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滿額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從梅花說到美》精選了豐子愷、宗白華、朱光潛等名家在民國時期出版和發表的與藝術相關的29篇文章,所選的文章來自《中學生》、《一般》等知名雜誌。書稿共分6個篇章,分別為藝術與人生、藝術的學習、音樂藝術、繪畫藝術、文學藝術以及其他藝術。書稿旨在通過閱讀經典文本,在暢遊詩、畫、樂、諸美的同時能夠認識美,發現美,繼而創造美。本書不僅能引發當今青少年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對於大眾讀者來說,也是不可不讀的經典好書。·

作者簡介

王風,福州人。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其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包括近現代文學、學術、教育史,古琴史及古琴鑒定,各有成果。編有《廢名集》,參編《故宮古琴》。田露,瀋陽人,文學博士。201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于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主要從事民國報刊與近現代文學、文化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從梅花說到美》精選了豐子愷、宗白華、朱光潛等名家在民國時期出版和發表的與藝術相關的29篇文章,所選的文章來自《中學生》、《一般》等知名雜志。全書共分6個篇章,分別為藝術與人生、藝術的學習、音樂藝術、繪畫藝術、文學藝術以及其他藝術。本書旨在通過閱讀經典文本,在暢游詩、畫、樂、諸美的同時能夠認識美,發現美,繼而創造美。本書不僅能引發當今青少年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對于大眾讀者來說,也是不可不讀的經典好書。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藝術教育的傳統。孔子教學生以“六藝”,其中就有“詩”和“樂”。孔子還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把“藝術”放在了極高的地位。
20世紀初,面對西方文明的沖擊,梁啟超提出了“新民”的主張,國民性的改造成為此后進步人士討論的重要主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的美學思想傳入我國。中西美育思想的交匯,使國人開始思考用藝術重塑國人品格的可能。1912年中華民國初立,蔡元培先生出任教育總長,在《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特別指出,“提出美育,因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學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此后,蔡先生將其美育思想升華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方針。這一特重“美育”的教育理念傳續了中國古代的樂教傳統,吸收了西方美學的精華,對中國的現代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本小書中所選的文章,大都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
閱讀這些談論“美”的文章的時候,不知道你是否會意識到,這些文字大都寫就于我們民族最為危難、社會最為動蕩的時代。豐子愷、宗白華、朱光潛、梁啟超、夏丏尊……這些博通古今、學貫中西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卻還在如此認真地談論美、思考美。他們并不是對現實麻木,而是因為他們知道,通過“美”,才能對抗功利主義與物質主義;通過“美”,人類才能超越現實與小我的局限,獲得生命的凈化與升華;通過“美”,我們才能尋找到安頓心靈的精神家園。
現在,不少學生致力于藝術才能的培養,鋼琴、繪畫、舞蹈、書法……很多人學習這些東西,往往是為了考級、獲獎,以期能在更高的考試中獲得些許的加分。這種對藝術的態度,恰恰偏離了藝術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所以,這本小書把這些大朋友們的思考,把他們的答案收集起來,放到你的面前,讓你知道:“美”是什么,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美”,如何涵養一顆懂得“美”的心靈。他們會和藹可親地告訴你:如何欣賞一幅畫,如何用一顆審美的心超越你現實中的煩惱,如何看待你的美術課成績……當日復一日的練習使你煩躁的時候,他們會告訴你,那些學習過的音樂、繪畫,如何可以安慰你的心靈。你如果細心體察,還可以發現,他們最希望告訴你的是,如何才能過一種“美”的生活,如何才能享有一個“藝術化”的人生。

目次

從梅花說到美藝術生活——藝術生活與同情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青年煩悶的解救法——唯美的眼光 研究的態度 積極的工作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藝術與現實樂的精神與禮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統的基礎藝術的園地兩種美藝術的效果略論文藝與象徵音樂——生命的乳汁現代學生與音樂(節選)音樂與教育音樂與地域為什麼大家要學圖畫國畫漫談中國的山水畫貧乏的大畫家圖畫成績美與同情學畫回憶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比較區別詩及詩趣談文學的趣味說“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答夏丏尊先生“題未定”草書法指導墳的藝術·

書摘/試閱

我們站在梅花前面,看到冰清玉潔的花朵的時候,心中感到一種異常的快適。這快適與收到附匯票的家信時或得到fullmark〔滿分〕的分數時的快適,滋味不同;與聽到下課鈴時的快適,星期六晚上的快適,心情也全然各異。這是一種沉靜、深刻而微妙的快適。言語不能說明,而對花的時候,各人會自然感到。這就叫做“美”。
美不能說明而只能感到。但我們在梅花前面實際地感到了這種沉靜深刻而微妙的美,而不求推究和說明,總不甘心。美的本身的滋味雖然不能說出,但美的外部的情狀,例如原因或條件等,總可推究而談論一下,現在我看見了梅花而感到美,感到了美而想談美了。
關于“美是什么”的問題,自古沒有一定的學說。俄羅斯的文豪托爾斯泰曾在其《藝術論》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學研究者的學說,而各人說法不同。要深究這個問題,當讀美學的專書。現在我們只能將古來最著名的幾家的學說,在這里約略談論一下。
最初,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這樣說:“美的東西,就是最適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東西。”他舉房屋為實例,說最美麗的房屋,就是最合于用途,最適于住居的房屋。這的確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觀無論何等美麗,而內部不適于居人,決不能說是美的建筑。不僅房屋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花瓶的樣子無論何等巧妙,倘內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穩坐桌子上,終不能說是美的工藝品。高跟皮鞋的曲線無論何等玲瓏,倘穿了走路要跌交,終不能說是美的裝束。
“美就是適于用途與目的。”蘇格拉底這句話,在建筑及工藝上固然講得通,但按到我們的梅花,就使人難解了。我們站在梅花前面,實際地感到梅花的美。但梅花有什么用途與目的呢?梅花是天教它開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出它來,或許有用途與目的,但人們不能知道。人們只能站在它前面而感到它的美。風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風景很美,但我們決不會想起西湖的用途與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來當鏡子吧?
這樣想來,蘇格拉底的美學說是專指人造的實用物而說的。自然及藝術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學說來說明。梅花與西湖都很美,而沒有用途與目的;姜白石〔姜夔〕的《暗香》與《疏影》為詠梅的有名的詞,但詞有什么用途與目的?蘇格拉底的話,很有缺陷呢!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學者。他想補足先生的缺陷,說“美是給我們快感的”。這話的確不錯,我們站在梅花前面,看到梅花的名畫,讀到《暗香》、《疏影》,的確發生一種快感,在開篇處我早已說過了。
然而仔細一想,這話也未必盡然,有快感的東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熱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與捧熱水袋不能說是美的。肴饌入口時很有快感,然廚司不能說是美術家。羅馬的享樂主義者們中,原有重視肴饌的人,說肴饌是比繪畫音樂更美的藝術。但這是我們所不能首肯的話,或羅馬的亡國奴的話。照柏拉圖的話做去,我們將與羅馬的亡國奴一樣了。柏拉圖自己蔑視肴饌,這樣說來,繪畫音樂雕刻等一切訴于感覺的美術,均不足取了(因為柏拉圖是一個輕視肉體而貴重靈魂的哲學家,肴饌是養肉體的,所以被蔑視)。故柏拉圖的學說,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
于是柏拉圖的弟子亞理斯多德,再來修補先生的學說的缺陷。但他對于美沒有議論,只有對于藝術的學說。他說“藝術貴乎逼真”。這也的確是卓見。諸位上圖畫課時,不是盡力在要求畫得像么?小孩子看見梅花,畫五個圈,我們看見了都贊道:“畫得很好。”因為很像梅花,所以很好,照亞理斯多德的話說來,藝術貴乎自然的模仿,凡肖似實物的都是美的。這叫做“自然模仿說”,在古來的藝術論中很有勢力,到今日還不失為藝術論的中心。
然而仔細一想,這一說也不是健全的。倘藝術貴乎自然模仿,凡肖似實物的都是美的,那么,照相是最高的藝術,照相師是最偉大的美術家了。用照相照出來的景物,比用手畫出來的景物逼真得多,則照相應該比繪畫更貴了。然而照相終是照相,近來雖有進步的美術照相,但嚴格地說來,美術照相只能算是攝制的藝術,不能視為純正的藝術。理由很長;簡言之:因為照相中缺乏人的心的活動,故不能成為正格的藝術。畫家所畫的梅花,是舍棄梅花的不美的點,而僅取其美的點,又助長其美,而表現在紙上的。換言之,畫中的梅花是理想化的梅花。畫中可以行理想化,而照相中不能。模仿與理想化——此二者為藝術成立的最大條件。亞理斯多德的話,偏重了模仿而疏忽了理想化,所以也不是健全的學說。
以上所說,是古代最著名的三家的美學說。近代的思想家對于美有什么新意見呢?德國有真善美合一說及美的獨立說;二說正相反對。略述如下:
近代德國美學家包姆加敦〔鮑姆加登〕(Baumgarten,1714—1762)說:“圓滿之物訴于我們的感覺的時候,我們感到問題美。”這句話道理很復雜了。所謂圓滿,必定有種種的要素。例如梅花,僅乎五個圓圈,不能稱為圓滿。必有許多花,又有蕊,有枝,有干,或有盆。總之,不是單純而是復雜的。但一味復雜而沒有秩序,例如在紙上亂描了幾百個圓圈,又不能稱為圓滿,不成為畫。必須講究布置,而有統一,方可稱為圓滿。故換言之,圓滿就是“復雜的統一”。做人也是如此的:無論何等善良的人,倘過于率直或過于曲折,決不能有圓滿的人格。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與感情,而又有統一的見解的人,方能具有圓滿的人格。我們用意志來力求這圓滿,就是“善”;用理知來認識這圓滿,就是“真”;用感情來感到這圓滿,就是“美”。故真、美、善,是同一物。不過或訴于意志,或訴于理知,或訴于感情而已。——這叫做真善美合一說。
反之,德國還有溫克爾曼(Wincklemann,1717—1768)和雷迅〔萊辛〕(Lessing,1729—1781)兩人,完全反對包姆加敦,說美是獨立的。他們說:“美與真善不同。美全是美,除美以外無他物。”
但近代美學上最重要的學說,是“客觀說”與“主觀說”的二反對說,前者說美在于(客觀的)外物的梅花上,后者說美在于(主觀的)看梅花的人的心中。這種問題的探究,很有趣味,現在略述之如下:
美的客觀說,創始于英國。英國畫家霍格斯〔賀加斯〕(Hogarth,1697—1764)說:“物的形狀,由種種線造成。線有直線與曲線。曲線比直線更美。”現今研究裸體畫的人,有“曲線美”之說。這話便是霍格斯所倡用的。霍格斯說:“曲線所成的物,一定美觀。故美全在于事物中。”倘問他:“梅花為什么是美的?”他一定回答:“因為它有很好的曲線。”
P1-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