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篤行借鑒與變革:國內外城市化主要經驗教訓與中國城市規劃變革(簡體書)
滿額折

篤行借鑒與變革:國內外城市化主要經驗教訓與中國城市規劃變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C模式之三?篤行借鑒與變革:國內外城市化主要經驗教訓與中國城市規劃變革》針對我國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若干重大問題,遵循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借鑒和總結國內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并通過多學科的綜合分析研究,來探索我國城市規劃體系的改革。《C模式之三?篤行借鑒與變革:國內外城市化主要經驗教訓與中國城市規劃變革》主要著眼于構建各級政府對城市化和城市開發的規劃調控機制、區域發展均衡機制、規劃行政管理內部制約和社會監督機制等三方面的新體制。作者采用了分析敘事法、自組織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等理論和方法,研究城市規劃體系的內涵、規律以及改革創新的方向,并得出一些有用的新論述和建議。通過城市規劃的種種變革,旨在推進我國城市化科學、健康地發展。

作者簡介

仇保興,作為城市科學的實踐者,作者先后擔任過浙江省樂清市、金華市和杭州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在此期間還兼任過金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金華理工學院院長、杭州大學城總指揮等職。現任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城鄉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筑節能與科技、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水污染防治與村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曾獲高級規劃師、全國科技獎、浙江省優秀黨務工作者、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IWA)國際水協會主席杰出貢獻獎、中國十大建設英才、澳大利亞綠色建筑協會綠色理念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等職稱與獎項。作為研究者,作者畢業于杭州大學物理系(現浙江大學)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就讀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就讀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曾在哈佛大學作為訪問學者專題研究城鄉可持續發展。現兼任國務院汶川、玉樹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國際水協(IWA)中國委員會主席,國家水污染治理科技專項第一行政責任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并在同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擔任博士生導師、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至今為止已出版著作10多部,發表幾百篇學術文章。作者已出版著作:1.《華夏文化振興之路》,人民出版社,1994年。2.《地區形象理論及應用》,紅旗出版社,1995年。3.《產權制度改革的理論及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年,獨著。4.《小企業集群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獨著。5.《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紅旗出版社,2000年,獨著。6.《人才·體制·環境——區域經濟轉型與對策選擇》,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獨著。7.《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規劃變革》,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年,獨著。8.《和諧與創新——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危機與對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獨著。9.Harmony and Innovation,T’Arca Edizioni,Qiu Baoxing,2007。10.《C模式之一:應對機遇與挑戰——中國城鎮化戰略研究主要問題與對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年,獨著。11.《C模式之二:追求繁榮與舒適——中國典型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策略(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獨著。12.Urban Planning Reform in China’s Urbani Zation Process,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Qiu Baoxing,2011。13.《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發展》(中國市長培訓教材1),中國城市出版社,2012年,獨著。

名人/編輯推薦

《C模式之三?篤行借鑒與變革:國內外城市化主要經驗教訓與中國城市規劃變革》可供廣大城市管理人員、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理論工作者等學習參考。

目次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我國城鎮化的獨特路徑——C模式——在經驗教訓的借鑒與規劃調控的變革進程中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特征與問題:從“問題導向”來理解C模式
二、動因與原則:從經驗導向來剖析C模式
三、路徑與目標:從“目標導向”來總結C模式
第二章城鎮化歷史的智慧與借鑒的價值——國內外城鎮化的歷程及經驗教訓
一、眾說紛紜——中國城鎮化路徑之辯
二、先行國家三種不同的城鎮化模式的初步分析
三、經驗與教訓——先行國家城鎮化的主要遺產
第三章中外城市危機及應對之道的相似性——先行國家城市化的若干難題與我國相對應的挑戰
一、歐洲城鎮化早期傳染病流行與我國城市環境脆弱凸現
二、El本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和我國局部地區的房地產危機
三、美國城市郊區化造成四大成本居高不下和我國“開發區”熱之弊端
四、拉美、非洲等地“殖民地式”的“城市危機”和我國城郊的“規劃失控癥”
第四章發展模式的陷阱與理性選擇之道——城鄉統籌發展的A、B、C模式及比較
一、國外城市發展模式的演變歷程
二、城鄉統籌發展的A、B、C三種模式
三、我國城鄉發展的困境:要素不能自由流動的后果
四、國內外城市規劃理念的差異
第五章規劃變革:源自現實的難題與形而上之構思——近代以來西方城市規劃理論的演變和若干啟示
一、“三大運動”和霍華德的“田園城市”
二、功能——理性主義繁榮的產物——《雅典憲章》
三、從分解到綜合——規劃的系統分析時代
四、回歸現實的社會問題——公共政策分析的日益興起
五、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沖突
六、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均衡——精明增長
第六章厘清主要矛盾,聚焦可持續發展——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規劃調控目標
一、均衡城市化的推力與拉力,統籌城鄉發展
二、創建合理的城鎮體系,統籌區域發展
三、完善城鎮服務功能,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
四、選擇資源節約型的城鎮化模式,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五、應對全球化的挑戰,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
第七章集群現象:城鎮成長的真正奧秘——自組織理論對城鎮化模式分析
一、我國東南部與西北部城鎮化道路的區別
二、集群的基本概念
三、城市集群的自組織特征
四、企業集群的基本特征
五、發展企業集群,實現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
第八章規劃結果為何經常令人遺憾?——規劃調控過程中市場和政府失效分析
一、典型“市場失效”的四種情況
二、由“市場失效”引發的“市場界限”
三、“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現
四、克服規劃失效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第九章超越單個城市的規劃調控模式——城市間競爭與合作模式分析
一、城市間競爭的興起——市場化、全球化、新技術革命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二、城市間競爭的雙重性
三、城市生態位及其作用
四、城市間合作博弈模型
五、城市間有效競爭的衡量
第十章統籌城鄉空間開發經濟、社會與生態三效益——區域規劃層面的變革
一、區域規劃的歷史沿革與創新思路
二、建立跨行政區的規劃協調機制,統籌區域可持續發展
三、協同與發展:城鄉、城市(鎮)群協同規劃的要求
四、明確各類城鎮體系規劃地位,強化區域協調發展
五、城市群規劃的興起與變革要點
六、浙中城市群規劃
七、我國小城鎮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第十一章優化稀缺空間資源的配置效率——城市總體規劃層面的變革
一、城市總體規劃的功能與特點
二、以生態系統優化為原則,促進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內容創新
三、縣市域總體規劃的探索——以浙江省為例
四、規劃建設宜居生態城市——我國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第十二章規劃調控重點轉移:從引導開發建設為主轉向側重于資源保護——城市土地開發規劃層面的變革
一、制定“四線”管制辦法,保護不可再生資源
二、深化控規改革,優化規劃對城市開發活動的調控
第十三章強化民眾和專家對規調控過程的監督——城市規劃監督管理層面上的變革
一、三權分立和行政均權模式
二、城市總規劃師制度及其作用
三、優化規劃委員會的功能及其結構
四、上級派駐規劃督察員制度的來源與探索
五、推行管治策略,提高公眾參與規劃管理的效能
第十四章削弱災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城市防災與災后重建規劃層面的變革
一、理順重建規劃的體系,盡快實施科學重建
二、山區農村重建如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
三、對地質災害隱患是治理還是避讓
四、如何規劃建設安全抗震的城鎮
五、如何為后人提供環境友好型重建的模式
六、如何發揮政府職能,提高重建的效率
七、如何回收利用臨時板房
第十五章破解“以車為本”——緊湊型城市的“阿喀琉斯之踵”——城市交通規劃層面的變革
一、機動化模式選擇與交通需求管理
二、軌道交通與BRT的發展戰略
三、TOD概念及在我國城鎮中的應用
第十六章“三分建、七分管”:管理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城市一般管理層面的變革
一、城市管理體制:城市管理理論、理念
二、城市經濟管理:資本與城建投資之前提
三、城市市政公用事業與基礎設施管理
四、生態城市建設與城市環境管理
五、數字化城市管理
結語
一、我國城市規劃變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二、建立城市規劃新體系的主要理論依據有哪些?
三、我國城市規劃體系變革的重點有哪些?
附錄一從城市規劃學的屬性之辨到研究的方法論
附錄二各層次空間規劃的功能和性質
附錄三我國新舊“規劃法”的區別
附錄四 規劃法規、規劃系列和管理機構相互關系示意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①城市規劃管理失控,開發區布局分散,沒有采用與新城發展模式、組團式發展相融合的規劃。②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乏力。公共交通發展得比較好的發達國家的城市,雖然90%的家庭擁有汽車,但只有10%的居民日常出行用車。他們的汽車主要用于度假,日常出行選擇公共交通。我國則相反,家用汽車全都用于日常出行。③缺乏交通需求控制的機制。
(2)從城市傳統風貌喪失的方面來看,問題更為嚴重。我們正面對著千城一面、城市喪失自我的年代。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互相克隆現代建筑。1999年5月,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名建筑師,聚首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國際建筑師協會成立半個世紀以來的第20次世界建筑師大會,李瑞環到會作報告,大會簽署了《北京憲章》。許多外國建筑師來中國之前都認為,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我國城市肯定充滿了東方美。但到許多城市一看,發現與他們國家過去的“新城市”沒有什么區別,相當手他們三五十年以前城市化高潮時期的建筑面貌和風格,幾乎沒有中國特色,體現歷史文化、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也難以找到,非常令人失望。但參觀了麗江、平遙古城以后,他們認為才真正看到了中國的城市;到了蘇州老城,則讓他們流連忘返。當年麗江大地震,原來的古建筑基本毀壞了,當時麗江四套班子開會研究災后重建時,有人提出,“新麗江”要體現“現代化”,要把原來的三條河填平,把那些彎彎曲曲的路把改直、改成四車道,道路兩側建多層建筑。好在當時麗江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一批規劃建筑專家正在那里工作,他們一致認為麗江震后重建必須按照原汁原味修回去。結果正確的城市修復方針,不僅使麗江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也帶動了麗江商業的繁榮和旅游業的發展。現在,麗江市GDP的85%來自于它因保持原有建筑形態和古城風貌而帶來的旅游業的發展。
毫無特色的“千城一面”的開發模式是當前我國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不僅是沿海城市,就連內陸城市像西藏拉薩也出現這樣的問題。現在,拉薩市區的建筑與內地城市區別不大,眾多的援藏項目,未能按保持西藏地方特色的要求去設計,只是簡單地把沿海平原地區的建筑式樣搬到西藏拉薩。拉薩原來實際上是以布達拉宮為中心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城市形象非常和諧優美,布達拉宮也因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對拉薩城市建設出現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如果拉薩繼續這樣建設下去的話,布達拉宮沒有幾年時間就包圍在一堆沒有任何特色的現代建筑中間,這樣一來布達拉宮風貌的整體性就會遭到破壞。為此,國務院領導要求建設部派一批專家去重新修訂拉薩城市規劃,要求把一些高房子削了頂后改成藏式建筑,對原來那些破舊的藏式建筑進行保護性整修,將拉薩逐步恢復成具有藏族風格的城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