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滿額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自己的文章》為“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叢書中的一種。編者于民國期刊中精心選出50幾篇民國中學生作的範文。這些作品側重體現了民國中學生的讀書方法,民國中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及對人生理想的追求,相信不僅能喚起當代中學生對學業的熱情和興趣,更對當代中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平易的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王風,福州人。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其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包括近現代文學、學術、教育史,古琴史及古琴鑒定,各有成果。編有《廢名集》,參編《故宮古琴》。本冊編者田露,瀋陽人,文學博士。201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于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主要從事民國報刊與近現代文學、文化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侯仁之編寫的這本《自己的文章》是“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叢書中的一種。編者于民國期刊中精心選出50幾篇民國中學生作的范文。這些作品側重體現了民國中學生的讀書方法,民國中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及對人生理想的追求,相信不僅能喚起當代中學生對學業的熱情和興趣,更對當代中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平易的指導作用。

這是一套小書,或者說一點小心意,送給現在年少的朋友們。說“年少”,只是相對我們幾位編者而言,其實你們正在成人,不遠的未來更將獨立面對社會。這是人生千變萬化的時期,正在形成自己的判斷,貿然施教就像硬送禮物一樣,是頗為危險的一件事情。好在這不是高頭講章,里面雖有不少“大家”,但都不會板起面孔,下令該如何如何。他們是些有趣的家伙,蠻有趣味地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你們沒有必須讀必須聽的義務,或者隨便翻翻,那對于我們的工作也是不小的獎勵了。
也許,對于你們最親近的朋友——父母和老師來說,無論他們多么熱切地盼望你們“成材”,進而“成才”,甚至“成龍”,而苛求你們集中一切精力到學業上,這也是一套不犯忌諱的讀物。當然,我們提供的不是“教輔”,雖然與你們的課目頗有重合,但這是對同樣知識的不一樣的敘述,在我看來或許更親切些。如果你們更年長的朋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偶爾在你們的書桌旁翻看這幾本書,發現其中一些文章在他們年少時,也就是你們現在這個年紀時也曾經讀過,那就更有意思了。
想想,這是三代以上的人曾經閱讀的東西,確實有點“滄桑”。文字是奇妙的,今人與古人可以面對同樣的文本,完成同樣的閱讀經歷。這套書里的文章并不特別古老,離我們現在六、七十年,了不起七、八十年,也就是所謂“民國時期”。不過,雖然隔著這樣的時空,這些文字并不真就七老八十了。好文章不會變老,一代一代人總會不斷地閱讀。幾十年前的經驗也未必過時,讀讀老長輩們在你們這個年齡時所讀過的,能不能接受都不要緊,但接觸到不一樣的東西總不是壞事吧。
這些文章選自民國時期各種期刊、書籍,按類分成十冊。其中大部分似乎可以對應到中學的課目,《文字的品格》大量是所謂語文的內容,《三下五除二》都是數學話題,《英文讀譯說寫》一望可知其所云者,《從電子到宇宙》涉及化學物理,《萬卷書萬里路》自然包括歷史地理,《鳥獸草木蟲魚》無疑是生物了,《從梅花說到美》則比較寫意,因為這是升學考試所不待見的,也許應該格外受到歡迎。不過我們的選文標準,并不管你們課堂所學的內容,首先是文章漂亮,其次則態度親切,另外最好說得好玩。在我看來,知識可以是有趣的,也應該是有趣的,知識的習得如果是苦差事,那再下苦功夫最終也還是枉然。
《為學與做人》的面孔看上去嚴肅,其實無非是長輩們提供自己的心得,也并沒有什么說教,只是一些甘苦談。他們的看法有不少差異,如果其中只言片語對你們有益,我想他們就很高興了。《讀書與用書》更是人言言殊,每個人的閱讀經歷不同,閱讀經驗自也千差萬別。即便提到你看過的書,那么也許他是不一樣的讀法;而如果因為某一篇文章的提及,你尋讀了原先所不知道或不在你計劃中的書,也是難得的緣分,對我們編者而言那是意外之喜了。至于《自己的文章》,一部分是當時中學生的作文,一部分是他們的創作,這些作者想必在世的已寥若晨星,而且都在耄耋之年。與諸位雖然相隔幾代,但寫作時與現在的你們是同年,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沒有“代溝”的,大可以同學視之。
當然,這都是幾十年前的文字了,與現在習見的文章風格差異不小,包括詞匯、句式、語氣。對于文本的處理,我們有個共識,那就是盡可能保持原貌,或者說盡可能提供那時候的文本環境,并不去按照現在的標準“規范”。所謂“規范”,從教育來說是必須的,這自有課堂的訓練。但作為閱讀,則書寫語言既是不斷發展的,也是歷史的。現在的孩子接觸到大量網絡語言,禁止是做不到的,關鍵是讓他們清楚,不能帶到特有語境之外,胡亂使用。而大量的歷史文本,不可能因為不“規范”就廢棄,更不可能全部“規范”,然后再印出來,在此之前不許閱讀。我們有意提供這樣的“粗糧”,也許口感不那么精細,但對鍛煉脾胃想必有些好處。
比如,對于通假字、異形詞,除了容易造成歧義的以外,我們并不去改動。“哪”作“那”、“彩”作“采”、“像”作“象”、“很”作“狠”、“緣”作“原”、“枝”作“支”,以及“徹”作“澈”、“彎”作“灣”、“晰”作“淅”、“碳”作“炭”,都一仍原樣。至于“那么”與“那末”、“什么”與“甚么”、“答復”與“答覆”、“給予”與“給與”、“糊涂”與“胡涂”、“稀罕”與“希罕”,原文如何便如何。大體而言,同音的情況而與現在普通用法不同的,即使字形差異較大,一般可以看做假借字。詞中義同字異,則為異形詞。明白這些,并不意味著現在寫作可以如此,但對將來閱讀舊書是很有幫助的。
同樣,像人稱代詞“他”“她”“它”、結構助詞“的”“地”“得”,當時也多只用“他”和“的”,并不區別。甚至結構助詞還有一個現在廢用的“底”,也予保留,知道有這個“底”,對閱讀民國時期文本有用。當然,有些名詞,比如“養氣”“淡氣”“雅片”等等,雖然相信很多年輕朋友也可推斷出意義,但我們還是做了注。至于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大量與現在通譯不一樣,為尊重原文,我們只在注中給出通譯名。
這樣處理,與當今普通的習慣并不一致,目的在于展現原始的文本,同時也希望讀者養成閱讀歷史文本的能力。就像繁體字,能夠認識也就能閱讀幾百年前的原本,游歷名山大川,也不至于在那些石頭上、牌匾上的文字面前變成文盲。俗話所謂“藝多不壓身”,無須擔心這會將年輕朋友搞亂。低估孩子們的判斷力,總想把他們放在無菌室里,這從來就是當大人的愚蠢。
同樣的道理,這套書選文的內容,除了一些明確規定的禁忌之外,我們都不做刪改。所有作者都從善意立論和寫作,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十幾歲的少年自有主張,沒有道理求同。人生很多事情本沒有標準答案,父母老師與這些作者一樣,給出的只是自己的理解和建議。作為編者,我們只是提供,不做解釋。讀者諸君如有什么讀不懂或不理解的,知識方面,希望自己尋找線索和答案;見解方面,希望自己思考或與朋友討論。
近兩年的教育類圖書,“民國時期”似乎成為一個頗為吸引眼球的概念,所翻印的從教材到作文,不大不小一個出版流行風。究其原因,是與反思當前的教育有關。對一個社會來說,教育問題從來是大問題,何況目前的教育確實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有很多的不滿在。那么作為不一樣的資源,“民國時期”就被引入,并成為市場的需求。不過在我看來,教育問題作為日常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持續不斷地溫和地推動改良,而不能寄希望于一夜之間翻天覆地的革命。激烈極端的用語,意氣用事的主張,不但于事無補,反而造成浮躁和混亂。因而,“民國時期”的教育遺產可以作為資源汲取,但將這一時期理想化,并作為批判現實的工具,那是與教育本身無關的問題。
本來沒有意愿趕這個潮流,后來有一回幾位朋友聊天,談到那一時期不少前輩,有些在各自領域卓然名家,卻花費大量精力,為中學生寫作。隨便可以點出夏丏尊、葉圣陶、豐子愷、朱自清、林語堂、朱光潛、劉薰宇、顧均正、周建人,等等,今天這樣的人少了,這樣的文章也不多,或許不妨可以選印出來。出版社知道這個想法,很愿意合作,就這樣有了這套書。與簡單翻印舊籍不同,各位編者從大量舊報刊中翻查,需要格外多花些力氣。但對當下的教育,與其簡單對照,廉價批評,不如按我們的眼光去尋找,把我們認為的好東西發掘出來,似乎更理想些。
因而,也就有了這些薄薄的冊子,以此結緣于愿意翻讀的朋友們。書中的這些作者,有的人人皆知,也有的甚至已經查不到任何線索。不過,我想,不管是編者還是讀者,都愿意給予深切的致意,銘感這些給我們的文字,雖然他們大都已不在人世。
王風
2012年春于北京大學

目次

議論文怎樣對付不良教師 侯仁之理想的中學 鄭宏述關於畢業會考 起行中學生的生活方式 李致貴中學生必要作文言文麼 楚振元青年苦悶的分析及其補救 王承緒寫作與生活 李生玉娛樂與工作 沈琢琳聰明與愚笨 王紹基五月 令吾談自由 祝雨人醉生夢死的人生觀 沐紹良科學的讀書法 唐錦文學鑒賞上的同情的重要 莫芷痕冰心論 潘裕然學詩隨筆 祝鴻逵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芷痕讀莫泊三《項鍊》 大頤讀《黑假面人》雜感 葉宗武讀韓文 戴宏複記敘文初次見魯迅先生 馬玨保姆 文樹新F廚子 吳皋天國…… 吳祖光幼年 馬節故居生活的回想 羅翠玉我的幼年 凡平寂寞的逃避 王益智先普子 周定一不良學生的“自剖” 雷轟一堂課 張達孚學校生活的日記一則 佚名集中軍訓期間生活素描 曉耕貓 孫德志刺蝟 馮午我是燕子 佚名搬家 劉育厚游泳 王一矛送寒衣 彭雪珍春節 佟天真香港 方殷北平 負重重游崢嶸山 王國良西子湖畔之秋 祝雨人小說現代青年 海帆收穫 佚名識字運動宣傳雜記 應佔先京滬車中的Sketch 敏健詩歌小詩五首 周鞠子秋江月 陳師穎暴風雨 梁稚心北國 張稚心戲劇冬之晨 一回·

書摘/試閱

關于畢業會考
起行
畢業會考這怪名詞已在一般人心中留下了一個不良的印象,會考制度也被一致的認為一口牢籠青年戕賊青年的罪惡的網。對于這刻刻占領著我們的意識而不久就將加到我們身上來的事,我想同學們早已是胸有成竹的準備著表示一些意見和態度了。
會考制度初經提出之后,國內教育家、辦學者、學生們及其他社會人士即不少批判,中以反對論調最為強有力。反對理由不一,或謂會考有礙青年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如摧殘青年健康抹煞青年個性等;或謂會考使學生平時成績變為無足輕重(但就我所知,江蘇省教廳以后曾表示讓步,學生平時成績,亦得為其畢業標準之一);或謂會考在達到其目的——“整齊畢業程度”“增進教學效率”——上是一種不澈底的辦法;……我想教育當局總不至糊涂得連這種種理由都不能理解其是否合理,而竟有某當局會硬著頭皮說:“會考是國家的法令,無論合理與否,必須舉行。”那么在他們沒有想到更好的“國家法令"出來代替之前,畢業會考是不會因人們的反對而蒙教育當局撤消的了。
在會考此舉勢在必行的當兒,我們應付會考該有的態度,實屬至要,而值得在此地提出。
畢業會考對我們所施的毒質和障礙,不在我們畢業的困難這等問題上面,而主要的是在對我們體格的健全及“思想生活”的自由發展的危害這一點上面。假使我們不設法避免或打破,那在我們整個人格的發展上自然是一重險惡的阻礙。
固然,中學生們的體力足以勉強勝任會考的預備功夫和臨考時暫時的煩心,在短期內強記死書而想獲得臨考時僥俸的成功,這和平時的學期考試及畢業考試有什么兩樣呢?(關于使年齡小體力弱的小學生帶著恐懼的心理去參加會考,其身心上所受的蹂躪,我們實不勝其同情與憐惜之心。)但是最足以危害青年體格的健全的是會考各種科目中并沒有把體育一科列入。這無異使學生忽視健全體格的重要。青年因沒有旁人的喚醒和鼓勵,常容易忽略了體格的鍛煉。諸位應都能明白體力和我們一生事業的關系,而知道自動不斷的鍛煉成一副鋼鐵似的體格,以從事于生命之斗爭呵!
假使有一位青年學生,他為了畢業會考而整天甚至整學期埋頭于幾本教科書或會考指南,因為他想這樣他便足夠使自己在畢業會考時獲得畢業,他可以靠了一紙文憑去取得飯碗,升官發財,他忘卻了社會,忘卻了斗爭,忘卻了他肩上所負的艱巨的責任。他不再想求得自己充分的表現與發展,而度著那種最卑下最沒出息的生活——屈志降身,匐匍鉆營。本來他所有的熱烈而豁達的情緒,自由而高超的思想現在是被“狹窄"“卑怯”所束縛。這些都表示他的思想已被會考所收買所封鎖了。推進時代的原動力——人們的高超的理想,剛毅的努力,創造的精神,這樣消滅沒落,對于社會的前途將是個多么重大的損失呵!會考在這一點上毒質放得最利害!
對于這樣危害青年身心的畢業會考,我們當然只有努力滅殺其毒害。用什么方法呢?
我相信一種制度固然能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為,但是我們精神態度的改變也足以改造一種制度,消殺一種不良制度的作惡。畢業會考對我們體格上思想上所放的毒質是可以設法避免的。我們可以不受會考的愚弄,自動不斷的去鍛煉體格;我們也可以不受會考的束縛,常常懷著崇高而自由的思想與期望,對環境須有認識,責任亦應了解,然后有計劃地向上奮勇跑進。一切“卑微怯弱”“習故蹈常”等的束縛都應竭力掙脫,使我們的生命日趨美滿。畢業會考在我們整個生命的發展過程上是多么渺小不足掛齒呵!這樣,畢業會考的內涵還有些什么呢?它已變成空洞無物,除了具有原有的畢業考試的效用之外。
翱翔的鴻鵠毋需顧慮到微弱而低下的鳥網會對它有什么危害的。
同學們!最近的將來,在畢業會考沒有被撤消之前,我們都得參加,應付會考的態度,應各自縝密思定。過去有許多同學曾團結起來請愿,發通告,作積極的反對會考行動,但是我們在教育當局的嚴密監視和頑強對付之下窘困的抗爭,一時勢難望會考的撤除。我上面所提出的消極態度或足于無形中消滅會考的毒害,我們若能于消極積極兩方兼進,可免在抗爭期間“志未申,身先死”,那么我的意見雖蒙“不澈底”或“唯心論的成見”之譏,也是在所不惜的。
末后,謹竭誠以一言奉贈:
“愿你們刻刻向上,當心那口網啊!”
(《中學生》,1933年第37期)
P6-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