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聽雨樓隨筆卷四
滿額折

聽雨樓隨筆卷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7928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出身望族,與文人雅士多有往來,被譽為廣東香港最淵博的掌故家。《聽雨樓隨筆》集結其多年來為報紙所寫之專欄文章與個人著作,其中對民初人物、各種典故與軼事多有著墨。有別於一般學術性著作,對民初政治、文學有興趣的讀者,相信閱畢本書後,能更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

作者簡介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刊為月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是官式的表面紀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麼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瞿兌之

★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羅孚

★高先生筆下的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是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保留的香港歷史。他慣寫日記、又留剪報,故資料可靠。再加上其他翻譯本或人物傳記,足見他在文史研究的苦功,不容就此湮滅-盧瑋鑾

目次

前言
五十年前的灣仔∕岳飛廟故事∕袁克文救楊天驥∕制憲怪論∕女書法家蕭嫻∕泰國華僑丘悟真∕北京的槓夫∕章太炎和丘悟真∕林仔肩和丘悟真∕東視的岳飛像∕鄧散木早年賣藝∕民國偉人李烈鈞∕李烈鈞鹵莽∕李烈鈞幾殺無辜∕李烈鈞審張學良∕幽默語趣∕舞文弄墨∕駢句∕「詩壇點將錄」故事∕暨南大學∕李微塵的故事∕鄭洪年愛才∕楊士驤自輓聯∕周佛海日記∕裴景福失書畫∕章太炎改唐詩∕皇帝大出喪被敲詐∕溥儀玩諡∕廣州庵院多∕朱銘盤詩諷李鴻章∕章太炎救劉師培∕四體不勤的「人上人」∕張聿光「煮鶴」∕「總統門生」沈佩貞∕革命黨胡瑛 ∕取締中醫話舊∕古今潔癖∕兩個骨頭硬的人∕「安居」兩老人∕月盛齋醬羊肉 ∕北京小食∕王湘綺軼事∕黃季剛怪癖∕「笑林廣記」一則∕比翼南飛圖 ∕國都爭論述舊∕在北平認識陳福善∕民元北京兵變∕章太炎改詩惹禍∕物價 ∕「帝師」莊士敦∕由楊公庶之死談楊度∕嘲遺老詩∕職員錄∕張聊止與林琴南 ∕章太炎有錢癖∕陳仲恕其人其事∕「京官」生活∕林仔肩罵孫中山∕鬼故事一則 ∕吳定良教授∕不修邊幅的博士∕章太炎死葬杭州∕章湯軼聞∕簡琴齋「處女作」 ∕真假武松墓∕真作假、假作真∕畫家掠美∕羅振玉的訃文∕羅振玉其人其事 ∕聖誕懷舊∕國人喜外幣∕西紙趣史∕貪官存款匯豐案∕加力克「第一」 ∕六部中的閑散機關∕黃際遇和其日記∕讀印譜懷舊事∕廣州民智影畫戲院∕解畫花∕小電影∕民智戲院之戀∕張競生未償所願∕張競生的旅歐譯述社∕新年一憶 ∕新年賭博∕一副麻將牌的故事∕賀楚園主人∕火燒戲棚∕卑不輓尊成過去 ∕廣西出過三元∕陳海鷹畫人像∕黨代表是甚麼?∕胡禮垣的生平 ∕明清學政沿革 ∕老人治國∕梁啟超的小誤會∕小品文遠勝「八股文」∕絕妙好詞∕「詩人之子」 ∕詩人之父∕「詩境」相似∕詩人的感情∕「初識人間浩蕩春」∕「小臣唯有淚縱橫」 ∕從「斗漿圖」談起∕徐悲鴻在娘胎拜師∕遺老看重溥心畬∕醇王府丁香花 ∕黃秋岳比記台灣版∕「齊山人與繆夫人」∕女侍從繆佳蕙∕頤和園詞的掌故 ∕北京最後一個公主∕從陳潔如之死談起∕姚治誠和陳潔如 ∕留美學生「桃園結義」 ∕醫生與博士∕神遊桂林∕「三十」國慶∕日本版中國人名錄∕香港名流陳先生 ∕樊樊山晚年∕不是聯的聯∕罪己∕小時候的朋友∕辛亥年我記得的事 ∕我早年的朋友∕初見家鄉喪禮∕林圖南∕一個勤於工作的「財副」 ∕「傭金買書」的姚鶴集 ∕書債 ∕上海初旅∕與良友一夕飲∕敗家之始∕李岳瑞的兩部書∕溥心畬遊戲筆墨∕從不識名到請酒∕章士釗問詩鄭孝胥∕辛酉年的夢境∕拓碑∕曼谷拓碑良友相助∕從一篇舊文談起 ∕陳璧君的論調∕民主人士的論調∕王荊公的上梁文∕順德的「龍狀元」∕記黃仲錫∕張繼寫《楓橋夜泊》詩∕君權,軍權∕丘八與丘九∕邱字的故事∕寫字的銅人∕醇王墓園銀杏樹∕我對書店的感情∕兩代的書價∕周福清的生年

書摘/試閱

四體不勤的人上人

在螢光幕上看古裝戲,凡演舊時代那些大官兒,呼喚伺候他的人,往往不叫他們的名字,只叫「人來!」這一動作,戲中人摹仿得很神似。

大官僚叫「底下人」,明知道他們名叫「高陞」、「來貴」、「喜兒」,都不屑叫,凡有使喚 只大叫「人來」就夠了,非如此不足以示官威也。不過話又得說回來,官宦人家,奴僕成群,養一二百個「底下人」不算一回事,人數既多,為主人者怎能把一二百個人的名字記在腦子裏?就算日常跟隨在主人左右那五六個跟班,老爺貴人事忙,沒有精神去記他們的「貴姓台甫」呢。

一九二七年,我在上海去拜候一位世交老輩,這位老先生年近七十,自從清朝倒台後,他就到上海做寓公,因為宦囊豐厚,十六年來以遊山玩水,寫寫詩文來消遣。當他做直隸總督時,手下的跟班有二十多個,他要抽水煙,只呶一呶嘴唇,便有人上前裝煙。有時要拿個鼻煙壺,「人來」一聲,便有人上前聽候吩咐,多寫意。

這位老先生和我談了一頓詩文後,要送我一部新印成的大作,他就「人來!」叫了一聲,可是沒人聞聲而至,又一連叫了三次,才見一個小廝進來,他說:「把我新出的詩集拿來!」那「底下人」就在炕牀旁一張長几上拿了一部,雙手奉上。其實只要他老先生走一步路便可以拿到手的,何必要「人來」到三四次傷肺氣呢?只因他慣了,輕易不肯舉一舉貴手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8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