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古地理: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地理: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8 元
定價
:NT$ 1488 元
優惠價
87129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中國古地理·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系統地闡述了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起源、演化和形成過程。全書分總論和分區專論兩部分內容。總論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以時間為主線,“厚今薄古”地闡述了對現代中國自然環境形成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或過程,主要包括中國大陸的拼合、構造地貌格局的奠定、季風氣候的形成、冰期間冰期的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分區專論部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從典型景觀組合出發把全國劃分為八個自然地理區域,並從典型景觀組合“發生”的角度,分別闡述了各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中國古地理·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可供自然地理學、環境演變和環境考古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學、地球系統科學、第四紀地質學等學科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雲才,男,1967年11月,陝西勉縣人,2001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景觀規劃設計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同濟大學建築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景觀規劃設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點進行景觀生態規劃、旅遊規劃設計的研究,主持教育部“十五”規劃研究項目一項。重點參與國家重點基金項目、面上項目5項,公開出版《鄉村景觀旅遊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等著作4部,在《地理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主持和重點參與20多項規劃設計實踐。·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地理: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可供自然地理學、環境演變和環境考古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學、地球系統科學、第四紀地質學等學科的教學參考書。

目次

總序前言第一章 古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演變第一節 前寒武紀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一、古陸塊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的演化二、新元古代冰期第二節 古生代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一、早古生代自然地理環境發展過程二、晚古生代自然地理環境發展過程第三節 中生代自然地理環境演變及向現代的過渡一、三疊紀自然地理環境發展過程二、侏羅紀-白堊紀自然地理環境發展過程第二章 現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顯現第一節 喜馬拉雅運動與現代海陸形勢的發育一、西部青藏高原的隆升與高山巨盆格局的初顯二、東部差異升降與階梯地形格局基礎的奠定三、邊緣海的出現與臺灣的褶皺隆升第二節 協同演進——自然環境向現代趨近一、古近紀自然地帶格局及其演化二、季風的出現、演變與影響三、新近紀自然地帶格局及其演變第三章 現代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新構造運動與現代地形輪廓的形成一、第四紀青藏高原的強烈隆升二、西高東低地勢格局的形成三、江河水系的形成和演變第二節 現代季風氣候與三大自然區分異的形成一、現代季風環流的形成與演化二、東部季風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三、西北溫帶荒漠環境的擴張四、青藏高原環境的幹寒化第三節 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及其環境響應一、第四紀冰期間冰期氣候旋回在中國的表現二、冰川進退三、海面升降與海陸變遷四、沙漠與黃土堆積的進退五、植被與動物種群變化六、末次冰期冰盛期的環境格局第四章 現代間冰期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印記第一節 全新世環境演變過程一、氣候變化二、邊緣海海面與海洋的響應三、陸地系統的響應第二節 全新世暖期的自然格局一、氣候格局二、自然帶分佈格局三、邊緣海與海岸線第三節 全新世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一、全新世環境變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第五章 青藏地塊抬升與高寒高原、邊緣深切峽谷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青藏地區成陸與高原隆升過程一、青藏地區的成陸過程與特提斯洋的消亡二、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和夷平三、青藏高原的加劇隆升與現代高原的形成第二節 氣候幹寒化與高寒高原景觀的形成一、古近紀高原地區氣候的南北分異二、22MaB.P.的隆升與自然景觀高原化的顯現三、青藏高原的急劇隆升與現代高寒高原自然景觀的形成四、冰期與間冰期對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影響第三節 高原東南部高山峽谷與垂直自然帶的形成一、深切高山峽谷的形成二、高山峽谷區植物區系的演化與垂直自然帶的發育第六章 甘新高山巨盆與綠洲、沙漠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高山巨盆地貌格局的形成和演化一、陸塊拼接過程與陸內山盆構造體系的形成二、高山巨盆地貌格局的形成第二節 乾旱荒漠與山地冰川的發育一、從亞熱帶乾旱環境到溫帶乾旱環境的轉變二、沙漠的形成和擴張三、山地冰川的發育與演化第三節 沙漠與綠洲的進退一、氣候的週期性變化與沙漠、綠洲的進退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沙漠與綠洲消長第七章 興蒙季風尾閭效應與高原草原、沙地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夷平高原面的形成與改造一、板塊碰撞拼合與興蒙造山帶的形成二、盆嶺格局的形成三、夷平高原面的形成演化第二節 草原與湖泊、沙地景觀的形成一、氣候乾旱化與草原景觀的形成二、古湖泊的形成演化三、沙地景觀的形成第三節 季風消長與草原、沙地景觀的變遷一、冰期間冰期氣候波動與草原、沙地環境的變遷二、全新世氣候波動與草原、沙地景觀的變遷三、環境演變對農牧業消長的影響第八章 秦嶺屏障作用與南北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分化第一節 南、北兩大陸塊與古秦嶺洋一、鄂爾多斯古陸和上揚子古陸二、秦嶺洋的消亡第二節 中生代南北盆地古環境的演化一、南北盆地的演化過程二、南北自然環境格局的異同第三節 秦嶺強烈抬升與南北自然地理環境分異的強化一、秦嶺山地的強烈抬升二、秦嶺南北構造運動的差異三、黃土高原與紫色盆地的地貌發育四、南北氣候與生物的分異第九章 滇黔桂喀斯特發育與現代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海陸變化與碳酸鹽岩沉積歷史一、早古生代的海陸變化與碳酸鹽岩沉積二、晚古生代以來的海陸變化與碳酸鹽岩沉積第二節 古熱帶亞熱帶喀斯特的發育一、前新生代熱帶亞熱帶喀斯特發育與埋藏二、古近紀和新近紀准平原化與熱帶亞熱帶喀斯特發育第三節 現代喀斯特與自然景觀發育的分異一、雲南高原地區二、貴州高原地區三、廣西地區第十章 古陸塊特徵與東部低山丘陵區地理環境的演變與形成第一節 山東遼東低山丘陵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與演變一、古陸塊的形成與演化二、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格局的初步奠定三、氣候變化與現代自然景觀的顯現與發展第二節 江南紅盆丘陵地理環境的演變與形成一、古板塊運動與南方大陸成形二、盆嶺相間地貌輪廓的奠定三、斷塊抬升與南嶺及低山山地的形成四、河流切割與紅盆丘陵地貌的演化五、氣候與海面變化對現代自然地理環境形成的影響第三節 浙閩丘陵地理環境的演變與形成一、古陸演化與早期海陸變遷二、燕山運動與現代地貌輪廓基礎的奠定三、浙閩平行嶺谷演化與現代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十一章 江河水系演化與東部三大平原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第一節 松遼水系演化與東北平原地理環境的形成一、松遼盆地與古湖的發育二、松遼水系演化與東北平原的發育三、冰期間冰期氣候變化對現代自然景觀形成的影響第二節 黃淮海水系演化與黃淮海平原地理環境的形成一、新構造運動與黃淮海水系的形成二、沖積扇堆積與山前平原發育三、平原河道變遷與氾濫平原的發育四、濱海平原的發育與演變第三節 長江水系演化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環境的演變一、長江水系的形成二、江漢洞庭平原現代自然地理景觀的形成三、鄱陽湖平原的形成與演變四、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與演變第十二章 邊緣海諸島——不同的源起與形成過程第一節 大陸架島嶼一、海南島二、群島第二節 臺灣島一、位於最年輕的地殼活動帶上二、第一次衝撞三、第二次衝撞四、第四紀時期的變化第三節 南海珊瑚礁島一、海盆與礁島基座的形成二、珊瑚島礁的發育及其對環境變化的反映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我國全新世降水的變化與溫度變化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但降水變化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從總體上看,全新世早期迅速升溫的同時,夏季風顯著增強,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降水增加,氣候開始由冷干向暖濕轉變,西南季風影響范圍內的貴州董歌洞石筍記錄顯示,在11.5ka B.P.以后約1ka的時間里,降水開始急劇增多,西南季風迅速加強;地處夏季風邊緣區的青海湖的孢粉記錄顯示,從“C 10.4ka B.P.開始孢粉濃度急劇增大,顯示迅速的升溫過程,“C 10.4~8.6ka B.P.期間,木本孢粉伴隨孢粉總濃度的同步升高,尤其是樺含量增長最大,植被由原來的草原向森林草原過渡,顯示在變暖的同時變濕的過程(圖4.3)(張丕遠,1996)。
全新世暖期,中國的氣候狀況總體上以溫暖濕潤為主,降水量較現代普遍偏多,同期森林一草原分界線位置也較今偏西偏北,我國北部及新疆、西藏等地的內陸湖?自普遍出現高湖面和湖水淡化現象,沙地和黃土地區普遍發育古土壤,當時我國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多年平均至少較今多100~200mm(張蘭生等,1997;董光榮等,1997;方修琦等,1998);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年降水量約較今多200~400mm(劉為綸等,1994)。
4.3~3.5ka B.P.期間,我國許多地區也發生了顯著地變干現象。西藏西部的扎令倉卡鹽湖和柴達木盆地別勃淮鹽湖均顯示新的一次鹽期開始;新疆地區沼澤逐漸消失,泥炭明顯減少或停止發育,湖泊開始濃縮或成鹽湖(韓淑媼,1985);位于季風尾閭區的湖泊、孢粉和古土壤發育等均記錄氣候顯著地變干(方修琦等,1997),根據陜北和鄂爾多斯地區考古學文化變化推斷,4~3.5ka B.P.期間的降水突變事件中降水減少的幅度達150~200mm(方修琦等,2002);湖北神農架石筍記錄顯示,4.2ka B.P.前后為季風變化和氣候干濕變化的轉折點,季風降水突然減少,東部濕潤期結束,干旱期開始到來(邵曉華等,2006);同期在我國的黃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等許多地區也有極端洪水事件的記錄(夏正楷、楊曉燕,2003;夏正楷等,2003a,2003b)。在此之后的全新世晚期,氣溫普遍下降的同時,降水顯著減少,夏季風勢力變弱,影響范圍收縮,冬季風勢力增強。4ka B.P.以后季風邊緣的青海湖孢粉濃度已經降得很低,而且木本孢粉基本消失了,草本蒿開始占主導,氣候向涼干化發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9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