夢
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茶如人生
沖淡為衣
聽沈從文說話
寂寞孫犁-
有關季先生的趣事
大淖裏流雲
無比的蒼涼和寂寞
好書相伴

書摘/試閱

無邊的想像
莊子,先秦哲學家、文學家,以寓言散文著稱,是先秦諸子道家的集大成者。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日:“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茵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鸚笑之日:“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于連叔日:“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日:“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日:“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窗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日:“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呼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湃湃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日:‘我世世為湃遊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湃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日:“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日:“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樑,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逍遙遊》)
莊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其地位大致相當於儒家的孟子。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之一。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P7-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