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滿額折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民國時期中學生讀本:三下五除二》圍繞“趣味學數學”這一主題,選取了17篇民國名家的小品文。其中文章大都刊載于《中學生》等著名刊物上,作者有劉薰宇、章克標、馬遵廷等在民國時期教育界、學術界影響巨大的名家。這些文章反映出作者對學習方法、興趣培養、學術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見。該分冊包含四個板塊,依次介紹了數學的總體概念和學習方法,數學與日常學習生活的關係,數學的發展、分支以及數理能力的表現形式,還有寓教於樂的數學應用。廣大青少年讀者一定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教育大家、學術大師的人格魅力,從而開闊視野,汲取營養,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作者簡介

王風,福州人。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其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包括近現代文學、學術、教育史,古琴史及古琴鑒定,各有成果。編有《廢名集》,參編《故宮古琴》。田露,瀋陽人,文學博士。201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于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主要從事民國報刊與近現代文學、文化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三下五除二》圍繞“趣味學數學”這一主題,選取了17篇民國名家的小品文。其中文章大都刊載于《中學生》等著名刊物上,作者有劉薰宇、章克標、馬遵廷等在民國時期教育界、學術界影響巨大的名家。這些文章反映出作者對學習方法、興趣培養、學術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見。本書包含四個板塊,依次介紹了數學的總體概念和學習方法,數學與日常學習生活的關系,數學的發展、分支以及數理能力的表現形式,還有寓教于樂的數學應用。廣大青少年讀者一定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教育大家、學術大師的人格魅力,從而開闊視野,汲取營養,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這是一套小書,或者說一點小心意,送給現在年少的朋友們。說“年少”,只是相對我們幾位編者而言,其實你們正在成人,不遠的未來更將獨立面對社會。這是人生千變萬化的時期,正在形成自己的判斷,貿然施教就像硬送禮物一樣,是頗為危險的一件事情。好在這不是高頭講章,里面雖有不少“大家”,但都不會板起面孔,下令該如何如何。他們是些有趣的家伙,蠻有趣味地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你們沒有必須讀必須聽的義務,或者隨便翻翻,那對于我們的工作也是不小的獎勵了。
也許,對于你們最親近的朋友——父母和老師來說,無論他們多么熱切地盼望你們“成材”,進而“成才”,甚至“成龍”,而苛求你們集中一切精力到學業上,這也是一套不犯忌諱的讀物。當然,我們提供的不是“教輔”,雖然與你們的課目頗有重合,但這是對同樣知識的不一樣的敘述,在我看來或許更親切些。如果你們更年長的朋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偶爾在你們的書桌旁翻看這幾本書,發現其中一些文章在他們年少時,也就是你們現在這個年紀時也曾經讀過,那就更有意思了。
想想,這是三代以上的人曾經閱讀的東西,確實有點“滄桑”。文字是奇妙的,今人與古人可以面對同樣的文本,完成同樣的閱讀經歷。這套書里的文章并不特別古老,離我們現在六、七十年,了不起七、八十年,也就是所謂“民國時期”。不過,雖然隔著這樣的時空,這些文字并不真就七老八十了。好文章不會變老,一代一代人總會不斷地閱讀。幾十年前的經驗也未必過時,讀讀老長輩們在你們這個年齡時所讀過的,能不能接受都不要緊,但接觸到不一樣的東西總不是壞事吧。
這些文章選自民國時期各種期刊、書籍,按類分成十冊。其中大部分似乎可以對應到中學的課目,《文字的品格》大量是所謂語文的內容,《三下五除二》都是數學話題,《英文讀譯說寫》一望可知其所云者,《從電子到宇宙》涉及化學物理,《萬卷書萬里路》自然包括歷史地理,《鳥獸草木蟲魚》無疑是生物了,《從梅花說到美》則比較寫意,因為這是升學考試所不待見的,也許應該格外受到歡迎。不過我們的選文標準,并不管你們課堂所學的內容,首先是文章漂亮,其次則態度親切,另外最好說得好玩。在我看來,知識可以是有趣的,也應該是有趣的,知識的習得如果是苦差事,那再下苦功夫最終也還是枉然。
《為學與做人》的面孔看上去嚴肅,其實無非是長輩們提供自己的心得,也并沒有什么說教,只是一些甘苦談。他們的看法有不少差異,如果其中只言片語對你們有益,我想他們就很高興了。《讀書與用書》更是人言言殊,每個人的閱讀經歷不同,閱讀經驗自也千差萬別。即便提到你看過的書,那么也許他是不一樣的讀法;而如果因為某一篇文章的提及,你尋讀了原先所不知道或不在你計劃中的書,也是難得的緣分,對我們編者而言那是意外之喜了。至于《自己的文章》,一部分是當時中學生的作文,一部分是他們的創作,這些作者想必在世的已寥若晨星,而且都在耄耋之年。與諸位雖然相隔幾代,但寫作時與現在的你們是同年,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沒有“代溝”的,大可以同學視之。
當然,這都是幾十年前的文字了,與現在習見的文章風格差異不小,包括詞匯、句式、語氣。對于文本的處理,我們有個共識,那就是盡可能保持原貌,或者說盡可能提供那時候的文本環境,并不去按照現在的標準“規范”。所謂“規范”,從教育來說是必須的,這自有課堂的訓練。但作為閱讀,則書寫語言既是不斷發展的,也是歷史的。現在的孩子接觸到大量網絡語言,禁止是做不到的,關鍵是讓他們清楚,不能帶到特有語境之外,胡亂使用。而大量的歷史文本,不可能因為不“規范”就廢棄,更不可能全部“規范”,然后再印出來,在此之前不許閱讀。我們有意提供這樣的“粗糧”,也許口感不那么精細,但對鍛煉脾胃想必有些好處。
比如,對于通假字、異形詞,除了容易造成歧義的以外,我們并不去改動。“哪”作“那”、“彩”作“采”、“像”作“象”、“很”作“狠”、“緣”作“原”、“枝”作“支”,以及“徹”作“澈”、“彎”作“灣”、“晰”作“淅”、“碳”作“炭”,都一仍原樣。至于“那么”與“那末”、“什么”與“甚么”、“答復”與“答覆”、“給予”與“給與”、“糊涂”與“胡涂”、“稀罕”與“希罕”,原文如何便如何。大體而言,同音的情況而與現在普通用法不同的,即使字形差異較大,一般可以看做假借字。詞中義同字異,則為異形詞。明白這些,并不意味著現在寫作可以如此,但對將來閱讀舊書是很有幫助的。
同樣,像人稱代詞“他”“她”“它”、結構助詞“的”“地”“得”,當時也多只用“他”和“的”,并不區別。甚至結構助詞還有一個現在廢用的“底”,也予保留,知道有這個“底”,對閱讀民國時期文本有用。當然,有些名詞,比如“養氣”“淡氣”“雅片”等等,雖然相信很多年輕朋友也可推斷出意義,但我們還是做了注。至于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大量與現在通譯不一樣,為尊重原文,我們只在注中給出通譯名。
這樣處理,與當今普通的習慣并不一致,目的在于展現原始的文本,同時也希望讀者養成閱讀歷史文本的能力。就像繁體字,能夠認識也就能閱讀幾百年前的原本,游歷名山大川,也不至于在那些石頭上、牌匾上的文字面前變成文盲。俗話所謂“藝多不壓身”,無須擔心這會將年輕朋友搞亂。低估孩子們的判斷力,總想把他們放在無菌室里,這從來就是當大人的愚蠢。
同樣的道理,這套書選文的內容,除了一些明確規定的禁忌之外,我們都不做刪改。所有作者都從善意立論和寫作,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十幾歲的少年自有主張,沒有道理求同。人生很多事情本沒有標準答案,父母老師與這些作者一樣,給出的只是自己的理解和建議。作為編者,我們只是提供,不做解釋。讀者諸君如有什么讀不懂或不理解的,知識方面,希望自己尋找線索和答案;見解方面,希望自己思考或與朋友討論。
近兩年的教育類圖書,“民國時期”似乎成為一個頗為吸引眼球的概念,所翻印的從教材到作文,不大不小一個出版流行風。究其原因,是與反思當前的教育有關。對一個社會來說,教育問題從來是大問題,何況目前的教育確實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有很多的不滿在。那么作為不一樣的資源,“民國時期”就被引入,并成為市場的需求。不過在我看來,教育問題作為日常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持續不斷地溫和地推動改良,而不能寄希望于一夜之間翻天覆地的革命。激烈極端的用語,意氣用事的主張,不但于事無補,反而造成浮躁和混亂。因而,“民國時期”的教育遺產可以作為資源汲取,但將這一時期理想化,并作為批判現實的工具,那是與教育本身無關的問題。
本來沒有意愿趕這個潮流,后來有一回幾位朋友聊天,談到那一時期不少前輩,有些在各自領域卓然名家,卻花費大量精力,為中學生寫作。隨便可以點出夏丏尊、葉圣陶、豐子愷、朱自清、林語堂、朱光潛、劉薰宇、顧均正、周建人,等等,今天這樣的人少了,這樣的文章也不多,或許不妨可以選印出來。出版社知道這個想法,很愿意合作,就這樣有了這套書。與簡單翻印舊籍不同,各位編者從大量舊報刊中翻查,需要格外多花些力氣。但對當下的教育,與其簡單對照,廉價批評,不如按我們的眼光去尋找,把我們認為的好東西發掘出來,似乎更理想些。
因而,也就有了這些薄薄的冊子,以此結緣于愿意翻讀的朋友們。書中的這些作者,有的人人皆知,也有的甚至已經查不到任何線索。不過,我想,不管是編者還是讀者,都愿意給予深切的致意,銘感這些給我們的文字,雖然他們大都已不在人世。
王風
2012年春于北京大學

目次

數學是什麼 怎樣學習數學 數學與天才 我對於算學的趣味 數學與文化 數學為一切科學之基礎 數學所給與人們的 從數學問題說道我們的思想 算學原始掇要 幾何學與空間 數學上的演繹法 數學歸納法 數學上的奇論 “思索”的展開 且說星期 堆羅漢 假如我們有十二個手指·

書摘/試閱

依我的經驗,在中學校修學的青年朋友們,對于數學科的態度,約有三種:第一是愛好的,第二是勉強而帶懷疑的,第三是頭疼的。第一種,大約是比較對付得過去,在里面感到一點趣味,所以雖然追究他們為什么要學數學的動因,不免也有不少的功利思想羼雜在里面,但趣味超過了這功利思想,他們便很有點盲然往前的狀態。第二種,因為要勉強一點才對付得過去的緣故,自然不大能深入地感到趣味,因而功利思想常常浮泛在腦中,苦惱無狀時,便不免要問一問,“學數學有什么用?”吃苦,勉強總應當有所為的,不是么?至于第三種,那可說是既不急于功利,而又不大能勉強的朋友。
在這里要來說數學科的學習法,究竟以那一種朋友做對象好呢?我一直在心里思索著這個問題。《中學生》的愛讀者究竟是那一種態度的青年朋友占多數呢?客觀的事實,姑且存而不論,就《中學生》的編者的主觀說,當然很希望無論那一種態度的中學修業的青年朋友都愛好它。那么,我似乎應當開一劑萬應藥方了!然而這可能么?
且丟開了現在實際的狀況,所有中學修學的朋友們是不是都高興數學科,這我想不必管它,但他們都應當學習,是不容懷疑的。為什么應當,要回答這問題,大約跳不出功利的圈子了!
本來,什么藝術,科學,一向都有人要追問它們的目的。有人說:為藝術而藝術,為科學而科學,這算是超功利的。但同時又有人說:它們都是為人生;將人生更說得簡單明了一點,那就是為吃飯。中國人,從一般的情形看去,好像最會講實利的了,所以什么“無所為而為”只好算是高調,因此第一派超功利的目的論,常常不會叫人滿足。為了這緣故,雖則學習數學,有它本身的目的,換句話說,就是數學有它自己的天地,對于和它親近的朋友,自然有一種當不來飯吃,換不來衣穿的報酬;但我覺得即使對于青年朋友們不說到這一層,只功利地來講講學習它的目的,也沒有多大的錯誤。
在中等學校里面修習數學科的目的,具體一點說,究竟是什么?
第一,我們應當知道,現在中學校里的一切課程,無非供給修習的人一些較進步的普通的常識;替后來打番基礎。假如進到中學校里,以為就是在“研究”什么高深學問,出了中學校就可成什么“家”,什么學者,那只是夸大的想法!抱著這樣的念頭跨進中學校的門,結果只會第一天失望第二天更失望,終于掃興而退的!在這原則下面,學習數學科不會給你看得出什么成就,也正如學習言文科不會就讓你成就文學家一般。然而這一層,我要奉勸許多中學修業的朋友們放心,實情雖如此,卻也并不便是吃虧。就年齡說,進中學校的時期,假如不進學校,也不過正好去工廠或商店當學徒,當學徒也要三年才會滿師,滿師以后怎樣呢?是的,可以找到一個吃飯的位置了!這似乎比初中畢業的來得上算些!但我請大家想一想,這種剛才滿師的學徒,究竟他們能賺到幾塊錢一個月?像這類的事,中學畢了業的,真是找不到手呢,還是自己不愿干呢?至于前途的飛黃騰達,中學畢業生固然渺茫,但工廠或商店滿師的學徒又真有幾個能有把握嗎?所以,我們首先就得認清楚這一點,在中學校里修習數學科正和修習別的科目一般,只是可以得到一些,這一項科目當中的常識,懂得一點基礎的方法。至于這些常識和這些方法,將來能給各人以何等的效果,那卻一言難盡了!不過有一種反面的事實,我卻可以舉出來給大家參考,我常常碰見許多朋友,他們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要補習點數學,比如粗淺地可以懂得點微積分是可能的么?”“大約要多少時候?”這些朋友當中,有的是專攻生物學的,有的是研究社會科學的,還有攻習哲學的,從他們的提出這種的問題,就可知道他們怎樣迫切地需要一種數學的常識,——真實是這樣,就是學習過了初步的微積分,也只好算得剛具備一種數學的常識,——中學校修業的人無論在事業上在學問上,將來自己走到什么一條路,誰也說不上來,那么儲蓄一點相當的常識,豈不是很必要么?
P12-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