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滿額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萬卷書萬里路》圍繞“歷史和地理”這一主題,選取了22篇民國名家的小品文,總字數約12萬字。其中文章大都刊載于《中學生》《教與學月刊》《見聞雜記》等著名刊物和圖書上,作者有楊東蓴、胡繩、傅彬然、周予同、竺可楨、鄭振鐸、矛盾、朱自清、郁達夫、巴金、沈從文等在民國時期教育界、學術界影響巨大的名家。這些文章也反映出作者對學習方法、興趣培養、對待事物的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見。該分冊包涵兩大板塊,介紹了歷史的學習方法、對待態度,還有地理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地方印象等。相信通過編者的精細揀選,讀者一定能通過這些篇目,真切地感受到那一特定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氛圍,教育大家、學術大師的人格魅力,從而開闊視野,汲取營養,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北伐時期,任國民黨政府大學院院長,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提倡“民權”與“女權”,開“學術”與“自由”之風,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奠定了我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

名人/編輯推薦

《萬卷書萬里路(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史地)》由楊東蓴等人著,李斌編。史地包括的知識太多,要是按知識點來講,那可永遠講不完。即使粗枝大葉講一些,也難免掛一漏萬,不成體系。好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著名學者,在《中學生》等刊物上發表了很多史地方面的文章。它們觀點新穎,清淺有趣,深受讀者喜愛。本書的篇目就是從中選出來的。

史地包括的知識太多,要是按知識點來講,那可永遠講不完。即使粗枝大葉講一些,也難免掛一漏萬,不成體系。好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著名學者,在《中學生》等刊物上發表了很多史地方面的文章。它們觀點新穎,清淺有趣,深受讀者喜愛。本書的篇目就是從中選出來的。
三篇談史地學習方法的文章,既注重課堂學習,也注重實際生活,是我們擴大視野,獲得史地知識的指南。
九篇歷史方面的專題論文。婁立齋的三篇系統講述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及每一階段的特征。為我們宏觀把握人類歷史提供了參照。胡繩的三篇對于中國歷史的分合、地理形勢的影響、中華民族的對外交往等問題作了系統梳理。最后三篇討論鴉片戰爭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既有全景掃描,也有對特定事件的仔細探討。
“地方印象記”是《中學生》的特色欄目。編者說:“地理研究宜注意人地相互的關系,已為一般人所公認,但現行地理教本及參考書尚未完全適合這個原則,所以本社特約文藝作家用隨筆的體裁寫出國內的幾個重要都市的各方面,為《中學生》地理研究辟一新園地。”我們所選的作品出自郭沫若、茅盾、巴金、朱自清、郁達夫、鄭振鐸、沈從文等現代最優秀的作家筆下,思想深刻,觀察敏銳,文筆精湛,既體現了大作家如何觀察自己所處的人文社會地理環境,又是民國時期風土人情的真切記錄。我們可從中學會觀察地理環境的方法,感知那個時代的民生狀況。
無論歷史著作,還是地方印象記,都由特定的個人所寫,帶有作者的主觀烙印。本書討論的話題,像人類社會發展階段、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其他史家有很不一樣的看法:本書寫到的地方,也只是特定觀察者的印象。胡繩筆下的中國歷史,跟同時代的其他史學家,像錢穆筆下的中國歷史,就很不一樣;茅盾筆下的上海,跟同時代其他作家,像施蟄存筆下的上海,也很不一樣。看完本書,還應看看其他著作對同一對象是怎么表現的。同時,經過這么幾十年,無論北京、上海,還是成都、湘西,都已經大變樣了;我們的祖輩父輩,又創造了很多值得書寫的歷史,這些都有待我們去觀察,去表現。
李斌
2011年歲末于什剎海邊

目次

怎樣研究本國史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從地理形勢上看中國歷史逃不了的滅亡命運近百年來中國殖民化的過程辛亥革命二十年紀念“五四”談話研究地理之興趣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地理(節選)地方印象記——北平地方印象記——上海辛亥革命前的成都(節選)“霧重慶”拾零地方印象記——南京地方印象記——杭州地方印象記——廣州飲食男女在福州地方印象記——西安(節選)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書摘/試閱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婁立齋
人類社會的發生,據一般學者的研究,都認為遠在三十或四十萬年以前。原始的祖先是“人猿”。
“人猿”從樹木上摘取果實,采掘野生植物的塊根,或捕食小小的動物,偶然使用了碎石和木片。積集了無數年的經驗,他們的前肢便從步行中解放出來,去擔任生產勞動或防御的任務。再積集了無數年的經驗,他們的前肢便進化為精巧的手,頭腦也漸漸地發達起來。同時,在共同勞動中,有音節的勞動呼聲又發展成為言語。從此以后,他們便和一般動物分離,進化為人類。所以人類就是從勞動中進化而來的。德國的經濟學者恩格斯曾說“勞動創造了人類”。這句話就說明了人類的來源。
人類積集了無數的勞動經驗,不但能夠利用工具,而且能夠制造工具。所以十八世紀的美國學者富蘭克林也說“人類是制造工具的動物”。
人類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粗糙的石器,這時代歷史上叫做舊石器時代;后來逐漸進步,制造工具的原料改用了琢磨過的石頭,木材和獸骨,這時代歷史上叫做新石器時代。在這兩個時代,原始人類的經濟社會組織和精神生活是不相同的。
火的用途的發現,對于原始人類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發現了火的用途以后,他們開始熟食,而且可以移居到比較寒冷的地方,必要時還可以利用火來做防御的武器。由于熟食和武器的發明,人類的主要食物逐漸從植物擴充到動物;同時,人類又獲得了制服其他動物的手段。不但如此,熟食更使人類的容貌——頭蓋骨,面部和牙齒——發生了變化。這一切對于智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跟著火的廣泛使用,人類又開始發明了制造陶器,銅器和鐵器。從此以后,他們便從原始時代的前期(蒙昧時代)進入了原始時代的后期(野蠻時代)。鐵器的制造和利用,是原始時代最偉大的,也是最后的發明。有了鐵器,人類就能夠大規模地改造自然和支配自然,從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
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經濟生活只能夠覓取現存的自然物來做生活資料,最初是采集些野生植物的果實和塊根來充饑,有時也吃些小小的動物。在這時候,他們的生活毫無保障,因為生活資料沒有長期的貯蓄,常常受到自然環境的威脅。
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他們的經濟生活不只限于生活資料的覓取,他們并且知道了生產。最初的生產方式是畜牧和農業。大概是狩獵的時候偶然獵獲了幼獸,就把它豢養起來,逐漸使幾種野獸變為家畜。從這一個經驗中,他們發明了畜牧。在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采集牧草或者可以吃的野生植物的時候,種子偶然落入土中,生長了新的植物。這種經驗的累積,使他們發明了農業。畜牧和農業的發明,使他們的生活獲得了保障,而且原始的分業——畜牧部落和農業部落——也從此發生。同時又發生了原始的商業行為——物物交換。
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一般地說來是很單純的。內部的分化是平面的,立體形的階級制度還沒產生。社會的結合,最初僅是幾十個人組合成的“原始群”。原始群的成員都是屬于同一血緣的。他們的勞動組織是原始的共產體,對于土地沒有私有觀念,武器和裝飾品雖歸個人私有,但并沒私有財產的觀念,不能承繼。在生產的過程中,他們相互間存在著性和年齡的分業:大概男子從事比較繁重的工作;女子和孩子從事比較輕易的工作。
由于人口的增殖,原始群便發展為一個個的氏族。氏族由許多同血統的男女老幼所組成。這完全是一個血緣的結合。它是一個生產的單位,同時也是一個消費的單位。氏族內部,男女平等,沒有階級,沒有榨取關系。氏族的入口繼續增加,組織也繼續分裂。到后來,氏族之上有“大氏族”,大氏族之上有部落。部落這一組織,已不是純粹的血緣結合,而是帶有地域性的結合。在全部落中,有氏族代表組成的協議機關。如遇戰爭,還有全部落共同推舉的軍事領袖。
“家族”是在原始社會臨近沒落的時期從氏族中分化出來的更小的經濟單位。它根據氏族的共同計劃,在氏族領導之下,從事各自的生產。后來因為生產技術的進步,分業的逐漸專門化,原始的商業行為亦日見頻繁。在這種過程中,各氏族的人口互相混雜起來,以血統為基礎的氏族組織就漸漸被以地域為基礎的部落組織所代替。
我在前面說過“氏族是一個生產的單位,同時也是一個消費的單位”。這意思就是說在同一氏族里的人們,完全是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家畜和土地是氏族的共有財產,任何人不能占為私有。武器和裝飾品雖已歸私人所有,但這種制度絲毫沒有階級社會的私有財產的意味,因為這些東西的私有,不會構成人對人的榨取關系。所謂私有財產,一定是一種生產要素被一部分人用來榨取另一部分人的時候,這種生產要素才得視為所有者的私有財產。
鐵器和耕畜的使用發明以后,人類就能夠大規模地改造自然和支配自然,農耕的技術也就迅速進展。那時土地的耕種已不一定需要氏族的共同勞力,即以一個家族的力量也可經營。同時,因為人口的增加,農業須要從粗放制轉向集約制,農場須要精密的管理。在這種情勢之下,農業的經營,家族私營比氏族公營更易發展,于是原始共產社會便逐漸地由土地公有公營制演化為公有私營制。土地的所有權仍屬氏族,其經營權則歸各家族所有。耕種所得的收獲,主要也歸家族所有。
P012-01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